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和南宋的分界点在于哪个历史事件?

北宋和南宋的分界点在于哪个历史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3/12/18 1:04:13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带着一班文臣武将南渡长江在南方继续宋室,称“南宋”。

南宋与北宋统称为宋朝,或者两宋,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北宋赵匡胤后是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及其子孙,直到南宋赵构,都是赵匡义一脉(赵光义生赵恒,赵恒生赵祯,赵祯生赵曙,赵曙生赵顼,赵顼生赵煦,赵煦生赵佶,赵佶生赵构)。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作为赵佶的第九子康王,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确具有法理上的继承权(当时宗室里面拿得出来的有兵权的就他了),且还是在孟太后的支持下于1127年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南宋后,赵构因为惧怕金兵,失去了生育能力,收养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琮为养子(宋太祖赵匡胤少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即位后更名为赵昚,是为宋孝宗。

要知道赵构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之一,为何他这么早就退出了政坛?

令人不解的是,乾隆是在晚年,也就是在他86岁时才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嘉庆。

史书上记载,高宗赵构在当了36年皇帝以后,也就是在他56岁时,以“倦勤”为由,把皇位禅让给了养子赵昚,自己当了太上皇。

有人会问了,赵构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亲生儿子呢?

赵构的生理能力出现问题了!

当然这个问题要分时间段,在二十岁之前,赵构肯定是生理正常的,一共生了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不过在靖康之变中,五个女儿都被金兵掳掠到北方,其中三个女儿在途中夭折,另外两个女儿到了北方后都进了浣衣院供金人蹂躏。

苗刘兵变,赵构唯一的儿子,刚刚三岁的小皇子赵旉被推举当了一个月的皇帝,随后再度“让位”给他老爹赵构。当年七月,赵旉随赵构来到建康(南京),一个宫女走路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炉子,发出巨响,赵旉听到后嚎哭不止吓死了,年仅3岁。高宗和潘贤妃伤心的死去活来,哭了整整3天,将宫女和保姆处死,追封儿子为元懿太子。后没正经当过皇帝的宋韩林儿追谥为简宗靖文元懿殇孝皇帝。

从此以后,赵构尽管也非常勤奋的在后宫耕耘,但是后宫众多佳丽再也没有为他生过孩子。正史上没有记载赵构无后的具体原因,赵构之前生龙活虎,为何蔫了?流传最广的是《朝野遗记》,上面记载“外传北风极劲,而汪、黄傲然谓无事,故上每不知虞。比江都宫中方有所御宰,而张浚告变者遽至,矍然惊惕,遂病董腐。故明受殂后,后宫皆不孕。”意思是金兵来势汹汹,可是大臣们都报喜不报忧,以至于有一天,赵构正在跟嫔妃卿卿我我的时候,张浚突然跑来报告金兵杀到的消息,赵构当场吓得瘫软,从此就落下了病根。也就是说逃跑皇帝赵构是因为被金兵追击受到惊吓,以致患上不可言说的疾病造成无后。

按理来说,赵构收养子也应该在太宗一脉寻找,为何要选择赵匡胤一脉的后人赵昚为接班人呢?

原来赵构没有子嗣,朝中大臣知道皇上要收养子,于是纷纷上书请求皇上立太祖(赵匡胤)之后为太子。

还有大臣上书直接为太祖一脉喊冤叫屈:“太祖之后一直默默无闻,和平常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从情理上说不过去呀!请陛下在太祖子孙中选择有贤能,有作为的当太子,这样上可告慰太祖在天之灵,下可告慰天下人心。”

赵构觉得大臣们说得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请求。

换言之赵匡胤化身金兀术来祸害宋朝,有人见过金兀术的画像,说长得很像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就是要惩罚赵光义这一脉子孙,谁让太宗(赵光义)不守“金匮之盟”呢?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50岁,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更名为赵炅),是为宋太宗。之后北宋的皇帝就是赵光义的后代。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葬于永昌陵(位于郑州巩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谥曰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

宋太宗弑兄篡位,大逆不道,丧尽天良。由于其得位不正,导致北宋末年,半壁河山被占,钦、徽二帝被携,宋太祖借金太宗完颜晟之手,报了是夜刀斧之仇。值得注意的是,宋太宗的后世子孙似乎也相信此说不假。

北宋王朝被金所灭,皇亲国戚几千人被金人掳走,真是活该!因为他的政权来的就不正,因此担心手下造反,杯酒释兵权!最差劲的是采用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官统军,而当时周围强敌环伺,战争连绵不断,百姓可真是倒了血霉!

当时赵构也听到了这种传说,高宗开始时严加斥责,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彻底改变了主意。据说,是夜晚上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带着他,逆转时光,回到当日的“万岁殿”,让他看了那夜“斧声烛影”的全部情景,并且说:“你只有把皇位传给我的子孙,国势才可能有一线转机。”

为了还天下人一个公道,也为了补偿赵匡胤一脉,赵构就在宗室里挑了两个孩子赵伯琮和赵伯玖作为自己的养子,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要知道赵构在收养赵伯琮时刚刚26岁,身体正是强健的时候,这么年轻就急着过继养子,很可能是他自己已经意识到真的那个方面不行了,因此要早作打算。

不仅是岳飞,宰相赵鼎、大将张浚也分别向皇帝提出过及早立储的建议。但是赵构不为所动,两个孩子只是养在宫里,并没有给予太子的名分。可能他觉得自己才三十出头,有的是时间,假如病能治好呢。

当然赵构对自己的毛病还是采取了积极治疗的态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他找了个医生叫王继先,据说这个人医术高明,赵构一度看到希望,甚至因此为他升官。他亲口说:“朕顷冒海气,继先诊视有奇效。可特书读。”有人推测,冒海气是赵构隐晦的说法,将自己的疾病说成在海上受了湿气。

但是不管赵构如何努力诊治,他最终还是没有再拥有亲生子女。1162年,56岁的赵构彻底死心,他立赵伯琮为太子,改名赵昚,并且将皇位禅让给他,自己做了太上皇。

赵昚就是历史上的宋孝宗,南宋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后世称其“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意思是在南渡诸帝中,宋孝宗是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皇帝。

高宗赵构最后总算做了一件好事。

1187年,81岁高龄的赵构离开人世,赵昚哭晕在现场,要为赵构服丧三年,让太子赵惇主政。再后来,赵昚索性放弃了自己,直接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赵惇,自己继续为赵构服丧,这种孝顺程度,在中国古代皇帝中,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后人赐了他一个“孝”字,真可谓实至名归。

赵构不知道临死前,他是否心里还带着遗憾?他其实是没资格当皇帝的……

更多文章

  • 分封制历史上出过事情,为何朱元璋还要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藩王,分封制

    过去一直认为,朱元璋搞分封制,那完全就是自私自利的做法。毕竟老朱打天下不容易,他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是太子外,他想要让其他25个儿子都称王,在地方上做土皇帝。不过我们从朱元璋分封诸侯王的地形图上,可能就会有其他的认识。除了自私自利的一面以外,朱元璋还是有其他考虑的。一、朱元璋希望皇子们负责保卫

  • 你知道“嗣子、祧子、继子、养子”的含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嗣子,祧子,继子,养子,嫡长子

    修过谱的人,一定在老谱上见过“嗣子、祧子、继子、养子”这些称呼。有的人可能知道这些词的大概意思,那就是给别人做儿子。但如果简单地说给别人做儿子,为什么还要用这些不同的称呼呢?下面简要介绍一下。1、嗣子这个称号是从古代开始的,原来指宫廷或者官宦之家为继承官位或者权力之人的称谓。

  • 中国历朝历代官僚体系图示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朝历代官僚体系,历朝历代,官僚体系

    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看似复杂,其实总体框架仅有三类,那就是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六部制。历朝历代虽然官制不同,但基本都可以从这两类当中找到影子。今天,便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我国从夏朝开始的官制。夏朝夏朝的官僚制度主要来自于后世的传说,其中最重要的乃是天子身边的“四辅”,四辅名

  • 清朝为何会存在多个兵部尚书,谁才是真正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兵部尚书,清朝

    兵部,作为封建王朝设置的中央“六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的“五兵制”,当时曹魏军制设中兵、外兵、骑兵、都兵、别兵等五兵,长官称五兵尚书。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是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封

  • 隋炀帝背负昏君暴君之恶名 修好大运河利于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隋朝大运河,隋朝

    在隋炀帝杨广身上有着诸多问题,比如刚愎自用,比如猜忌多疑,他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不喜欢接受旁人的建议,但是,真理往往站在少数人一边,也正是由于杨广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才给盛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在位时期,有很多惊天动地的大工程,比如营建东都、两巡塞北、修缮长城、修大运河等等,在后世很多人看来

  • 李世民被李渊宠妃所害 最后也因为他们得到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婕妤,尹德妃,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晚年有两个最受宠爱的妃嫔,一个叫张婕妤,一个是尹德妃。史书记载二人与李建成、李元吉勾结,多次陷害秦王李世民。第一招:造谣诬陷。皇帝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李渊晚年,娇艳出众的张婕妤和尹德妃成了李渊新的“绝代双骄”。据说这两个人的耳边风胜过十二级台风,可见她们两人的受宠

  • 唐代诗人做过的左拾遗和右拾遗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左拾遗,右拾遗,古代官职

    左拾遗是个什么官位呢?左拾遗是唐朝开始设置官职,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封建时代中央政府设立谏诤机构,有一批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司谏之类,有点类似现在的监察部门。左右拾遗是唐武则天在垂拱元年设置的,设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

  •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到底是长孙皇后还是杨妃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杨妃

    在历史上,杨妃受宠吗?为什么喜欢李世民的人都比较讨厌李恪和杨妃?如何评价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长孙皇后,韦贵妃,杨妃,唐太宗这三位后妃到底是否得宠?为何说法不一?如果李世民死后不是李治上位而是李恪或李泰会怎么样大唐会有什么不同样?当然是长孙皇后!玄武门兵变,为了能够兵变成功,李世民把自己所有的武装力

  • 皇太弟——另类的储君 经选定继承皇位的皇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太弟,储君,继承皇位

    在家天下的封建时代,皇位传承是一个王朝最重要的事情,被视为国本,关系着王朝的兴衰。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皇位顺利传承给子孙后代呢?古代中国是有一套严格制度的,分别为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父死子继是最常见的主流,而在乱世,比如五代时期,十国的君主也多为兄终弟及。比如杨吴的高祖、烈祖、睿帝三兄弟;吴越国的忠献王

  • 朱元璋称帝才31年 为何还有洪武三十五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洪武,明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当了三十年皇帝的朱元璋,在西宫病逝升天。他这一死,给朱姓后代和历史学家都留下了大量谜团,至今不解。民间传言和正史上的记载都说,朱元璋1328年9月18晚上出生时,就有异象发生。而他的死,民间传说也应验了天意。本来朱元璋应该当35年皇帝的,结果在洪武三十一年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