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知青的安置方法是什么?

知青的安置方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69 更新时间:2024/1/3 8:56:48

在李庆霖告状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一次认真的研究。1973年6月至8月的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

还是在泽东复信后的第二天,即1973年4月27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召开中央高层次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叶剑英李先念、张春桥、等,以及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人。

总理在传达毛泽东的复信后说:“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不能再让主席操心了。”

在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汇报之后,周恩来就知青的安置经费、口粮、疾病医疗、婚姻、归侨安置、成分、知青布局、表彰知青先进事迹、学习、教育以及打击坏人、干部带队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由农林部军代表沙风负责,迅速抽调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得力干部70多人,组成13个调查组,于5月份分赴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陕西、河北、湖南、陕西、云南、福建、安徽等省、自治区,调査了解知青上山下乡情况,为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作准备。

各调查组所采用的调查方法都是毛泽东一倡导的“解剖一两只麻雀”的方法,选择若干个好的或坏的点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然后结合当地部门提供的相关材料,得以基本认识。

5月下旬,各路调查组回京参加汇报,研究分析各地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案。

6月10日,周恩来亲自起草的关于印发“复信”的《中央通知》 (即中发〔1973〕21号),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并报经毛泽东圈阅后发至各地。随同下发的还有《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认真学习毛主席给李庆霖同志的信的通知》。

中央要求各级党委认真学习毛泽东的复信,并认真讨论中央调查组提出的《关于当前知识青年下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解决意见》,准备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

对于“文革”以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这次全国会议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但从干部、群众和知识青年来讲,对这次会议基本满意,因为它提出了六条统筹解决的措施:

严格进行检査、总结经验、加强领导;

切实解决口粮、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大力加强对下乡青年的培养教育;

坚决刹住“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发动群众对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犯罪活动作坚决的斗争。

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要做出长远的全面的安置规划,同整个经济建设、开发边疆和文教科研的规划衔接起来。同时还提出了四种安置方式:

一是建立青年点,集中插队,有条件的可以回老家落户;二是建立以下乡知青为主的集体所有制青年队,集中劳动和管理;三是在土地比较多的地方,建立单纯以下乡知青为主的集体所有制农场;四是到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林牧渔场。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安排落实暂时平息了下乡知青的不满情绪,解决了部分问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知青插队为何行不通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8年7月3日,胡耀邦在同国务院知青办主任许世平谈话时就指出,最早提出知青插队的是邓小平,是在60年代初那样困难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为何走不通了?首先就是农民对知青不满意。我国人口本来就有80%在农村,“文革”中,农村人口每年以1600多万的速度增长

  • 邓小平带领大家探讨知青就业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青上山下乡就只是给农村带去帮助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云南边疆,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如傣族、哈尼族等,他们同解放军的关系比较好,但是他们并不爱知青。确实,知青也没有什么可爱的:不是满头乱发,就是剃光“白沙”(光头)又一副狰狞的模样,加上偷鸡摸狗,甚至强买东西,谁喜欢?另外,当

  • 针对知青问题召开的三次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意见,国务院知青办还于1978年7月20日向党中央、国务院呈送了《关于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方针问题的请示报告》,这个报告为即将召开的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确立了基调。10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通知》。之前之后,国务院和中央政治局有过三次深入的讨论。第

  • 云南知青请愿要求返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8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员文章,说了大实话,但也惹了不小的麻烦,几乎成了当时在全国猛刮的知青返城风的理论依据。看看它是如何评述“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运动的。“文化大革命”之后,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规模迅速扩大,甚至出现了&ld

  • 云南知青率先罢工跪求返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人帮”被打倒后,越来越多的知青要求返城,率先请愿闹事的是云南的农场知青,国务院副总理王震针对此问题接见了以丁惠民为首的知青代表们。之后事情又是怎样发展得呢?一次中央首长的接见,不可能马上平息知青返城的急切心情。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1979年1月下旬,当全国知

  • 上山下乡是如何被政治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商业和其他服务行业也处于停滞状态,致使城镇大批初、高中毕业生无法就业。1968年夏,“积淀”了3年的1000多万中学生,齐刷刷地站在了国家领导人的面前。这部分人如何安排,关系到刚刚稳定的局面能否保持,因

  • 知青返城的过程纪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青大规模的请愿“闹事”使得中央终于做出了实质性决策。知青终于如愿以偿,于是,大返城开始。1978年,下放在云南农场的知青将近5万人,到1979年,仅仅过去半年的时间就只有70名知青留在那片土地上。原云南兵团的知青后来回忆说:1979年春天,做梦也没有想到知青可以返城,不用说

  • 知青返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在农村“落户”,永远刘留在了农村。而当初这场返城“飓风”则是由在云南的知青率先吹起的。至于由云南农场知青引发的这场“回城风”的波及程度究竟如何,顾洪章主编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知青返城后存在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时,我们国家也下了大决心准备彻底解决知青问题。1980年5月,中共中央在讨论教育工作时,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总书记胡耀邦说,要把让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种地的办法改过来,要用其所长,不要强其所难。过去的办法是一举两害,现在要一举两得。过去那种方法也有点道理,粮食没有过关,要吃饭啊!要使城

  • 知青返城后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青返城的安排及需要处理的知青遗留问题很多,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知青办虽然提出了《关于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几点意见》,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并非易事,其中最难办的是以下三件事:首先就是已婚知青的安排问题。一位云南西双版纳的知青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倾诉着:历史不会忘记:1970年前后,近10万知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