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亲历者: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劈柴也给打欠

亲历者: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劈柴也给打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96 更新时间:2023/12/6 20:13:29

夜里八九点钟,激烈的枪炮声终于停止了。这是1948年初秋的一天,尽管那年我才9岁,但对这场战争至今还有较深的印象。当晚,从这宁静的氛围里,父亲预感到,人民解放军已经攻进了我家居住的沈阳南大门苏家屯。“几天的激战结束了,我们也该睡个安稳觉了。”父亲边说边上炕脱衣睡下。

然而,翌日天明,当我起身走出门外却意外地发现各家屋檐下,都睡着疲惫不堪的解放军。他们有的身上半裹着军被,有的把整条被子铺在身下,有的一双脚只剩一只鞋,有的鞋已被磨破了帮底,有的胳膊上缠着绷带,有的裤腿上带着血迹……虽然当年我还小,可还是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便急忙进屋把我看到的一切告诉了父母。母亲听后也出门来看,回屋嘴里还不停地叨念着:“这些小伙子家里的爹娘,不知该多牵挂自己的孩子呢!”

于是,父亲忙着劈柴生火,并追母亲赶快烧水,还让她把家里仅有的20几个鸡蛋洗净煮上,等酣睡的战士醒来好慰问他们。突然,一阵哨声响起,解放军战士急速从睡梦中睁开双眼,排队报数清点人员。一位腰别手枪的连长,站在百人前边训话,现在回想起来,大体意思是说,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经允许谁也不许随意走进百姓家。简短的训话结束后,我看家家门前都摆着桌子和大碗水,母亲还把煮熟的鸡蛋放进瓢里,准备发给夜晚睡在我家屋檐下的战士,可他们就是不收,还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纪律。”

早饭,解放军战士吃的是带壳子的高粱米粥,当官的和当兵的吃的没两样,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官兵一致。原来,炊事班是在距我家不远的一块空旷地上搭灶做的饭,烧的劈柴是附近老百姓家献的,不过可都给打了欠条。没看倒他们吃什么菜,只是从他们议论饭咸饭淡的话语中,让我悟出准是饭里放了咸盐。尽管这样,可能是由于饥不择食的缘故,我看他们吃的可香甜了,真是苦了我们的子弟兵。

早饭后,稍休息片刻,他们便开始打扫战场,大约两个小时过后,我除看到民工用马车往城里拉国民党的尸体外,还看到缴获成堆的武器弹药。下午,首先进行的是以排位单位的拉歌比赛,精神抖擞的战士歌唱的高亢响亮。然后,是以班为单位席地而坐的学习、讨论,我听他们只言片语的发言是要一个姓的学习,现在想起来,可能学的是主席着作《为人民服务》。学习结束,他们有的帮助老乡干活,有的整理内务。那时,我家吃水绕挺大圈,要到里院去挑,一个小战士竟夺过父亲的扁担和水桶,帮忙挑水。有的战士在清扫街道,有的打开针线缝补军装。

夜幕降临,解放军依然睡在各家的屋檐下,两天的休整都是这样的。后来听说,进城后的部队为了不惹麻烦,不出乱子,军委命令宿营街头。迄今,我对人民解放军那种秋毫无犯的精神深深感染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辽沈战役民国

更多文章

  • 辽沈战役的一幕:火车开反 刘亚楼险些铸成大错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辽沈战役,民国,刘亚楼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在北宁线的锦州至昌黎段首先打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急令东野林、罗、刘三位首长率指挥机关由双城向锦州方向前移。9月30日,前指在机动过程中发生了一起鲜为人知的事故,幸而父亲及时发现,才避免因事故而引起的严重后果。罗帅去世20年后,在后人为他撰写的《罗荣桓传》中对此事曾有过简

  • 陈云评辽沈战役:按林彪的打法东北胜没这么快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辽沈战役,林彪

    导读:辽沈战役中,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以70余万对国民党军55万,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人。这次胜利,从战役的设想到战役的实施,毛泽东一开始即盯着锦州,以关住东北的陆上大门,将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而林彪对锦州这个战局关键的认识是比较滞后的。早在1948年7月30日,毛泽东即电示林

  • 解读历史:从军事角度浅析辽沈战役国军的败因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辽沈战役,民国

    辽沈战役国军败因:1948年末至1949年初,注定将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间进行的国共三次战略大决战,不但是各国军事专家研究的经典战例,也是众多军史爱好者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三大战役中以辽沈战役最为关键,因为这场在黑土地上争夺的成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后两次战役的进程。而辽沈战役的重中之重

  • 辽沈战役背后秘密战:策反长春国民党守军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辽沈战役,民国

    辽沈战役:“一唱汉江江水长,五十军天下把名扬,汉江五十天防御打得响,国内国外都夸奖;二唱汉江江水深,江岸阵地如山稳……”这是抗美援朝期间,着名诗人凌又风和着名音乐家郑律成写的《汉江小唱》。歌中的五十军英勇善战,成为第一支攻进汉城的志愿军部队,军长就

  • 揭秘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的战略决定真的正确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辽沈战役,民国

    辽沈战役:谈到解放战争,一定会谈到三大战役,谈到三大战役,一定会谈到辽沈战役,说到辽沈战役,一定会谈到锦州战役。今天我们就谈谈攻打锦州。辽沈战役的意义我们就不多谈了,战役之后使国共双方军力数量上第一次出现逆转,此役之后,国民党在大陆已呈必败之态。说到辽沈战役,我们先从决战的背景方面谈起。辽沈战役前,

  • 双堆集围歼战:淮海战场上莫名上演的同室操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淮海战役,民国

    在淮海战场上,积聚了众多黄埔师生:黄维与陈赓是黄埔第一期的“同窗”,胡琏是陈赓在黄埔四期步科第一团七连当连长时的该连学员,熊绶春则是黄埔三期生。在黄埔期间,他们对黄埔三杰的传说,早有所闻,对陈赓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更是熟悉。11月24日,陈赓部队向浍河南岸出击时,熊绶春(被很多

  • 解放军忆接管上海:每名军人发二斤猪肉六角钱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淮海战役,民国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刚结束,我从华东野战军第八野战医院被抽调到三野后勤部政治部政训队培训,为接管上海做准备。渡江后,政训队住苏州木渎镇,学习城市政策,掌握旧政府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姓名、住址、电话等内容。1949年5月下旬,正是黄梅季节,几乎天天下雨,很少见到阳光,我们都是从北方过来的军人,穿的是

  • 长春围城战的真相:城中的国民党军队从未断过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辽沈战役,长春围城战,民国

    (按:据王大珩(1915)的《我的半个世纪》中回忆:我刚到长春的时候,长春城战后的那副样子简直是满目疮痍。整个城里找不到一棵有皮的树。在几年前那场长达5个月的围困战中,城里所有的树皮都被老百姓扒光了,吃掉了。先从榆树皮吃起,待榆树皮扒完以后就不管什么树都扒,都吃了。听说后来连吃死人肉的都有。据说,那

  • 辽沈战役神秘的内蒙古骑兵师:阻击廖耀湘兵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辽沈战役,廖耀湘,民国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活跃着一支以蒙古族为主,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汉各族士兵组成的内蒙古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于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同国民党军争夺东北的一系列战役、战斗。特别是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长王海山、政委胡昭衡)、第二师(师长白音布鲁格、政委

  • 辽沈战役最后阶段蒋介石为何不让卫立煌离开东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辽沈战役,卫立煌,民国

    辽沈战役:如果位于沈阳市区内的机场都已不能降落,说明沈阳已经处在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中。杜聿明立即想到两个问题:首先是卫立煌的安全。深陷沈阳的卫立煌从地面逃出来的希望几乎为零,如果听任他落入共产党军队之手,除了国民党军将颜面扫地之外,又如何对得起他本人?卫立煌与蒋介石一向不和,蒋介石不会像对待他亲近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