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享受了最好的教育,为何后来却行事荒唐

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享受了最好的教育,为何后来却行事荒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3/12/25 15:41:04

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后期的生活,可以说是荒唐至极。搞异装癖,豢养男宠,杀师杀弟,甚至还打算直接刺杀李世民。

总之,作为一个太子,所有太子不该做的,李承乾基本都做了。

不过,李承乾之所以会做这么多荒唐的事,其实也不能全怨他。如果真要追究责任的话,恐怕大多数责任都要归咎于作为父亲的李世民。甚至可以说,李承乾的悲剧,完全就是李世民一手造成的。

因为李世民不会教孩子。

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就得从头说起了。

公元619年,李承乾出生于长安。因为出生于承乾殿,唐高祖李渊亲自给他赐名为‘李承乾’。

李承乾的出生,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万众瞩目。

之所以会如此受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在李承乾出生之前,李世民没有任何子嗣。作为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而且又是李世民的正妻长孙氏所生,李承乾生来就地位超然,自然广受关注。

而另一方面,当时李世民的地位也比较特殊。作为李渊的嫡次子,李世民在唐朝开国的时候,就被封为了秦王。秦王为诸王之长,地位本就十分超然。而在受封秦王之后,李世民又奉命率军南征北战。先是率兵打退了王世充的进攻,然后又率军西进,灭掉了西边的薛举,将陇西之地彻底扫平。自此之后,李家不但占据了整个关中,而且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逐鹿中原。

在打赢薛举之后,李世民返回长安,得到的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以秦王之身,兼任太尉,关东兵马皆由李世民调配。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彻底坐实了李唐第三号人物的位置。有资格排在他之前的,也就只有身为皇帝的李渊,以及身为太子的李建成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承乾出生了。

可想而知,李承乾的到来,受到了多少人的注意。

李承乾出生之后,待遇更是极为超然。仅仅几个月之后,尚在襁褓当中的李承乾,就被李渊封为衡山王,后又改封为中山王。稍大一些之后,李世民更是为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对其悉心教导。有资格被李世民请来给李承乾做老师的,无一不是当时举世闻名的大儒,比如陆德明、孔颖达等人。这就好比今天有个小孩刚上幼儿园,他爹就找来了两位诺奖获得者给他做幼儿园老师,实在是很夸张的事情。

而李承乾的到来,似乎也给李世民带来了好运。接下来的几年里,李世民南征北战,战无不胜,先后干掉了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枭雄,让唐朝得以统一天下。再之后,李世民又开始向太子之位发起冲击。在李承乾8岁那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干掉了李建成,并且逼迫李渊禅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同样是这一年,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年仅八岁的李承乾,成了大唐帝国的太子。

帝国储君。

国家未来的领导者。

所有人都要跪拜的存在。

在当上皇帝之后,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教育,更是格外的上心。当时唐朝所有顶尖大儒,几乎全部被李世民拉到了太子府,去给李承乾做老师。而李承乾也没辜负老爹的期望,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竭尽全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储君。对于这样的太子,朝臣们也是相当满意,对李承乾称赞有加。

除了在教育方面特别上心之外,李世民在其他方面对李承乾的溺爱,同样令人瞠目结舌。李承乾十二岁的时候,李世民便已经开始让他试着‘听政’。李承乾生病的时候,向来不信鬼神的李世民,也是难得地去求道拜佛,替李承乾祈福。

这种类型的父亲,我们今天一般称之为‘狼爸’。

爱你肯定是爱你,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溺爱。物质上我什么都可以给你,不过,你得好好学习,得向我要求的那个方向发展。

在这种‘狼爸’式教育下,李承乾的日子虽然过得很辛苦,但进步确实不小,越来越有成熟储君的底蕴。如果能够一直这样顺利发展下去,估计等李世民挂了之后,李承乾可以顺利登基,成为一代仁君。有这样一位仁君在位,唐朝的盛世再延续几十年,肯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

到了贞观十年这一年,出事了。

这一年,李承乾的生母,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去世了。

长孙皇后一死,情况立马就不同了。在完整的家庭教育当中,母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很多时候需要成为父子之间的沟通桥梁。尤其是像李世民这种‘狼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半会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喜好教育孩子。如果没有母亲从中协调的话,父子之间很容易就会出现矛盾。

果不其然,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父子俩的矛盾开始出现了。

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李承乾已经18岁了。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此时的李承乾早已成年。问题是,李世民还是喜欢拿李承乾当小孩,总是对他耳提面命,然后给他找一大堆老学究式的老师。那帮所谓的大儒,对于李承乾的要求苛刻到了极致,一切按照所谓的‘上古仁君’的标准来搞。

这谁能受得了?

原本有长孙皇后居中协调,问题倒也不是太大。但是,在长孙皇后去世后,父子二人失去了沟通的桥梁。李世民那边坚定认为,只要严格要求,多给儿子找好老师,就能让儿子有出息,全然不管儿子能不能受得了。

就这样,父子二人的矛盾,开始越来越大。

然而,面对强势的李世民,李承乾也是有苦说不出。要想让他反抗李世民,估计他肯定是没这个胆子的。而他心中的苦闷,又无处可说。恰好当时有个宫内的‘乐人’,很受李承乾的喜欢。于是李承乾就只能对他诉说心事。然而当李世民得知之后,李世民直接蛮横的将他杀死。

这下子,父子二人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要说李承乾的这些行为,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心情郁闷,身边又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唯一能够说得来的,也就只有身边的太监了。没事让身边的太监过来陪着唱唱歌,说说心事,好像也很正常。但问题就在于,李承乾身边的那些老夫子们,觉得这不正常。这帮老夫子恨不得天天围着李承乾挑错,只要李承乾表现出半点让他们不满意的行动,这帮人就开始上奏折骂人,而且一个比一个骂的狠。

如此一来,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就更难缓和了。

日子过得窝火,反抗又不能反抗,所以接下来,李承乾就只能选择在心灵上自我放逐,行为也就开始变得荒唐起来。

首先,李承乾喜欢豢养面首,和宦官一起玩。这其实也不难理解,身边一帮老学究,除了宦官能说说话之外,好像也没有别的人可选了。至于养面首这件事,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当然,以李承乾的身份来说的话,那这个问题就容易被人放大了。

其次,玩cospaly。

李承乾没事的时候,曾在宫里玩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由他装作突厥人。这事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本身就是个娱乐项目。而且当时突厥已经被唐朝给灭了,连人家可汗都被抓到长安来了。不过,这事对于李世民来说,有点不能接受。因为当年李家起家的时候,曾短暂对突厥低头。对于李世民而言,突厥人是他这辈子都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李承乾当时是将许多突厥人,直接带入宫内玩cosplay,这确实有可能威胁到皇帝陛下的安全。所以这件事,确实算是李承乾的过错。

不过这两件事,都还是发生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当时李承乾和李世民父子之间的关系,还没有闹得那么僵。但是后来,随着李世民将李承乾宠爱的称心杀死,父子二人彻底分道扬镳之后,李承乾的做法就越来越极端了。

比如,弑师。

李承乾曾偏执地认为,李世民之所以和他关系越来越差,纯粹是因为他的老师于志宁整天打小报告。所以,李承乾干脆派了两个杀手,去刺杀于志宁。中国古代向来讲究‘天地君亲师’的礼法制度,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这事确实做得有点不地道。不过好在,后来那两个杀手去了于家之后,发现于家穷的叮当响,意识到于志宁其实是个好人,所以就放过了他,并没有酿成大错。

再比如,刺杀自己的亲弟弟。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共育有三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原本李承乾作为太子,身为尊贵,不是另外两个弟弟能比的。但是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明显展现出对次子李泰的偏爱,这让李承乾感觉自身太子之位受到了威胁,于是开始主动进攻,想要刺杀李泰。不过这事后来也没有成功,反倒被李世民发现了。而李世民发现之后,也没有强行追查下去,只是敲打了一下李承乾,便不再继续追查。

日子过得不顺心,弟弟和自己争夺储君之位,老爹对自己要求严苛,这种日子,终于让李承乾渐渐走上了极端。在弑师、刺弟先后失败之后,李承乾将目标放在老爹李世民身上。李承乾偏执地认为,只要自己成功造反,做了皇帝,就不用再过这种苦日子了。

但可惜的是,还没等他真正造反,事情就败露了。而且李承乾计划败露的过程,同样很有意思。因为当时李世民的另外一个儿子李佑,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先一步造反了。李佑虽然不是太子,但就藩之后,同样被老爹派了一堆老古板的先生盯着,这就让李佑极为痛苦。所以最终,李佑只能选择造反。当然,在靠造反起家的李世民面前,李佑肯定没有第二个结果,只能是失败。

不过,李佑失败之后,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涉及到了东宫的一些人。结果查到东宫的人之后才发现,原来李承乾也要造反。

这下麻烦大了。

要知道,李承乾是太子,身份远不是李佑可比的。但是造反这种事情,又是真正的大罪,根本无法宽恕。李世民本身极为溺爱李承乾,根本不想处罚他。但造反这种大罪,又是罪无可赦。所以最终,李世民只能强忍心痛,将李承乾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到了黔州之后,李承乾因为水土不服,没过多久就死了。

李承乾的做法荒唐吗?当然荒唐!他所做的这件事,基本上都不是太子应该做的。但问题是,他的这些行为,几乎都是李世民逼出来的。

如果李世民真的懂教育,懂怎么和儿子沟通。或者长孙皇后没有去世那么早,可以多活几年的话,这样的悲剧,估计就不会发生了。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被誉为明镜的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死后不久却被唐太宗毁了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之间的故事世人早已耳熟能详。在人们的认知中,李世民之所以能被称为一代明君,离不开魏征的帮助,事实也正是如此。在魏征逝世后,李世民将其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录,足以见魏征的功劳和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魏征逝世后不久,李世民便下令毁去其墓碑并磨灭碑文,这又是

  • 正史上的杨广和李渊,到底有什么仇怨?两人最初是怎么结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李渊和杨广之间的矛盾,史书上记载得非常隐晦,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史书上的蛛丝马迹,后世的史学家们,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推断:杨广和李渊之间最早产生矛盾,可能是开始于杨广夺嫡。当时的李渊,有可能并不支持杨广,而是支持太子杨勇。或者也有可能杨广在夺嫡的时候,找过李渊,但是李渊两不相帮。所

  •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到底有多牛?他要是多活十年就没南北朝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363年,东晋十六国时代中期。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一户非常贫寒的人家内,出生了一个小男孩。说起来,这户人家虽然很穷,但家世却很显赫。这家人的祖上名叫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弟弟。在汉朝的时候,这家人祖上也是很显赫的。可惜汉朝灭亡之后,天下先后经历了混乱的三国时代,以及接下来的西晋和东晋十六

  • 刘仁轨:武则天最忌惮的人,一场大战,让日本上千年不敢觊觎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663年,在朝鲜锦江入海口处(当时叫白江口),唐朝将领刘仁轨,率领大唐海军,和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后世史称白江口之战。在这场大战当中,尽管日军数量数倍于唐军,但最后还是被唐军打得大败。大半日军精锐,都被唐军歼灭,葬身海底。这一战之后,日本方面闻风丧胆,终于见识到了唐朝的厉害,彻底臣服

  •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为何三让天下?又为何被称为六位帝皇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唐朝的第五位,同时也是第七位皇帝,李旦在后世有一个很有趣的外号,叫做‘六位帝皇丸’。为什么叫他‘六位帝皇丸’呢?因为李旦他们一家人,可以组团做皇帝!李旦他爷爷李世民是皇帝,他爹李治是皇帝,他妈武则天是皇帝,他哥哥李显是皇帝,他侄子李重茂是皇帝,他儿子李隆基还是皇帝!更有趣的是,李旦一生做过两次皇

  • 李林甫都做了什么,使其可以深得唐玄宗的喜爱,直至位极人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资治通鉴》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用来评价李林甫的一生,"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有右,乃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倍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样一个人,为何能做到位极人臣,稳坐相位十多年呢?在我看来有两点,第一点是当时皇帝足够信任他,想让他胜任宰

  • 晋朝斗富的事儿,比现代人还厉害,蜡烛当柴烧花椒面儿刷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晋朝奢侈之风盛行众所周知,但具体有多疯狂,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物,王恺和石崇。这两人到底多富有能在,晋朝的贵族均奢侈的大环境下仍然能排得上名号?王恺是皇亲国戚,是晋武帝的舅舅属于外戚,在朝中任将军一职,还握有兵权,是位高权重的典型。如此高位理应财富也在一人之下外人之上。但事与愿违,王恺在与石崇斗富的过

  • 契苾何力九岁为可汗,东突厥灭亡后降唐,面对薛延陀劝降割耳明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契苾何力是最能说明唐朝如何强大,唐人的心胸如何宽广,以及唐朝因何而强大的一个人。铁勒唐将既然说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人,肯定就得说说他的出身。契苾何力是铁勒人,但光这样说可能还不知道铁勒是什么人,所以还要简单介绍两句铁勒是什么民族。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铁勒是历史上中国北方除了

  • 隋朝只有不到40年历史,为什么能够跻身中国古代八大历史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隋朝的统治,虽然只有三十八年的时间,但是它结束了自西晋统一后的两百七十多年的四分五裂局面,又一次实现了中国的一次大统一。历史上能实现整体统一的,一共就这么个个朝代,所以能被选入也是无可厚非。先不看隋朝开国皇帝,拥有多么强大的军队和多么骁勇善战的战绩,就单单说说看看这个隋文帝的政绩是如何的。隋文帝杨坚

  • 导致朝廷数百官员惨遭杀戮的甘露之变,宦官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段被宦官支配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中国处于非常动荡的局势中,因为宦官当道而造成的惨剧数不胜数。比如秦朝时,赵高逼死扶苏,拥胡亥继位,却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汉朝时,汉恒帝为了改变外戚梁冀专权的现状,与单超、唐衡等五位宦官联合起来谋杀梁冀,造成了"五候"把持朝政的局面,使汉朝经历了一段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