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朔为何是嬴姓?赵朔与赵氏孤儿是什么关系

赵朔为何是嬴姓?赵朔与赵氏孤儿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72 更新时间:2024/1/17 5:20:30

赵朔,嬴姓,赵氏,名朔,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赵朔是赵衰的孙子赵盾的儿子,他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妹妹庄姬。赵朔的儿子是赵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历史上的赵朔是一个坚守忠义、有胆识、有智谋的英雄人物。前601年,赵朔的父亲赵盾去世。赵盾去世后,将他的赵氏公族大夫的位子让给了赵姬的儿子赵括,赵括继承父亲的宗主之位。但是,赵括跟他的兄弟赵同他们两的品行都是非常差的人,因此全族的希望都寄放在了赵朔的身上,赵朔很快便当上了卿。晋国大夫胥克有精神错乱的症状,缺少打理朝政的人。于是废掉胥克之后,命赵朔为下军副将。晋景公三年,荀林父任命为中军元帅,执掌了国政,率领众军队与楚国进行了邲会战。荀林父为中军,士会为上军,而赵朔为下军。

赵盾,赵朔的父亲,是春秋中前期晋国的卿大夫,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一生侍奉过三朝,权倾朝野,在晋国出现了赵氏一家独大的局面。赵盾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政治活动家,在各位都比较有威望。灵公元年,赵盾代表晋国与齐、卫、曹等众多国家结盟,开创了卿大夫主持各国结盟的始端。灵公二年,又在衡雍主持诸侯大夫会盟。灵公六年,秦国出兵讨伐晋国,赵盾率领中军来进行抵御。灵公十三年,楚国和郑国入侵侵占陈国后又攻打了宋国,赵盾率领军队去就陈国和宋国,并在斐林进行聚首。在十年之间,赵盾主要的功绩在征战方面,而且成绩非常显著。

赵盾不仅怜悯同情弱者,对自己的政敌也常常以礼相待。有一次,赵盾到绛都,半路上看见在桑树树荫下有一个因饥饿而动弹不得的人。赵盾挺下车来喂那人食物,在了解此人是因为“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之后,他非常感动,于是又让下人再多给了食物。后来,灵公想要杀死赵盾,正是这位勇士知道知恩图报,救了他一命。贾季怨恨阳处父,于是派家臣续简伯把其杀害。后来,晋国把续简伯杀掉了,贾季奔向狄国,但他的妻子却留在了晋国,赵盾非但没有诛杀贾季的妻子,还派人把他的妻子送到了狄国。由此看来,赵盾既是一个有才华的政治家、有威望的领导者,又是一个具有同情心、体恤民众的杰出人物。

看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和电影《赵氏孤儿》后,赵朔都是被一个叫屠岸贾的人给诬陷的,最后还被满门抄斩,唯有一个未出生的赵朔的儿子赵武活了下来。但是,历史中,真的是这样的吗?赵朔真的是被别人陷害而死的吗?先来回顾一下赵朔在电视剧和电影中的悲惨结局吧。在电视剧和电影中的结局跟在司马迁所作的《史记·赵世家》的结局基本上差不多,在《史记》所记载的赵氏家族灭门一案中,晋景公封屠岸贾为司寇后,屠岸贾便告诉朝中的各个大臣来指控晋灵公的死应该由赵朔的父亲赵盾来负责。韩厥对此表示反对,但是他的反对并没有是吗效果。于是,韩厥就让赵朔逃跑了,因为这件事肯定会牵连到赵氏一族,但是赵朔没有逃跑,他只要求韩厥保护好他未出生的儿子,韩厥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屠岸贾没有请示晋景公而擅自带领队伍攻下了赵氏的下宫,杀了赵朔、赵同、赵括等人,灭了赵氏一族,而赵庄姬腹中的胎儿得以幸免。在十五年后,赵武凭借着韩厥的帮助,成功恢复了赵氏的声誉,同时攻打了屠岸贾,灭了他的一族,再次收回了属于赵氏的田邑。

而根据《左传》的记载,历史上并没有屠岸贾这个人物,而且在记载中有说赵婴齐与赵朔的妻子赵庄姬私通,他的兄弟赵同和赵括针对这件事对赵婴齐裁决的时候赵朔也没有出面。同时,在《左传》中又称那时候赵朔的妻子为“赵庄姬”,“庄”又为赵朔的谥号,都能证明那个时候的赵朔已经死掉了。因此,“赵氏孤儿”这件事是子虚乌有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传说故事。

标签: 赵朔赵氏孤儿晋国

更多文章

  • 苏秦悬梁刺股 苏秦苦读拜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苏秦,悬梁刺股

    苏秦是战国联纵双名士之一,名留千古。可是苏秦早年却因为潦倒而受到家人的鄙夷,致使他刺股苦读,这是什么回事呢?历史趣闻讲述苏秦刺股苦读拜相的故事。苏秦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他以口舌之利游说诸侯国实行合纵结盟的政策对抗秦国,因而声名大振,名留千古。但是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苏秦早年的时候因为学问不到家而穷

  •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悬梁刺股的故事和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悬梁刺股,成语,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成语出处和典故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

  • 悬梁刺股的成语典故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悬梁刺股,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悬梁刺股的成语典故成语“悬梁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太平御览》卷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

  • 项羽大将季布被刘邦重用之谜:意在拉拢项羽旧部(一诺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季布,刘邦,项羽,,一诺千金

    季布,楚地人,是个游侠,爱打抱不平,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幸运地成了项羽的部下。在对汉战争中多次把刘邦打得狼狈不堪。所以,刘邦对他怀有深刻?仇恨记忆。帝国建立后,刘邦就出大价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胆敢窝藏者灭三族。老刘一发狠,便要动真格。不过季布也曾人在江湖漂,哥儿们还是有的。江湖讲的就是一个义气,到了危

  • 刘邦治下唯一活下来的楚军名将季布怎么做到的?(一诺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季布,刘邦,名将,,一诺千金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和季布在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令”,死无葬身之地了。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钟离昧和季布成了刘邦重点追捕的对象。毕竟刘邦知道他们两个是项

  • 戚继光谈选择兵员:明朝最强士兵到底来自哪里?(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戚继光,明朝,名将,,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时,在浙江各处募兵练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在《纪效新书》中总结出浙江各地兵员的特点。戚继光一开始招募的是浙江处州(丽水)的兵员,这里的人多是山中的矿工,好勇好斗,作战十分勇猛,听命从不迟疑,冲锋陷阵非常积极。但是,他们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处州兵在每次作战前,都要和戚继光谈条件

  • 名将戚继光夫人王氏:休了自己丈夫的奇女子(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戚继光,王氏,戚继光抗倭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奇特的女人,一个是文绣,她主动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大清末代皇帝溥仪。还有一个女人,她也休掉了自己的丈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戚继光,这个女人是“王氏”,她为何要休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丈夫呢?说起戚继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寻味,他13岁定亲,21岁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

  • 名将戚继光怎样打造出强大的戚家军 看这些不得不服(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名将,戚继光,明朝,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抗倭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他的这支戚家军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却没几个人了解。戚继光自己写过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详尽地描写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崛起,风头迅速超过俞大猷,在抗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军队因为深刻地打上了戚继光的烙印,因此被称为

  • 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四面楚歌,项羽

    导读: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霸王率领十万大军一直冲到垓下

  • 垓下之战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垓下之战,项羽,古代战争,四面楚歌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军集团:刘邦(4万兵马)、韩信(30万兵马)、彭越(6万兵马)、英布(3万兵马)等各路汉军约计40余万人与项羽的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10万兵马)率军居中,将军孔熙(10万兵马)为左翼、陈贺(10万兵马)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4万兵马)断后。楚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