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宛城之战经历了哪些曲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宛城之战经历了哪些曲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61 更新时间:2024/1/24 23:53:55

你知道宛城之战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曹操戎马一生,打过很多仗,胜仗不少,败仗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赤壁之战,曹操被烧得焦头烂额,人马全军覆没。但是再怎么惨,他的大将和儿子没有损失。可是有一场战争,是曹操刚出道不久打的。那场战争中,曹操不但是去了儿子,侄子,还损失了一员猛将。那是曹操败得最惨烈的一次战争,那就是“宛城之战”。当时的曹操还不够成熟,难免犯错误。他的失败不是因为战术的失误,也不是因为战略的错误,而是因为作风问题。

曹操要平灭各地的割据势力好结束乱世,首先攻打的是张绣,因为他的实力相对最弱。事情出奇的顺利,没等打,张绣投降了。本来计划有一场血战的曹操看到胜利来得这么顺利,洋洋得意。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做一些错事。曹操就是,他做了两件不该做的事。第一件事是有一天他在街上巡视,发现一辆马车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妇。生得国色天香,眉清目秀,颇具风韵,曹操就心里一动。曹操就派人打听女子的身份,得知是张绣的哥哥张济的妻子,张绣的婶婶邹氏。

曹操这个人很喜欢美女的,尤其喜欢结过婚上一点年纪的成熟女人。于是看上了邹氏,派人把她接到自己的营中。邹氏人在屋檐下不敢不从,就和曹操在帐中风花雪月,双宿双飞,寻欢作乐,曹操沈浸在温柔乡里悠哉游哉。这件事让张绣知道了,他不禁火冒几丈,觉得曹操给他带绿帽子了。第二件事就是曹操拉拢张绣身边的部将胡车儿,给了胡车儿很多金子。曹操这个人除了喜欢美女还喜欢人才。他觉得胡车儿是个人才,于是想拉拢他。张绣觉得得很危险,认为曹操要挖他的墙角,所以反叛曹操。

他的反叛是有一定策略的,他首先和曹操商量说我新近投降部队要移动一下。曹操当时正风花雪月,要搁以前他会分析一下移营的目的是什么,可这次没有,他觉得将军移营太正常了,于是答应了。张绣又跟曹操说,营盘小,兵器辎重比较多放不下,能不能把兵器拿在手里,盔甲穿在身上。这话就等于公开问你“我要打你行不行”曹操这时洋洋得意呀,竟然一点没怀疑的答应了。于是张绣的士兵穿着铠甲拿着兵器在曹营里招摇过市,忽然有一天临阵倒戈,喊着“冲啊,杀呀。”冲进了曹操的大帐。四外打的混乱不堪,喊杀声,马叫声,兵器的碰撞声混合在一起分辨不出来。

曹操一下子从温柔乡中惊醒,猝不及防。幸亏门外有大将典韦守护。小说中说胡车儿把典韦灌醉偷了他的双戟,这件事历史上不存在。典韦一个人死守着营门,张绣的军队愣是冲不过去,就从别的门一拥而入。典韦身边只剩十几个校尉。这些人全都以一当十。但是叛军越来越多,终于寡不敌众。校尉们都战死了,就剩下典韦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他也杀红了眼,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他毫无惧色。用铁戟左右冲杀,铁戟砍断了十几根,他身上受伤十几处还在拼死抵抗。用短兵器肉搏,又打死几个敌人。最后终于精疲力竭,身上的伤口迸裂,大骂张绣而死。他死了以后敌人才敢上前割下他的首级。

幸亏有典韦舍命守住大营,曹操才得以逃脱。在逃脱的路中,曹操的战马被射死。曹操自己也中了一箭长子曹昂说:“父亲,您骑我的坐骑快点跑。”曹操说;“那怎么行,你怎么办?”曹昂说:“只要您能平安就好,不要管我了。”结果曹操脱险了,曹昂被乱箭射死。曹操大喊“昂儿”心痛的流出了眼泪。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这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中最惨痛的一仗。与其说因为红颜而引起,不如说因为曹操的骄傲而引起。而美丽的邹氏自然是死在了乱军中。和曹操度过了几个情意绵绵的夜晚之后香消玉殒。曹操后来甚至把她遗忘了,再也没想起过。

电视剧《三国演义》还专门为邹氏写了一首《淯水吟》歌词凄婉哀怨。镜头里邹氏一身白衣,面容清秀中带着沧桑。营外火光冲天,她自顾自的浅吟低唱与混乱的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把典韦送回襄邑安葬,每次来到那里都要祭奠一番。先祭奠典韦,后祭奠亲人。但他没有说:“我儿子死了,侄子死了,我都不心疼,我心疼典韦啊。曹操后来总结了自己打败的原因是“我应该留张绣一个儿子做人质,我没有留,所以我败了。尽管检讨得不到位,但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推卸责任,也算很难得。

在混乱中,大将于禁看见自己的士兵衣衫褴褛地跑来,忙问怎么回事 士兵们说:“青州兵把我们抢劫了。”于禁大怒,没想到青州军纪律如此败坏,就杀了一些作乱的青州军。这下可戳了他们的肺管子。他们就向曹操诬告于禁说:“大事不好了,于禁将军反了,杀了我们的人。”曹操不动声色。于禁先安营扎寨,把一切安排妥当,军队整整齐齐的。这才去见曹操。有人问他:“青州兵都告你的黑状了,你还不赶紧解释解释?”于禁说:“敌人就在后面。不安营扎寨,怎么抵抗敌人。我的荣辱和主公的性命比哪个重要?而且以主公的英明他绝不会上当。”曹操听了后大加赞赏。说:“我这一败,所欲的队伍都溃不成军,只有将军的队伍整整齐齐,你真有古代大将的风度。

曹操第二次征张绣的时候,忽然领兵退去。张绣要追,贾诩拦住他说:“不能追,你追必败”张绣说:“不可能。”于是去追,大败而归。刚回来还没喝一杯茶,贾诩又说:“赶快追,你追必胜。”张绣糊涂了说:“为什么呀?”贾诩说:“没有为什么,你追就是。”张绣将信将疑地追了,结果大获全胜。张绣百思不得其解就问贾诩:“上次我以胜兵追退兵,先生说我必败,现在我以败兵追胜兵,您说我必胜,结果都应验了。我实在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贾诩说其实事情非常简单。您虽然勇猛,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这次没有打败却撤退一定是后方出事了。所以他是撤退不是溃退。他必然亲自断后,所以你必败。而他刚打胜了我们,绝不会想到我们这么快卷土重来,因此断后的一定是打不过您的,所以你必胜。”张绣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贾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呀。”我们读到这里不禁为贾诩的谋略叫绝。贾诩猜得没错,曹操退兵的确因为后方出事了。有谋士建议袁绍,趁曹操打宛城的功夫偷袭许都把汉献帝抢回来。曹操吓得立刻回去了。好在袁绍没有听这个建议,算是虚惊一场。

最后张绣真的主动诚心的来投降了,这也是贾诩的建议。曹操在官渡抗拒袁绍,袁绍派人拉拢张绣。张绣想答应,贾诩却说:“回去告诉你家袁将军,袁本初连他的兄弟都容纳不了怎么能容得下我们。我们不去。”张绣惊恐的说:“您怎么把话说绝了,得罪了袁绍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现在我们怎么办?”贾诩说:“很简单,投降曹操呀。”张绣惊得下巴差点掉地上:“有没有搞错啊?投降曹操,他的儿子,侄子,大将典韦都死在宛城。而且他实力这么弱我们投奔他干嘛?”贾诩说:“这正是我们投降的原因。袁绍势力强大,有我们没我们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他不会中看我们。曹操人马少我们过去对他来说是雪中送碳,他一定高看我们。而且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有政治优势。况且曹操为人大度能容,胸怀天下,不会计较个人恩怨。所以你投降是对的。”

张绣带着贾诩投降曹操。果然曹操盛情款待。张绣提:“您看宛城的事我害的您儿子死了,侄子死了,大将死了。真是对不住您。”曹操双手搀扶张绣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要再提起。只要你忠于我,我既往不咎。我让儿子娶你的女儿,我们结成亲家好不好?而且我封你为扬武将军。”从此张绣成为曹操的大将,贾诩成为曹操的谋臣。曹操对张绣一直不错。后来张绣随曹操到柳城征乌桓,没到地方就死了。《魏略》记载曹丕痛恨张绣害死他的哥哥曹昂。说:“你杀了我哥哥怎么有脸活着?”张绣惭愧而自杀。但时间与三国志冲突。姑且不论。这场战争我们领略到了典韦的勇猛善战,于禁的大公无私,贾诩的料事如神。总之宛城之战虽然之前经历了破折,最终以喜剧收场。

标签: 历史宛城之战曹操

更多文章

  • 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朝中期,为什么这场战役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怛罗斯之战,唐朝

    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朝中期,这场战役是在唐朝军队和阿拉伯帝国以及中亚诸国联军之间展开。双方的兵力一共是有三种说法,一是唐军2万人,阿拉伯20万人;二是唐军1万8千人,阿拉伯7万人;三是唐军2万4千人,阿拉伯30万人,无论哪一种说法,唐军在人数上都是劣势的。而这场战役会失败,除了兵力上的不对等,还跟当时

  • 和尚原之战发生于南宋初年,如何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和尚原之战,南宋

    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次战争由著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

  • 邯郸之战是怎么回事?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邯郸之战,战国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邯郸保卫战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此时白起提出围攻邯郸歼灭赵国的计划。但范雎却不同意,他认为目前秦军应该休养生息,让赵国割让六城求和为好。最后秦昭襄王采用了范雎的意见,不过赵国表面答应割让六城,背地里准备联合魏国、楚国抗秦。最后秦昭襄王洞察

  • 官渡之战结束后 袁绍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官渡之战,袁绍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对于官渡之战来说,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 汉水之战中赵云如何击败曹操,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之地?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汉水之战,赵云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 赤壁之战曹操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曹操最后为什么会惨败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赤壁之战,曹操

    对赤壁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208年),平定北方后的曹操,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并于同年七月率军南下,当荆州刘表于同年八月病逝后,新任荆州牧刘琮投降曹操。拿下荆州后,曹操遂将东吴孙权作为下一个攻击目标,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就此爆发。然而,在

  • 三国时期打败仗那么多 合肥之战孙权为何遭人耻笑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合肥之战,张辽,孙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合肥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有很多,都想争夺天下,而最终的结局却是由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天下三分。要说在这么多的诸侯里最舒服的、奋斗历程最短暂的当然是孙权了,接手了父兄的基业和许多老臣的辅佐,妥妥得一个富二代。

  • 夷陵之战的失败,让鼎盛时期的蜀汉走向了什么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夷陵之战,蜀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在开头便描述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和结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代政权交替,似乎都离不开这种“死局”。而三国时期的军事历史,离不开三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都是整个三国政权的转折点,其中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更是蜀国由鼎盛转入衰败

  • 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惨重,为何还能在鄗代之战大败燕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赵国,鄗代之战

    在古代,兵不在多在于精,秦国退兵是有条件的,作为代价,赵国必须割让六个城池给秦国,此时赵王深知这样的行为不过是以身饲虎,于是联络魏国齐国楚国共同抵抗秦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自然不是搂草打兔子的燕国可以对抗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鄗代之战是在长平之战九年后才开打的,

  • 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为何是古代的典型战例之一?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春秋,城濮之战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