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是中国藩属国 那么日本是如何吞并琉球群岛的

曾是中国藩属国 那么日本是如何吞并琉球群岛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39 更新时间:2024/1/1 23:24:41

在浩瀚的东海之东,有一串珍珠似的群岛,接连着日本的九州岛和中国的台湾岛,共有60余个有名称且有人居住的岛屿和400多个无名小岛,这便是琉球群岛。大多数人几乎只对小学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印象比较深刻,对于琉球群岛相较于陌生些了;更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些星星点点的群岛上,也曾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历史上,琉球群岛曾长期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距中国沿海的上海、宁波、温州约700多公里。日本对琉球群岛的非法吞并,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100多年来,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似乎已经被世人遗忘。

琉球与中国的渊源

唐宋时期,琉球就与中国保持着贸易往来。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随后,三国先后向大明朝贡,朱元璋同时也派遣了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工匠到达琉球。1429年,“中山国”统一琉球,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就此确立了琉球王国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琉球王国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交往十分密切,中国文化也大量传播至琉球。年明洪武二十五年,中山王开始派其从子及大臣来华,请求肄业国学,得到明廷应允。据记载,在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年间,计有11批琉球留学生来学习中国文化,其中包括名叫“鲁妹”、“生姑”的两名女官留学生,她们都是贵族子弟。

康熙赐予琉球国的牌匾:中山世土

及至清代,对琉球派遣留学生来国子监求学者,更有了具体规制,且提供的条件与国内无二,天气寒冷的时候供给条件更加的优越,一年四季提供“褂、衫裤、靴帽被褥咸备,跟从的人皆有赐,每月又给纸笔银一两五钱”。清康熙十二年琉球开始建文庙,十八年建明伦堂于文庙内,称学府。咸丰年间琉球与美、法、荷等国立约时,也是用的中国年号和文字。直到当代,冲绳人除了过西历的元旦外,还保留着”旧历年除夕”、”清明节拜祖扫墓”、”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琉球影响之深广。

以上说明,在明清500多年的时间里,“中琉”既存在着宗藩关系,也发展了良好的关系。琉球虽为中国的藩国,中国却从来没有对琉球进行军事侵略、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与帝国主义对其殖民地的统治有根本性质上的不同。

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始末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琉球逐渐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海上贸易要道。通过交换中日两国物产,琉球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引来了日本的觊觎。1591年,丰臣秀吉借口入侵朝鲜,派诸侯岛“津氏”向琉球提出出兵赞助,希望其赞助日本金银粮饷,帮助其征战。丰臣秀吉还以“若不奉命,则先灭汝国,玉石俱焚,汝当好自为之”等加以威胁。令日本没有想到的是,琉球国王将此事禀报明朝,并对日本的要求加以拒绝。这次琉球危机的化解在主要于明王朝的强大以及琉球国王的明智,同时也在“日本”心中种下一根刺,推动了后续事件的发展。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大增,立刻推进外扩张计划,在其“大陆政策”中就明确表示想要夺取台湾,由此可见,一旁的琉球也被列为囊中之物。

1874年,日本以琉球国及日本北中州两起船难事件作为借口出兵台湾,这次事件是对我国领土主权的一次严重侵犯。经过几个月的斗争和辩论,于1874年10月31日签订了《北京专条》。条约中虽然只字未提琉球,但在战争的爆发及《北京专条》的酝酿和签订,一直都贯穿着琉球主权问题的争论。

早在“日台战争”发生的前一年,日本就以换约为名访问中国,进而窥探中国的动向和虚实。此次会晤,中国明确表示琉球是我国不可侵犯的主权,尽管日本诡辩琉球曾是它的附庸,妄图以谈判和胁迫的方式让中国放弃琉球的主权,但清政府也明确地表示不肯放弃对琉球的主权立场,这次的琉球争夺之战,日本以失败告终。而正在这时,国内形势的变化,也使得日本想发动一次战争,攫取琉球也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日本侵台的目的之一。

1874年侵台事件后,日本已在条约上占得了独自对琉球的主权,便明目张胆地于1875年5月命令琉球藩王晋京,断绝同清朝的朝贡关系,向日本派遣琉球留学生,并派军队驻扎琉球。

光绪初年,朝鲜国王李熙年幼,他的父亲大院君李昰是应摄政。大院君是个十分守旧的人,因厌恶日本的革新,所以拒绝与日本往来。日本国内的一众旧诸侯武士提出“征韩”。这种“征韩”运动,除了朝鲜不与日本往来外,还隐藏了日本想要扩张的勃勃野心。

朝鲜当时还属于清朝的藩属国,于是日本一面派黑田清隆及井上率舰队到朝鲜去交涉通商友好条约,一面派森有礼来北京试探宗主国中国的态度同时避免中国的阻抗。森有礼与我们的外交当局大起辩论。我们始终坚持朝鲜是我们的属国,如日本侵略朝鲜,中国就绝不能坐视不管。森有礼则辩说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是有名无实,因为中国在朝鲜不负任何责任,就没有权利管理朝鲜的事物。

黑田与井上在朝鲜交涉成功,他们所订的条约承认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这就否认了清朝的宗主权,清政府此时应该提出抗议,然而,清政府并没有这样做;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只要朝鲜承认中国为宗主,已然足够,第三国的承认与否无关宏旨。日本对朝鲜的干预实际上是试探清朝对藩属国的重视程度。

此后,日本又命琉球接受内务省管辖,租税上缴大藏省,将其纳入日本内政的轨道。且命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号,不再向清政府入贡,此时的大清朝,光绪登基,国力衰微,已经无力顾及藩属国的事了。次年,日本在琉球设立警察和司法机构,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虽然两次事件之后,琉球王都派了密使请求清朝帮助,然而清政府对此事并不十分重视。清政府驻日公使何如璋奉命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与日本进行了交涉并严正抗议,但是日本政府摸清了清政府的懦弱本性,而日本实力也在逐渐加强,因此无所忌惮。日本为了避免琉球问题国际化,加快了吞并琉球的步伐,正式改琉球为冲绳县,任命锅岛直彬为首任冲绳县知事(县令),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并以武力拘禁了琉球国王,强迫其移居日本。至此,日本终于完成对琉球的吞并,琉球就此亡国。

琉球复兴运动的挫折

自1879年琉球灭亡至1885年间,大量琉球人流亡中国,开展“复国运动”。他们以福州、北京、天津为据点,向清朝总理衙门、礼部和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等呈递请愿书28份,明确要求清政府就琉球问题向日本交涉。

日本外务卿井上馨认为为顺利与列强进行修改条约的谈判,就必须先和中国进行修改条约的谈判。在这一想法的驱动下,井上馨积极地利用当时中日之间对琉球问题的纠纷,展开了目标为修改《中日修好条规》的外交谈判。日本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分岛、改约”案,即琉球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岛屿属日本管理;琉球群岛的南部诸岛如宫古岛、八重山,则归清政府管辖。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应修改日清通商条约,允日享有最惠国待遇。据此,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等人与日方进行商谈,1880年10月28日草签了《琉球条约》及《酌加条款》。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分岛改约》谈判的进行是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

琉球王国官员再三诉愿表示二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万不可接受。琉球义士林世功在北京总理衙门前自杀表抗议。林世功的自杀给以清廷很大的震动,清政府拒绝在谈判条约上签字,协商破裂。清廷的变卦使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十分不满。当时清俄正在就伊犁问题陷入争执,日本趁机施压追究清方拖延签字的责任,但在李鸿章的影响下,总理衙门并未作出回应。

可是随着清俄伊犁冲突越来越白热化,俄国陈兵于东北和西北边境,清朝不得不暂时搁置琉球案,这又进一步助长了日本嚣张的气焰。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战败,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此刻更加无暇顾及琉球了。琉球群岛就这样被日本收入囊中了。

标签: 琉球群岛琉球琉求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后,长安为何永远丧失了作为首都的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安,首都,五代十国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上古三代中历时275年的西周王朝就建都于长安,此后铸造华夏大一统帝国的秦汉王朝也建都于此,中国历史上最鼎盛辉煌的大唐王朝也建都于此。前后总计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史上西安累计建都时间达1200多年

  • 清朝入关的确有捡漏成分,得天下有太多的偶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满清入关,清兵入关,明朝,清朝

    清朝是继明朝以后的封建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关于清朝的历史,很多人认为清朝之所以从关外

  • 北宋和南宋的分界点在于哪个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和南宋分界点,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带着一班文臣武将南渡长江在南方继续宋室,称“南宋&rdqu

  • 分封制历史上出过事情,为何朱元璋还要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藩王,分封制

    过去一直认为,朱元璋搞分封制,那完全就是自私自利的做法。毕竟老朱打天下不容易,他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是太子外,他想要让其他25个儿子都称王,在地方上做土皇帝。不过我们从朱元璋分封诸侯王的地形图上,可能就会有其他的认识。除了自私自利的一面以外,朱元璋还是有其他考虑的。一、朱元璋希望皇子们负责保卫

  • 你知道“嗣子、祧子、继子、养子”的含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嗣子,祧子,继子,养子,嫡长子

    修过谱的人,一定在老谱上见过“嗣子、祧子、继子、养子”这些称呼。有的人可能知道这些词的大概意思,那就是给别人做儿子。但如果简单地说给别人做儿子,为什么还要用这些不同的称呼呢?下面简要介绍一下。1、嗣子这个称号是从古代开始的,原来指宫廷或者官宦之家为继承官位或者权力之人的称谓。

  • 中国历朝历代官僚体系图示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朝历代官僚体系,历朝历代,官僚体系

    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看似复杂,其实总体框架仅有三类,那就是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六部制。历朝历代虽然官制不同,但基本都可以从这两类当中找到影子。今天,便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我国从夏朝开始的官制。夏朝夏朝的官僚制度主要来自于后世的传说,其中最重要的乃是天子身边的“四辅”,四辅名

  • 清朝为何会存在多个兵部尚书,谁才是真正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兵部尚书,清朝

    兵部,作为封建王朝设置的中央“六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的“五兵制”,当时曹魏军制设中兵、外兵、骑兵、都兵、别兵等五兵,长官称五兵尚书。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是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封

  • 隋炀帝背负昏君暴君之恶名 修好大运河利于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隋朝大运河,隋朝

    在隋炀帝杨广身上有着诸多问题,比如刚愎自用,比如猜忌多疑,他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不喜欢接受旁人的建议,但是,真理往往站在少数人一边,也正是由于杨广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才给盛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在位时期,有很多惊天动地的大工程,比如营建东都、两巡塞北、修缮长城、修大运河等等,在后世很多人看来

  • 李世民被李渊宠妃所害 最后也因为他们得到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婕妤,尹德妃,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晚年有两个最受宠爱的妃嫔,一个叫张婕妤,一个是尹德妃。史书记载二人与李建成、李元吉勾结,多次陷害秦王李世民。第一招:造谣诬陷。皇帝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李渊晚年,娇艳出众的张婕妤和尹德妃成了李渊新的“绝代双骄”。据说这两个人的耳边风胜过十二级台风,可见她们两人的受宠

  • 唐代诗人做过的左拾遗和右拾遗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左拾遗,右拾遗,古代官职

    左拾遗是个什么官位呢?左拾遗是唐朝开始设置官职,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封建时代中央政府设立谏诤机构,有一批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司谏之类,有点类似现在的监察部门。左右拾遗是唐武则天在垂拱元年设置的,设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