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这部玄幻剧正在火热播出中。这部影视剧演技精湛、特效华丽、剧情紧凑,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该剧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将夜》,和书中一样,是一个架空的世界。但是其中仍然有很多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子。比如夫子、书院和君子六艺;白银和通宝作为流通货币;中原王朝对周边国家的和亲;以及使用年号来纪年。
年号作为国家纪年名号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始于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将夜》中的年号是天启,故事的开端正是在天启十五年。将夜大陆的唐国虽然是虚构出来的,但是因为名字和皇室的姓氏,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盛唐。唐朝并没有使用天启为年号,不过在一些其他政权中可以找到天启年号的身影。
南朝梁
准确来说,天启是魏晋南北朝南朝梁的残余政权的年号。南朝梁权臣陈霸先废掉梁敬帝自立为帝,开创南朝陈。南朝梁名将王琳不承认陈朝的统治,拥立梁敬帝之侄永嘉王萧庄为帝(思帝),想以此延续萧梁的政权。萧庄在位期间的年号就是天启(558年三月560年二月),共计近2年。不过没过多久,南朝梁的残余政权就被陈朝消灭,王琳和萧庄逃到北齐。
《南史》记载梁敬帝萧方智即将禅让给陈霸先时,王琳为主梁嗣,去请萧庄即位皇帝。558年二月即位,年号天启。《资治通鉴》载萧庄即位在三月。
南诏
南诏是一个古国,前身是云南地区的部落蒙舍诏。因为蒙舍诏在六诏(六个部落)中处于最南端,所以称为南诏。南诏得到唐朝的支持,吞并其他部落,统一了云南洱海地区。其中一代国王劝丰佑的年号就是天启,共计20年。
天完
元末时期,社会矛盾剧烈。很多民众揭竿而起,发动起义。徐寿辉也是其中一支。起义军以宗教为聚众的手段,免不了烧香拜佛,被称为“香军”;同时他们头裹红巾,又被称为“红巾军”。
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比较强盛,攻克一些城市以后,建立天完政权(一说为宋)。此后天完军更是四处征战,扩大战果。不过天完的开创者徐寿辉却先后被倪文俊和陈友谅背叛,最后死于陈友谅之手。徐寿辉曾经使用过天启年号,仅一年而已(1358年~1359年)。
明
明朝的熹宗朱由校的年号为天启(1621年-1627年),明朝使用该年号7年。明清以来,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人们习惯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朱由校被称为天启皇帝。同时他擅长木工,沉迷此道,又被称为“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朱常洛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即位。
朱由校因其父不受祖父万历帝的宠爱,所以自幼也备受冷落,少文化、好木技,被称之为木匠皇帝。明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
朱由校16岁即皇帝位,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已是民生凋敝、日薄西山。
朱由校因意外落水成病,天启七年(1627年)年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崇祯皇帝。
朱由校庙号明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明十三陵之明德陵。
天启年期重大事件
1、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
此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
2、东林党争
东林党争概指明末东林党(及其骨血复社)与宦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之争。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
在这些党派中,最先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后经“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后,光宗朱常洛即位,东林党因拥立有功而势力大盛。浙党落败,转而投效阉宦首脑魏忠贤。
“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
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东林党得势时期为明末崇祯帝时期,崇祯帝即位后大肆追捕阉党并任用东林党人。
东林党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他们能找出社会上的问题,但是从未有找出解决的办法,所以美国学者贺凯对于东林党的评价是“他们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但不是一个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团体。”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