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茶话会
洪武(朱元璋):我大明三百年,诸位可有尴尬之事,不妨说来一乐。
建文(朱允炆):我面对造反派,高呼莫使朕有杀叔名。
英宗(朱祁镇):我面对自己人,大喊郭登与我有姻亲。
永乐(朱棣):我抢侄子的皇位,这叫靖难。
英宗(朱祁镇):我抢子弟的皇位,这叫夺门。
洪熙(朱高炽):我用文臣,文臣骂我了。
英宗(朱祁镇):我用太监,太监造反了。
弘治(朱佑樘):我吃过百家饭。
英宗(朱祁镇):我吃过蒙古餐。
正德(朱厚照):我讨厌做皇帝,你们应该叫我朱将军。
英宗(朱祁镇):我喜欢做皇帝,你们应该叫我朱安答。
嘉靖(朱厚熜):俺答自北来,赶紧抵抗呀。
英宗(朱祁镇):我自北方来,赶紧开门啊。
隆庆(朱载坖):嘉靖皇帝不愿见我。
英宗(朱祁镇):宣大守军不愿见我。
万历(朱翊钧):我让太监收税,造成民变,真难处理。
英宗(朱祁镇):我让流民复业,造成民变,儿子处理。
泰昌(朱常洛):我当太子,被疯子打了。
英宗(朱祁镇):我当皇帝,被胡人抓了。
天启(朱由校):我把魏公公的生词修到关外,让酋长学习。
英宗(朱祁镇):我把也太师的神庙修到京城,让万民致礼。
崇祯(朱由检):闯贼来了,找绳上吊。
英宗(朱祁镇):也先来了,找门开叫。
洪武(朱元璋):宣德景泰成化,你们怎么不说话?
宣德(朱瞻基):送你一个盛世。
英宗(朱祁镇):还你一地狼藉。
景泰(朱祁钰):于谦社稷大功臣。
英宗(朱祁镇):郭登与朕有姻亲。
英宗(朱祁镇):我不吃,我不喝,我就要作。
成化(朱见深):我不吃,我不喝,我忙补锅。
宣德景泰成化:你让我们怎么说?
洪武(朱元璋):我说一个,我杀过功臣。
英宗(朱祁镇):你用几十年做的事,我一次战斗就全解决了,谁不服气,来,叫门啊!
大明十六帝齐聚阴间:朱元璋老谋深算,朱棣、朱瞻基爷孙相互揭短
阴间地府中,大明朝十六位皇帝们也来到了会议室,由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会议。朱允炆和朱棣叔侄二人吵得有来有回,加上朱元璋的帮腔,叔侄二人不分胜负。
听完朱允炆百般吐槽叔叔燕王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站出来,拍了拍朱允炆,表示自己深有同感:我也有个爱造反的叔叔,确实真的闹心。
朱允炆以为找到了队友,而朱棣却觉得,朱瞻基这个“也”字用的很刁钻,觉得亲孙子背叛了自己……
朱瞻基的挣扎
朱棣:朱瞻基,你说什么混蛋话呢?亏我生前那么疼你!
朱允炆偷笑道:嘿嘿,四叔啊,当过皇帝的,还是少说粗话为好,影响了我们大明朝皇帝的平均素质水平!
朱瞻基见爷爷因为自己生气,急忙解释道:爷爷,我可没说您造反,您是天选之人,怎么能是“造反”呢,就算不跟建文帝争,他也早晚禅让给您!因为……因为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实力……
朱允炆眼中泛出白光,没有吭声:……
朱瞻基继续说:我二叔他一生都在搞阴谋,想篡位当皇帝,结果被我打败!依我看哪,建文帝和他都一样,都没有当皇帝的实力,老话说得好啊,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朱允炆:你说的是人话吗,你二叔朱高煦不在这里,不然我一定和他一起揍你!
朱瞻基:没想到啊,文弱的建文帝,居然也有暴力倾向!
朱允炆:我肯定没有暴力倾向,但是你朱高煦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
估计一看见你,他就会像老虎一样扑过来,把你痛揍一顿。毕竟,当年你是怎么待他的,你心里没数吗?
作为他的晚辈,临死也不让他痛快,居然把他扣在大钟下面,烤熟做了黄焖鸡,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朱瞻基偷笑道:建文帝你不懂,这个死法很适合我二叔啊!
朱允炆:太凶残了,好歹也是你叔叔啊!
你看我,虽然非常反感你爷爷朱棣,但是,在你们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我还多次多次嘱托我的士兵们不要伤害四叔性命,这是亲叔侄。
看来啊,你们燕王一脉都是没良心的主儿!
朱瞻基:哼,我爷爷朱棣英明神武,还需要你的庇佑?
朱棣在一旁满意地点了点头……
朱瞻基继续说:建文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知道我二叔他有多么过分吗?
朱允炆阴阳怪气道:呵呵,再过分,也没有我四叔过分!
朱瞻基:我爸仁宗朱高炽在位时,他就不安分,我继位后,他更是明目张胆,肆意妄为,亏得我亲征打败了他。到此为止,我仍想留他一命,可他还依然图谋不轨,得寸进尺,我这才迫不得已动手的。
朱允炆:依我看啊,你们燕王家族就是有造反的基因,刻在骨子里,改不掉的!
朱瞻基:建文帝,心里酸酸的吧,毕竟你们家族皇位就是在你这儿弄丢的!哈哈……
朱允炆:……
朱高炽:瞻基我儿……
朱瞻基:哟,爸爸,您醒着呢!您靠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我还以为您睡着了呢!
朱高炽:这椅子这么小,我又这么胖,动弹一下很费劲儿的,只好歇着了!你刚才说到你二叔的事儿了,我来插几句嘴啊!
朱瞻基:爸爸请说,孩儿洗耳恭听!
朱高炽:我是个老实人,摸着良心说几句话啊。咱们家这皇位也不是正路来的,这是事实……
听到这话,朱棣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朱高炽缓缓道来:想当年,靖难之役的时候,我弟弟,哦,也就是你二叔朱高煦,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最关键的时候,出了把力,带着兵打进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这才有了咱们一家子的千秋万代啊……咳……咳……
朱瞻基:爸爸,您慢点说,不着急,孩儿听着呢!
朱高炽:你看,我身体一直不好,靖难创业这件事儿上,我也没出什么力,光顾着守北京城了。你爷爷带兵打到南京的时候,遇到点麻烦,攻不进去了,他就曾经拍着我二弟朱高煦的肩膀说,你大哥身体不好,加油干~~~
就这么一句话,让你二叔记了一辈子,让他以为皇位就是他的了……
朱瞻基: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是这句话让他如此执着,最后害死了他,唉……
朱允炆:依我看啊,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们家皇位来路不正,肯定要出乱子!
朱瞻基:嘿嘿,可惜哦,建文帝就当了五年皇帝,什么"果"也没结出来哦!
朱允炆被刺激到了,眼睛里似乎又有泪花在打转……
看到皇孙受委屈,明太祖朱元璋忍不下去了:允炆皇孙啊,你先坐下来收拾一下情绪,让皇爷爷来收拾他们!
朱瞻基:额……太爷爷……我们……
朱元璋:我开局一个碗,经历过多少腥风血雨,豁出命去,才让这国家姓了朱。而你们呢,这些后代,一个个都在玩权力的游戏,国家呢,人民呢,你们在位都管了么!
听到这话,朱棣、朱高炽、朱瞻基都闭嘴了。
朱瞻基首先打破沉默:太爷爷啊,我当皇帝,也是励精图治,爱民如子,国家大事从没有懈怠过,我还开启了仁宣之治,经济也繁荣,百姓也安康。所以您,妥妥地错怪我们了!
朱元璋脸色一黑,周围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怪异……
朱棣马上接过话茬,对朱元璋恭敬地说道:爸爸,您息怒,息怒,别听朱瞻基胡说啊,我们确实做得不够好,比起您来差远了,差远了……
机警的朱瞻基也感觉到氛围的异常,想起明朝洪武年间太祖爷酿造的一桩桩惨案,顿时开始收敛。
朱瞻基继续说道:哎呀,太爷爷,我们做得确实有很多问题。就比如说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儿啊,问题就很大!
朱元璋听到这几句话,感觉面子又回来了,脸色也缓和了许多,而一旁的朱棣却一脸尴尬。
朱元璋:怎么回事儿啊,继续说!
朱瞻基继续吐槽:派郑和下西洋这事儿啊,有好处也有坏处。这好处呢,建立政治秩序,开拓海外贸易,拓展朝贡体系,是给咱们大明挣了不少面子,可是这坏处也很明显,面子是挣到了,钱却没挣到!前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花费了四千多万两白银,国库都被掏空了……
朱棣:前六次是我派郑和去的,最后这一次可是你派他去的,朱瞻基,可别想撇清自己……
朱瞻基:我……我这也是……额……对了,我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朱允炆突然被提,感到情绪有点波动……
朱棣:郑和下西洋的非凡意义,岂是你这小子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你也就是斗蛐蛐可以,国家政事上,你还差些火候!
朱瞻基:斗蛐蛐怎么了,斗蛐蛐也是一种高端博弈。带兵打仗只是莽人的游戏,斗蛐蛐才是灵魂沟通的高端艺术!
朱棣:大胆,你居然敢讽刺我!
朱瞻基:爷爷,您想多了,我完全没这个意思。我是说带兵打仗的将军,不是带兵打仗的皇上……
朱棣:我算是听明白了,你是对我意见很大啊!刚刚吐槽我造反,后来又埋怨我下西洋,现在还讽刺我打仗!
我告诉你,孙子唉,爷爷我喜欢带兵打仗,就跟你喜欢斗蛐蛐是一样的,自己的爱好不允许别人指手画脚!
朱瞻基:爷爷,你绝对误会了。
斗蛐蛐只是我的爱好之一,我还喜欢读书学习,收藏一些艺术品什么的!
朱棣:什么?你还讽刺我文化水平不高!
朱瞻基: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朱棣:对,你不光自己爱读书,还让太监们读书。你不光让他们读书,还让他们掌权。后来正是太监乱政,才毁了我们大明的天下。
你知道,这是多大的错吗?
朱瞻基不敢再和急眼的爷爷争论:孙儿知错就是了……
这时候,看着儿子和父亲争得面红耳赤,朱高炽叹了口气道:唉,我们中计了……
朱棣和朱瞻基听到这句提点,恍然大悟,心里感叹着:看样子,这是中了离间计了!
朱元璋心满意足站起来,摸着朱允炆头说道:允炆皇孙啊,这些欺负你的人,在起内讧呢,看着他们互相揭短,你开心吗?
听到这话,朱允炆试图抑制住自己的喜悦,结果没有忍住……
(本文在嬉笑怒骂间,谈及明朝初年,两对叔侄之间的较量。朱棣的霸道,朱高炽的憨厚,朱瞻基的机警,朱允炆的天真,以及朱元璋的老成。文中夹杂着很多历史史实,以及部分个人观点,请自行斟酌理解!)
明朝十六帝汇聚在一起会聊些啥?
备注:为了描述方便,朱元璋的曾孙子以下,对他的称呼都统一用“太爷爷”。
朱元璋:人都到了吗?
徐达俯身在太祖旁边耳语一句:武宗(朱厚照)没来,电话也没人接听,可能是睡过头了。
朱元璋指着孝宗说:“你给朕滚过来,你儿子去哪儿了,不知道今天开会吗?”
孝宗赶紧跑过来跪下,抖抖索索地说:“太爷爷,那逆子昨天晚上跟我吵了一架,然后就摔门出去了,一直到今天早上都没回来。”
朱元璋反手就是一巴掌,“MNGBZ(安徽口音)”骂完又是一巴掌,“你怎么教儿子的,那小子一天天的不学好,反而学朕御驾亲征,他懂怎么带兵打仗吗?还建豹房,宠太监,居然还敢招孕妇进宫,这么能干,怎么连个儿子都没生出来?...”
朱元璋边骂边打,越想越气,越打越重,大家一看再下去就要打死人了,马上冲过去拉住了朱元璋。
朱见深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太爷爷,你要打就打我吧!是我这个当爹的没教好,我儿子从小就命苦,还险些数次被人害死。”
朱元璋上来一脚就把朱见深踹倒了,“朕正打算找你呢,你倒自己送上来了。你说说你,宫里那么多美女你不选,非选一个人老珠黄的万老M子,还为了她把皇后都废了,因为你的软弱,你多少个儿子都死在她手上了,你知道吗?”
朱元璋骑上去就是一通王八拳,直打得朱见深哭爹喊娘,众人忙上前来拉住了朱元璋。
朱元璋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挥一挥手,“罢了罢了,你们先起来吧!等开完会朕再收拾你们俩。”
“今天我们开会讨论的是,为什么大明公司会破产,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朱元璋清了清嗓子,“老四,你先说说。”
朱棣站起来,先狠狠地瞪了一眼宣宗和英宗父子俩,然后才开口,“我觉得是跟各位皇帝自身的
军事水平和政治水平有关系。”
讲到这儿他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老爸,朱元璋示意他继续讲。
他才又接着道:“拿我曾孙子来举例,他就是典型的政治水平和军事水平都一塌糊涂。”英宗听完头就低下去了,可朱棣依旧没放过他,“明知如此,他还被一个S太监忽悠了御驾亲征,20w大军被瓦刺3w兵力打得全军覆没,自己还被生擒了。祖宗的脸全都让你丢光了...”
英宗越听头低得越低,等没声音了抬头一看一个水杯照他脑袋飞了过来,他本能地一偏头,水杯刚好砸在万历头上,鲜血淋漓。
“太爷爷,您砸我干什么,我虽然不喜欢上朝,可您看万历三大征,每次都是凯旋而归。”万历一边捂着脑袋一边冲朱元璋喊道。
“你还有脸说,不是你纵容李成梁培养了努尔哈赤,我们最后会变得内忧外患而亡国吗?”
“我...”万历看了崇祯一眼,想再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闭嘴了。
“徐达,让人给他包扎一下。”朱元璋命令道,然后他看向朱棣,“老四,你继续说。”
朱棣点点头,“身为皇帝,对外我们要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武力让敌人畏惧;对内我们应该知人善用、励精图治,以仁政让百姓臣服,而不是对自己人先下手。”说这话的时候,朱棣死死地盯着朱允炆。
弄得朱允炆耳红面赤,急忙站起来为自己辩解:“都是方孝孺和齐泰他们让我这么干的,不怪我啊,叔叔。”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骂道:“忘记你当年是怎么跟我说的了吗?如果老四不靖难,你准备把他和老五老七一起N死是吗?都N死了谁守边界,蒙古人打回来,你还能守多久?给我坐下,你个不孝孙。
朱允炆想起了自己当年与太爷爷说的德、礼、削、改、战五条应对计划,只得灰溜溜地坐下了。
“说得很好”朱元璋向朱棣投去了赞许的眼光,“还有谁要补充的?”说完回过头再扫视了一圈众人,最终把目光落到了天启头上,此时他的手正塞在抽屉里面,低着头不知在玩弄着什么。
便猛地一拍桌子,天启吓了一跳,手里的东西不由得摔落在地,发出“呱,呱,呱的叫声”。众人低头一看,却是一个由纯木制作的精美青蛙玩具。
光宗见故上去就是一耳刮子,打得天启眼前发黑,没等缓过神来,又是一耳刮子抽翻在地。“拿着你的破玩偶,给我滚出去。”他冲着天启吼道。
“咳、咳、咳,我来讲两句吧!”嘉靖站起来了。
隆庆(朱载坖)看看他似乎想说话,但没敢开口。
于是嘉靖接着道:“我认为当皇帝首先要自己
够聪明,这样才能控制朝政,操纵群臣,让他们老老实实的给咱干活。脑子如果不够用的人干不了这个。”他边说边用眼神有意无意地扫着崇祯。
“你倒是够聪明,每天也不上朝,尽给大臣写些小纸条让他们猜,自己却躲在西苑里面炼丹修道。国家让你弄得入不敷出,百姓穷困潦倒,大明就是从你手上开始亡的。”朱元璋冲他怒吼道,“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一心当道士,你咋不上天呢?”
“我这不是还没修炼成功吗?”嘉靖瘪着嘴。
朱元璋单手撑地,腾空而起,一脚便把嘉靖踹飞了,“锦衣卫听令,给这个妖道给朕拉出去,从10楼丢下去,朕倒是想看看他究竟会不会飞。”
“遵命”四名穿着飞鱼服佩绣春刀的锦衣卫走进来,把吓得魂飞魄散的嘉靖抬出去了。
“谁还有补充的?”朱元璋又扫视了一遍众人。
这时一直沉默的崇祯站起来“太爷爷,我有话要说。”
“哦,那你说说。”朱元璋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大明就是亡在你手上的,你还说个啥?
崇祯哆哆嗦嗦地说道:“都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身为皇帝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啊,
有些人天性使然,注定是不适合当皇帝,他们也不想当皇帝,这种情况还把皇位交给他手上,能不亡吗?
所以我建议,以后实行名主制,由大臣和人民共同推荐能力与德行皆为上品的皇子出任皇帝一职,每4年重新投票一次,他干得好就继续留任,干不好就退位让贤。”
一石激起千层浪,崇祯说完,发现大家都在看着他,但每个人的眼神都不太相同,有怒火中烧的、有感激的、有表示赞许的,唯独朱元璋看他的眼神最为复杂。
明朝16位皇帝茶话会,太祖朱元璋会先揍谁?
朱元璋去世后同样来到地府报道,由于其开创了大明帝国,阎王对其也另眼相看,给了个不小的官职,只是地府历朝历代优秀的皇帝也很多,朱元璋想争个头把交椅也很难。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明朝皇帝也相继来到地府,随即朱元璋也了解到了明帝国的始末,等到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的十六个皇帝也凑全了。为了总结过去,“开创未来”,朱元璋决定开一个总结大会,历数下自己和子孙们的过往。
当然,这种会议也不会只有一次,既然朱元璋是老祖宗,偶尔也想再过过皇帝瘾,拿子孙说说事。
游魂小鬼靠在两旁看热闹,朱元璋居中而坐,下面十五位前世皇帝,各领风骚,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还有跪着哭的,还有互相瞪眼的,林林总总,十分热闹。
“安静一下,诸位子孙,今天我们借此机会,开展一下批评和自我批评。”朱元璋中气十足,语气严肃。
“老爹,咱都已经到了地府,您就别摆什么架子了,要论功绩,肯定是我最优秀!”朱棣洋洋得意,颇有些不以为然。
“你小子还敢不尊重长辈,要不是老子杀掉了那些功臣,你能夺得了你侄子的江山吗?早知道如此,我真该留下个蓝玉,让你知道什么叫马王爷三只眼!”朱元璋有些压不住火了。
朱允炆怯生生道:“爷爷,您留给我的几位顾命大臣,也太不靠谱了,你看那个黄子澄给我出的馊主意,让李景隆当主帅真是坑苦了孙孙。”鬼群中的黄子澄赶紧离开了会场,生怕被牵连进去。
“想当初我也没看出来,是爷爷考虑不周,孙孙你受苦了!”朱元璋的语气变得缓和了一些。
“别什么都找借口,主要还是你没有本事守住江山,这江山社稷本应该让有能力的人来统领!”朱棣再次挑衅朱允炆。
“你给我闭嘴,要不看在你功绩的份上,我早下去抽你了,你抢了你侄子的江山,把你老爹至于何地?”朱元璋吼道。
鬼群中骚动不安,方孝孺、练子宁、齐泰、黄观等人跃跃欲试,叫嚣着想找朱棣算账。朱棣不敢再反驳老爹,起身带着身边几个打手随从,气势汹汹找那些人约架去了,地府中可能再次上演腥风血雨的一幕。
此时殿堂上想起木锯的声音,原来朱由校见没人搭理他,继续搞起了他的木匠手艺。
“你小子赶紧放下那锯条,你还有脸在这玩木匠,要不是你不理朝政,宠信魏忠贤,国家能沦落至此!”朱元璋脑筋蹦起老高。
“祖爷爷,宠信宦官的可不止我一人,还有朱厚照,他不仅宠信刘瑾,死都死在豹房!”朱由校面无表情,说完继续鼓捣起手中的木料。
“本皇帝也是英明神武好不好,应州大捷可是老爷我亲自带兵打赢的,你们哪个能行?况且刘瑾也是我下令杀的。”朱厚照微笑道。
下面突然传来哭声,原来是朱由检哭出了声,他边哭边说:“祖爷爷,都怪我不好,是我毁了大明江山,我是国家的罪人啊!”
朱元璋走了下来,摸摸朱由检的头:“孩子,这事情也不能全怪你,我知道你尽了力,这么多年也难为你了!”朱元璋也落下几颗眼泪。
狡猾的朱厚熜看到时机到来,赶紧跪下面带微笑道:“祖爷爷,我也认个错,不应该修仙炼丹,耽误了也不少国家政务!”
“你还有脸笑,罪魁祸首就是你,就算认错也得抽你,我堂堂大明帝国,到了你这代,竟然让俺答小儿在我国都放肆,你竟然不放一枪一炮任其抢夺、凌辱百姓,该杀该杀!”随即两巴掌印印在朱厚熜脸上。
“呜呜,这都是那严嵩老东西害得我,等我回头在地府找到这老小子,一定得好好收拾他!”朱厚熜边哭边咬牙切齿。
朱翊钧一瘸一拐走到朱元璋面前,勉强跪倒施礼:“祖爷爷,您也打我几巴掌吧,是我让女真人发展壮大,是我给了努尔哈赤机会!”
“女真人灭掉了北宋,又来巅峰我大明,难道这就是命数吗?你找个座位坐下吧”朱元璋无奈地摇了摇头,也没有打朱翊钧。
厅堂之上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原本以为蒙古人才是最大的威胁,而谁也没有意料到女真人的崛起。
朱瞻基站了出来:“这事不能全赖朱翊钧,是我放弃了奴儿干都司,如果当时能强力管控辽东地区,也不会给了女真人机会。”
在众人讨论女真人问题之时,旁边传来打斗声音,原来是朱祁镇、朱祁钰打了起来。
“当初我被关在瓦剌军营受苦,多次请求回朝,你就是不同意,你是不是想让我死在瓦剌军中!”朱祁镇一拳打中朱祁钰的脸。
朱祁钰捂着脸:“你最后还不是抢回了江山,也算是还给你了,要是没有我,你可能就是亡国之君了!你有什么资格打我!”
“你小子还废掉了我的太子,好在苍天有眼,你还在南宫关我了七年,差点把你哥哥我饿死!”说着又一拳打向朱祁钰。
这回朱祁钰接住了朱祁镇的拳头:“你宠信王振,二十万明军顷刻间土崩瓦解,你还杀了挽救国家的功臣,罪不可恕!”
朱元璋走到兄弟俩跟前,叫停了这无意义的争斗,接着一巴掌扇向朱祁镇“知道为什么打你吗?你自己心里清楚,你差点就成了千古罪人!”
这回朱祁镇消停了,像霜打的茄子般再也不说话了,他退出了会场,在鬼群中找寻着于谦的身影,希望能对于谦说一句对不起。
朱见深走了出来,深施一礼对朱元璋道:“我爹也不是都做错了,他在瓦剌军营没有丢失帝王的尊严,而且他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你们都皇帝,但也是人。我也同样如此,也犯下很多过错。这些日子在地府没有事做,我也想了很多,我以为我的子孙按照我的道路,国家可以万年不倒,看来是我想多了。”朱元璋感慨万千。
“这次会议到此结束吧,你们每人写一份报告给我,总结一下当政时的得失,就此散会吧!”
朱元璋站起身来,率先走出了厅堂。
而昨天这个时候,隔壁的努尔哈赤也召集子孙开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