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十六帝汇聚在一起会做什么?

明朝十六帝汇聚在一起会做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65 更新时间:2023/12/21 2:35:26

明朝皇帝茶话会

洪武(朱元璋):我大明三百年,诸位可有尴尬之事,不妨说来一乐。

建文(朱允炆):我面对造反派,高呼莫使朕有杀叔名。

英宗(朱祁镇):我面对自己人,大喊郭登与我有姻亲。

永乐(朱棣):我抢侄子的皇位,这叫靖难。

英宗(朱祁镇):我抢子弟的皇位,这叫夺门。

洪熙(朱高炽):我用文臣,文臣骂我了。

英宗(朱祁镇):我用太监,太监造反了。

弘治(朱佑樘):我吃过百家饭。

英宗(朱祁镇):我吃过蒙古餐。

正德(朱厚照):我讨厌做皇帝,你们应该叫我朱将军。

英宗(朱祁镇):我喜欢做皇帝,你们应该叫我朱安答。

嘉靖(朱厚熜):俺答自北来,赶紧抵抗呀。

英宗(朱祁镇):我自北方来,赶紧开门啊。

隆庆(朱载坖):嘉靖皇帝不愿见我。

英宗(朱祁镇):宣大守军不愿见我。

万历(朱翊钧):我让太监收税,造成民变,真难处理。

英宗(朱祁镇):我让流民复业,造成民变,儿子处理。

泰昌(朱常洛):我当太子,被疯子打了。

英宗(朱祁镇):我当皇帝,被胡人抓了。

(朱由校):我把魏公公的生词修到关外,让酋长学习。

英宗(朱祁镇):我把也太师的神庙修到京城,让万民致礼。

崇祯(朱由检):闯贼来了,找绳上吊。

英宗(朱祁镇):也先来了,找门开叫。

洪武(朱元璋):宣德景泰成化,你们怎么不说话?

宣德(朱瞻基):送你一个盛世。

英宗(朱祁镇):还你一地狼藉。

景泰(朱祁钰):于谦社稷大功臣。

英宗(朱祁镇):郭登与朕有姻亲。

英宗(朱祁镇):我不吃,我不喝,我就要作。

成化(朱见深):我不吃,我不喝,我忙补锅。

宣德景泰成化:你让我们怎么说?

洪武(朱元璋):我说一个,我杀过功臣。

英宗(朱祁镇):你用几十年做的事,我一次战斗就全解决了,谁不服气,来,叫门啊!

大明十六帝齐聚阴间:朱元璋老谋深算,朱棣、朱瞻基爷孙相互揭短

阴间地府中,大明朝十六位皇帝们也来到了会议室,由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会议。朱允炆和朱棣叔侄二人吵得有来有回,加上朱元璋的帮腔,叔侄二人不分胜负。

听完朱允炆百般吐槽叔叔燕王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站出来,拍了拍朱允炆,表示自己深有同感:我也有个爱造反的叔叔,确实真的闹心。

朱允炆以为找到了队友,而朱棣却觉得,朱瞻基这个“也”字用的很刁钻,觉得亲孙子背叛了自己……

朱瞻基的挣扎

朱棣:朱瞻基,你说什么混蛋话呢?亏我生前那么疼你!

朱允炆偷笑道:嘿嘿,四叔啊,当过皇帝的,还是少说粗话为好,影响了我们大明朝皇帝的平均素质水平!

朱瞻基见爷爷因为自己生气,急忙解释道:爷爷,我可没说您造反,您是天选之人,怎么能是“造反”呢,就算不跟建文帝争,他也早晚禅让给您!因为……因为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实力……

朱允炆眼中泛出白光,没有吭声:……

朱瞻基继续说:我二叔他一生都在搞阴谋,想篡位当皇帝,结果被我打败!依我看哪,建文帝和他都一样,都没有当皇帝的实力,老话说得好啊,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朱允炆:你说的是人话吗,你二叔朱高煦不在这里,不然我一定和他一起揍你!

朱瞻基:没想到啊,文弱的建文帝,居然也有暴力倾向!

朱允炆:我肯定没有暴力倾向,但是你朱高煦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

估计一看见你,他就会像老虎一样扑过来,把你痛揍一顿。毕竟,当年你是怎么待他的,你心里没数吗?

作为他的晚辈,临死也不让他痛快,居然把他扣在大钟下面,烤熟做了黄焖鸡,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朱瞻基偷笑道:建文帝你不懂,这个死法很适合我二叔啊!

朱允炆:太凶残了,好歹也是你叔叔啊!

你看我,虽然非常反感你爷爷朱棣,但是,在你们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我还多次多次嘱托我的士兵们不要伤害四叔性命,这是亲叔侄。

看来啊,你们燕王一脉都是没良心的主儿!

朱瞻基:哼,我爷爷朱棣英明神武,还需要你的庇佑?

朱棣在一旁满意地点了点头……

朱瞻基继续说:建文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知道我二叔他有多么过分吗?

朱允炆阴阳怪气道:呵呵,再过分,也没有我四叔过分!

朱瞻基:我爸仁宗朱高炽在位时,他就不安分,我继位后,他更是明目张胆,肆意妄为,亏得我亲征打败了他。到此为止,我仍想留他一命,可他还依然图谋不轨,得寸进尺,我这才迫不得已动手的。

朱允炆:依我看啊,你们燕王家族就是有造反的基因,刻在骨子里,改不掉的!

朱瞻基:建文帝,心里酸酸的吧,毕竟你们家族皇位就是在你这儿弄丢的!哈哈……

朱允炆:……

朱高炽:瞻基我儿……

朱瞻基:哟,爸爸,您醒着呢!您靠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我还以为您睡着了呢!

朱高炽:这椅子这么小,我又这么胖,动弹一下很费劲儿的,只好歇着了!你刚才说到你二叔的事儿了,我来插几句嘴啊!

朱瞻基:爸爸请说,孩儿洗耳恭听!

朱高炽:我是个老实人,摸着良心说几句话啊。咱们家这皇位也不是正路来的,这是事实……

听到这话,朱棣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朱高炽缓缓道来:想当年,靖难之役的时候,我弟弟,哦,也就是你二叔朱高煦,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最关键的时候,出了把力,带着兵打进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这才有了咱们一家子的千秋万代啊……咳……咳……

朱瞻基:爸爸,您慢点说,不着急,孩儿听着呢!

朱高炽:你看,我身体一直不好,靖难创业这件事儿上,我也没出什么力,光顾着守北京城了。你爷爷带兵打到南京的时候,遇到点麻烦,攻不进去了,他就曾经拍着我二弟朱高煦的肩膀说,你大哥身体不好,加油干~~~

就这么一句话,让你二叔记了一辈子,让他以为皇位就是他的了……

朱瞻基: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是这句话让他如此执着,最后害死了他,唉……

朱允炆:依我看啊,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们家皇位来路不正,肯定要出乱子!

朱瞻基:嘿嘿,可惜哦,建文帝就当了五年皇帝,什么"果"也没结出来哦!

朱允炆被刺激到了,眼睛里似乎又有泪花在打转……

看到皇孙受委屈,明太祖朱元璋忍不下去了:允炆皇孙啊,你先坐下来收拾一下情绪,让皇爷爷来收拾他们!

朱瞻基:额……太爷爷……我们……

朱元璋:我开局一个碗,经历过多少腥风血雨,豁出命去,才让这国家姓了朱。而你们呢,这些后代,一个个都在玩权力的游戏,国家呢,人民呢,你们在位都管了么!

听到这话,朱棣、朱高炽、朱瞻基都闭嘴了。

朱瞻基首先打破沉默:太爷爷啊,我当皇帝,也是励精图治,爱民如子,国家大事从没有懈怠过,我还开启了仁宣之治,经济也繁荣,百姓也安康。所以您,妥妥地错怪我们了!

朱元璋脸色一黑,周围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怪异……

朱棣马上接过话茬,对朱元璋恭敬地说道:爸爸,您息怒,息怒,别听朱瞻基胡说啊,我们确实做得不够好,比起您来差远了,差远了……

机警的朱瞻基也感觉到氛围的异常,想起明朝洪武年间太祖爷酿造的一桩桩惨案,顿时开始收敛。

朱瞻基继续说道:哎呀,太爷爷,我们做得确实有很多问题。就比如说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儿啊,问题就很大!

朱元璋听到这几句话,感觉面子又回来了,脸色也缓和了许多,而一旁的朱棣却一脸尴尬。

朱元璋:怎么回事儿啊,继续说!

朱瞻基继续吐槽:派郑和下西洋这事儿啊,有好处也有坏处。这好处呢,建立政治秩序,开拓海外贸易,拓展朝贡体系,是给咱们大明挣了不少面子,可是这坏处也很明显,面子是挣到了,钱却没挣到!前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花费了四千多万两白银,国库都被掏空了……

朱棣:前六次是我派郑和去的,最后这一次可是你派他去的,朱瞻基,可别想撇清自己……

朱瞻基:我……我这也是……额……对了,我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朱允炆突然被提,感到情绪有点波动……

朱棣:郑和下西洋的非凡意义,岂是你这小子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你也就是斗蛐蛐可以,国家政事上,你还差些火候!

朱瞻基:斗蛐蛐怎么了,斗蛐蛐也是一种高端博弈。带兵打仗只是莽人的游戏,斗蛐蛐才是灵魂沟通的高端艺术!

朱棣:大胆,你居然敢讽刺我!

朱瞻基:爷爷,您想多了,我完全没这个意思。我是说带兵打仗的将军,不是带兵打仗的皇上……

朱棣:我算是听明白了,你是对我意见很大啊!刚刚吐槽我造反,后来又埋怨我下西洋,现在还讽刺我打仗!

我告诉你,孙子唉,爷爷我喜欢带兵打仗,就跟你喜欢斗蛐蛐是一样的,自己的爱好不允许别人指手画脚!

朱瞻基:爷爷,你绝对误会了。

斗蛐蛐只是我的爱好之一,我还喜欢读书学习,收藏一些艺术品什么的!

朱棣:什么?你还讽刺我文化水平不高!

朱瞻基: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朱棣:对,你不光自己爱读书,还让太监们读书。你不光让他们读书,还让他们掌权。后来正是太监乱政,才毁了我们大明的天下。

你知道,这是多大的错吗?

朱瞻基不敢再和急眼的爷爷争论:孙儿知错就是了……

这时候,看着儿子和父亲争得面红耳赤,朱高炽叹了口气道:唉,我们中计了……

朱棣和朱瞻基听到这句提点,恍然大悟,心里感叹着:看样子,这是中了离间计了!

朱元璋心满意足站起来,摸着朱允炆头说道:允炆皇孙啊,这些欺负你的人,在起内讧呢,看着他们互相揭短,你开心吗?

听到这话,朱允炆试图抑制住自己的喜悦,结果没有忍住……

(本文在嬉笑怒骂间,谈及明朝初年,两对叔侄之间的较量。朱棣的霸道,朱高炽的憨厚,朱瞻基的机警,朱允炆的天真,以及朱元璋的老成。文中夹杂着很多历史史实,以及部分个人观点,请自行斟酌理解!)

明朝十六帝汇聚在一起会聊些啥?

备注:为了描述方便,朱元璋的曾孙子以下,对他的称呼都统一用“太爷爷”。

朱元璋:人都到了吗?

徐达俯身在太祖旁边耳语一句:武宗(朱厚照)没来,电话也没人接听,可能是睡过头了。

朱元璋指着孝宗说:“你给朕滚过来,你儿子去哪儿了,不知道今天开会吗?”

孝宗赶紧跑过来跪下,抖抖索索地说:“太爷爷,那逆子昨天晚上跟我吵了一架,然后就摔门出去了,一直到今天早上都没回来。”

朱元璋反手就是一巴掌,“MNGBZ(安徽口音)”骂完又是一巴掌,“你怎么教儿子的,那小子一天天的不学好,反而学朕御驾亲征,他懂怎么带兵打仗吗?还建豹房,宠太监,居然还敢招孕妇进宫,这么能干,怎么连个儿子都没生出来?...”

朱元璋边骂边打,越想越气,越打越重,大家一看再下去就要打死人了,马上冲过去拉住了朱元璋。

朱见深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太爷爷,你要打就打我吧!是我这个当爹的没教好,我儿子从小就命苦,还险些数次被人害死。”

朱元璋上来一脚就把朱见深踹倒了,“朕正打算找你呢,你倒自己送上来了。你说说你,宫里那么多美女你不选,非选一个人老珠黄的万老M子,还为了她把皇后都废了,因为你的软弱,你多少个儿子都死在她手上了,你知道吗?”

朱元璋骑上去就是一通王八拳,直打得朱见深哭爹喊娘,众人忙上前来拉住了朱元璋。

朱元璋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挥一挥手,“罢了罢了,你们先起来吧!等开完会朕再收拾你们俩。”

“今天我们开会讨论的是,为什么大明公司会破产,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朱元璋清了清嗓子,“老四,你先说说。”

朱棣站起来,先狠狠地瞪了一眼宣宗和英宗父子俩,然后才开口,“我觉得是跟各位皇帝自身的

军事水平和政治水平有关系。”

讲到这儿他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老爸,朱元璋示意他继续讲。

他才又接着道:“拿我曾孙子来举例,他就是典型的政治水平和军事水平都一塌糊涂。”英宗听完头就低下去了,可朱棣依旧没放过他,“明知如此,他还被一个S太监忽悠了御驾亲征,20w大军被瓦刺3w兵力打得全军覆没,自己还被生擒了。祖宗的脸全都让你丢光了...”

英宗越听头低得越低,等没声音了抬头一看一个水杯照他脑袋飞了过来,他本能地一偏头,水杯刚好砸在万历头上,鲜血淋漓。

“太爷爷,您砸我干什么,我虽然不喜欢上朝,可您看万历三大征,每次都是凯旋而归。”万历一边捂着脑袋一边冲朱元璋喊道。

“你还有脸说,不是你纵容李成梁培养了努尔哈赤,我们最后会变得内忧外患而亡国吗?”

“我...”万历看了崇祯一眼,想再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闭嘴了。

“徐达,让人给他包扎一下。”朱元璋命令道,然后他看向朱棣,“老四,你继续说。”

朱棣点点头,“身为皇帝,对外我们要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武力让敌人畏惧;对内我们应该知人善用、励精图治,以仁政让百姓臣服,而不是对自己人先下手。”说这话的时候,朱棣死死地盯着朱允炆。

弄得朱允炆耳红面赤,急忙站起来为自己辩解:“都是方孝孺和齐泰他们让我这么干的,不怪我啊,叔叔。”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骂道:“忘记你当年是怎么跟我说的了吗?如果老四不靖难,你准备把他和老五老七一起N死是吗?都N死了谁守边界,蒙古人打回来,你还能守多久?给我坐下,你个不孝孙。

朱允炆想起了自己当年与太爷爷说的德、礼、削、改、战五条应对计划,只得灰溜溜地坐下了。

“说得很好”朱元璋向朱棣投去了赞许的眼光,“还有谁要补充的?”说完回过头再扫视了一圈众人,最终把目光落到了天启头上,此时他的手正塞在抽屉里面,低着头不知在玩弄着什么。

便猛地一拍桌子,天启吓了一跳,手里的东西不由得摔落在地,发出“呱,呱,呱的叫声”。众人低头一看,却是一个由纯木制作的精美青蛙玩具。

光宗见故上去就是一耳刮子,打得天启眼前发黑,没等缓过神来,又是一耳刮子抽翻在地。“拿着你的破玩偶,给我滚出去。”他冲着天启吼道。

“咳、咳、咳,我来讲两句吧!”嘉靖站起来了。

隆庆(朱载坖)看看他似乎想说话,但没敢开口。

于是嘉靖接着道:“我认为当皇帝首先要自己

够聪明,这样才能控制朝政,操纵群臣,让他们老老实实的给咱干活。脑子如果不够用的人干不了这个。”他边说边用眼神有意无意地扫着崇祯。

“你倒是够聪明,每天也不上朝,尽给大臣写些小纸条让他们猜,自己却躲在西苑里面炼丹修道。国家让你弄得入不敷出,百姓穷困潦倒,大明就是从你手上开始亡的。”朱元璋冲他怒吼道,“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一心当道士,你咋不上天呢?”

“我这不是还没修炼成功吗?”嘉靖瘪着嘴。

朱元璋单手撑地,腾空而起,一脚便把嘉靖踹飞了,“锦衣卫听令,给这个妖道给朕拉出去,从10楼丢下去,朕倒是想看看他究竟会不会飞。”

“遵命”四名穿着飞鱼服佩绣春刀的锦衣卫走进来,把吓得魂飞魄散的嘉靖抬出去了。

“谁还有补充的?”朱元璋又扫视了一遍众人。

这时一直沉默的崇祯站起来“太爷爷,我有话要说。”

“哦,那你说说。”朱元璋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大明就是亡在你手上的,你还说个啥?

崇祯哆哆嗦嗦地说道:“都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身为皇帝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啊,

有些人天性使然,注定是不适合当皇帝,他们也不想当皇帝,这种情况还把皇位交给他手上,能不亡吗?

所以我建议,以后实行名主制,由大臣和人民共同推荐能力与德行皆为上品的皇子出任皇帝一职,每4年重新投票一次,他干得好就继续留任,干不好就退位让贤。”

一石激起千层浪,崇祯说完,发现大家都在看着他,但每个人的眼神都不太相同,有怒火中烧的、有感激的、有表示赞许的,唯独朱元璋看他的眼神最为复杂。

明朝16位皇帝茶话会,太祖朱元璋会先揍谁?

朱元璋去世后同样来到地府报道,由于其开创了大明帝国,阎王对其也另眼相看,给了个不小的官职,只是地府历朝历代优秀的皇帝也很多,朱元璋想争个头把交椅也很难。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明朝皇帝也相继来到地府,随即朱元璋也了解到了明帝国的始末,等到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的十六个皇帝也凑全了。为了总结过去,“开创未来”,朱元璋决定开一个总结大会,历数下自己和子孙们的过往。

当然,这种会议也不会只有一次,既然朱元璋是老祖宗,偶尔也想再过过皇帝瘾,拿子孙说说事。

游魂小鬼靠在两旁看热闹,朱元璋居中而坐,下面十五位前世皇帝,各领风骚,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还有跪着哭的,还有互相瞪眼的,林林总总,十分热闹。

“安静一下,诸位子孙,今天我们借此机会,开展一下批评和自我批评。”朱元璋中气十足,语气严肃。

“老爹,咱都已经到了地府,您就别摆什么架子了,要论功绩,肯定是我最优秀!”朱棣洋洋得意,颇有些不以为然。

“你小子还敢不尊重长辈,要不是老子杀掉了那些功臣,你能夺得了你侄子的江山吗?早知道如此,我真该留下个蓝玉,让你知道什么叫马王爷三只眼!”朱元璋有些压不住火了。

朱允炆怯生生道:“爷爷,您留给我的几位顾命大臣,也太不靠谱了,你看那个黄子澄给我出的馊主意,让李景隆当主帅真是坑苦了孙孙。”鬼群中的黄子澄赶紧离开了会场,生怕被牵连进去。

“想当初我也没看出来,是爷爷考虑不周,孙孙你受苦了!”朱元璋的语气变得缓和了一些。

“别什么都找借口,主要还是你没有本事守住江山,这江山社稷本应该让有能力的人来统领!”朱棣再次挑衅朱允炆。

“你给我闭嘴,要不看在你功绩的份上,我早下去抽你了,你抢了你侄子的江山,把你老爹至于何地?”朱元璋吼道。

鬼群中骚动不安,方孝孺、练子宁、齐泰、黄观等人跃跃欲试,叫嚣着想找朱棣算账。朱棣不敢再反驳老爹,起身带着身边几个打手随从,气势汹汹找那些人约架去了,地府中可能再次上演腥风血雨的一幕。

此时殿堂上想起木锯的声音,原来朱由校见没人搭理他,继续搞起了他的木匠手艺。

“你小子赶紧放下那锯条,你还有脸在这玩木匠,要不是你不理朝政,宠信魏忠贤,国家能沦落至此!”朱元璋脑筋蹦起老高。

“祖爷爷,宠信宦官的可不止我一人,还有朱厚照,他不仅宠信刘瑾,死都死在豹房!”朱由校面无表情,说完继续鼓捣起手中的木料。

“本皇帝也是英明神武好不好,应州大捷可是老爷我亲自带兵打赢的,你们哪个能行?况且刘瑾也是我下令杀的。”朱厚照微笑道。

下面突然传来哭声,原来是朱由检哭出了声,他边哭边说:“祖爷爷,都怪我不好,是我毁了大明江山,我是国家的罪人啊!”

朱元璋走了下来,摸摸朱由检的头:“孩子,这事情也不能全怪你,我知道你尽了力,这么多年也难为你了!”朱元璋也落下几颗眼泪。

狡猾的朱厚熜看到时机到来,赶紧跪下面带微笑道:“祖爷爷,我也认个错,不应该修仙炼丹,耽误了也不少国家政务!”

“你还有脸笑,罪魁祸首就是你,就算认错也得抽你,我堂堂大明帝国,到了你这代,竟然让俺答小儿在我国都放肆,你竟然不放一枪一炮任其抢夺、凌辱百姓,该杀该杀!”随即两巴掌印印在朱厚熜脸上。

“呜呜,这都是那严嵩老东西害得我,等我回头在地府找到这老小子,一定得好好收拾他!”朱厚熜边哭边咬牙切齿。

朱翊钧一瘸一拐走到朱元璋面前,勉强跪倒施礼:“祖爷爷,您也打我几巴掌吧,是我让女真人发展壮大,是我给了努尔哈赤机会!”

“女真人灭掉了北宋,又来巅峰我大明,难道这就是命数吗?你找个座位坐下吧”朱元璋无奈地摇了摇头,也没有打朱翊钧。

厅堂之上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原本以为蒙古人才是最大的威胁,而谁也没有意料到女真人的崛起。

朱瞻基站了出来:“这事不能全赖朱翊钧,是我放弃了奴儿干都司,如果当时能强力管控辽东地区,也不会给了女真人机会。”

在众人讨论女真人问题之时,旁边传来打斗声音,原来是朱祁镇、朱祁钰打了起来。

“当初我被关在瓦剌军营受苦,多次请求回朝,你就是不同意,你是不是想让我死在瓦剌军中!”朱祁镇一拳打中朱祁钰的脸。

朱祁钰捂着脸:“你最后还不是抢回了江山,也算是还给你了,要是没有我,你可能就是亡国之君了!你有什么资格打我!”

“你小子还废掉了我的太子,好在苍天有眼,你还在南宫关我了七年,差点把你哥哥我饿死!”说着又一拳打向朱祁钰。

这回朱祁钰接住了朱祁镇的拳头:“你宠信王振,二十万明军顷刻间土崩瓦解,你还杀了挽救国家的功臣,罪不可恕!”

朱元璋走到兄弟俩跟前,叫停了这无意义的争斗,接着一巴掌扇向朱祁镇“知道为什么打你吗?你自己心里清楚,你差点就成了千古罪人!”

这回朱祁镇消停了,像霜打的茄子般再也不说话了,他退出了会场,在鬼群中找寻着于谦的身影,希望能对于谦说一句对不起。

朱见深走了出来,深施一礼对朱元璋道:“我爹也不是都做错了,他在瓦剌军营没有丢失帝王的尊严,而且他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你们都皇帝,但也是人。我也同样如此,也犯下很多过错。这些日子在地府没有事做,我也想了很多,我以为我的子孙按照我的道路,国家可以万年不倒,看来是我想多了。”朱元璋感慨万千。

“这次会议到此结束吧,你们每人写一份报告给我,总结一下当政时的得失,就此散会吧!”

朱元璋站起身来,率先走出了厅堂。

而昨天这个时候,隔壁的努尔哈赤也召集子孙开会呢……

标签: 明朝十六帝明朝皇帝

更多文章

  • 放牛娃靠抽签当上皇帝,拥兵30万却兵败给刘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搜房网,救灾被辞退,索赔

    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精彩,这句话用来形容两汉年间的某位人物,简直再恰当不过。他本是身份低贱的放牛娃,因为机缘巧合被拥立为皇帝,然而拥兵30万却并没能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反而越混越惨,最终被光武帝刘秀消灭。这位无比传奇的人物,便是由赤眉军拥立的建世帝刘盆子。刘盆子,泰山郡式县人,生于新帝王莽始建国二年(

  • 西汉10位与匈奴和亲公主 9位无名王昭君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亲,汉朝和亲公主,王昭君

    西汉时期10位与匈奴和亲的公主第一位:无名氏西汉成立之初,刘邦率领30万大军攻打匈奴,结果差点被冒顿单于干掉。刘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采用娄敬的和亲政策。本来是鲁元公主被派去与匈奴进行和亲,但是吕后不同意,汉高祖刘邦只有随便找了一个宗室之女,并封为公主,与匈奴和亲。从此为汉朝换来了8年边境安宁。第

  • 明朝是朱家天下 是中国历史上全面倒退的一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朱家天下,朱元璋,明朝是历史倒退

    明朝变成纯人治社会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为什么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一个倒退的帝国?首先,说说它在制度建设方面。看看明朝时期的一些政

  • 朱家的“猪”:大明藩王繁殖能力之冠儿子百余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藩王,分封制,明朝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乞丐出身,穷怕了,就不希望后代再过苦日子,所以他为后代指定客极为优厚的生活待遇制度,朱元璋对自家的子孙十分优待,这也是前朝历代无法相比的。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历代皇帝所生之子无论贤愚一率封为亲王。皇帝别子封亲王,亲王往下,封爵和待遇

  • 明朝俩几十年不上朝皇帝 一个是真懒一个是假懒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皇帝,嘉靖皇帝,万历皇帝,不上朝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嘉靖皇帝、万历皇帝是明代乃至历朝历代最懒的皇帝之一,嘉靖皇帝在位45年二十多年不上朝,而万历皇帝在位48年近三十年不上朝。皇帝作为九五至尊,除了享受权力,也需要履行义务,如果只知道享受,而不知道治理国政,那么必定无法成为贤君。要说

  • 从末代楚王朱华奎嫁女,来看明代郡主与郡马的婚礼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藩王,朱华奎,明代郡主,郡马,明朝婚礼流程,凤凰男

    崇祯十六年(1643年),位于大明京师的皇宫中,明思宗朱由检的内心早已是愁云惨淡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明军先后在至关重要的松锦大战、朱仙镇之战、螺山之战中惨败,又加之孙传庭全军覆没、西北地区尽数落入李自成之手,大明的灭亡只在旦夕之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南昌的楚王府中,末代楚王的心中则是充满了

  • 那些谥号为武帝,即大都是武功卓越名不虚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帝,谥号

    从“理论”上来说,获谥者无法控制后人对自己谥号的评定。事实上,在早期,人们执行谥法还是较严格的,甚至连皇帝也左右不了(据说,曹操就很想自己的谥号为“文”,可是后人偏偏不买账,让他做了“武帝”,倒是他儿子曹不成了“文帝

  • 唐朝和明朝都是代宗 这俩庙号代宗含义大为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代宗,庙号,唐代宗,明代宗

    我们都知道,皇帝的庙号是继位君臣根据其功绩议定的。那么传位给自己儿子的唐代宗为什么议定的庙号是“代宗”呢?觉得这个“代”字意味着代替,透露着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庙号制度源自于商朝,谥号则是源自于周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庙号和谥号,不过西汉时又恢复了

  • 古代游牧民族为何在婚姻上也有父死子继的怪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父死子继

    古代匈奴婚姻上的怪俗,父死子继,为何会有这样的习俗?“昭君出塞”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典故,在汉朝时期的时候,南匈奴首领呼韩邪作为臣属国来到中原觐见天子,在之后表示自己想要成为汉朝的女婿。于是汉元帝就从自己的后宫之中选了一名女子作为公主嫁到了匈奴,这个宫女就是王昭君。王昭君在嫁

  • 雷峰塔的并不是用来镇压白蛇的 原名是“皇妃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雷峰塔,白蛇传,吴越国

    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啊啊~~~千年等一回,我无悔啊啊啊~~~一看到这样的歌词,哼唱着这样的旋律,你想到了什么?《白蛇传》,《新白娘子传奇》有木有?!而凭借着白蛇传的故事,「雷峰塔」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座佛塔。当相片穿梭百年光阴之间西湖十景今昔对比照西湖边伫立的的那座雷峰塔,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大家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