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神宗赵顼:勇敢面对锐意进取 开明民主渴望伟大 努力做一个好皇帝 却无奈带着遗憾离开

宋神宗赵顼:勇敢面对锐意进取 开明民主渴望伟大 努力做一个好皇帝 却无奈带着遗憾离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36 更新时间:2024/4/3 17:24:49

宋神宗赵顼是北宋第六位皇帝,神宗在即位之初,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故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不变,确是宋朝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

北宋的第6位皇帝是神宗赵顼。他继位时正好20岁,风华少年,血气方刚,锐意求治。登极之初,就下求言诏,广泛听取建议,决心真正有所作为,做一个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明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扭转真宗、仁宗以来政纲松弛不振的局面。

因为求治心切,所以神宗非常好学,经常向大臣们征询意见,大胆用改革人才。他一上台时就打算起用王安石。王时任工部郎中、知制诰,丁忧已满,但他还拿架子,称病不赴。神宗觉察到有猫腻,对辅臣说:“王安石曾在先帝朝任职,多次召用不就,或以为不恭,现在朝廷召他又不至,是果真有病,还是有所要求?”后来,直到被提拔为江宁知府,由副部级转为正部级,王安石才就坡下驴,颠颠地上任去了。

又过了数月,神宗召王安石入京,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这个差事,相当于国策顾问,还兼着皇帝的老师。神宗有什么事,也经常向王征求意见。

神宗注意广开言路,择善而从。大臣们也敢在他面前说实话,说真话,有时当着他的面争得面红耳赤,神宗也不以为忤。在用人的问题上,神宗更是思想重视,听取不同观点。副相韩琦放外任时,向神宗辞行,神宗还就韩的接班人问题征求他的意见:“卿去后,谁人可以任国事?”韩琦此时心里有怨气,说:“皇上圣明,自有识别。”神宗道:“王安石如何?”韩琦回答:“安石为翰林学士,学问有余。如进位宰辅,恐器量不足。”神宗听了,默不作声。后来的事实证明,韩琦的预言是准确的。

神宗任用王安石搞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神宗有些动摇。王安石觉察后,很生气。他又装病在家,不上班了。接着上章要求解除其相位。神宗心里明白,此时如果允许王安石撂挑子,新法很快就会像他爷爷时的“庆历新政”一样,半途而废。于是,只得挽留王安石继续任职。他让翰林学士司马光拟旨批答。

司马光反对改革,就乘机在诏书中以神宗的口吻教训王安石:“今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乃欲委事任,退取便安。卿之私谋,固为无憾。朕之所望,将以委谁!”王安石见诏大怒,立即抗章自辩。神宗一看司马光把事办糟了,遂亲书手札安慰他:“诏中二语,失于详阅,今览之甚愧。”看看,皇帝倒先自我批评,向臣下做起检讨来了。王安石又赌了几天气,才不情愿地重新执政。

司马光虽然给神宗制造了点小麻烦,但他并不计较,很欣赏司马光的直率和学识,打算任命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却极力推辞:“臣自知无力于朝廷,朝廷所行,都与臣言相反。”你与皇帝不保持一致倒也罢了,反而当面批评起皇帝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神宗非但不发火,反而问他:“你说说有什么事相反?”司马光说:“臣言条例司不应当设置,又言不宜多派使者外挠监司,又言散青苗钱害民,岂不是相反?”神宗说:法都是好法,是下面执行的出现了偏差。

岂料司马光仍然不依不饶,激动地说:“以臣看来,法不是好法。”到了这个份上,司马光被杀头的可能都有。然而神宗仍然向他心平气和地解释,最后反而让司马光说的没了脾气。神宗曾感慨地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如果常在我的左右,我就可以不犯错误了。"

最为典型的,是王安石与苏轼二人在改革的争论中,宋神宗所持的态度。神宗起用王安石搞改革,遭到了包括韩琦、富弼文彦博、司马光这些重臣和老臣的反对,也包括官位不显的苏轼。苏轼时任直史馆、判官告院,他利用自己会写文章的优势,多次上书神宗,反对改革。

神宗看了苏轼的奏疏,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召见苏轼,问他当前的政令得失在哪里,让他不必忌讳,直言指陈。苏轼逮住这个机会,岂有不说之理?他一字一顿地说:“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三个方面,矛头直指王安石。神宗悚然,表示要好好想一想。

这次接见被王安石知道后,他不知好歹地当面质问神宗:“陛下为什么要召见苏轼?”神宗赶忙解释,说我看他上书说的主张都与别人不一样,所以就召见了。王安石竟然直接来了一句:“陛下如此错矣。”当神宗告诉他还想给苏轼另外安排个合适的工作时。王安石一听又急了,说:“陛下用人,须是再三考察,实可用乃用之。今陛下但见轼之言,其言又未见可用,恐不宜轻用。”一个皇帝,竟然让宰相把自己提拔的人给踹了。

神宗的改革最终没有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既得利益者与官僚权贵们反感和对抗的力量过于强大,加之用人不当所致。王安石虽然有才能,但正如韩琦所言,确有“器量不足”的毛病。人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就宋神宗与王安石而言,反倒是皇帝很大度包容,宰相有点小鸡肚肠。

王安石最大的错误,就是自视才高学富,固执不受人言,排除异己,不明事理,也不把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当回事。所任用的改革者,以小人居多。而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如韩琦、富弼、吕诲、司马光等,都与他不能相处。连他的弟弟王安国,也不赞成变法。

最后,神宗干脆罢免了王安石,自己亲自指挥操作起来。然而终因积重难返,加之宋军在与西夏国的交战中大败,损失士民及民夫二十多万。从此,神宗彻底丧失了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只好仍旧维持原来与西夏的和议,每年向其交纳财物。同时,神宗的精神上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一病不起,直到元丰八年去世,终年38岁。

宋神宗是一个有作为、有主见的皇帝。他虽然不能改变封建的专制制度,但在“朕即国家”的体制之下,不搞一手遮天,孤行己见,而能发扬民主,开门纳言,博采众议,内省自己,可谓器量宏大。虽说还够不上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但这种民主作风就是放在今天,我们各个部门大大小小的“一把手”,能够做到神宗的程度,也是不大多见。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克拉苏:古罗马三巨头之一 消灭斯巴达克斯起义 最后败给帕提亚骑兵 死于帕提亚人之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克拉苏是古罗马军事家、政治家、罗马共和国末期声名显赫的罗马首富。他曾帮助苏拉在内战中夺权建立独裁统治,苏拉隐退后,他和庞培、凯撒合作,组成三头政治同盟。 相对于两巨头,克拉苏控制的军队最多,拥有的财富也最多,但是在战功方面却有所不足。克拉苏是罗马共和国晚期最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由于他的运作,开创了

  • 民国传奇女子施济美:19岁痛失初恋,此后30年追求者无数却保持单身,独守29年后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在民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民国传奇女子施济美,19岁痛失初恋,此后30年追求者无数却保持单身,独守29年后自杀。1920年,施济美出生在一个外交官家庭。单单讲她名字的由来就挺有趣的。据说是因为她的父亲施肇夔刚好出使美国,故为她取名为“美”。也有一说是由于她的母亲喜爱梅花,故而由

  • 周襄王姬郑:坐看春秋霸主轮番登场 无力与诸侯列国称雄 一生为亲兄弟所困扰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周襄王姬郑是东周君主,周襄王时期,诸侯争霸日益激烈,诸侯为夺霸权各显其能,使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在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时代,称霸于诸侯,为后人称为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在周襄王时地位已凌驾于周王及各诸侯国之上。周襄王,姓姬,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第六位君主,在位时期,天子势

  • 巾帼英雄秋瑾:一个来自保守家庭的革命者 一个从容就义的菇凉 堪称清朝末年最传奇的女侠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秋瑾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的改良家、革命者和外国传教士将女性缺乏教育和裹脚作为传统中国落后的象征。1890年代,

  • 巴寡妇清:秦朝第一传奇女子,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女子要成功的几率要远低于男子,然而在这种境遇下历史上还是有许多传奇的女子,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巴寡妇清,她是秦朝第一传奇女子,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巴寡妇清,说的是在巴蜀地区的寡妇,名为清。清原本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成年之后嫁给了一位从事丹砂贸易的商人。然而

  • 杨继盛:明史上一个手无寸铁的钢铁英雄 大明第一直臣 铁肩扛道义 名垂万古而不朽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杨继盛是明朝中期著名谏臣,但他的宦海生涯却极其短暂,这主要是因为他震古烁今的一个"弹劾"。这个"弹劾"不同于一般的"弹劾",而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死劾"。 杨继盛"死劾"的对象是有着明朝第一奸臣之称的严嵩。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他早早失去了母爱。八岁时本该入学,他却被后母指使去

  • 倒戈将军​刘牢之:淝水之战一举成名 却历经数次反叛 一生大起大落 迅速达到人生巅峰 转眼间又跌入谷底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刘牢之是东晋时期名将,生长于尚武世家,其人面色紫赤,须目都异于常人,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刘牢之一生大起大落,迅速达到人生巅峰,转眼间又跌入谷底。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东晋北府将领刘牢之的生平,用“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再合适不过了。当然这里不是用的成语本意,而是说的刘牢之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一举成名

  • 卜式:从羊倌做到御史大夫 这位草根逆袭的富豪 告诉后人什么是正确的爱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卜式是西汉时期官员,因出资赞助朝廷拜其为中郎。纵观卜式的出身与生平,作为一个普通的牧羊人,身份卑微,能够走上仕途,从容为政,并发挥积极作用,非常难得,这无疑是他的幸运。卜式,河南温县人,祖上可追溯到战国大学问家子夏。繁衍到卜式这代,却只是个普通畜牧商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人物,却引得史学家班固为他做

  • 王钦若: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 颇有才华 在后世的评价却十分低 王钦若传奇的一生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王钦若是北宋南方宰相第一人,历官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涯,权柄至高,智数过人,勤劳王事,忠于职守。 史传王钦若奸邪阴险,但王钦若并不是什么奸邪,他有大能力,也有大贡献。宋仁宗天圣元年九月,王钦若再任宰相。朝野上下获讯后都很困惑:皇太后才刚送走丁谓,怎么

  • 崔颢:​本是一个问题少年 却留下千古绝唱 是唐诗江湖里唯一让李白折服的诗人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崔颢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崔颢,唐代诗人,与李白生于同一个时代。当崔颢开始写诗时,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