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王维
唐朝是中国历代王朝当中备受称赞的王朝,盛唐的繁华至今仍然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在安史之乱以前,唐王朝一直在对外扩张。武力彪悍的唐朝几乎打败了周边所有的政权,将大唐的国威播撒到四面八方。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点,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唐王朝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藩镇割据势力越来越强,朝廷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藩镇手握大权,时不时还要受到藩镇势力的威胁。
东汉灭亡之后,刘氏宗亲依然活跃在政治的各个角落,依靠宗亲的牌面招揽人才,形成割据一方的势力。朱温篡唐建立梁国之后,唐王朝的皇室后代都去哪里了呢?
唐王朝虽然有将近300年的国祚,可唐王朝宗室力量却非常薄弱。朱温篡唐之后,唐朝宗室几乎没有人敢举出反抗的大旗,大部分的人都隐姓埋名,不再过问世事。
唐朝末年,手握大权的朱温杀死唐昭宗,同时又立唐哀宗李柷为皇帝。他想当皇帝其实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可他还是要走一遍当皇帝的流程,李柷正是朱温篡唐的最后一步台阶。
朱温一介武夫,他可没有什么仁慈之心。为了让自己大权永固,他派遣自己的心腹手下蒋玄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耻的事情,他让蒋玄晖在九曲池摆酒设宴,然后将唐昭宗的9个儿子一并请来,并在席间将他们全部杀害。
如此以来,朱温篡唐之后,正儿八经的唐朝皇室几乎没有,其他的宗室血缘不够正统,即便打出宗室的旗号,最后也不会收到多大的效果。
传说唐昭宗在迁都的时候生下另外一个孩子,不过他并没有将这个孩子养在身边,而是交给让身边的重臣胡三公。胡三公给这位皇子取名为胡昌翼,五代十国时期还有这位胡昌翼活动的生影。可惜的是,他并不是在积极努力复兴唐朝,而是专心致志搞科举。
除了唐昭宗的儿子,理论上来讲,唐朝应当还有另外一些宗室。刘备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宗师,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说出来虽然好听,可其实与皇帝已经八竿子打不着。唐朝的这一部分宗室又去哪里了呢?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宗室们在地方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利,完全就是仰人鼻息,甚至是不是还要担心自己的小命。大部分的唐朝宗室都隐姓埋名,不仅不敢站出来挑起复兴唐朝的责任,甚至唯恐避之不及,生怕受到连累。
东汉末年,刘氏宗亲奋力拼搏,这才有了季汉,绵延了汉朝40多年的国作。明朝末年时南明同样存在了非常长的时间,抵抗住了一段时间的清军攻击。为什么唐朝末年的宗室如此不堪,完全挑不起大梁呢?
这其实跟唐朝末期的现实情况有关,李氏子孙早就已经在内耗当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力量,唐末农民起义又消耗了一部分宗族的实力。到了朱温篡唐之时,唐朝皇族既无声望,又无实力,除了隐姓埋名别无他法。
唐朝宗室内斗几乎是一个传统,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这才成功当上了皇帝。或许正是由于李世民得位不正,在李世民之后,唐朝皇帝几乎就没有正儿八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登基的。
唐高宗李治并没有多大的存在感,在其去世之后,武则天一手把持了唐朝的所有权力。为了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利,武则天像汉朝时的吕太后一样,向宗室举起了屠刀。如果不是狄仁杰在晚年向武则天进谏,恐怕李唐王朝早就江山易主了。
武则天杀掉了不少李氏子孙,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这本来就已经极大的削弱了宗室的力量。再加上唐朝前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李氏宗亲的力量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唐朝宗室几乎就成为了花瓶,中看不中用。
唐朝中期,李氏子孙大部分都待在京城,虽然他们获得了封爵和土地,可大部分都不会前往封地,大多老老实实的待在京师。如果唐王朝一直稳定也就罢了,可在之后的两场巨变当中,宗室几乎完全没有办法抵御,只能任人宰割。
公元783年,泾原兵变发生,唐德宗跑得快,听到消息立刻就跑到了奉天。皇帝有专人保护,消息也还灵通,一路逃跑都非常的顺利。可住在京城的皇族们就惨了,有些人直接就被杀死。有些皇族虽然敢于反抗,可最终也还是死于兵变。
再加上前文所说的九曲河之变,唐王朝能够称得上正统的宗室几乎没有,就算有一两个幸存的宗室,他们也不大愿意当这个出头鸟。能安稳的过日子就已经不错了,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
除了唐王朝宗室实力弱小之外,唐王朝宗室之所以无法延续唐朝国祚,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唐王朝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没有了地位。就算是唐王朝的宗室愿意高举义旗,老百姓恐怕也不愿意跟随他们。
唐王朝之所以崩溃,完完全全就是皇族的人自己作死,这与东汉末年的情形完全不同。东汉末年时人们尚且对汉室存有一丝感恩之心,宗室能收获不少的民心。
唐朝对普通老百姓,其实没有那么好。贵族生活奢侈,战争又多。而且没多久,就深陷战乱。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躲避战乱移民,除了永嘉之乱,就是唐朝了。客家人就是证据。这样的朝代,其实老百姓感情一般。
唐朝末年时,老百姓对于李氏家族早就失望,根本就没有人再愿意追随宗室。
老百姓不愿意追随宗室,忠于唐王朝的大臣也没有几个。这倒并不是说唐王朝将近300年的国祚里没有忠臣,而是这些忠臣同样自身难保。
乱世出英雄,朱温出身底层,在家排行老三,父亲死得早,这样的家庭给他的童年当然不会带来快乐,母亲带着弟兄三个给别人做长工,无非是洗衣、做饭、缝补而已。既是这样的生活,照旧没有把朱温引上正路,相反他更加不喜欢劳动,却热衷打架闹事,常以英雄自诩,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招人得见,如果是盛世时期,朱温很难有出息,可这偏偏是一个乱世。
公元877年,25岁的朱温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大军,凭借着他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朱温的官职和名声越来越大,成为黄巢造反集团的核心人物。正当朱温平步青云的时候,他遇到一个改变未来的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二人在河中一场大战,朱温惨败,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吃败仗,而且败得相当惨,甚至给他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恐惧,竟然不敢应战而将船只凿洞沉入水底。
王重荣给朱温上了一课,他意识到大唐并不是弱,黄巢并不强。在权衡利弊后,狡猾的朱温看出了黄巢必然完蛋的结局,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背叛黄巢,归降王重荣。为了稳妥起见,朱温还认王重荣为舅父,榜上王重荣这个大款,朱温的前程似锦,红的发紫,王重荣当即写奏章,远在四川成都的唐僖宗到奏章就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上将啊”。下诏授给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又赐名“全忠”。
从朱温到朱全忠,名字这玩意最讲究了,唐僖宗当然希望精忠报国,可惜朱温不是岳飞,怪就怪小时候他母亲没在他脊背上刻字。
唐昭宗时期,朱温被封为宣武、宣义、天平、河中四镇节度使,至此,整个北方的黄河流域基本上被朱温控制了。权臣当到这个份上就意味什么,特别是在王室衰败的时候,篡位已不远。
朱温不光能打仗,脑子也不差,这一点他比袁绍强,当年汉献帝流落在外,无家可归,田丰、沮授等力劝袁绍迎回他,从而“挟天子以令群臣”,只可惜他不听,直到曹操把汉献帝接回去,以天子的名义发号命令时,袁绍才明白世上没有后悔药。朱温大约是看到这一点,他与凤翔、昭义节度使李茂贞两人抢着争夺唐昭宗的斗争中是毫不让步。
公元902年,朱温并打败了李茂贞,抢到唐昭宗,迁都至洛阳,玩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游戏,两年后,朱温派人秘密刺杀了唐昭宗,私立唐哀帝,并且控制了唐朝政权。自此后,唐室衰微,朝臣官僚仅仅都是鱼肉而已,时不时会被朱温摁倒案板当作磨刀石,而那些跟着朱温发迹的人也希望他们早死,好给自己腾位置,就这样,朱温再次开启杀戮模式。
公元905年二月,朱温指使蒋玄晖邀请唐昭宗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唐昭宗全部十六子:李裕:长子,封德王。李祤:次子,封棣王。李禊:三子,封虔王。李禋:四子,封沂王。李祎:五子,封遂王。李祕:六子,封景王。李祺:七子,封祁王。李禛:八子,封雅王。李柷:九子,唐哀帝。李祥:十子,封琼王。李祯:十一子,封端王。李祁:十二子,封丰王。李福:十三子,封和王。李禧:十四子,封登王。李祜:十五子,封嘉王。李禔:十六子,封颍王。李祐:十七子,封蔡王),在九曲池设宴摆酒,酒宴在欢快祥和中举行,蒋玄晖代表朱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李唐朝王朝是满满地爱,没有人知道这场酒宴进行了多长时间,因为被邀请的人一去不复返,事情的真相是诸王子饮酒尽兴后,朱温命人将他们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之后,又将屠刀挥向了唐王朝的旧臣。4个月后,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滑州白马县),一晚上尽杀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朝臣30多人。李振意犹未尽,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温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臣子成为了浊流。这就是“白马驿之祸”。这也就是为何忠于唐王朝的臣子很少,因为大部分都死于政治斗争。
杀了这么多人,篡位路上的障碍彻底扫清了,唐天祐四年(907)三月,唐哀帝李柷被迫禅位,朱温如愿以偿称帝,改名朱晃,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改当年为开平元年,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朱温就是梁太祖。立国二百九十年的唐朝至此彻底灭亡。这个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的名字也要改一改了,再不能叫“全忠”毕竟不名副其实,很打脸,更重要的是这名字还是唐僖宗赐的。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朱晃,不知道取名的时候找人算过没有,这名字真不咋地,晃来晃去的,江山能稳固吗?果不其然,5年后的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死在床,一个杀人恶魔,晃来晃去,死在儿子之手,据说死前赤身裸体,怀里正搂着儿媳妇呢,一个喜欢杀人和女人的人,最终因为女人而败死,这算不算绝妙呢?这一年,朱温刚好60岁,该到轮回的时候了。
杀死朱温的是他的儿子朱友珪,这就应了那句话,儿子不成器,老子都白搭。对于嗜好杀戮的朱温而言,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算不算是一种报应呢?他当然不会忘记7年前的次宴席上,他一口气杀掉了9个王子,后又连杀30多个大臣,而且还把他们的尸体统统扔进黄河里,只要想象力丰富,这必然是一幅足够惨烈的画面。
也就是说,与东汉末年与南明的状况不同,李唐王朝的宗室自身既没有实力,同时也没有声望,又没有有能力的大臣辅佐。天时地利人和全部缺乏,就算宗室里有一两个想要反抗,想要光复唐室,他们也根本没有办法与凶狠的藩镇抗衡。
如果李唐王朝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局,当年绝对不会对宗室痛下杀手。如果唐王朝的宗室,手中还存在一丝力量,说不定能挽回唐朝的颓势,绵延十几年唐王朝的国祚。
朱温建立了后梁,可却没能解决唐王朝遗留下来的问题,终究是一个割据政权。后唐很快就取代了后梁。直到北宋的建立,唐王朝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才得到了差强人意的解决。
唐朝盛世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但唐朝末年的情况却是惨不忍睹。历史的作用从来都不是让人欣赏,而是让人去汲取其中的教训。明朝末年时一度与清廷抗衡的南明算是给明朝宗室正了名,虽然他们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可在历史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还是站了出来,勇敢的承担起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历史过眼烟云,封建王朝早已离我们远去,留给人们的只有无限的思考。若是可以梦回唐朝,再看一眼唐朝的繁华与富庶,那必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