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为何说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

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为何说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174 更新时间:2024/1/24 21:31:06

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还是有些夸大了官渡之战的价值。

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其劣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袁绍随时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小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客观事实来判断的。

第一、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和袁绍所占据的地盘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依旧占据着北方冀、青、幽、并四州,曹操依旧占据着南方兖、徐、司、豫四州。

虽然是各占四州,但从整体实力判断,依然是袁绍略占优势。如果袁绍能在肃清内患的同时加强集权,谁敢说他没机会干掉曹操呢?

第二、没有任何史料表明,袁绍曾在官渡之战中负伤。

既然袁绍没有在官渡之战中负伤,那谁也不敢确定,袁绍会在官渡之战结束一年半之后去世。

只要袁绍不死,袁氏集团就不会分裂成两派开始内战。如果袁氏集团不内战,曹操凭什么消灭袁氏集团呢?

要知道,袁氏集团内战之后,由于袁绍的长子袁谭不敌袁绍的三子袁尚,才邀请曹操帮忙。换言之,袁氏败亡的起点,在于袁谭的邀请。

我们先把官渡之战结束后的时间线理一下。

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战结束;

公元204年8月,曹操攻破邺城、打败袁绍的继承人袁尚,在辛毗和崔琰的支持下,实现了对冀州的统治;

公元205年正月,曹操攻破南皮,杀死袁谭,在王修和管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对青州的统治;

公元205年3月,焦触背叛袁熙(袁绍次子),组织幽州各级军政长官集体投降曹操。在这种背景下,曹操实现了对幽州大部分地区的统治;

公元206年3月,曹操打败高干(袁绍外甥),派梁习坐镇并州,逐渐实现了对并州的统治;

公元207年,逃亡辽东的袁尚和袁熙被公孙康所杀,曹袁争霸战彻底结束。

理顺时间线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袁两大集团依然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争霸战。

绝不是官渡战败,袁氏集团立刻烟消云散;更不是袁绍一死,袁氏集团立刻土崩瓦解。

如果不是袁绍去世,如果不是袁谭邀请,曹操想吞并北方四州,恐怕还需要更多时间,甚至鹿死谁手都无法确定。

袁绍虽然没有在官渡之战中负伤,但我们的疑问是:袁绍的去世和官渡之战是否有关呢?我认为,是有一定关联的。

很多人提起袁绍和曹操,都认为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可实际上,袁绍的年龄应该比曹操大九岁。

史书并未详细记载袁绍的年龄,但由于袁绍字本初,所以史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袁绍是在本初年间出生的。

本初是东汉第十位皇帝汉质帝刘缵所用的年号,而这个年号只用了一年就废除了,这一年是公元146年,袁绍也在这一年出生。

曹操是哪年出生的呢?汉桓帝刘志永寿元年,公元155年。

当然了,由于袁绍的出生年无法确定,所以我们只能笼统地说他一定比曹操年长(这一点可以确定)。

官渡之战发生于公元199年,此时的曹操已经四十四岁,如果袁绍比曹操大九岁,那么此时的袁绍也已经五十三岁了。

在那个年代,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人,已经可以算是老年人。在经历官渡战败的心理打击之后,因抑郁等原因导致发病,最终一病不起,这样的推论还是很合理的。

比如刘备,他也没有在夷陵之战中负伤,但在夷陵战败后一病不起,大家也没认为这不合常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袁绍去世与刘备去世有一些相似之处。

只要我们能大致确定袁绍的年龄,那么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动机我们也能大致理解。

袁绍之所以发动官渡之战,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己年事已高,再不动手恐怕曹操会成气候,如果自己撒手人寰,自己的接班人断然不是曹操的对手;

二是河北四州看似强盛,实则隐患重重,袁绍希望在自己还能控制的时候率先发难,赶快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个原因上面分析过,我们接着分析第二个原因。

一个集团想要做大做强,就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得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为自己所用。

关于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不会有太多疑问。可这样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做大做强之后都会面临同一个难题:如何增强凝聚力?

袁绍夺取四州的过程谈不上非常顺利,但也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这使得袁绍内部的各大利益集团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

袁绍还活着的时候,他相信自己能在最大限度上压制各大利益集团。可一旦袁绍去世,谁敢保证各大利益集团会继续听命于袁绍的接班人呢?

一方面是出于对曹操迎奉汉献帝之后即将崛起的忧虑,另一方面是因内部不稳而导致的忧虑,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不能再拖了。

袁绍决定南征,河北各大利益集团都清楚是怎么回事。田丰沮授建议缓灭曹操,就是不希望袁绍把事情搞砸,同时也想延缓袁绍借机集权的机会。

一向宽仁的袁绍,这一次难得乾纲独断:他把田丰关进监狱,同时削去沮授的兵权,目的就是希望尽可能团结所有人,一次性打垮曹操。

但不幸地是,由于内部人心不齐,再加上许攸叛逃这种偶然因素,致使袁绍在官渡遭受惨败。

看到袁绍的结局,我总会不经意间想起《水浒传》里面的托塔天王晁盖。

这两人都是性格宽仁的人,人生中只有一次难得的坚持,却遭遇了最大的失败。

标签: 历史官渡之战曹操

更多文章

  •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意气用事,导致蜀汉如何元气大伤?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备,夷陵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不久,刘备就要去攻打江东,其实他攻打江东主要是为了两个兄弟报仇,关羽、张飞都死在东吴手里,就算抛开个人感情不说,为了不让别人骂他无情无义,刘备也要出兵江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攻打江东的决策,自从关羽死后就有了,可蜀中大多数文武百官都不赞同,文臣以诸葛亮

  • 夷陵之战关乎蜀汉国运,刘备为什么却不带上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刘备,诸葛亮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史中的“三大战役”。其中“夷陵之战”,是发生于蜀汉刘备集团和东吴孙权集团之间的一场战役:公元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因义弟关羽不久前死于曹魏和东吴的联合绞杀,刘备决意起兵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之地。同年七月,刘备亲率蜀军主力,进攻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委

  • 汉中之战曹操比刘备还要强 曹操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汉中之战,曹操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中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此战爆发于公元217年,结束于公元219年五月,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汉中之战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战役。在汉中之战中

  • 宛城之战经历了哪些曲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宛城之战,曹操

    你知道宛城之战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曹操戎马一生,打过很多仗,胜仗不少,败仗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赤壁之战,曹操被烧得焦头烂额,人马全军覆没。但是再怎么惨,他的大将和儿子没有损失。可是有一场战争,是曹操刚出道不久打的。那场战争中,曹操不但是去了儿子,侄子,还损失了一员猛将。那是曹

  • 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朝中期,为什么这场战役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怛罗斯之战,唐朝

    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朝中期,这场战役是在唐朝军队和阿拉伯帝国以及中亚诸国联军之间展开。双方的兵力一共是有三种说法,一是唐军2万人,阿拉伯20万人;二是唐军1万8千人,阿拉伯7万人;三是唐军2万4千人,阿拉伯30万人,无论哪一种说法,唐军在人数上都是劣势的。而这场战役会失败,除了兵力上的不对等,还跟当时

  • 和尚原之战发生于南宋初年,如何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和尚原之战,南宋

    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次战争由著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

  • 邯郸之战是怎么回事?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邯郸之战,战国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邯郸保卫战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此时白起提出围攻邯郸歼灭赵国的计划。但范雎却不同意,他认为目前秦军应该休养生息,让赵国割让六城求和为好。最后秦昭襄王采用了范雎的意见,不过赵国表面答应割让六城,背地里准备联合魏国、楚国抗秦。最后秦昭襄王洞察

  • 官渡之战结束后 袁绍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官渡之战,袁绍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对于官渡之战来说,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 汉水之战中赵云如何击败曹操,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之地?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汉水之战,赵云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 赤壁之战曹操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曹操最后为什么会惨败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赤壁之战,曹操

    对赤壁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208年),平定北方后的曹操,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并于同年七月率军南下,当荆州刘表于同年八月病逝后,新任荆州牧刘琮投降曹操。拿下荆州后,曹操遂将东吴孙权作为下一个攻击目标,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就此爆发。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