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史上的杨广和李渊,到底有什么仇怨?两人最初是怎么结仇的?

正史上的杨广和李渊,到底有什么仇怨?两人最初是怎么结仇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85 更新时间:2023/12/23 9:46:56

对于李渊杨广之间的矛盾,史书上记载得非常隐晦,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记载。

但是,根据史书上的蛛丝马迹,后世的史学家们,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推断:杨广和李渊之间最早产生矛盾,可能是开始于杨广夺嫡。

当时的李渊,有可能并不支持杨广,而是支持太子杨勇。或者也有可能杨广在夺嫡的时候,找过李渊,但是李渊两不相帮。所以,杨广登基之后,对自己这个表哥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到了登基之后,还对李渊有所猜疑。

有关李渊和杨广的恩恩怨怨,我们还得从杨家和李家前辈的身上说起。

话说在南北朝中期的西魏政权,有一堆功臣因为对西魏的贡献很大,所以被西魏政府加官进爵。当时按照西魏的制度,西魏封了八位上柱国,已经十二位大将军。这八位上柱国里面,一个宇文泰权力最大,总管其他所有上柱国。而另一个上诸国元欣,是代表西魏皇族获封的,手里的实权有限,基本可以排除在外。

这样算下来,就还剩六位上柱国,以及十二位大将军。然后,按照西魏的制度,一个上柱国,领导两位大将军。

而在这些人当中,李渊他爷爷李虎,就是其中一位上柱国。出于政治联姻的目的,后来李虎让自己的儿子李昞,娶了另一个上柱国独孤信的女儿。这个独孤信除了上柱国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牛掰的身份,他号称是历史上的‘最牛老丈人’。他有三个女儿,后来都做了皇后。

独孤信的几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宇文家的宇文毓,成了北周的皇后。另一个嫁给了李渊他爹李昞,成了唐朝的皇后。还有一个,被独孤信许配给了自己麾下两位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这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

所以,李渊和杨广,是真正的亲姨表兄弟,两人有一个共同的外祖父独孤信。而隋文帝杨坚,则是李渊的姨夫。

后来,到了西魏末期的时候,宇文家篡了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权。到了北周之后,李家和杨家都成了宇文家的臣子。原本在西魏的时候,李家其实是要比杨家地位高一些的。但是到了北周之后,两家就彻底拉平了。

另外,在北周建立之前,李渊他爷爷李虎就已经去世了。李家的爵位和权力,也全都由李渊的父亲李昞继承。但是到了北魏之后,李昞因为站队的原因,并没有被宇文家太过重用。反倒是杨家,到了北周之后,杨家的第一代当家人杨忠去世,然后杨坚继承了杨家。杨坚本人能力很强,后来还成了北周皇帝的亲家。所以到了北周后期的时候,杨坚就成了北周最大的权臣,并且最后篡取了北周,建立了隋朝。

而李渊和杨广两人,就出生在北周这个时代。

公元566年,李渊出生。三年之后,公元569年,杨广出生。李渊出生的时候,北周才刚刚开国不到十年。而接下来,就在李渊七岁那年,他爹李昞就去世了。李昞去世之后,李昞所有的爵位和荣誉头衔,都加到了李渊的头上。

以上这些,就是李渊和杨广的故事开始之前,李家和杨家所有的历史背景。

按照史书记载,因为亲戚关系的缘故,李渊从小应该就和杨家走得很近,而且也很受自己的姨夫杨坚喜欢。甚至有人说,李渊因为幼年丧父的关系,有可能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被杨家养大的。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总之,李渊小时候和杨家走得很近,这是一定的。如此一来,李渊和杨家的几个孩子,也就是杨广他们几个兄弟,关系自然也应该不差了。

但问题是,杨广当时并不是杨家的老大。在他头上,还有一个大哥杨勇。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杨勇的实际生年,但据后世史学家分析,杨勇应该和李渊的年龄更加相近,平时自然也更有可能玩到一起去。

但是,十年之后,到了公元581年,情况彻底不一样了。这一年,随着杨坚篡取了北周的皇位,隋朝正式开国。隋朝开国之后,杨勇一下子就成了当朝太子,而杨广则是被封为晋王,李渊依然还是继承他爹唐国公的爵位。这样一来,大家的身份就有差别了。

杨坚篡位这一年,李渊刚好十六岁,正是刚刚开始做官的年龄。

据史书记载,隋朝开国之后,李渊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名叫‘千牛备身’。千牛备身这个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贴身带刀护卫。只有深受皇帝信任,而且个人武功比较好,家世又比较显赫的年轻人,才能真正担任。

这几条,李渊显然都符合。

同时,能够获得这个职位,这也说明当时的李渊,确实是深受杨坚的喜爱。

有趣的是,据史书记载,在杨坚正式登基之前,负责管理宫禁防务的,恰好正是杨家的大儿子杨勇。而杨坚登基之后,杨勇则是很快被立为了太子。但是对于杨勇何时不再管宫禁防务这项工作,史书上就没有任何记载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可能,某一段时间内,杨勇直接负责管理宫禁,成了李渊的顶头上司。

这一点,史书上同样没有任何记载。

隋朝刚开国的时候,杨家的几个孩子之间,其实还没有什么争储的行为。因为隋朝开国的时候,杨广仅仅只有13岁。杨家几个兄弟,又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小时候没人教杨广去争储。所以这个时候,隋朝几个皇子之间,应该还是比较和平的。

至于李渊,既然有亲戚这条线,同时又出身传统世家,当时年龄也比较大了,自然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和太子杨勇交好,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对此,史书上同样没有任何记载。也有可能当时李渊真的就那么傻,虽然和太子是表兄弟,但两人却从来没有任何走动。

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极小极小。按照李渊后来表现出的城府,即便是他十多岁的时候,应该也不会如此。

不过,所有的这一切,在七年之后,彻底改变了。公元588年,杨坚派杨广统领五十万大军,正式南下灭陈。仅仅一年之后,隋军便平定了整个南陈。虽然这次灭陈战争当中,杨广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帅,但这份功劳,确实实打实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杨广开始产生了夺嫡的心思。此后的十年里,杨广开始积极表现,并且最后夺嫡成功,干翻了自己的大哥杨勇。

至于李渊,在这段历史上的记载,寥寥无几。我们只知道,李渊做完了贴身护卫的工作之后,此后一直到隋文帝去世,李渊先后历任谯州、岐州、陇州三州的刺史。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却能够成为一州刺史,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当中,李渊一直是外地做官,所以避过了那场夺嫡之争,并没有真正被卷入其中。当然,以李渊的城府,就算是他身在京城,估计也未必会参与这类事情。就算站队正确,最后有了所谓的从龙之功,对当时的李渊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好处。当时的李渊,头上已经有了公爵的爵位,再往上就是王爵了。

就算李渊真的帮杨勇或者杨广成为太子,日后他也不可能被封王。既然如此,李渊为什么要参与这场夺嫡之争呢?

如此,到了公元604年,杨坚病重去世,然后杨广登基了。在杨广登基之前,李渊的人生,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但是杨广登基之后,李渊……依然很顺,但是好像没有之前那么顺了。

据史书记载,杨广登基之后,此后的六年时间里,李渊先后历任荥阳和楼烦两个郡的太守。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按照中国古代官制,刺史和太守其实是差不多级别的。在隋朝那会儿,刺史管监察,而太守则是管实际政务。另外,隋文帝在位的时候,隋朝执行的是州县制。而杨广登基之后,改州为郡,实行了郡县制。

也就是说,李渊在隋文帝时期担任一州刺史,在杨广登基之后担任一郡太守,本质上其实没有任何变化,都是平级的。

这样看来,李渊虽然起步很高,二十多岁就成了一州刺史。但是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李渊却基本上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如果说,隋文帝在位的时候,李渊还是因为太过年轻,无法担任更高的职位。那么到了杨广登基之后,李渊在年龄方面已经合格了,却依然没有被太过重用,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考虑到李渊和杨广的表兄弟关系,两人又是从小认识,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李渊和杨广的私人关系,其实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不好。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后世史学家的推测。在正史记载当中,李渊和杨广的关系不好,第一次被挑明,那已经是杨广登基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据史书记载,杨广登基之后,李渊当了几年的太守,总算是被平调入京了,担任殿内少监的职务。虽然从职务级别上来说,这个官职和太守刺史相差不多,但却是一个京城官职,而且直接负责管理杨广的饮食、冠冕、马匹之类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替杨广管衣食住行,相当于是杨广的大管家。

能担任这个职务,说明当时的杨广,还是很信任李渊的。从这个职务来看,有可能是当时李渊做了很多工作,重新得到了杨广的信任。也有可能是之前的夺嫡之战当中,李渊真的是两不相帮。虽然没有给杨广留下什么好印象,但是也没有得罪杨广。

而担任殿内少监两年多以后,李渊则是被任命为卫尉少卿,专门负责保护皇宫。能担任这个职务,一般已经不是单纯的信任了,而是要成为皇帝的心腹才行。

但有趣的是,就在这之后不久,杨广远征高句丽。在杨广三征高句丽的过程当中,李渊被外调甘肃庆阳地区,负责镇守当地。到了庆阳地区之后,李渊利用自己的贵族身份,广交当地的英雄豪杰。此后,没过多久,这件事就逐渐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

恰好当时杨广巡视西北,所以就让李渊前去见他。而当时的李渊,却因为生了病,没有去拜见杨广。如此一来,杨广自然开始怀疑李渊。恰好当时李渊的一个外甥女,被杨广纳入了后宫,做了杨广的妃子。所以后来有一次,杨广直接在这个妃子面前说:你的舅舅为什么没来?是因为快要病死了吗?

再之后,这个外甥女把杨广的原话,传给了李渊,李渊顿时大为恐惧,以为是杨广怀疑了自己。所以自此之后,李渊就再也不敢在明面上交际朋友,反倒是要整天饮酒作乐,并且通过贪污受贿的手段自污了。

这就是正史记载当时,杨广唯一一次对李渊有些不快。至于再之后,李渊靠着自污,重新让杨广稍微放心了一些。到了大业年间后期,杨广因为身边的人才越来越少,不得不把李渊调到山西,去镇压农民起义。而李渊到了山西之后,很快就开始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两年之后,李渊更是直接起兵,迅速杀向长安,并且占领了整个关中。

当然,这是后话了。

总之,历史上真实的李渊和杨广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仇怨。最多也就是在杨广夺嫡期间,李渊两不相帮而已。不过,等到李渊起兵之后,这时候两人确实有了死仇。毕竟,此时的李渊,在杨广眼里,就是真正的反贼,杨广恨不得把李渊千刀万剐。

不过,对于杨广的仇恨,李渊其实也不太在乎。一来当时杨广身在扬州地区,早已失去了对关中地区的控制,根本就奈何不了李渊。二来,就在李渊起兵不到十个月之后,杨广就被杀了。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到底有多牛?他要是多活十年就没南北朝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363年,东晋十六国时代中期。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一户非常贫寒的人家内,出生了一个小男孩。说起来,这户人家虽然很穷,但家世却很显赫。这家人的祖上名叫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弟弟。在汉朝的时候,这家人祖上也是很显赫的。可惜汉朝灭亡之后,天下先后经历了混乱的三国时代,以及接下来的西晋和东晋十六

  • 刘仁轨:武则天最忌惮的人,一场大战,让日本上千年不敢觊觎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663年,在朝鲜锦江入海口处(当时叫白江口),唐朝将领刘仁轨,率领大唐海军,和日本海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后世史称白江口之战。在这场大战当中,尽管日军数量数倍于唐军,但最后还是被唐军打得大败。大半日军精锐,都被唐军歼灭,葬身海底。这一战之后,日本方面闻风丧胆,终于见识到了唐朝的厉害,彻底臣服

  •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为何三让天下?又为何被称为六位帝皇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唐朝的第五位,同时也是第七位皇帝,李旦在后世有一个很有趣的外号,叫做‘六位帝皇丸’。为什么叫他‘六位帝皇丸’呢?因为李旦他们一家人,可以组团做皇帝!李旦他爷爷李世民是皇帝,他爹李治是皇帝,他妈武则天是皇帝,他哥哥李显是皇帝,他侄子李重茂是皇帝,他儿子李隆基还是皇帝!更有趣的是,李旦一生做过两次皇

  • 李林甫都做了什么,使其可以深得唐玄宗的喜爱,直至位极人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资治通鉴》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用来评价李林甫的一生,"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有右,乃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倍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样一个人,为何能做到位极人臣,稳坐相位十多年呢?在我看来有两点,第一点是当时皇帝足够信任他,想让他胜任宰

  • 晋朝斗富的事儿,比现代人还厉害,蜡烛当柴烧花椒面儿刷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晋朝奢侈之风盛行众所周知,但具体有多疯狂,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物,王恺和石崇。这两人到底多富有能在,晋朝的贵族均奢侈的大环境下仍然能排得上名号?王恺是皇亲国戚,是晋武帝的舅舅属于外戚,在朝中任将军一职,还握有兵权,是位高权重的典型。如此高位理应财富也在一人之下外人之上。但事与愿违,王恺在与石崇斗富的过

  • 契苾何力九岁为可汗,东突厥灭亡后降唐,面对薛延陀劝降割耳明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契苾何力是最能说明唐朝如何强大,唐人的心胸如何宽广,以及唐朝因何而强大的一个人。铁勒唐将既然说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人,肯定就得说说他的出身。契苾何力是铁勒人,但光这样说可能还不知道铁勒是什么人,所以还要简单介绍两句铁勒是什么民族。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铁勒是历史上中国北方除了

  • 隋朝只有不到40年历史,为什么能够跻身中国古代八大历史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隋朝的统治,虽然只有三十八年的时间,但是它结束了自西晋统一后的两百七十多年的四分五裂局面,又一次实现了中国的一次大统一。历史上能实现整体统一的,一共就这么个个朝代,所以能被选入也是无可厚非。先不看隋朝开国皇帝,拥有多么强大的军队和多么骁勇善战的战绩,就单单说说看看这个隋文帝的政绩是如何的。隋文帝杨坚

  • 导致朝廷数百官员惨遭杀戮的甘露之变,宦官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段被宦官支配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中国处于非常动荡的局势中,因为宦官当道而造成的惨剧数不胜数。比如秦朝时,赵高逼死扶苏,拥胡亥继位,却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汉朝时,汉恒帝为了改变外戚梁冀专权的现状,与单超、唐衡等五位宦官联合起来谋杀梁冀,造成了"五候"把持朝政的局面,使汉朝经历了一段黑暗的

  • 皇帝身边携带备份诏书故敢于将传位诏书置于“正大光明”匾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正大光明”匾系顺治皇帝所书,悬挂于内廷正殿——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四个字原系顺治皇帝所书,康熙朝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现今所看到的“正大光明”匾额就是嘉庆朝留下来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

  • 杨国忠所作所为诱发安史之乱,激起军队不满,最终导致马嵬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杨家不灭、大唐必亡。马嵬驿兵变,军人们的目标很明确:灭掉杨家全族,身为核心人物的杨贵妃自然难逃一死。为啥这么讲?绝大部分军事行动,背后都由政治动机驱动;马嵬驿兵变的发生,禁军只是执行者,而主导者则是那股试图改变李隆基逃跑路线的势力,其核心就是太子李亨。对于他而言,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危机处理:杀掉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