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

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68 更新时间:2023/12/7 22:35:12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

正因如此,明代言官普遍的作风是,立论唯恐不偏激,言辞唯恐不夸张,往往凭借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就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关心的并非所论是否属实,而是能否凭借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一举成名。通过骂皇帝、骂重臣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以捞取政治资本。

看看明朝的名臣,哪一个没有被这些言官“骂”过,如海瑞、杨涟、左光斗、张璁、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大明帝国如果没有他们,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运转。

这些言官骂别人,同时也不断地被人骂。给人“挑刺儿”是最容易的事情,再完美的人,也能挑出个毛病,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七大姑八大姨家的事,总能和你联系在一起。你在位时骂你,罢官后还要骂你,活着骂你,死了还要骂你,好像不把你搞臭,就显不出这些言官的水平。

崇祯时期,明朝危机重重,明代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袁崇焕照样被“骂”,直至被凌迟处死后,骂声还在继续。清军入关后,南明小王朝还有几十万军队,还有半壁江山,但那些言官不是专心对付来势汹汹的清军,还在继续“骂”,继续“内讧”,到了这个程度,明朝只有灭亡的份了。

明亡于万历皇帝的说法由来已久。大家之所以有此观点,缘于万历皇帝30年怠政,表现有所谓的六不做,就是“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万历执政前10年,是明朝一个辉煌的瞬间,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万历为何突然要“六不做”呢?也是被言官骂成这样子的。

敢于骂皇上,直接骂,毫不留情地骂,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最为突出。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皇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把万历皇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无是处的皇帝。在我们看来,这不是进谏,简直就是人身攻击、俳谤侵犯名誉。但万历皇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

这以后,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对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皇帝没了脾气,只能装聋子不理踩。雒于仁还有一个革职的处分,后来者,则干脆什么处分都没有。万历皇帝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躲避,选择了“六不做”,任由他们去骂吧。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在明朝,这些文官“骂声猛于虎”。皇帝尚且如此忍让,何况那些舞刀弄枪的武将?能干的人都给骂下台,大明朝靠什么来支撑?

勇于进谏、尽人臣之责本是件好事,但无端地放纵,奖罚不明,逐步扭曲了言官进谏的本意,最终反倒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

这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吧。

标签: 言官制度明朝纳谏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有多少个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时期有多少个诸侯国,春秋,诸侯国

    春秋诸侯国的由来:东周前期又称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

  • 蒙古帝国、大蒙古国、元朝三者不是同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古帝国,大蒙古国,元朝

    蒙古帝国、大蒙古国、元朝,三者都是蒙古人在历史上建立的国家,很多人会认为蒙古帝国、大蒙古国、元朝是同一个国家,但事实上三者有一定的区别,又互有关联,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三者。蒙古帝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是正式国号,是后世为了研究历史而命名的,指的是蒙古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所有国家及其疆域的统称,当然也包括

  • 吐蕃是如何灭亡的?并逐步纳入中国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吐蕃,唐朝

    吐蕃,原本是一个统一青藏高原的大帝国,曾经和唐朝好到和亲,又曾经是唐朝的劲敌。可在842年,吐蕃王朝赞普朗达玛被僧人暗杀,此后吐蕃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吐蕃分裂后的历史十分复杂,这段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最终结束于18世纪初期康熙皇帝的“驱准入藏”,经历了将近9

  • 从兰陵和枣庄开始,探讨中国部分地名历史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兰陵,枣庄,汝南,驻马店,更改地名,地名

    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知道你的家乡在古代的名称吗?你觉得家乡如今的名字和古代的名字哪个更好听?比如兰陵VS枣庄,汝南VS驻马店……如果你的家乡在这些地方,你认为哪个名字更能体现家乡的韵味呢?还有,你知道为什么要改变而不是沿袭古代的地名称谓吗?这一大串问题,你不用急着回答,看完

  • 曹操为何要杀孔融全家 孔融因何事被曹操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融,曹操

    有句老话叫“有志不在年高”。对这句话向来有两句解释。其一是对于老年人说的: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没啥,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比如《封神演义》第23回中说: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第二种解释则相反,是对少年人说的:只

  • 中国使用次数最多的年号是哪个?建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使用次数最多的年号,年号,建兴

    考虑沿用因素,建兴年号被13位君主使用:怀帝刘禅,汉建兴元年(高句丽山上王二十七年,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223年)至汉建兴十五年(高句丽东川王十一年,魏景初元年,吴嘉禾六年,237年);会稽王孙亮,吴建兴元年(汉延熙十五年,高句丽中川王五年,魏嘉平四年,252)至吴建兴二年(汉延熙十六年,高句丽

  • 曾是中国藩属国 那么日本是如何吞并琉球群岛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琉球群岛,琉球,琉求

    在浩瀚的东海之东,有一串珍珠似的群岛,接连着日本的九州岛和中国的台湾岛,共有60余个有名称且有人居住的岛屿和400多个无名小岛,这便是琉球群岛。大多数人几乎只对小学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印象比较深刻,对于琉球群岛相较于陌生些了;更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些星星点点的群岛上,也曾有过灿烂的古代文

  • 五代十国后,长安为何永远丧失了作为首都的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安,首都,五代十国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上古三代中历时275年的西周王朝就建都于长安,此后铸造华夏大一统帝国的秦汉王朝也建都于此,中国历史上最鼎盛辉煌的大唐王朝也建都于此。前后总计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史上西安累计建都时间达1200多年

  • 清朝入关的确有捡漏成分,得天下有太多的偶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满清入关,清兵入关,明朝,清朝

    清朝是继明朝以后的封建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关于清朝的历史,很多人认为清朝之所以从关外

  • 北宋和南宋的分界点在于哪个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和南宋分界点,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带着一班文臣武将南渡长江在南方继续宋室,称“南宋&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