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历史上与日本的五次战役,证明只有强大才能不让宵小越雷池

中国历史上与日本的五次战役,证明只有强大才能不让宵小越雷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44 更新时间:2024/1/16 11:40:32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匮乏,70%的国土都是山地和丘陵。而海对面的天朝上国,拥有着无比广阔的土地,灿烂的化和繁华的世界,使得日本一直都是垂涎三尺,而在历史上中日之间共发生了5次大规模战争。

1.白江口之战

简介:公元663年,日本天智天皇借朝鲜半岛混乱,命水陆两军渡过对马海峡,并另派精兵五千护送百济子丰璋返国。百济大将福信等人在夺取周留城后,迎立丰璋为王,宣布百济复国。第二年,日本派一百七十艘兵船进行增援,没几个月又增派一千艘兵船满载约二万七千精兵渡海到达朝鲜半岛,攻取了新罗国多城。日本计划原本在白江(锦江)口歼灭岸上的新罗和唐朝联军,但唐联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此役,日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百济陆军也抗不住唐、新联军的进攻。丰璋逃亡高句丽,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死的日军兵将,“一时并降”。

影响:此战是中日之间进行的第一次战争,对于中国而言,奠定了中国在东北亚中心地位,朝鲜一直是属国,而日本在之后的千年内,也未敢主动进犯中国。战后的日本不断的派遣唐使学习唐朝,成为唐朝的一个小型翻版。

2.元日之战

简介:元朝以高丽为媒介,派了六批使节招谕日本,要求“通好”,日本镰仓幕府均无回应,忽必烈便决定对日本用兵。第一次派出四万人出征日本,占领对马、壹岐二岛,登陆博多后遭到日本顽强抵抗,由于准备不足以及大将受伤,元朝很快撤兵了。随后忽必烈又派出两批使节赴日,但都被杀害。忽必烈大怒,发动十四万大军,兵分两路(高丽出发的东路军和浙江出发的江南军)征讨日本,但在登陆九州时遭遇台风,损失惨重,随即撤兵。

影响:这是日本二战以前遭受的最大的入侵,元朝的进攻加强了镰仓幕府的统治权利,但是为了应对"元寇"而进行的全国动员活动,使得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重压力之下,幕府也无法赏赐抗元的士兵们,镰仓幕府政治统治体系开始逐步瓦解。

3.万历朝鲜之战

简介: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入侵氏朝鲜,一个月内基本就占领了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昖北逃义州,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随即派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抗倭援朝,并取得胜利,帮助朝鲜夺回国土。后来日本再度发兵14入侵朝鲜,明朝又调7万兵力赴朝救援,并取得胜利。万历朝鲜之战前后持续了7年,丰臣秀吉死后,朝鲜半岛的日军无心恋战,日本退出朝鲜。

影响:对朝鲜来说,大大的削弱了朝鲜的实力。对于日本来说,丰臣秀吉的死,给了德川家康机会,德川家康后来得以取而代之;对于明朝来说,由于东北的辽镇军队经过朝鲜战争损失很大,没来得及补充,给了后金的崛起提供了机会。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间接奠定了之后300年东亚的和平局面

4.甲午中日战争

简介: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且开始了扩张政策,入侵朝鲜,由于朝鲜是中国藩属国,由此爆发了中日甲午海战,最终以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

影响: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证明洋务运动并没有让中国走上强盛道路。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日本成为朝鲜的保护国,清政府丢失宗主国身份。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列岛,开放了更多口岸,给予日本很多特权。赔款两亿两白银,日本借助巨额赔款快速完成原始积累走上强盛道路和积极的对外扩张之路。

5.侵华战争

简介:大家都了解

影响: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与朝鲜的七次战役,确定了对方的国号并沿用至今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朝鲜,汉武帝灭卫氏朝鲜,曹魏征高句丽之战,隋炀

    东北亚地区在我国对外战略上拥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不仅是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的,更是历史和文化相融合的形成的。朝鲜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商纣的叔叔箕子在商灭亡后逃到朝鲜北部,周朝承认其国,周武王封箕子为朝鲜候,史称“箕子朝鲜”。1.燕国夺地两千里简介:战国七雄之中,关于

  • 中国历史上与越南的七次战役,决定了越南到底是属国还是藩属国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攻百越之战,汉平南越之战,白藤江之战,明征安

    中国与越南自古以来关系密切,越南古称交趾、安南等,宋朝以前设郡府管辖。元末战乱时,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离。公元1407年,大明再次出兵攻破越南,并在越南设置大量的府县机构,越南又重新纳入中国统治。“越南”一名是嘉庆册封,一直沿用至现代。而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个

  • 明朝时期的七大战役,展现了大明军事实力,为后世发展埋下伏笔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洪都保卫战,鄱阳湖大战,明灭元之战,捕鱼儿海之

    论及军事实力,明朝绝对是个不容忽视的朝代。其多代帝王皆有战功在身,高战力武将云集,再加上明朝军工业发达,武器先进,又实行卫所制,保证部队了超高的战斗力,所以打出了历史上诸多著名的战役。1.洪都保卫战简介: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抵抗了陈友

  • 南宋时期的六大战役,抗住金蒙轮番攻击,多次为王朝充值续命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郾城之战,采石矶之战,宋蒙灭金之战,钓鱼城之战

    南宋是一段很特别的时期,在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金人入侵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而武将群体是乱世里的主角,他们及其所代表的军队在两宋交替时代大出风头,最高统治者出于抵御金人稳固政权的需要,迫不得已违背祖制下放权力,提高将领地位,开放将领上升渠道。而南宋的骑兵、步兵、水军也在频繁的战争中发展壮大,各

  •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的七大战役,皆是为华夏再一次大一统而努力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团柏谷大战,高平之战,宋灭北汉之战,高粱河之战

    在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过程中,赵匡胤为使宋朝能长治久安,不致成为五代以后的第六个短命朝代,于是在北宋建国之初便大力实施“强干弱枝”政策。如在州以上置路,各路均设帅、漕、宪、仓四官分掌地方之军民、财政、刑法、粮食,直接向中央负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

  • 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不是杀敌多或者战力高就能得到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将最高荣誉,武安君,冠军侯,忠武,封狼居胥,勒石

    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古代战力高的大将有很多,甚至创造出了许多军事奇迹,或开疆拓土,或保家卫国,这些人功成名就后都得到了许多封赏,但如果问起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也许可能就是至高荣誉。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古代武将的荣誉有哪些。一.最高封号1.武安君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

  • 隋唐时期的六大战役,见证了帝国的潮起潮落,决定了华夏文明进程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灭陈之战,三征高句丽,唐灭高句丽之战,怛罗斯

    府兵是一种职业兵,不列于州县户籍。隋唐沿用旧制,但又有所改革。所有兵员落籍州县,编为民户,从事农业生产,保留军籍,接受训练,是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充当府兵的人,20岁起服役,60岁后免役,平日务农,战时征发。出征打仗一旦立功便可授以勋官,并按勋官的高低加授田地,还可以荫子入仕,免除杂役。但

  • 秦汉时期六大战役,为千余年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昆阳之战,北击匈奴,巨鹿之战,垓下之战,河南之战

    长达400余年的秦汉两朝,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不仅仅因为出现过秦皇汉武这样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也因为这期间全面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在士兵成分、军队构成及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军事历史经验,为其后1000余年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北击匈奴南击百越简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

  • 夏商周时期的五大战役,以下犯上、抵御外敌、兼并之战均由此开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鸣条之战,妇好抵抗雅利安人之战,牧野之战,开拓

    夏商周时期是华夏文明由萌生到渐趋成熟的一个过程,他们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起各自的政治霸权,形成中国文化早期凝聚与融合的核心,与之相伴随的是创造出了灿烂的军事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理论、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夏朝的军队以“众”(即平民)为基础,以奴隶主贵族为核心,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

  • 清朝的名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武将,为冷兵器时代画上一个句号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冷兵器时代,多铎,阿济格,豪格,阿敏,济尔哈朗,岳

    到了明末清初时期,传统意义上的战斗已经发生了改变,火器逐步进入到战争当中,甚至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那种单凭武将强悍的战力值就能改变战争走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在这种时代变革的交替间,清朝的武将们展现了最后的辉煌。1.多铎爱新觉罗·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