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之初希望重筑宋金对峙格局 立志要做南宋第二 弘光政权坐拥数十万军队 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之初希望重筑宋金对峙格局 立志要做南宋第二 弘光政权坐拥数十万军队 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73 更新时间:2024/2/9 9:50:20

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后,留都南京的明朝官僚于五月拥立安宗朱由崧为帝,建立了弘光政权。朱由崧在位仅八个月,便被清军攻破南京,朱由崧逃亡芜湖,后被捕押往北京,翌年被清军处死。

王进京,清兵入关,整个北方兵荒马乱,战火洗劫之下,一副末日景象。但此时的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依旧处在明廷的统治之下,北方的战火尚未能波及到这里,但平静很快被打破。虽然因战火导致消息不畅,但最迟五月,南京还是得知了京师陷落的消息。这时明成祖朱棣当年的设计开始显现作用,他早已为自己的子孙想好了退路。

明成祖在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保留着和北京相同的一套行政体系,南京一直承担着备用首都的角色。既然确认了京师陷落,南京的行政体系便立即运转起来,唯一的问题是,差个皇帝。首先是确认崇祯帝的死讯,要不然刚立完皇帝,他老人家从北边风尘仆仆的赶来,你还活不活了。其次就是考虑继承人了。“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

崇祯帝有三位皇子,但是都失陷在北方,音讯全无。现在南方手里有的都是些南逃的藩王。排来排去,只有福王朱由崧最合适,神宗嫡孙。但东林党人不想立福王,想去立璐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璐王更加贤明。这种理由说出来鬼都不信,祖制立嫡不立贤,就是因为贤明这种事根本没法量化比较,徒增事端。再说一个“指甲长六七寸,以竹管护之”的王爷,能贤明到哪去?

东林党人为什么不想立福王?这事要从四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候还是万历皇帝在位,万历不喜欢宫女所生的长子朱常洛,迟迟不愿立为太子。万历想要立的是更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但大臣们不答应。朱常洛并无过错,怎么可以废长立幼,违背祖制。

于是就是一场浩浩荡荡持续15年之久的“国本”之争。

虽然最后以万历皇帝的妥协,立朱常洛为太子而结束。但东林党人为首的文官集团和郑贵妃以及朱常洵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此后的“梃击”案,“妖书”案,“移宫”案更是将梁子越结越深。而朱常洵最后被封为福王,正是眼前这位小福王的父亲。东林党人就是怕小福王继位之后算东林党的旧账,但立璐王又违背祖制。东林党人一犹豫,就有人钻了空子,拥立新君,这可是天大的从龙之功啊。

马士英联合江北四镇的武将拥立福王监国,也就是弘光朝廷,抢下了这从龙之功。武将集团赌对了这一次,地位和权力大幅上升,以文制武成了空谈。这江北四镇就是指刘良佐、刘泽清、高杰、黄得功这四支驻扎江北的军事势力,也是南明朝廷能调动的最大一支兵马。但这四位本就是老兵油子,高杰和刘泽清更是北边退回来的败兵,现在又有了“定策”之功,更是飞扬跋扈。

史可法虽是督师,但以文制武都成了空谈,史可法又如何指挥得动这帮有着辖地财政权的兵油子,难不成要用孔孟之道感化他们。指望他们去剿寇平虏是不可能了,争权夺利,打起自己人来倒甚是骁勇。最可怕的是整个弘光朝廷对满清依旧抱有幻想,觉得满清是吴三桂请来替崇祯皇帝报仇的。还跑去和谈,要“联虏平寇”,完全忘了当年关外和满清打生打死这么多年,真是天真的可以。

半幅国土都没了,结果文官想着争权,武将想着夺利,敌人还没南下,自己人先打得头破血流,大明的这套官僚体系真真是已经烂透了。指望这帮人中兴大明,还不如多去孝陵磕磕头,指望洪武爷显灵呢。南渡的大明群臣幻想能够仿效南宋南北分治。但清军却以实际行动打碎了南明的幻想。清军占领北方后,多尔衮就立即下令兵分两路,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一路攻击李自成,一路攻击南明。攻击南明的军队在多铎的率领下,一路攻占郑州、开封等城池,一路上鲜有抵抗,明军守将几乎望风而降。

一直到扬州才有一日的抵抗,因此还惹来了清军屠城的报复。清军攻破扬州后,清军进攻南京,弘光帝逃亡,南京城百官投降,弘光帝在逃亡芜湖后被清军俘虏,弘光政权灭亡,从崇祯十七年五月在南京称帝,到弘光元年五月被俘,弘光帝只在位短短八一年的时间。

南明弘光政权拥兵几十万 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第一,福王即位就是一个错误。福王不是根正苗红的继承人。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城前,曾给太子朱慈烺和两个儿子下令,让他们在李自成破城后趁乱逃出,保留大明火种,结果全部被李自成俘虏。后来在李自成被清军打败后,清军攻入北京,李自成撤回西安,崇祯的三个儿子不知所踪。

崇祯帝领走时没有交待这皇位继承人是谁才造成了南明政权内乱的问题,崇祯皇帝是很潇洒的以死殉国了但却留下了个烂摊子。根正苗红的继承者没有了,只能拥立藩王。于是明朝的遗臣们开始为了自己的党派利益各显神通,而阉党的余孽趁机拥立福王朱由崧上位。

福王虽然是大明血统里最接近皇位的人,但其本人有很多缺点,贪图奢华,肆意妄为。作为亡国之际的拯救者本来应该是挽江山于即到,但福王登基后,便在南京城大修宫殿,肆意搜刮百姓的财物,毫无大明将亡的危机感,国难当头加上亡国昏君,南明怎么看都要死的透透的。

第二,南明弘光期间党争不断,祸国殃民。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明末党争,当时的东林党、浙党、阉党之间相互攻讦,争夺政权加剧了明朝的内耗。在弘光政权期间,因为弘光帝是被阉党余孽拥立上位的,东林党人和阉党互为大敌。在清军不断紧逼的情况下,朝廷不是考虑如何抵御清军,而是在争夺皇权。

在一年的时间东林党就制造了南渡三案来诋毁弘光帝的正统性,让南明弘光帝的政治权威颜面扫地。甚至为了维护党派的利益,不顾大局调动兵马。当时一个假冒的太子出现在南京,东林党人就指鹿为马,调集己派的左良玉23万兵马沿江东下清君侧。结果被清军趁机占领了长江上游,清军其中一路有了沿江而下俯攻南京之势。

还有东林党代表着江南地主官僚的利益,并不是代表着大明朝的利益,当大明朝到了危难之际,这些地主官僚们早就给自己估了个好价钱,等清兵来了开门迎降,原来是地主的可以继续当地主,原来是官僚的可以继续当官僚。东林党们完美地诠释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远在民族利益之上。所以在弘光期间,东林党人想的从来不是如何抵御清军,而是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这样的统治集团如何不亡。

第三,大明的武备松弛,望风而降。多尔衮发布攻击南明的命令后,清军在多铎的率领下二月进攻河南、三月攻占商丘、四月围攻扬州、五月就攻陷了南明的都城南京。一百来天在中原转战近万里,除了了扬州在史可法的率领下抵抗一日之外,很多大明的武将都是望风而降,清军消灭几十万敌军,损失为负几十万。南明的军队争先恐后投奔多尔衮了。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明末将领喝兵血,拖欠军饷,鱼肉百姓已成惯例。整日的奢靡生活早已让明军军纪涣散,真正大敌当前的时候,却畏敌如虎没有抵抗之心。加上清军往往使用红夷大炮攻城,让坚城不可守,也很难守住。加上大明武将和士绅一样家族利益重于国家利益,甚至有的武将因为家眷多裹脚跑不了,会被清军的骑兵砍杀,所幸直接投降了。

南明弘光政权短命还有诸多原因,但最大问题是内斗加畏敌如虎。党争造成巨大的内耗,自诩君子的东林党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上官绅和将士只顾阶级利益,毫无守土抗敌的决心,如何不败?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大唐盛世是古代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大唐盛世到底有多繁荣?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实现大唐盛世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起于公元七世纪上半期,终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大唐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形象。对日本、西亚乃至欧洲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时期属于中古时期,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排得上名号的。而这一个时期是中

  • 古代的殉葬制度究竟从何开始,有多恐怖?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说到最没有人性的制度,那么非殉葬制度莫属了,那么它究竟从何开始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殉葬制度始于春秋春秋晚期,奴隶制濒于崩溃,人殉的作法引起非议。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用177人殉葬,其中包括三名才能出众、深孚众望的良士。国人因此作《黄鸟》诗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暴君的憎恨

  • 古代盐的发展历史,不是武器胜似武器,齐国靠它成为春秋五霸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都说水是生命之源,但同样的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古代盐的发展历史,不是武器胜似武器,齐国靠它成为春秋五霸。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音:试)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 “羝(

  • 中山国:神秘的战国第八雄 数次被灭又数次复国 最终彻底被同化 堪称春秋战国时时期最悲催的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中山国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中山国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最终为赵国所灭。历史上,一个国家一旦国土面积小,就特别容易被灭亡。比如二战时期的卢森堡,5月10号凌晨和德国开打,当天中午就投降了。比利时也好不到哪

  • 齐魏马陵之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齐国兴于马陵也衰于马陵 魏国成于武卒亦亡于武卒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战国中期的齐魏马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对于损失了十万武卒的战败国魏国而言,其走向衰亡已是必然;而对于战胜国齐国而言,其实也没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是秦、赵两国崛起,开启了新一轮的争霸战争。魏国称王桂陵之战失败后,魏婴的一番多边操作基本落空。魏国不仅和赵国关系破裂,还

  •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 险些埋没于烟尘 册府元龟的历史价值有哪些?册府元龟被忽视的原因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于五代,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先后排列,目的是“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宋代重视文

  • 民国时期的青天白日勋章,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使得人人向往?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民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勋章,其中最耳熟能详的要数青天白日勋章,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使得人人向往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青天白日勋奖的设颁,始于1929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特于同年四月十六日明令规定,凡民国十八年以前,所有以政府名义颁发之勋位勋章,一律废止。1929年5月15日《陆海空军勋章条

  •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力推汉化 胡汉通婚革风易俗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开创一片太平盛世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灰暗的时

  • 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侯景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侯景之乱与南北朝后期局势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北魏于永熙三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高欢与西魏宇文泰彼此争雄,与南方的萧梁政权对峙,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在历史上成为“后三国时代

  • 三朝元老是从何而来的?有哪些著名的三朝元老呢?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由于他们作为时间较久,被称为三朝元老,那么三朝元老是从何而来的?又有哪些著名的三朝元老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出自:《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