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战中德国不打瑞士的原因

二战中德国不打瑞士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32 更新时间:2024/1/6 11:51:21

1938年3月12日时任德国政府,为了达成所谓“德意志民族”大团结的计划,毅然出兵占领了同样是“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邻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完全被德国抱住。

1940年5月,当英法密集开会讨论,如让德国人停止扩,并让其将吃掉的波兰吐出来之时。德国毅然在5月10日英法联军发起猛攻,并成功于6月22日逼迫法国臣服,打的英国狼狈逃回本土。

随着法国的战败,瑞士的整个西南边境也被德国咬住,加上在瑞士东南边境跟其接壤的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瑞士基本陷入了德国的“团团包围”之中。

然而纵使德国在二战中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主要欧洲国家都武装占领了,却自始至终没有对瑞士进行武装进攻,而当时瑞士汇集了欧洲绝大多数民间资本,对于打仗缺钱的德国来说是个“肥羔羊”。

1815年结束的维也纳会议中,瑞士苦于不想再经历拿破仑战争中,作为小国的它被大国肆意玩弄的悲剧命运,积极争取了一个永久中立国的地位。

根据这个永久中立国的身份,瑞士向整个欧洲社会宣布,不管以后会不会再发生像拿破仑战争这样波及全欧洲的战争,瑞士将不会在政治上倾向任何一方。

与此同时正因它这个中立国的身份,在其国土上滋养出了一个特殊的经济形态“私人银行业”,17世纪由于欧洲各大国间战乱不断,出于保护自己财产安全,英国、意大利等大国的富豪们。

纷纷将钱带入了局势相对稳定的卢森堡、瑞士等小国,随着资金聚集的越来越多,这些小国出现了一种“私人银行”业务。当19世纪瑞士获得永久中立国身份之后,其在客户心中的安全指数持续攀升,使其成为整个“私人银行业”的主力国家之一。

1934年瑞士政府颁布《联邦银行法》,从国家层面给“私人银行”们背书,,允许客户以任何形式的方式匿名存款,同时私人银行需承诺,不会泄露任何“金主”的身份。

正因国家都出面背书,瑞士“私人银行业”在二战爆发前,成为了欧洲的“私人银行业”巨头国家,储存着大批资金。当其他欧洲国家相继沦陷于德国之手后,瑞士的资金储存总量更是达到了历史之最。

至于为什么面对拥有大量资本的瑞士,德国选择了“手下留情”,虽然原因有千千万万个,但有2个核心原因必不可少。首先瑞士的中立被称为“武装中立”,虽在战争中不偏向任何一方,但并不代表没有自保的能力。

当时瑞士总人口只有4000,000人,却在二战期间动员起了850000名士兵严阵以待,这些士兵借助瑞士是处于尔卑斯山脉的地理,将瑞士护卫成了一个巨大的碉堡。

同时山地让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几乎毫无用武之地,若德国强攻瑞士付出的伤亡代价将是百万级,而这对于德国来说是承受不了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一个不到100万级的伤亡,就让它丧失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而除了自身够硬外,德国人需要瑞士当沟通渠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虽然德国跟英法水火不容了,但跟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依旧有着经济往来。

然而由于英国凭借自己的“海上霸权”,基本封锁了德国美国直接对话的可能,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家成为二者沟通不可缺失的桥梁。

所以在美国没参战前,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德国保留瑞士比占领瑞士更好。后来美国在1942年初参战,德国当时已陷入了苏德战场,根本无力再集结百万级大军硬磕瑞士。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二战中德国入侵挪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话说,二战时期,德国曾经入侵过很多国家,包括挪威。但是,不论入侵那个国家,都有其德国的最终目的。那么,德国究竟为何要入侵挪威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前往到那个时代再去溜达一圈。首先,我们回首1939年的10月10日,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就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要夺取挪威建立战略基地的建议。但是,由于当时德国

  • 二战中德国不愿议和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相信大家对二战非常熟悉,是规模最大,也是毁灭最大的战争。在刚刚开始战争的时候,希特勒的德国军队进展极为顺利。可以用有百战百胜这个词汇,来形容当时的状态,几乎拿下了整个欧洲。德国“命中注定”的败局当时法国已经在他手里,甚至将英国灭掉。不过,英国还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海军以及地形苦苦防守,因为没有办法拿下英

  • 二战中德国赢了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二战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首的轴心国与美国、英国、中国展开的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迫卷入战争,导致伤亡人数达到9000多万,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二战最终以德国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二战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无尽

  • 一战中德国输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1918年11月由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不顾民众的反战声音,坚持要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底,饱受战争苦难的德国普通民众被彻底激怒,他们拿起武器向德皇为首的统治阶级宣战,并于9日成逼迫威廉二世退位,史称“德国十一革命”。11月11日5时德国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德国承认自己输掉了战争,听候协约国

  • 一战后德国军事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话说,纳粹德国是二战的主要参战国也是发起者之一,作为轴心国头把交椅的德国,已然成为众矢之的。欧洲战场美、苏、英联合攻击德国,用了好多年才将其击败,在其战败后,一直压在同盟国心里的巨石终于落地,因为德国实在是太厉害了,其“危险系数”也要大于日本很多。作为轴心国二当家的日本,在大哥德国投降没多久后,他们

  •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的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一战远远没有二战的名声响,不过这两场大战最后都是以德国失败结尾,可是一战当中,德军的强大实力让各国不得不重视,当时的德国在经济上也仅仅落后于美国,在战斗中德军几乎已经打赢了所有战役,可是最后却是败得一败涂地,甚至把自己的本钱都输掉了。很多德国人对此非常不满,尤其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德国必须佩服大

  • 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知道,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凡尔赛条约》还将全部战争责任归于德国,要求其向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德国的经济恢复,还导致德国民众的不满和绝望,转而支持希特勒上台。据统计,在1931年时,德国的失业率高达25%,共有600万人失业,数

  • 德国一战前的军事准备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在现代战争史上,还没有一个在战前制定的计划能和德军在一战前的军事计划“施里芬计划”相提并论,无论是它的完美性还是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施里芬计划”不仅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总格局,而且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战争计划制定的参照物。它将德意志民族思辨的天赋,大胆严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 施里芬计划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施里芬计划可以看成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

  • 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迅速对法国发动进攻,希望速战速决、获得胜利。结果仅一个多月德国就在马恩河受阻,陷入长期对峙的局面,施里芬计划破产。那么施里芬计划为何会失败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一,制定原因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不仅赔款50亿法郎,还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