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亡后宗室去了哪里?为何不起来复兴李唐?

唐亡后宗室去了哪里?为何不起来复兴李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22 更新时间:2023/12/11 18:49:51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王维

唐朝是中国历代王朝当中备受称赞的王朝,盛唐的繁华至今仍然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在安史之乱以前,唐王朝一直在对外扩张。武力彪悍的唐朝几乎打败了周边所有的政权,将大唐的国威播撒到四面八方。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点,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唐王朝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藩镇割据势力越来越强,朝廷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藩镇手握大权,时不时还要受到藩镇势力的威胁。

东汉灭亡之后,刘氏宗亲依然活跃在政治的各个角落,依靠宗亲的牌面招揽人才,形成割据一方的势力。朱温篡唐建立梁国之后,唐王朝的皇室后代都去哪里了呢?

唐王朝虽然有将近300年的国祚,可唐王朝宗室力量却非常薄弱。朱温篡唐之后,唐朝宗室几乎没有人敢举出反抗的大旗,大部分的人都隐姓埋名,不再过问世事。

唐朝末年,手握大权的朱温杀死唐昭宗,同时又立唐哀宗李柷为皇帝。他想当皇帝其实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可他还是要走一遍当皇帝的流程,李柷正是朱温篡唐的最后一步台阶。

朱温一介武夫,他可没有什么仁慈之心。为了让自己大权永固,他派遣自己的心腹手下蒋玄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耻的事情,他让蒋玄晖在九曲池摆酒设宴,然后将唐昭宗的9个儿子一并请来,并在席间将他们全部杀害。

如此以来,朱温篡唐之后,正儿八经的唐朝皇室几乎没有,其他的宗室血缘不够正统,即便打出宗室的旗号,最后也不会收到多大的效果。

传说唐昭宗在迁都的时候生下另外一个孩子,不过他并没有将这个孩子养在身边,而是交给让身边的重臣胡三公。胡三公给这位皇子取名为胡昌翼,五代十国时期还有这位胡昌翼活动的生影。可惜的是,他并不是在积极努力复兴唐朝,而是专心致志搞科举。

除了唐昭宗的儿子,理论上来讲,唐朝应当还有另外一些宗室。刘备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宗师,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说出来虽然好听,可其实与皇帝已经八竿子打不着。唐朝的这一部分宗室又去哪里了呢?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宗室们在地方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利,完全就是仰人鼻息,甚至是不是还要担心自己的小命。大部分的唐朝宗室都隐姓埋名,不仅不敢站出来挑起复兴唐朝的责任,甚至唯恐避之不及,生怕受到连累。

东汉末年,刘氏宗亲奋力拼搏,这才有了季汉,绵延了汉朝40多年的国作。明朝末年时南明同样存在了非常长的时间,抵抗住了一段时间的清军攻击。为什么唐朝末年的宗室如此不堪,完全挑不起大梁呢?

这其实跟唐朝末期的现实情况有关,李氏子孙早就已经在内耗当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力量,唐末农民起义又消耗了一部分宗族的实力。到了朱温篡唐之时,唐朝皇族既无声望,又无实力,除了隐姓埋名别无他法。

唐朝宗室内斗几乎是一个传统,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这才成功当上了皇帝。或许正是由于李世民得位不正,在李世民之后,唐朝皇帝几乎就没有正儿八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登基的。

唐高宗李治并没有多大的存在感,在其去世之后,武则天一手把持了唐朝的所有权力。为了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利,武则天像汉朝时的吕太后一样,向宗室举起了屠刀。如果不是狄仁杰在晚年向武则天进谏,恐怕李唐王朝早就江山易主了。

武则天杀掉了不少李氏子孙,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这本来就已经极大的削弱了宗室的力量。再加上唐朝前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李氏宗亲的力量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唐朝宗室几乎就成为了花瓶,中看不中用。

唐朝中期,李氏子孙大部分都待在京城,虽然他们获得了封爵和土地,可大部分都不会前往封地,大多老老实实的待在京师。如果唐王朝一直稳定也就罢了,可在之后的两场巨变当中,宗室几乎完全没有办法抵御,只能任人宰割。

公元783年,泾原兵变发生,唐德宗跑得快,听到消息立刻就跑到了奉天。皇帝有专人保护,消息也还灵通,一路逃跑都非常的顺利。可住在京城的皇族们就惨了,有些人直接就被杀死。有些皇族虽然敢于反抗,可最终也还是死于兵变。

再加上前文所说的九曲河之变,唐王朝能够称得上正统的宗室几乎没有,就算有一两个幸存的宗室,他们也不大愿意当这个出头鸟。能安稳的过日子就已经不错了,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

除了唐王朝宗室实力弱小之外,唐王朝宗室之所以无法延续唐朝国祚,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唐王朝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没有了地位。就算是唐王朝的宗室愿意高举义旗,老百姓恐怕也不愿意跟随他们。

唐王朝之所以崩溃,完完全全就是皇族的人自己作死,这与东汉末年的情形完全不同。东汉末年时人们尚且对汉室存有一丝感恩之心,宗室能收获不少的民心。

唐朝对普通老百姓,其实没有那么好。贵族生活奢侈,战争又多。而且没多久,就深陷战乱。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躲避战乱移民,除了永嘉之乱,就是唐朝了。客家人就是证据。这样的朝代,其实老百姓感情一般。

唐朝末年时,老百姓对于李氏家族早就失望,根本就没有人再愿意追随宗室。

老百姓不愿意追随宗室,忠于唐王朝的大臣也没有几个。这倒并不是说唐王朝将近300年的国祚里没有忠臣,而是这些忠臣同样自身难保。

乱世出英雄,朱温出身底层,在家排行老三,父亲死得早,这样的家庭给他的童年当然不会带来快乐,母亲带着弟兄三个给别人做长工,无非是洗衣、做饭、缝补而已。既是这样的生活,照旧没有把朱温引上正路,相反他更加不喜欢劳动,却热衷打架闹事,常以英雄自诩,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招人得见,如果是盛世时期,朱温很难有出息,可这偏偏是一个乱世。

公元877年,25岁的朱温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大军,凭借着他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朱温的官职和名声越来越大,成为黄巢造反集团的核心人物。正当朱温平步青云的时候,他遇到一个改变未来的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二人在河中一场大战,朱温惨败,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吃败仗,而且败得相当惨,甚至给他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恐惧,竟然不敢应战而将船只凿洞沉入水底。

王重荣给朱温上了一课,他意识到大唐并不是弱,黄巢并不强。在权衡利弊后,狡猾的朱温看出了黄巢必然完蛋的结局,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背叛黄巢,归降王重荣。为了稳妥起见,朱温还认王重荣为舅父,榜上王重荣这个大款,朱温的前程似锦,红的发紫,王重荣当即写奏章,远在四川成都的唐僖宗到奏章就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上将啊”。下诏授给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又赐名“全忠”。

从朱温到朱全忠,名字这玩意最讲究了,唐僖宗当然希望精忠报国,可惜朱温不是岳飞,怪就怪小时候他母亲没在他脊背上刻字。

唐昭宗时期,朱温被封为宣武、宣义、天平、河中四镇节度使,至此,整个北方的黄河流域基本上被朱温控制了。权臣当到这个份上就意味什么,特别是在王室衰败的时候,篡位已不远。

朱温不光能打仗,脑子也不差,这一点他比袁绍强,当年汉献帝流落在外,无家可归,田丰沮授等力劝袁绍迎回他,从而“挟天子以令群臣”,只可惜他不听,直到曹操把汉献帝接回去,以天子的名义发号命令时,袁绍才明白世上没有后悔药。朱温大约是看到这一点,他与凤翔、昭义节度使李茂贞两人抢着争夺唐昭宗的斗争中是毫不让步。

公元902年,朱温并打败了李茂贞,抢到唐昭宗,迁都至洛阳,玩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游戏,两年后,朱温派人秘密刺杀了唐昭宗,私立唐哀帝,并且控制了唐朝政权。自此后,唐室衰微,朝臣官僚仅仅都是鱼肉而已,时不时会被朱温摁倒案板当作磨刀石,而那些跟着朱温发迹的人也希望他们早死,好给自己腾位置,就这样,朱温再次开杀戮模式。

公元905年二月,朱温指使蒋玄晖邀请唐昭宗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唐昭宗全部十六子:李裕:长子,封德王。李祤:次子,封棣王。李禊:三子,封虔王。李禋:四子,封沂王。李祎:五子,封遂王。李祕:六子,封景王。李祺:七子,封祁王。李禛:八子,封雅王。李柷:九子,唐哀帝。李祥:十子,封琼王。李祯:十一子,封端王。李祁:十二子,封丰王。李福:十三子,封和王。李禧:十四子,封登王。李祜:十五子,封嘉王。李禔:十六子,封颍王。李祐:十七子,封蔡王),在九曲池设宴摆酒,酒宴在欢快祥和中举行,蒋玄晖代表朱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李唐朝王朝是满满地爱,没有人知道这场酒宴进行了多长时间,因为被邀请的人一去不复返,事情的真相是诸王子饮酒尽兴后,朱温命人将他们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之后,又将屠刀挥向了唐王朝的旧臣。4个月后,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滑州白马县),一晚上尽杀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朝臣30多人。李振意犹未尽,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温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臣子成为了浊流。这就是“白马驿之祸”。这也就是为何忠于唐王朝的臣子很少,因为大部分都死于政治斗争。

杀了这么多人,篡位路上的障碍彻底扫清了,唐天祐四年(907)三月,唐哀帝李柷被迫禅位,朱温如愿以偿称帝,改名朱晃,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改当年为开平元年,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朱温就是梁太祖。立国二百九十年的唐朝至此彻底灭亡。这个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的名字也要改一改了,再不能叫“全忠”毕竟不名副其实,很打脸,更重要的是这名字还是唐僖宗赐的。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朱晃,不知道取名的时候找人算过没有,这名字真不咋地,晃来晃去的,江山能稳固吗?果不其然,5年后的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死在床,一个杀人恶魔,晃来晃去,死在儿子之手,据说死前赤身裸体,怀里正搂着儿媳妇呢,一个喜欢杀人和女人的人,最终因为女人而败死,这算不算绝妙呢?这一年,朱温刚好60岁,该到轮回的时候了。

杀死朱温的是他的儿子朱友珪,这就应了那句话,儿子不成器,老子都白搭。对于嗜好杀戮的朱温而言,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算不算是一种报应呢?他当然不会忘记7年前的次宴席上,他一口气杀掉了9个王子,后又连杀30多个大臣,而且还把他们的尸体统统扔进黄河里,只要想象力丰富,这必然是一幅足够惨烈的画面。

也就是说,与东汉末年与南明的状况不同,李唐王朝的宗室自身既没有实力,同时也没有声望,又没有有能力的大臣辅佐。天时地利人和全部缺乏,就算宗室里有一两个想要反抗,想要光复唐室,他们也根本没有办法与凶狠的藩镇抗衡。

如果李唐王朝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局,当年绝对不会对宗室痛下杀手。如果唐王朝的宗室,手中还存在一丝力量,说不定能挽回唐朝的颓势,绵延十几年唐王朝的国祚。

朱温建立了后梁,可却没能解决唐王朝遗留下来的问题,终究是一个割据政权。后唐很快就取代了后梁。直到北宋的建立,唐王朝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才得到了差强人意的解决。

唐朝盛世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但唐朝末年的情况却是惨不忍睹。历史的作用从来都不是让人欣赏,而是让人去汲取其中的教训。明朝末年时一度与清廷抗衡的南明算是给明朝宗室正了名,虽然他们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可在历史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还是站了出来,勇敢的承担起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历史过眼烟云,封建王朝早已离我们远去,留给人们的只有无限的思考。若是可以梦回唐朝,再看一眼唐朝的繁华与富庶,那必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标签: 唐朝唐朝宗室复兴李唐

更多文章

  • 中国七个二世而亡的朝代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二世而亡,秦朝,隋朝

    在中国古代,每个封建王朝都希望能够千秋万代。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周朝、汉朝这样历经数百年的王朝,也有秦朝、隋朝这种短命王朝。纵观历史上的短命国家。其中,就秦朝、隋朝这样的“二世而亡”的国家,通常是第一代国君开国立业,等到第二代就因为种种原因而

  • 杨宪是怎么死的?乃刘伯温和李善长之争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宪,朱元璋杀功臣,刘伯温,李善长

    杨宪原名杨毕,他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得力大臣之一,属于刘伯温的浙东集团。笔者认为杨宪不仅是死于骄纵专权,他还不自量力想和李善长、胡惟庸等功勋元老作对。杨宪本来只是个文官,任检校(其实就是个大特务)一职,他观察能力强,办事情也是非常小心谨慎。由于杨宪办事干练,个人能力非常出色,朱元璋对他也是比较器重。刘

  • “中国”二字最早的记载,竟然在这尊青铜器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青铜器,何尊

    ?何尊上的“中国”国宝名称:何尊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出土: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年代:西周何尊铭文:“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乂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

  • 实拍台北故宫藏北宋皇后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宋皇后像,北宋皇后

    北宋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王朝,不过它很少发生女人专权的情况,因为此,即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大多都不太知名。以下就是几位皇后画像。台北故宫藏的《北宋仁宗皇后坐像》。宋元明清帝后均有画像流传,其中宋朝只有十二位皇后留存,北宋八位和南宋四位。画中的皇后身穿翟衣罩绛纱,头戴九龙花钗冠,两博鬓,带绶,环佩,贴珠钿

  • 扳指原先是射箭防擦伤 清代成为男人炫富饰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扳指,翡翠扳指

    今天的主题可能男士们会更喜欢一些,因为说的是翡翠扳指。扳指,喜欢的肯定是男士更多一些,因为都会觉得,戴个扳指,很气派,很男人,有种大爷们的风范。但是现实生活中佩戴扳指的人其实非常少,因为戴上以后非常不方便,会妨碍手指的动作,所以人们大多是买来收藏。既然戴上扳指并不是很方便,那为什么男人们还那么喜欢呢

  • 长城很伟大,但你来修;大炮很威武,但你是炮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炮灰,强国

    1炮灰的脑嗨问两个问题:1、有一个王朝,前五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翻倍;后五十年民生凋敝,人口减半。你更喜欢哪个时期?2、有一个王朝,前五十年韬光养晦,政局动荡;后五十年开疆拓土,国威远扬。你更喜欢哪个时期?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王朝:西汉,前五十年是文景时期,后五十年是武帝时期。不同的问法,得到的

  • 南明不是来抗清的是来争帝位的 曾二帝势不两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明,监国,永历帝,隆武帝

    “赢得最高权力的只能有一个人,而所有参与竞争最高权力而又不幸失败的,或是仅仅可能威胁到最高权力的人,他们的结局也只能是粉身碎骨。”不论从什么角度讲,入关后,满清仅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一统天下,这个过程太过魔幻;而从事后诸葛的角度看,坐拥半壁江山的南明政权都有机会翻盘,但皇权

  • 鲜为人知的南明监国东武帝—淮王朱常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明,监国,东武帝,朱常清

    南明自弘光帝朱由崧被清军捕杀后,失去共主的江南地区一时群龙无首。而面对满勤铁骑的蛮横暴虐,也让许多忍无可忍的百姓,士绅等纷纷拥立宗室藩王,监国或称帝,来对抗清廷的惨无人道。这也使许多血脉偏远的宗室成员,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就有,监国的靖江王,淮王,称帝的唐王等,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淮王朱常清朱常

  •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及在位时间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帝,清朝历朝历代皇帝

    清朝君主是指清朝的皇帝,以及清朝前身后金政权的大汗,总共12位。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共有11位皇帝。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位皇帝。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

  • 唐朝时隔百年最后一位皇后 没有荣华富贵唯有坎坷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昭宗,李晔,唐昭宗何皇后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强盛之世,唐朝初期到中期都是非常辉煌的,从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的政治开明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延续了百年的空前盛世,至今还被百姓津津乐道,但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已然江河日下,分崩离析一蹶不振,开始了无法挽回的颓势,到唐朝晚期皇帝根本没有实权,根本不敢册立皇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