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献帝的老婆曹节本是内应 却成了反抗父兄的人

汉献帝的老婆曹节本是内应 却成了反抗父兄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3 更新时间:2023/12/10 6:55:49

汉献帝的第二任皇后,曹操的女儿,曹丕的妹妹,穆皇后曹节(196年―260年)在历史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非常有意思。至今我们尚不能判断哪一个才是曹节的真实面目。

曹节嫁给汉献帝,一年后封为皇后

曹操将女儿嫁给汉献帝,还要从著名的“衣带诏”事件说起。

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了许县,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路。过了三四年,汉献帝不满曹操掌权,写了一份血诏给董承,让他联络相关人等,意图除去曹操。

董承为啥要冒这么大风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女儿董氏是汉献帝的贵人,非常受宠,而且已经怀了身孕。所以,董承得了血诏之后,就联系了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马腾、吉平以及刘备等人,开始谋划。不料事情败露,除了刘备和马腾之外,其余人都被曹操所杀,甚至包括董贵人也被杀死在汉献帝面前。

这件事给曹操提了一个醒,看来“外戚”这个身份很重要啊!但这时候曹操也没什么办法,因为他的长女已经出嫁,而其他的女儿年龄还很小,曹节只有五岁,出嫁显得太早了。

建安十八年(213年),女儿们已经长大,曹操一次性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嫁给了汉献帝。以束帛玄纁五万匹为订婚的聘礼,年幼的女儿暂且留在封国,待年龄长到可以婚配的时候再送进宫。从史书记载来看,曹宪应该是曹操的次女,曹节是三女儿,曹华是四女儿。曹宪和曹华的资料很少,但此时曹节已经十八岁了,到了出嫁的年龄。但是曹操的几个女儿也都非常优秀,堪称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虽然身为曹操的女儿,难免会被利用通过政治联姻,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者,曹节三姊妹本来是父亲安插在汉献帝身边的监视者,但是她们仍然不甘埋没,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曹操的次女曹节就是其中的一位。

公元212年,曹操如同昔日的萧何,被准许穿鞋带剑上殿;

公元213年五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公爵,封国封号“魏”,加九锡,建都邺城。七月,曹操开始营建“魏社稷宗庙”。

公元216年五月,汉献帝进曹操的公爵为魏王;

由于曹操此时已经官居丞相,爵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地位之高,至此,曹操已是封无可封,达到了顶端。若在进一步,便是皇帝。历史上唯有王莽能与之相比了。其间,曹操在封魏公后,做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嫁女。把三女嫁给汉献帝之后,立即被封为贵人,地位仅次于伏寿伏皇后。

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一次性嫁了三个女儿?嫁一个女儿不行么?

注意!嫁三个女儿是合乎情理的。这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媵娣婚俗,又是媵制婚姻,简称媵婚。这在春秋战国时,十分的盛行。什么个情况呢?嫁一送多。嫁个女儿,送几个陪嫁女。陪嫁女就是媵。媵,送也,一般送的是妹妹。《史记》中说:"乃以二女妻舜"。

而曹操这样,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颇有礼节回报的意味。汉献帝许曹操以魏公,曹操回报以三个女儿,礼节是媵婚,礼节十足;

第二,瓦解汉献帝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皇帝来说,手上利用的资源,要么是宦官,要么是外戚,要么是大臣。若是开国皇帝,外加个功臣。朱元璋谁都瞧不起……但,被强制待在许昌的汉献帝,他所利用的资源就只有外戚。曹操嫁女嘛,便是进一步瓦解汉献帝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三,瓦解汉献帝的最后一道防线后,曹操就顺利成了汉献帝的外戚。曹操为外戚后,更加的强大了。既然安抚汉献帝,又让自己有安全感。何况,外戚历来是汉朝权臣掌权的标配!曹操进一步控制朝政,是不是更有理由了?有理由了,曹操更加挺直腰板,舆论压力就小了。毕竟,外戚掌权,似乎是潜规矩(传统)吧?

第四,三个女儿入宫,以上两个计划(瓦解和增强自己的外戚势力)是不是更加稳固?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嘛!所以,趁着礼节回报,多送几个,假如送一个,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找什么借口嫁女?干脆一口气嫁三女,备胎多,外戚势力稳固;

第五,加强对汉献帝的监视和牵制。防止汉献帝整出些幺蛾子来,对曹操不利;

第六,可能曹操是借此保护汉献帝吧。毕竟自己已是魏公,而且到死也不可能代汉,但下一代曹丕不可能不篡汉……看在兄妹身份上,或许汉献帝能逃过一劫吧。

曹操三个女儿入宫第二年,升为贵人。这年,伏皇后死。第三年,曹节晋升为皇后。外戚曹操的势力更加稳固。

当年衣带诏事件时,曹操曾当着汉献帝的面杀死了董贵人,这让伏皇后大受刺激,于是偷偷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伏完,让他想办法除去曹操。可伏完只是一个学者,哪有什么办法杀曹操?只好置之不理。可谁也没想到,伏完死了四年之后,十几年前伏皇后写信给他的事竟然暴露了,曹操大怒,当即派人入宫逮捕了伏皇后,并幽禁至死。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被毒杀,伏氏宗族有百多人被处死。

伏皇后被废之后,曹操奏请汉献帝重新立皇后,汉献帝无可奈何,建安二十年(215年),只好立曹节为皇后。虽然曹节与汉献帝是政治婚姻,但是二人感情很好。自从曹节嫁给汉献帝,并成为皇后之后,曹节似乎就将自己等同于汉室的一员了,更因为曹节忠于汉室却不忠于曹魏,因此与曹家的隔阂越来越深。成为历史上以深明大义、贤惠得体著称,是著名的一代贤后。至于为什么是曹节,而不是曹宪、曹华,史书中并未提及,猜想极有可能是曹节有了身孕。

曹节的两种形象截然相反

曹操死后,曹节面临着两难的处境,一方面是自己的丈夫汉献帝懦弱无能,皇位岌岌可危,另一方面,自己的哥哥曹丕几次前来索要国玺,阴谋篡位。面对这个局面,曹节始终以大局为重,几次都把曹丕派来的使者呵斥而归。

曹丕派人到宫中要传国玉玺。身为皇后的曹节非常生气,怒骂使者。因为她是曹丕的妹妹,所以使者也不敢强行抢夺,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曹丕也很很无奈,就一次次的派使者来索要,曹节看到自己无法保住玉玺,就把玉玺掷在地上,哭着说道,“天不祚尔!”就是上天不会保佑你的!使者们不敢看她,将玉玺捡起来掸掸灰尘,拿着跑了。这一幕,让人想到了当年的王政君。那时候王政君是太后,自己的侄子王莽篡夺西汉天下,建立新朝的时候,也是派人向王太后索取传国玉玺。王太后同样没有办法挽回,同样是将玉玺砸在地上,还碰坏了一角。“天不祚尔!”而这句诅咒最终竟真的在曹丕身上应验,曹丕仅在位六年,就因为肺结核不治身亡,可谓一语成谶。12位靠禅让上位的开国皇帝,大部分不得善终。

直到曹丕恼羞成怒,打算撕破脸皮,要杀掉汉献帝时,曹节才无奈交出玉玺。可是,汉朝气数已尽,区区一个象征物品,是无法阻挡大局的。玉玺终究还是要交出来,玉玺只是一样东西,而且是早已失去法力的东西,并不能真正左右局势。

有趣的是,《三国演义》也记载了这个细节,但是毛氏父子改版的《三国演义(毛本)》上,写的是曹节对使者破口大骂,“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

而《三国志通俗演义(罗本)》上则是对汉献帝破口大骂,“汝言吾兄为篡国之贼,汝高祖只是丰沛一嗜酒匹夫,无籍小辈,尚且劫夺秦朝天下。吾父扫清海内,吾兄累有大功,有何不可为帝?汝即位三十余年,若不得吾父兄,汝为韲粉矣!”

这两种形象,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曹节,从情理上无法推断,因为两种形象似乎都是合理的。古代女子讲究出嫁从夫,曹节此时已经嫁给汉献帝六年了,足以产生深厚的夫妻感情,曹丕篡位时,曹节向着丈夫也是合情合理的。如今很多女人出嫁后,就从娘家往自己家里搬东西,也是这种心理。

但如果曹节从嫁给汉献帝开始,就背负了监视汉献帝的使命,那么两人虽为夫妻,但实际上貌合神离,六年的婚姻,也只不过令两人相互更加憎恨而已。况且曹操位高权重,朝堂上压着汉献帝,那么曹节在后宫也压汉献帝一头是有可能的。当曹丕欲篡位时,曹节当然是帮着娘家人了。

既然从情理、逻辑上无法推断,那么我们就只能以史料的记载为准,如果史料之间相互有冲突,那么就以权威性更高的史料为准。

曹节怒骂曹丕使者的做法,《后汉书》中有记载,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

而《三国演义》乃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其中有很多民间传说故事和艺术加工,属于小说而非史料。与《后汉书》相比,当然是《后汉书》的可信度更高。所以,我们虽然不能分辨真相,但目前还是以第一种说法为主流。

黄初元年(220年),后来,汉献帝禅位(飘薄万里不负苍生之千古诏书《汉献帝退位诏》),曹丕称帝(曹丕代汉“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千古话禅让),将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封给汉献帝,食邑万户,并封为山阳公,而曹节则被称为山阳公夫人,其治内实行汉朝正朔,用天子的礼仪进行郊祭,上书言事不称臣。曹节始终陪伴左右,在山阳国行医,救死扶伤,还出资兴建学舍,山阳国的百姓们十分感激汉献帝和曹节夫妇,非常爱戴他们。

在山阳国,曹丕鼓励丈夫深入民间,悬壶济世,他们远离政治,做一对平凡的夫妻。由于他们在皇宫中学会了精湛的技艺,救治了很多百姓,受到百姓的称赞,人们纷纷为他们立碑,宣传他们的善举。

曹节还大力扶持当地的教育,她看到学校年久失修,学生没有地方上学,就慷慨拿出自己的积蓄,变卖自己的首饰,重新修建了新校舍,还聘请了老师,让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也能上的起学,接受教育。

后来曹节还不计前嫌,经常怀念父亲曹操的好处,并且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保护汉献帝一家,让汉献帝得以平安终老,还以皇帝的身份下葬。景元元年(260年),曹节病逝,终年65岁,此时汉献帝刘协已经去世26年了。曹节死后也以皇后的身份与丈夫合葬,谥号为穆,史称献穆皇后。亡国之君中,汉献帝的下场最好,亡国皇后中,曹节的结局也是最好的。

曹节的深明大义和贤惠大方受到后人的称赞,人们都说,要不是因为曹节,汉献帝恐怕早就死于非命了,他的命运恐怕就没有这么好了,还能平安终老,曹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是个值得记入史册的女中豪杰。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标签: 曹节汉献帝曹操曹丕

更多文章

  • 中国故土唐努乌梁海 一片被遗忘的故土如今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努乌梁海,故土,沙俄

    唐努乌梁海素有东方瑞士之称唐努乌梁海位置唐努乌梁海是什么地方?许多人不知道,今天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以及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州南部、哈卡斯共和国的部分地区,曾经是中国清朝的领土,叫做唐努乌梁海。只要说道中国的疆域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俄罗斯。俄罗斯一手让中国失去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

  • 孙中山原名孙逸仙?这个响彻百年的名字竟是错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中山,孙逸仙,孙文

    “天下为公”,典出《礼记·礼运》,意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天子一人所有,孙中山的一生,可说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在那个山河破碎、新旧交替的年代,能有一个像他般坚定的举起革命的旗帜的人,是民族之幸。2015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49周年。事实上,

  • 宋朝南迁 带火了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开封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南宋,开封,杭州

    《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杭州入围新一线城市,而开封仅为四线城市。约1000年前,杭州和开封的地位相去无几。当时,提及世界最大的城市,开封榜上有名;论及大宋最富庶的地区,湖光山色的杭州当仁不让。为何过了一千年,两者相差甚远?杭州和开封的相同点颇多。战国时期,开封作为魏都已经享有“

  • 三国(魏蜀吴)历任皇后大全(含追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历任皇后大全,三国皇后大全,三国皇后,魏国皇后,吴国皇后,蜀国皇后

    曹魏皇后:一、魏高帝曹腾皇后(追尊):高皇后吴氏(??)文帝曾祖母(追尊)二、魏太帝曹嵩皇后(追尊):太皇后丁氏(??)文帝祖母(追尊)三、魏武帝曹操皇后:武宣皇后卞氏(159年12月30日-230年7月9日),魏武帝曹操的正妻(继室),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的母亲。原本是

  • 刘禹锡惊艳千古的咏怀名篇 带火了一条小巷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乌衣巷,刘禹锡

    ?在中华大地上,经过几千年沧海桑田的巨变,很多原本繁华富庶的都市城镇,最后全在朝代更迭的硝烟中化为尘土。同时,很多在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也在国破家亡中化为飞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条巷子,却被一些诗人的诗作带火,扬名文史,成为历史兴亡的缩影。它们和这些诗人的作品

  • 中国曾经的贵族为何敢拒绝和皇帝成为亲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士族,庶族,门阀政治

    如果我问你,在古代,谁的身份最尊贵?大家毫无疑问,都会说皇帝!那假如你回到古代,皇帝想和你联姻,你愿意吗?可能你会觉得我傻,竟然问这种问题,有这样的好事儿,谁会拒绝。但是,还真有人拒绝。唐文宗曾有意和宰相郑覃结亲,希望为皇太子求娶郑覃的孙女,但没想到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当时只是九品官的崔某也不愿和皇家

  • 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 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光武帝刘秀,汉朝,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建武十七年(41年),一统天下五年后,汉光武帝刘秀已经走上人生巅峰。在一次宴会上,刘秀和同族宗亲举杯畅饮。家族聚会总免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亲切问候”。尽管刘秀不用经历一番关于房子、车子和票子的良心拷问,但看着他长大的伯母婶娘们还是不忘趁着酒酣耳熟之际,聊起刘秀的童年趣事。其中

  • 曾造成数亿人死亡的“天花”,为什么能被彻底消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花

    2019年9月16日晚,俄罗斯科尔索沃市的一幢实验楼发生了一起火灾。火灾是由天然气爆炸引起的,纯属意外。消防员赶到后只用四分钟就把火扑灭了,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可就是这么一起看似微不足道很小的火灾,不但被俄罗斯联邦政府定为重大事故,第二天还登上了众多国际媒体的头版。因为着火的是俄罗斯国家病毒研究中心,

  • 古代政权更替时 老皇帝为什么识实务不提早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政权更替,皇帝,退位,太上皇

    古代进行政权更替时往往政局不稳,为什么皇帝不提前退位,扶新帝上马走一程,以维持政局的稳定呢?新老皇帝的冲突古代皇权更替时,常常出现政局动荡,但这些动荡,很多就是由新帝和老皇帝之间引起的。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了。唐朝初期李世民为了登基称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

  • 历史上有没有父亲抢夺儿子皇位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抢夺皇位,皇帝

    我国历史上的权力传承自从大禹的儿子启开始就从禅让制变成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在权力传承的过程中有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但几千年的时间,足够发生一些特殊情况了。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性继承皇位,但因为各种情况,父亲占据了本来可能属于儿子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