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五国联军共同讨伐秦国,齐国为什么却没有参与进来?

五国联军共同讨伐秦国,齐国为什么却没有参与进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519 更新时间:2024/1/24 20:49:39

在战国历史上,齐国和魏国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但是最后还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创造了之后的王朝。当时的秦国逐渐的发展,日渐强大,于是秦国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秦国被各国认为是个严重的威胁。

于是,在魏相公孙衍的推动之下,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当时的赵国、楚国、魏国、韩国、燕国等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公孙衍还联系了义渠国,想让他们配合联军行动,在后方攻击秦国,不想秦国送给义渠国“文绣千匹,好女百人”,有效缓解了义渠带来的危险,随后发兵,在函谷关迎战诸国。

这场战役被称作函谷关之战,而函谷关之战,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那么这样一场五国联军共同讨伐秦国的战役,为什么齐国没有参与进来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是五国联军,但是每个军队的联军因各有所图,没有办法统一。比如,楚国和燕国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所以态度消极。但是魏、赵、韩三国就不一样了,他们收到了秦国相当大的威胁,因此这三个国家十分卖力地与秦国对抗,可以说真正与秦军交战的只有这三个国家。五国联军在和秦国交战后,战败,于是五国联军便开始向东撤退,撤退到了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

同年,义渠的国王认为虽然当时秦国送来了丰厚的礼物,但是秦国的强大终究是对自己不利,送礼是暂时的策略,开始后悔了,便出兵袭击秦国李帛。这时候的秦国军队并没有做好准备,惨败,但是这一战役没有影响最后的结果,公元前317年,也就是四年之后,秦国派樗里疾出关迎战联军,在修鱼这个地方大败联军,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斩杀了主力韩军

8.2

万余人,尸骨堆积如山,于是五国联军再次撤退,退到了观泽(今河南清丰南),但是秦国军队死咬着不放,追了上来,追到了观泽再此败败了韩军,并且俘虏了韩国的将领申差,这件事让诸国大为震惊。

首先,要知道齐国在当时已经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已经非常的强大,自然是不会惧怕的秦国,所以也就没有参加五国联军的战争了。齐国的受封历史,十分的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因为姜太公姜子牙被封于齐地,所以得名为齐国。

再者,齐国在看到五国联军攻打秦国的时候,没有出手,因为齐国与秦国一直有着秦晋之好,双方是姻亲关系,秦国和齐国结盟,有着秦女远嫁齐国,成为齐闵王嫔妃等做法,且在两国之间无深仇大恨,齐国不受秦国的威胁,所以不出兵。

战国中后期,齐国没有与秦国发生过正面的冲突,也没有真正地阻止过秦国的东进,秦国也没有直接对齐国发动过战争,并且还将齐国作为最为重要的盟友,给了它不少的好处,可以看出两国关系十分的密切,同时因为秦国知道齐国对自己的重要性,平日中经常是好礼相送。因为秦国和齐国的交好是破除山东六国合纵的关键,也能够保障,秦国外部发展环境稳定。

最后,齐国与秦国之间的距离相距遥远,齐国出兵帮忙五国攻打秦国,需要翻山越岭,经过其他国家的领地,对于齐国的军队十分的损耗,需要花费齐国很大的经费,可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齐国所以才没有去攻打秦国,明显摆着,与自己无关又不想参与的态度。

所以齐国采取的态度是对付自己身边的宋国,因为这时候的宋国已经逐渐的发展壮大了,齐国害怕宋国会变成自己身边的威胁,于是参与了攻打宋国的战争。宋国在当时攻打过周围其他的国家,这些战争也让宋国国内产生了不和谐的声音,发生了矛盾,所以齐国这时候攻打宋国可以说是时机得当。宋国在当时的商业政治以及经济发展,十分惊人,因为宋国国土领地大,非常的富庶,是在齐国嘴边的一块肥肉,齐国不会放着在嘴边肥肉不打,却攻打吃力不讨好的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但也存在着各种纷争,灭国吞地的状态。总之,兵无强弱,关键在于掌权者。

标签: 历史秦国齐国

更多文章

  • 萨尔浒之战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明朝输了?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萨尔浒之战,明朝

    说到萨尔浒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萨尔浒之战是明神宗时,发生在明朝和后金之间的一场战争。此战大明发动四路人马,企图直捣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从而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后金。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面对明朝来势汹汹的攻势,从容不迫,制定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后金在萨尔浒(今属辽

  • 在王朝更替的历史上,有哪几场以少胜多的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中国,以少胜多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不断的发生政权更替,战乱频繁,因此著名的大战役数不胜数。然而如果非要列举几场以少胜多的大战役的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巨鹿之战(项羽对战章邯、王离)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7年12月,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对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交战的原因就不做赘

  • 袁绍与公孙瓒曾是友非敌,两人为何却发生了界桥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袁绍,公孙瓒

    在历史教科书和科普读物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合称“(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世人皆知赤壁之战是刘备、孙权联盟对抗曹操的结果,夷陵之战是刘备、孙权联盟瓦解的结果。单独看官渡之战,这是一场曹操单挑袁绍的战争,实际上,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颇有相似之处——这是袁绍、曹操联盟瓦解的结果。袁绍和曹操是发小

  • 从长远战略来看,秦灭巴蜀之战对秦灭六国有什么帮助?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秦灭巴蜀之战,秦灭六国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值得注意的是,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而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七雄给消灭了

  • 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为何说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官渡之战,曹操

    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还是有些夸大了官渡之战的价值。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其劣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袁绍随时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小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客观事实来判断的。第一、官渡之战

  •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意气用事,导致蜀汉如何元气大伤?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备,夷陵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不久,刘备就要去攻打江东,其实他攻打江东主要是为了两个兄弟报仇,关羽、张飞都死在东吴手里,就算抛开个人感情不说,为了不让别人骂他无情无义,刘备也要出兵江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攻打江东的决策,自从关羽死后就有了,可蜀中大多数文武百官都不赞同,文臣以诸葛亮

  • 夷陵之战关乎蜀汉国运,刘备为什么却不带上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刘备,诸葛亮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史中的“三大战役”。其中“夷陵之战”,是发生于蜀汉刘备集团和东吴孙权集团之间的一场战役:公元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因义弟关羽不久前死于曹魏和东吴的联合绞杀,刘备决意起兵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之地。同年七月,刘备亲率蜀军主力,进攻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委

  • 汉中之战曹操比刘备还要强 曹操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汉中之战,曹操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中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此战爆发于公元217年,结束于公元219年五月,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汉中之战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战役。在汉中之战中

  • 宛城之战经历了哪些曲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宛城之战,曹操

    你知道宛城之战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曹操戎马一生,打过很多仗,胜仗不少,败仗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赤壁之战,曹操被烧得焦头烂额,人马全军覆没。但是再怎么惨,他的大将和儿子没有损失。可是有一场战争,是曹操刚出道不久打的。那场战争中,曹操不但是去了儿子,侄子,还损失了一员猛将。那是曹

  • 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朝中期,为什么这场战役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怛罗斯之战,唐朝

    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朝中期,这场战役是在唐朝军队和阿拉伯帝国以及中亚诸国联军之间展开。双方的兵力一共是有三种说法,一是唐军2万人,阿拉伯20万人;二是唐军1万8千人,阿拉伯7万人;三是唐军2万4千人,阿拉伯30万人,无论哪一种说法,唐军在人数上都是劣势的。而这场战役会失败,除了兵力上的不对等,还跟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