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左宗棠收复新疆 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 彻底避免了新疆的封建割据之患 左宗棠是怎么收复新疆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 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 彻底避免了新疆的封建割据之患 左宗棠是怎么收复新疆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21 更新时间:2024/2/9 9:50:59

1875年,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清军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战争的胜利,也为在新疆设立行省,打下了基础。

左宗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却屡试不第。随后他便留意农事,潜心钻研兵法。直到1852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

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后又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等屡立战功。

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清政府无暇西顾,对新疆的控制也就逐渐减弱。新疆随即爆发了回民之乱,各种势力平地而起,形成了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因为战乱,当时的浩罕汗国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这位具有军事头脑和能力的阿古柏进入新疆后,东征西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最后竟然一统新疆,并且建立了“洪福汗国”成为了新疆的霸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一直奔走呼吁朝廷收复新疆,但是朝廷一直未表态,直到公元1875年1月,光绪帝登基,皇帝登基,总要有万象更新的气象,左宗棠就上书自荐要求带兵收复新疆。上书说道: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牛羊牧马成群,所谓千里荒漠,实则是聚宝盆……若新疆不固,蒙古不安……。

左宗棠意思非常明确新疆地物产丰富,新疆丢失蒙古就会有变,蒙古若变京师就危险了。最终清廷再三考虑下决定出兵新疆,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铁血三军,择机出塞平叛新疆。而左宗棠在西征收复新疆时有几个震撼人心的瞬间不得不提,通过这几个瞬间,想必大家伙一定能领略到晚清第一强人左宗棠此人不仅铁血,更有大智慧。

整军备战

左宗棠想要收复新疆的决心是一直就有的,在新疆开始被侵占的几年里,他一直上书清政府要收复新疆,收复新疆的心是坚定的,为了收复新疆也进行足足四年的整军备战。要想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军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他也从整饬军队开始做起。左宗棠首先删选出身体较壮的人,继续当兵,而军队中身体较弱的人进行耕田,为征战积攒粮食。

经过这一番裁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带了多少人呢?只有六万,几乎是原来军队的一半。但经过精挑细选的军队战斗力强,装备也清一色的欧美新式装备。而阿古柏虽然也有数万之众,但大部分都是地痞、流氓等乌合之众,遇上左宗棠的精锐根本不堪一击。

筹集粮草

在大西北荒漠进行的战争,没有钱是无法想象的。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军粮,打仗无从谈起。而且当时往大西北运粮那也是比登天还难!而左宗棠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钱,因此据理与朝廷力争。后来在胡雪岩帮助他在外国银行借来了大笔的贷款,这是左宗棠能够进军新疆的重要保障。

此时清政府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也给了左宗棠大力的支持,慈禧一反常态,对左宗棠的收复表示支持。各省也纷纷支持左宗棠,承担了西征行动三分之二的协饷。西征前,左宗棠已经筹措了上千万两白银和4000多万斤粮草,这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阵前招魂,安抚军心。

这些军人都是远离家乡,来到新疆,有很多人水土不服,军队渐渐萎靡不振,为了重振军心,左宗棠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招魂安抚军心。他选择的对象是很得军心的刘松山将军。而刘老将军一出来,所有人都得到了希望。原来刘松山是湘军名将,是左宗棠带领下的楚军主力部队之一,他跟随楚军先后收复浙江、福建、山东、山西等地。后在力战回民叛军中,不幸阵亡。而此时刘松山侄子,现老湘营主将刘锦棠登台高一呼:“刘老将军!英魂在!”顿时西征军军魂随之澎湃涌来!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先北后南”,即先安定北疆,再进军南疆。这是考虑到进军新疆重点在打垮阿古柏,而阿古柏的势力主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其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进军困难较小。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进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缓进急战”中的“缓进”,就是积极治军。

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急战”,就是考虑国库空虚,以及西北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大军一旦出发,必须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

抬棺亲征

大军西征新疆的时候,左宗棠已经六十九岁高龄了。新疆地区气候恶劣,水源匮乏,年轻的士兵长途跋涉尚且体力不支,更何况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而且因军务的繁忙,左宗棠常咳血于营帐。左宗棠为了表达自己一定要收复新疆的决心,给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让士兵抬着棺材出征。抬棺亲征就是为了让世人看到,自己抱着为国必死的决心,一定要收复新疆的气概。

这不但激励了自己的士兵,而且还打消了外界对左宗棠用兵的疑虑,这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精神基础。就在两年之内,左宗棠一举击败了阿古柏,粉碎了英国和俄罗斯的野心。纵观晚清,有谁又有哪一幕能如此,誓死必胜呢?

如果说左宗棠为收复新疆立下了汗马功劳外,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疆策略,更是让新疆彻底归属于清廷的牢牢掌控之下,其功绩不亚于收复新疆本身。说到左宗棠这一治疆战略,其核心点就是在新疆实施行省制度,这里就不得不提清廷在此之前所设立的军事管辖体系,也即伊犁将军这一重心在驻军的管理模式。

乾隆时期,彻底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然后在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这一职位,级别为正一品,伊犁将军管辖的地域范围,东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葱岭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到巴尔喀什湖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南到昆仑山。实施“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职责。

《清史稿》记载:“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率满洲、索伦骑兵五百人,绿旗兵百人,维吾尔人三百户,至伊犁搜捕玛哈沁,招抚厄鲁特牧民,筑城屯垦,为新疆设兵驻防之始。”

但观看乾隆所设立的伊犁将军机构,他重在军事防御上,忽略了民政的治理,很容易造成新疆封建王公的不臣之心,说白了,就是管理不全面,重军事而轻民治,只管军不管民,从而让外部侵略势力有了觊觎之心。对于新疆设立行省制度,其实早在1820年,当时的爱国诗人龚自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中阐述说:“应立即在新疆全境建立行省、全面推行郡县制。”

但龚自珍人微言轻,他的建议没有得到朝廷的采纳,直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他再一次有远见地提出在这里设置行省制度,以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杜绝列强的窥伺之心。为此左宗棠在奏折中写道:“是天山南北开设行省,天时人事,均有可乘之机。”

清廷在这一问题上犹豫不决,同时伊犁将军也极力反对,因为一旦设立行省制度,新疆将会设置自巡抚以下的一系列民政官员,那么将极大限制伊犁将军手中的权力。然而左宗棠据理力争:“臣亦知改省之初事繁费巨,业已移督江南,诸事自有主者。而身居江表,心系西陲,刍荛之言,终难自默。”

他的肺腑之言终于打动了清廷,清廷在商议后下诏规定:新疆行省的省会设立在迪化;省会设巡抚一名,下设道;道以下各设府、厅、州、县。伊犁仍设将军,但不再总揽全疆军务,仅管伊犁及塔城边防。1884年,新疆正式设立行省制度,这一制度为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左宗棠在其中的作用难以替代。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之初希望重筑宋金对峙格局 立志要做南宋第二 弘光政权坐拥数十万军队 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后,留都南京的明朝官僚于五月拥立安宗朱由崧为帝,建立了弘光政权。朱由崧在位仅八个月,便被清军攻破南京,朱由崧逃亡芜湖,后被捕押往北京,翌年被清军处死。闯王进京,清兵入关,整个北方兵荒马乱,战火洗劫之下,一副末日景象。但此时的南方尤其是

  • 大唐盛世是古代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大唐盛世到底有多繁荣?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实现大唐盛世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起于公元七世纪上半期,终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大唐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形象。对日本、西亚乃至欧洲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时期属于中古时期,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排得上名号的。而这一个时期是中

  • 古代的殉葬制度究竟从何开始,有多恐怖?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说到最没有人性的制度,那么非殉葬制度莫属了,那么它究竟从何开始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殉葬制度始于春秋春秋晚期,奴隶制濒于崩溃,人殉的作法引起非议。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用177人殉葬,其中包括三名才能出众、深孚众望的良士。国人因此作《黄鸟》诗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暴君的憎恨

  • 古代盐的发展历史,不是武器胜似武器,齐国靠它成为春秋五霸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都说水是生命之源,但同样的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古代盐的发展历史,不是武器胜似武器,齐国靠它成为春秋五霸。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音:试)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 “羝(

  • 中山国:神秘的战国第八雄 数次被灭又数次复国 最终彻底被同化 堪称春秋战国时时期最悲催的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中山国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中山国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最终为赵国所灭。历史上,一个国家一旦国土面积小,就特别容易被灭亡。比如二战时期的卢森堡,5月10号凌晨和德国开打,当天中午就投降了。比利时也好不到哪

  • 齐魏马陵之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齐国兴于马陵也衰于马陵 魏国成于武卒亦亡于武卒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战国中期的齐魏马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对于损失了十万武卒的战败国魏国而言,其走向衰亡已是必然;而对于战胜国齐国而言,其实也没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是秦、赵两国崛起,开启了新一轮的争霸战争。魏国称王桂陵之战失败后,魏婴的一番多边操作基本落空。魏国不仅和赵国关系破裂,还

  •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 险些埋没于烟尘 册府元龟的历史价值有哪些?册府元龟被忽视的原因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于五代,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先后排列,目的是“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宋代重视文

  • 民国时期的青天白日勋章,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使得人人向往?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民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勋章,其中最耳熟能详的要数青天白日勋章,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使得人人向往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青天白日勋奖的设颁,始于1929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特于同年四月十六日明令规定,凡民国十八年以前,所有以政府名义颁发之勋位勋章,一律废止。1929年5月15日《陆海空军勋章条

  •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力推汉化 胡汉通婚革风易俗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开创一片太平盛世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灰暗的时

  • 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侯景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侯景之乱与南北朝后期局势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北魏于永熙三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高欢与西魏宇文泰彼此争雄,与南方的萧梁政权对峙,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在历史上成为“后三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