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战中德国和苏联的实力对比

二战中德国和苏联的实力对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77 更新时间:2024/1/9 19:01:38

在二战中,德国轻易就横扫了欧洲,可是在攻打苏联的时候,却吃了很大的败仗,这不禁让人怀疑德国的实力去哪里了?难道整个欧洲的战斗力却不及一个苏联吗?也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德国苏联到底哪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更胜一筹呢?其实这个答案很回答,首先从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工业也分析,德国由于战前军事扩策略的刺激,军事工业高度发达,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

1940年生产坦克两千多辆,到1943年达到了顶峰,拥有七千多辆,后期由于资源的限制,开始提高武器的质量,生产数量大幅度下降,而苏联,在当时,拥有当时世界强大的军工生产系统,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了十多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虽然有近七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但是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由此可见从军事工业上看的话,苏联略胜一筹。

但是军事实力却要另眼看了,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以及优秀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指水平也是世界所认的,德国开创了闪电战的时代,并开创了装甲兵协同坦克作战的陆军高机动作战的先河,同时德国还最先将空降兵应用于实战,而空降比利时打垮了铁桶般的防御系统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而且,军工技术高度发达,二战时期就造出了弹。

但是由于资源的致命伤人口的限制导致兵源供应不足以及情报技术的滞后,也为这支部队的强悍折了不少分,再来看看苏联,苏联在战争中后期军队一直维持在六百多万人以上,二战末期甚至达到了鼎盛的一千个两百万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可是苏联的军队却没有那么厉害的战斗机,他们的意志力远远不如德军的,在莫斯科战役中,也是以撤退为

直到后期,德军打到了苏联的家门口,苏联士兵才开始强烈的反击,所以后期的军队也在欧洲最艰苦的战场上磨练出了钢铁般的意志,苏联发达的情报系统克格勃,也在二战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战术思想方面,苏联在二战中形成了装甲集冲击的思想,强大的钢铁洪流二战后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分重视陆军火力的思路,甚至无限制的加强火力也是苏联的一种致命伤。

当时苏联有一种说法,有一个落没有攻击到,说明我们的火力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增加,其实,那种铺天盖地的重型火炮、火箭炮、榴弹炮的呼啸的震撼场面,与美军地面部队利用先进的无线通讯呼叫空中力量与地面火力支援的精确打击相比,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费,没有做到像德国那么节,因此最后,苏联综合实力还是没有德国厉害。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二战中德国不打瑞士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1938年3月12日时任德国政府,为了达成所谓“德意志民族”大团结的计划,毅然出兵占领了同样是“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邻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完全被德国抱住。1940年5月,当英法密集开会讨论,如何让德国人停止扩张,并让其将吃掉的波兰吐出来之时。德国毅然在5月10日向英法联军发起猛攻,并成功于6月22日逼

  • 二战中德国入侵挪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话说,二战时期,德国曾经入侵过很多国家,包括挪威。但是,不论入侵那个国家,都有其德国的最终目的。那么,德国究竟为何要入侵挪威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前往到那个时代再去溜达一圈。首先,我们回首1939年的10月10日,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就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要夺取挪威建立战略基地的建议。但是,由于当时德国

  • 二战中德国不愿议和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相信大家对二战非常熟悉,是规模最大,也是毁灭最大的战争。在刚刚开始战争的时候,希特勒的德国军队进展极为顺利。可以用有百战百胜这个词汇,来形容当时的状态,几乎拿下了整个欧洲。德国“命中注定”的败局当时法国已经在他手里,甚至将英国灭掉。不过,英国还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海军以及地形苦苦防守,因为没有办法拿下英

  • 二战中德国赢了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二战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首的轴心国与美国、英国、中国展开的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迫卷入战争,导致伤亡人数达到9000多万,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二战最终以德国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二战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无尽

  • 一战中德国输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1918年11月由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不顾民众的反战声音,坚持要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底,饱受战争苦难的德国普通民众被彻底激怒,他们拿起武器向德皇为首的统治阶级宣战,并于9日成逼迫威廉二世退位,史称“德国十一革命”。11月11日5时德国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德国承认自己输掉了战争,听候协约国

  • 一战后德国军事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话说,纳粹德国是二战的主要参战国也是发起者之一,作为轴心国头把交椅的德国,已然成为众矢之的。欧洲战场美、苏、英联合攻击德国,用了好多年才将其击败,在其战败后,一直压在同盟国心里的巨石终于落地,因为德国实在是太厉害了,其“危险系数”也要大于日本很多。作为轴心国二当家的日本,在大哥德国投降没多久后,他们

  •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的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一战远远没有二战的名声响,不过这两场大战最后都是以德国失败结尾,可是一战当中,德军的强大实力让各国不得不重视,当时的德国在经济上也仅仅落后于美国,在战斗中德军几乎已经打赢了所有战役,可是最后却是败得一败涂地,甚至把自己的本钱都输掉了。很多德国人对此非常不满,尤其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德国必须佩服大

  • 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知道,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凡尔赛条约》还将全部战争责任归于德国,要求其向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德国的经济恢复,还导致德国民众的不满和绝望,转而支持希特勒上台。据统计,在1931年时,德国的失业率高达25%,共有600万人失业,数

  • 德国一战前的军事准备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在现代战争史上,还没有一个在战前制定的计划能和德军在一战前的军事计划“施里芬计划”相提并论,无论是它的完美性还是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施里芬计划”不仅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总格局,而且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战争计划制定的参照物。它将德意志民族思辨的天赋,大胆严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 施里芬计划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施里芬计划可以看成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