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七个二世而亡的朝代王国

中国七个二世而亡的朝代王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59 更新时间:2023/12/21 15:40:30

在中国古代,每个封建王朝都希望能够千秋万代。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周朝、汉朝这样历经数百年的王朝,也有秦朝、隋朝这种短命王朝。纵观历史上的短命国家。其中,就秦朝、隋朝这样的“二世而亡”的国家,通常是第一代国君开国立业,等到第二代就因为种种原因而陷入到战乱,乃至走向灭亡。那么,除了秦朝和隋朝这两个“二世而亡”的国家,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国家活不过二代呢?

不论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还是割据一方的偏安政权。长寿者不过传承十余代、国祚二三百年;短命者甚至只传承一二世、国祚最多几十年。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二世而亡的朝代。

一、秦朝,共传二世,享国14年

公元前768年,秦国正式建立。春秋时期,虽然秦国全据关中、称雄西部,但是,综合国力依然远远落后于东方诸侯。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主持下进行了最彻底的改革。经过六代人的努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中央集权王朝。因为没有经验可供参考,所以,秦始皇继续沿用法家思想治国、没有休养生息。因此,秦朝刚刚统一就埋下了灭亡的伏笔。所有人都敬畏秦始皇,所有的矛盾被掩盖起来。胡亥即位后,荒淫无度、滥用民力,并任由赵高垄断朝政和清除异己。秦始皇在位时期被掩盖的矛盾迅速激化并猛烈爆发出来。最终,秦朝灭亡。秦朝共传二世,享国14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开始制定各种各样的规范,创立了帝制和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彻底打破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统一文化风俗,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结束了五百年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历史上有“百代都行秦政法”的说法。秦始皇做了那么多事,为的是什么?他为的不是天下百姓,而是自己的权力欲,他以为自己打下的江山是铁板一块,想千秋万世地做皇帝,想让子孙世世代代统治中国,但结果如何?二世而亡。到秦二世的时候,天下百姓就开始造反,秦二世被杀之后秦王子婴继位,过了不到两个月,刘邦带领十万大军攻入咸阳,子婴为了保护咸阳百姓,向刘邦投降,秦朝随之灭亡。这就是秦始皇强力统治的结果。中国在两千年里只有七个“二世而亡”的朝代,秦朝便是其中之一。

秦朝灭亡适得其所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军攻齐,齐王田建听从齐相后胜建议,手捧印信向秦军投降。自此,长达五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被终结,华夏大地迎来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大秦一统之后,始皇帝嬴政为了巩固统治,施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书同文,车同轨,收缴天下兵器于咸阳。

同时为了防止六国贵族图谋复辟,天下重现割据,始皇帝将六国贵族及富豪强行迁至咸阳,使他们远离故土,以便监视。为了控制偏远的岭南之地,始皇帝接受了赵佗的提案,从秦关中地区征调五十万百姓,前往岭南地区拓荒。

始皇帝在秦先人的基础上,将庞大的秦帝国变成了一个完美运作的国家机器,然而始皇帝身死后,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竟然在数年间分崩离析,二世而亡。究其根源,无非是以下数点。

岭南迁徙关中空虚。

“赳赳老秦,慨慷赴死”,自秦献公以来,无数老秦人之所以能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战胜千难万险、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根本原因都在于他们心中那份秦人东出的理想。

但是秦一统六国之后,老秦人心中的那份热血也被天下太平的大势所泯灭,本该在家乡安度余生的他们,却被始皇帝要求迁徙至千里之外的岭南拓荒。

五十万的秦人被迫远离故土,大量原六国百姓以及贵族却涌进了秦王朝的核心地带,导致了秦关中地区的空虚,一旦战乱爆发,核心地带的原六国贵族及百姓必定响应,始皇帝的迁徙政策,反而极大削弱了秦中央政府对关中地区的控制力。

军功机制后患无穷。

自秦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功勋爵制度。春秋战国时代,秦国通过征伐六国,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资源以及土地,这些战利品不仅可以充实国库,同时也可以奖励获得军功的士卒。然而在秦一统天下之后,而始皇帝为了巩固秦帝国的根基,击匈奴,筑长城,大量民夫被征赴至前线。

这些举措,虽然能保证秦帝国不受外侮,但同时也加大了帝国的内耗。而这些被征赴至前线的民夫,他们早已享受不到秦国那套军功勋爵机制的激励,迎接他们的只有无尽的徭役与沉重的赋税。

不知变通政策死板。

秦通过贯彻法家思想,历经数代秦王,终于将秦国打造成一尊所向披靡的战争机器,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战争机器的使命也应该随着完结。但是始皇帝及秦国高层决策者却错估国内形势,在应该无为而治,发展生产的阶段选择沿用严刑苛法,大兴土木。

说到底,秦朝前进的方向,是要将一个以战争为中心的国家转变为以统治为中心的国家。但无奈的是,秦朝政府的统治者没有意识到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

虽然嬴政在任期间,能通过自己的执政能力来控制整个国家,但是一旦嬴政驾崩,无法出现第二个政治强人的情况下,国家只会陷入动乱与分裂之中。

鱼目混珠胡亥继位。

嬴政为君的36年间,没有立后,也没有确立太子,这位千古一帝在史书的记载中,更像是一位为政治和统一而生的工具人,这或许和他年轻时所经历的嫪毐之乱有关。

在扶苏公子向嬴政表达出要施行仁政的谏言时,震怒之下,始皇帝将这位他最欣赏的儿子贬谪至北境戍关。

公子扶苏作为最优秀的继承人候选者,在关键时刻离开京畿,意味着其再无机会在朝中培育自己的势力,也再无机会继承大统。纵然始皇帝驾崩前指定扶苏为继承人,但是身边的宠宦赵高与宰相李斯联手矫诏,扶植公子胡亥登基。

并假传圣旨逼令公子扶苏自尽,被愚孝驱使的公子扶苏不假思索,吞药自裁。自此,秦帝国朝政被权宦赵高及权臣李斯所把控,前途本就不太明朗的秦帝国,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总结: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灭亡不禁让人扼腕,但是无视历史发展规律,强行与天下大势对抗,不愿改变自身政策,不愿向统治方向转化,秦朝的灭亡也是必然。

但是秦帝国的灭亡,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秦亡汉兴,汉初在黄老之学的思想加持下,走上了一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仁政之路。也许正如孙皓晖在《大秦帝国纵横》中写道:于子孙千秋万代,每一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二、蜀汉政权,共历二帝,享国四十三年

蜀汉:刘备到刘禅

从曹操口中的编席小儿,到蜀汉国的开国皇帝,刘备的一生虽然没有秦始皇精彩,但已经足够励志。公元211年,蜀汉在益州和汉中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不过,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的战略空间被大大压缩。尽管诸葛亮的北伐中原延缓了魏军的集中,利用攻势防御为蜀汉多撑了一段时期。但是,刘禅即便不昏庸,也无法改变蜀汉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全面落后,加上百姓对于统一的渴求,蜀汉在263年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公元221年,汉室宗亲刘备在四川称帝,延续汉祚,史称“蜀汉”。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伐吴,在夷陵惨败。不久后,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诸葛亮辅政时期,蜀汉政治清明,国力得到恢复。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接任,维持了蜀汉的平稳。费祎死后,姜维总督军事。姜维多次北伐,虽然取得一定成果,却大量消耗了蜀汉的国力。而且费祎死后,刘禅也开始贪图逸乐、重用宦官、不理朝政。公元263年,曹魏进攻蜀汉。钟会在剑阁与姜维对峙,而邓艾则绕过剑阁出奇兵直扑成都。面对魏军,刘禅不敢抵抗,率众出降。至此,蜀汉政权灭亡。蜀汉共历二帝,享国四十三年。

三、隋朝,共传二世,享国37年

公元581年,杨坚逼迫北周静帝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北周灭亡,隋朝建立,杨坚是为隋文帝。公元598年,隋文帝攻灭南陈,完全统一全国。隋文帝在位时期,休养生息、全面改革,天下大治,史称“开皇盛世”。公元604年,隋炀帝即位。隋炀帝即位之初,南平占城、西讨吐谷浑、修大运河、整顿边防,一度延续了开皇盛世。但是,隋炀帝好大喜功,完全不顾惜民力。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隋炀帝连续三次征讨高句丽。因为好大喜功、胡乱指挥,三次征讨不仅没有取得成果,反而损失惨重,并彻底激化了国内矛盾。公元618年4月11日,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弑杀,隋朝灭亡。隋朝共传二世,享国37年。隋朝不是二世而亡吗?实乃共有7个皇帝4个傀儡

四、前蜀,共历二主,国祚18年

前蜀:王建到王衍

王建一开始是唐朝的禁军将领,公元886年,王建被调到壁州做刺史。公元891年,,王建趁乱攻占了成都地区,基本实现了对川蜀之地的掌控。公元902年,和刘备的蜀汉国非常相似,这王建也向汉中地区发动了进攻。公元907年,王建不满足唐朝册封的蜀王,决定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蜀,这就是历史上的前蜀。公元918年,王建逝世后,儿子王衍成为第二代国君。七年后,王衍就向后唐庄宗李存勖投降,标志着前蜀国的灭亡。

公元881年,黄巢攻占长安。因为护驾有功,忠武军将领王建开始崭露头角。不久后,王建拜宦官田令孜为父。在田令孜提携下,王建被任命为利州刺史,开始有了自立的资本。公元891年,王建控制了整个西川。公元897年,王建征服东川,全据整个巴蜀。公元902年,王建攻占汉中。公元907年,朱温篡唐自立。于是,王建也在四川称帝,定国号为“蜀”,史称“前蜀”。王建称帝后,因为没有大的战争,所以四川的社会生产比较稳定,百姓能够平稳生活。公元918年,王建死,其子王衍即位。王衍即位后,荒淫奢侈、政治混乱,前蜀开始衰弱。公元925年,见有机可乘,于是后唐发兵攻蜀。没多久,后唐军就攻至成都城下,王衍出降,前蜀正式灭亡。前蜀共历二主,国祚18年。

五、五代中的后蜀、后晋、后汉

后蜀:孟知祥到孟昶

前蜀、后蜀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在后唐将前蜀消灭后,孟知祥成为新一任的西川行政长官。在镇压反叛将领李绍琛,孟知祥治理下的成都得到安定。公元934年,孟知祥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后蜀国。相对于秦始皇的后代胡亥,这孟知祥的儿子孟昶颇登基后发愤图强,一度让后蜀维持了三十年的和平与稳定。不过,因为晚年的生活昏庸无道,孟昶在公元965年向宋朝投降。

后唐攻灭前蜀后,孟知祥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不久后,后唐爆发内乱,无力顾及四川,孟知祥产生割据的野心。公元932年,孟知祥攻占东川、全据巴蜀。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仍以“蜀”为国号,史称“后蜀”。不过,称帝半年后,孟知祥就病死,其子孟昶即位。孟昶即位之初,能够厉行节俭、休养生息。但统治后期,孟昶生活也开始腐化奢侈,且政治也混乱不堪。于是后蜀国力开始衰微。公元964年,宋太祖发兵攻蜀。次年正月,孟昶投降,后蜀正式灭亡。后蜀前后仅二帝,享国30年。

后晋:石敬瑭到石重贵

公元963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为了获得契丹在自己称帝上的支持,甘愿赠送幽云十六州。这一年,晋国建立,为了司马炎建立的晋朝相区分,所以被史学家称之为“后晋”。石敬瑭死后,侄子石重贵继位国君。公元947年,在契丹的攻打下,石重贵被迫投降,标志着后晋的灭亡。

公元936年,为了避免权位被剥夺,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发动叛乱。因为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所以,契丹全力支持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瑭没多久就攻入洛阳,灭亡了后唐,建立起后晋。公元942年,石敬瑭病死,养子石重贵即位。石重贵不愿意当屈辱的“儿皇帝”,所以即位后不久就与契丹爆发冲突。但因为用人不当,契丹最终杀入开封,俘虏石重贵,后晋灭亡。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享国12年。

后汉:刘知远到刘承佑

在后晋灭亡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抓住契丹士兵大肆抢掠,失去民心的机会,在太原地区登基称帝,国号为汉。为了和西汉、东汉相区别,所以在后世被称之为后汉。公元948年,刘知远的第二个儿子刘承佑继承皇位,三年后,汉隐帝刘承佑遭到郭威的反叛,并被溃军所杀。从公元947年到公元951年,后汉的统治时间不过五年。

后晋灭亡后,契丹残酷暴虐、不得人心,引起中原人民全力反抗。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起后汉政权。不过刘知远短命,称帝一年后就病死。刘知远死后,儿子刘承佑即位。为了大权独揽,刘承佑大肆诛杀功臣,这引起了郭威的不满。公元951年,郭威发动兵变,推翻了后汉政权、建立起自己的后周政权。后汉一共传两世,享国不到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正统王朝。

对于以上七个只经历两代皇帝的国家,只有秦朝和隋朝可以说是相对统一的国家,而余下五个基本都是地方的割据势力。其中,蜀汉、前蜀、后蜀这三个国家都是以今天的四川地区为根据地,这也体现出巴蜀地区易守难攻的特点。不过,偏安一隅的国家终究活不长,因为真正能守卫国家的不是地形,而是人。

深究这些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无一不是立国后不久,第二代君主就开始贪图逸乐、昏庸无道,进而导致朝政混乱腐朽、百姓生活极端困苦,最终使得王朝短命夭折。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两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

提到秦朝,隋朝,不可避免的会将两者进行比较,这两个王朝同样是久乱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同样二世而亡,同样留下了震撼世人的超级工程……

一、从分裂走向一统

秦朝之前东周末年,春秋战国,乱世纷争。

隋朝之前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战火纷飞。

秦始皇一统六国,正式开了中国大一统的历史,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分裂的历史。

同样,隋朝统一全国之前,中国历史上又存在着第二段长达三百年的大分裂时期“十六国和南北朝”。杨坚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了北周政权,结束了这段大分裂的历史,从这一点来看隋秦两朝无疑是极其相似的。

二、政治体制奠基人

秦朝废除了夏商周以来的封建制度,在整个中原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政权。这种制度的好处不用多说,对后续的各个朝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朝意识到三国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造成的政权更替,从隋文帝开始就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性的设立了科举制度,使普通百姓和寒门子弟有可能进入统治阶级上层,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国家统治权力的垄断。隋朝还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成为权力中枢所在,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分管不同政务的部分直到清朝时依然在沿用。

三、修长城开运河

秦朝统一以后,为了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秦始皇在原先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又大修长城,西起甘肃省岷县,东抵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口,初步奠定了万里长城的雏形。长城此后也成为历朝历代防备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工程,在明朝再次得到大规模的重修,最终在清朝时才失去其作用。什么是长城?了解中国象征万里长城的前生今世

隋朝大运河,这条运河以洛阳为起点,南达会稽,北至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途径7个省市,和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相通,这条大运河的贯通对古代的漕运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运输效率不高和困难的情况下,大运河的贯通毫无疑问的促进了隋唐以后的经济发展。

四、二世而亡让人唏嘘

二代帝王的选择,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犯了错误。秦始皇临死前仓促传位给扶苏,这就给了赵高、李斯等小人操作的空间。而且秦始皇看人也不够准,没发现赵高的本质,也没有考虑到李斯的软弱性。

隋文帝晚年之后越来越猜忌多疑,连自己两个儿子都看不出来,杨广本身能力是有的,但他并没有让杨广在治理国家方面经历足够的锻炼,造成了杨广继位后失去控制。

可惜了扶苏和杨勇两个原来选定的继承人,这两人的能力同样与自己的父亲相去甚远,但性格还都算宽厚,当个守成之主还是有可能的。

秦二世、隋二世的严重失误,给了敌对势力反扑的机会。胡亥是问题的制造者,问题出现后又没有及时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才给了旧势力加入到陈胜吴广起义队伍当中的机会,使反抗秦朝统治浪潮蔓延全国,造成了秦王朝的灭亡。

杨广实际上还是个平均水平以上的帝王,只是急于把所有问题都一次性解决,三征高句丽、建大运河对民力消耗过甚,隋末农民起义的成果同样被旧势力篡夺,无论是李渊,还是李密、王世充,包括之前起兵反隋的杨玄感都是门阀士族的代表。

五、引领盛世开端

秦朝和隋朝灭亡之后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接替他们的都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迷人,最强大的王朝。

秦朝灭亡以后,汉朝诞生,从此以后“汉人”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自称,如汉服、汉语、汉字,由此可见汉朝对中国的影响。

而隋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同样迎来第二个最迷人的朝代,那就是唐朝,繁荣诗歌文化,包容多元的民族政策,开放的社会环境。“唐人”也是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自称,所谓“唐人街”成为各国城市汉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秦、隋两个王朝的寿命都不长,在历史长河中,白驹过隙一般,如同大和民族的樱花一般,瞬间开花结果,绽放出耀眼的光华,然后迅速凋零,空留下声声叹息与后人的追忆!

标签: 二世而亡秦朝隋朝

更多文章

  • 杨宪是怎么死的?乃刘伯温和李善长之争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宪,朱元璋杀功臣,刘伯温,李善长

    杨宪原名杨毕,他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得力大臣之一,属于刘伯温的浙东集团。笔者认为杨宪不仅是死于骄纵专权,他还不自量力想和李善长、胡惟庸等功勋元老作对。杨宪本来只是个文官,任检校(其实就是个大特务)一职,他观察能力强,办事情也是非常小心谨慎。由于杨宪办事干练,个人能力非常出色,朱元璋对他也是比较器重。刘

  • “中国”二字最早的记载,竟然在这尊青铜器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青铜器,何尊

    ?何尊上的“中国”国宝名称:何尊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出土: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年代:西周何尊铭文:“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乂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

  • 实拍台北故宫藏北宋皇后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宋皇后像,北宋皇后

    北宋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王朝,不过它很少发生女人专权的情况,因为此,即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大多都不太知名。以下就是几位皇后画像。台北故宫藏的《北宋仁宗皇后坐像》。宋元明清帝后均有画像流传,其中宋朝只有十二位皇后留存,北宋八位和南宋四位。画中的皇后身穿翟衣罩绛纱,头戴九龙花钗冠,两博鬓,带绶,环佩,贴珠钿

  • 扳指原先是射箭防擦伤 清代成为男人炫富饰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扳指,翡翠扳指

    今天的主题可能男士们会更喜欢一些,因为说的是翡翠扳指。扳指,喜欢的肯定是男士更多一些,因为都会觉得,戴个扳指,很气派,很男人,有种大爷们的风范。但是现实生活中佩戴扳指的人其实非常少,因为戴上以后非常不方便,会妨碍手指的动作,所以人们大多是买来收藏。既然戴上扳指并不是很方便,那为什么男人们还那么喜欢呢

  • 长城很伟大,但你来修;大炮很威武,但你是炮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炮灰,强国

    1炮灰的脑嗨问两个问题:1、有一个王朝,前五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翻倍;后五十年民生凋敝,人口减半。你更喜欢哪个时期?2、有一个王朝,前五十年韬光养晦,政局动荡;后五十年开疆拓土,国威远扬。你更喜欢哪个时期?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王朝:西汉,前五十年是文景时期,后五十年是武帝时期。不同的问法,得到的

  • 南明不是来抗清的是来争帝位的 曾二帝势不两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明,监国,永历帝,隆武帝

    “赢得最高权力的只能有一个人,而所有参与竞争最高权力而又不幸失败的,或是仅仅可能威胁到最高权力的人,他们的结局也只能是粉身碎骨。”不论从什么角度讲,入关后,满清仅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一统天下,这个过程太过魔幻;而从事后诸葛的角度看,坐拥半壁江山的南明政权都有机会翻盘,但皇权

  • 鲜为人知的南明监国东武帝—淮王朱常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明,监国,东武帝,朱常清

    南明自弘光帝朱由崧被清军捕杀后,失去共主的江南地区一时群龙无首。而面对满勤铁骑的蛮横暴虐,也让许多忍无可忍的百姓,士绅等纷纷拥立宗室藩王,监国或称帝,来对抗清廷的惨无人道。这也使许多血脉偏远的宗室成员,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就有,监国的靖江王,淮王,称帝的唐王等,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淮王朱常清朱常

  •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及在位时间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帝,清朝历朝历代皇帝

    清朝君主是指清朝的皇帝,以及清朝前身后金政权的大汗,总共12位。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共有11位皇帝。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位皇帝。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

  • 唐朝时隔百年最后一位皇后 没有荣华富贵唯有坎坷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昭宗,李晔,唐昭宗何皇后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强盛之世,唐朝初期到中期都是非常辉煌的,从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的政治开明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延续了百年的空前盛世,至今还被百姓津津乐道,但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已然江河日下,分崩离析一蹶不振,开始了无法挽回的颓势,到唐朝晚期皇帝根本没有实权,根本不敢册立皇后,以

  • 脱下戎装换西装 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驰骋外交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将军大使,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外交官

    中共建政,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外交上不承认的封锁政策,但还是有很多国家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建交,随着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10多个国家陆续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选派首批驻外大使也成为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点将的第一批驻外大使中有10位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