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实力远超袁绍,为何短短数年便兵败身死呢?

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实力远超袁绍,为何短短数年便兵败身死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957 更新时间:2024/1/18 21:48:24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建安三年,公孙瓒袁绍交恶,二人兵戎相见,结果,公孙瓒兵败而走,退往易城进行坚守。

而袁绍志在生擒公孙瓒,因而催动大军对易城展开了围击,公孙瓒见袁绍不想放过自己,当即命部下依托易城的城防抵御袁绍大军的进攻,经过几轮防守战,公孙瓒率部打退了袁绍大军的攻势。

而袁绍见攻城受挫,生怕战事生变,便修书一封,送往易城,希望能够和公孙瓒“握手言和”。

而公孙瓒看过信后,不屑地对部下说道:当今群雄逐鹿中原,还没有一个诸侯能够攻破我的城池,就算是袁绍,他也是拿我一点办法没有。

公孙瓒说罢,便让下属打发走袁绍派来的使者,并且命部下加强城防,继续与袁军抗争下去。

而袁绍这一边,知晓到公孙瓒根本不买他的面子,还对他进行了数落,十分的愤怒,当即集结重兵,亲自指挥这场攻城战。

结果,由于公孙瓒将兵力集中于坞壁,导致易城城防兵力分配不均,被袁军轻松攻破, 公孙瓒见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城防被袁军攻破之后,十分的惶恐,当即派遣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元帅张燕求援。

而黑山元帅张燕接到公孙瓒的求援后却迟迟不发兵,等到第二年的开春才与公孙续统领着十万大军向易城进发。

而在易城固守待援的公孙瓒听闻此消息后,当即派出使者送信给公孙续,要求他率领五千骑兵与守军里应外合夹击袁军。

但是,送信的使者在半道上被袁军截获,袁绍看过信件之后,便将计就计,按照约定日期,命令袁军假扮成援军前来,而公孙瓒以为是援军到来,就点起人马,出城呼应,岂料,袁绍在城外已埋下伏兵,将公孙瓒杀了一个大败,公孙瓒知道自己上当之后,便领着残兵退入城内,躲进坞壁之中。

袁绍见公孙瓒已是穷途末路,便命军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坞壁,公孙瓒见兵败已成定局,袁绍定不会留自己性命,便在坞壁引火自焚,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这样,这位昔日叱咤东汉末年的军阀强人就此陨落,令人为之唏嘘。

《三国志》:建安四年,绍悉军围之。瓒遣子求救于黑山贼,复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南山,拥黑山之众,陆梁冀州,横断绍后。长史关靖说瓒曰:“今将军将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顾恋其居处老小,以将军为主耳。将军坚守旷日,袁绍要当自退;自退之后,四方之众必复可合也。若将军今舍之而去,军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将军失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瓒遂止不出。救至,欲内外击绍。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绍侯者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兵至此,遂出欲战。绍设伏击,大破之,复还守。绍为地道,突坏其楼,稍至中京。瓒自知必败,尽杀其妻子,乃自杀。

我们都知道公孙瓒依靠武力夺取了幽州,青州,冀州等地,实力更是在袁绍之上,可谓是汉末军阀第一强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如日中天的军阀强人,在短暂崛起之后,却又在短短数年之间陨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竟令这位军阀强人在短短数年兵败身死呢?

公孙瓒的劣势

公孙瓒虽然坐拥三州之地,并且实力远超袁绍,但是他的劣势实在太多,而这些劣势叠加在一起,就加快了公孙瓒兵败身死的速度。

第一个劣势,公孙瓒出身一般,无法获得士族的支持。

公孙瓒虽然说是贵族子弟,但是他的这个贵族血统并不纯正,这就使得公孙瓒无法像袁绍那样,依靠士族门阀的影响力出仕为官,而我们在看看公孙瓒的出仕履历,简直太过坎坷,充满了不确定性。

等到公孙瓒用武力夺取幽州,青州,冀州三地后,曾对这三地的士族子弟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们为己所用,但是这三地的士族子弟不仅看不上出身一般的公孙瓒,更是纷纷去支持公孙瓒的死敌袁绍,三地的士族子弟之所以支持袁绍,是因为袁绍出身于汉末第一士族。

第二个劣势,麾下不仅没有一流谋士,也没有征战沙场的勇将。

公孙瓒作为袁绍之前的汉末军阀第一强人,虽然说地盘大,兵士多,但是他麾下的武将和谋士却是屈指可数,能力一般,

公孙瓒麾下的公孙范、公孙绩、田楷、田豫、单经这些将领战力一般,难堪大任,无法与袁绍麾下的颜良文丑匹敌。

而在谋士方面,关靖、范方皆是平庸之辈,为公孙瓒献上的计策皆是无用之策,看看公孙瓒后续的被动局面和狼狈不堪的样子,就能够看出公孙瓒麾下的谋士有多拿不出手。

第三个劣势,公孙瓒杀害,成为人人可诛的大奸贼。

刘虞,是东汉的宗室大臣,他在中平五年被派往幽州,担任幽州牧,当时,公孙瓒已是幽州一带的割据军阀势力,而刘虞的到来,令公孙瓒受到节制,这就使得公孙瓒怀恨之心,想要将刘虞除掉,得以拥兵自重。

而刘虞获知此事后,便统率十万大军来攻公孙瓒,结果,刘虞根本没有一点军事指挥能力,被公孙瓒一举击败,并且将其俘获。

刘虞被俘获后,公孙瓒利用刘虞的影响力和声誉,将幽、并、青、冀四州的管控权牢牢掌控于手中,随后,公孙瓒“榨取”了刘虞剩余的价值之后,便借朝廷使者的手将刘虞杀死。

公孙瓒杀害东汉宗室大臣刘虞的行为,不仅令东汉朝廷震怒,更是令天下人纷纷抨击公孙瓒的无耻行径,使得公孙瓒失去人心,成为人人可诛的大奸贼。

《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拜瓒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先坐而咒曰:“若虞应为天子者,天当风雨以相救。”时,旱势炎盛,遂斩焉。传首京师,故吏尾敦于路劫虞首归葬之。瓒乃上训为幽州刺史。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

第四个劣势,公孙瓒所占的三州皆是苦寒之地,发展前景不好。

我们都知道公孙瓒占据的三州虽然地域广阔,但却都是苦寒之地,这里无论是种植粮食,还是发展经济和人口,前景都不太好。

而反观袁绍占据的地盘,皆是肥沃之地,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是稳步增长,这就使得双方在相持战时,袁绍能够做到可持续,而公孙瓒却做不到,这也是为何公孙瓒在初期兵力上绝对碾压袁绍,而在后期的战事中,被袁绍各种碾压和吊打的一个主体原因,那就是粮食,人口已经落后袁绍很多了,二人之间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

第五个劣势,公孙瓒由于个人的性格原因,无论是对待治下的百姓,还是对待手下的军士,都是十分苛刻的。

公孙瓒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并且为人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治下的军民十分苛刻,公孙瓒在管制幽州,青州,冀州三州时,多次放纵自己手下的人马,去掠夺百姓,这就使得三州的百姓对他十分痛恨。

而在对待军士方面,公孙瓒可谓是十分苛刻,他自己囤积粮谷三百万斛,供自己和妻妾食用,而对于军士们,则是任由他们忍饥挨饿。

更可恶的是,在易城被袁绍大军围击之时,公孙瓒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将大批军队调来保护自己,令手下的一些将领无兵可用,最终纷纷死于袁军的手上。

也正因为公孙瓒如此对待自己治下的军民,这就使得这些军民最终抛弃了公孙瓒,使得公孙瓒最终成为了孤家寡人,不得不选择自尽而亡。

因此,我们综合公孙瓒身上的五个劣势,就能够明白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实力远超袁绍,为何却最终在短短数年兵败身死。

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公孙瓒是一个有雄踞一方的野心, 但是没有割据一方的能力之人,并且他的情商实在太低,有这样的解决和下场也是在情理之中!

标签: 袁绍袁军大军刘虞汉朝公孙瓒

更多文章

  • 公孙瓒麾下的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另外一位竟早早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潇湘史说标签:刘备,袁绍,汉朝,曹魏,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白马将军公孙瓒,汉末诸雄之一,武艺高强且长相俊美,最巅峰时势力遍及幽、并、冀、青四州,手下聚集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猛将,几乎可称汉末第一诸侯。除却刘、关、张这三位并不隶属于他的猛人之外,公孙瓒麾下还有三员大将最为人所熟知,他们就是严纲、田豫以及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比起后面的两位,严纲这个名

  • 年少不懂公孙瓒,读懂已是不惑年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公孙瓒,年少,袁绍,太守,平定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后汉书》每个人的人生好像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志得意满,心高气傲,认为天下都尽在自己掌握当中,只要自己愿意,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得不到的。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经受的挫折和失败越来越多,也开始

  • 公孙瓒是如何从威震塞外的猛男,变成一个龟缩防守的“宅男”?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刘备,骑兵,太守,张纯,黄巾,汉朝,公孙瓒

    提起公孙瓒,大家会想起赫赫有名的白马义从,想起他威震塞外少数民族、大破黄巾军的威势。然而公孙瓒最后的日子,却从一个所向披靡的猛将,变成了一个龟缩易京的“宅男”,直至被袁绍攻破引火自焚。长得帅、声音洪亮,被太守召为女婿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郡中小吏。但公孙瓒长得非常俊美、说话声音洪

  • 实力对比悬殊,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姜维一到就把汉中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魏延,姜维,汉中,刘备,诸葛亮,邓艾

    魏延实际镇守汉中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年。公元219年,蜀军占领汉中后,刘备决定委派魏延去镇守汉中。八年后诸葛亮挥师北伐{公元227年},汉中的最高指挥权开始落入诸葛亮手中。直到公元234年,杨仪构陷魏延意图谋反,将魏延诛杀。刘备为何要让魏延镇守汉中呢?仅以高级武将而言,刘备麾下也算是人才济济。关羽镇守汉

  • 姜维北伐,蜀汉最后的希望——二十二(2)

    历史解密编辑:城南太守标签:姜维,蜀汉,邓艾,费祎,司马懿,诸葛亮,三国

    第二十二章:恩怨情仇第二节:姜维北伐姜维听了夏侯霸的分析,认为司马懿既然集中全部精力整顿国内事务,无暇顾及外事,不如乘着魏国政局不稳之际出兵伐魏。姜维为人好立功名,渴望建立不世出之功业,又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所以这些年来,他都在做着北伐准备。于是姜维将自己的想法撰写成一份军事报告,上奏给后主刘禅

  • 成也凉州,败也凉州:诸葛亮收姜维背后,隐含怎样的政治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诸葛亮,姜维,凉州,蜀汉,马超,曹操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罗贯中这位被誉为“天水英俊”“凉州异才”的人物,就是姜维。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姜维本魏将,官天水郡中郎。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

  • 为何选姜维接替诸葛亮的事物?能力不够吗?他才是蜀汉当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姜维,蜀汉,丞相,魏延,三国,诸葛亮,司马昭,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为何选姜维接替诸葛亮的事物?能力不够吗?他才是蜀汉当家人诸葛亮是蜀汉的实际当家人。作为当家人,考虑的是能找一个能平衡各方关系的人,能忠诚治理国家的人。显然姜维魏延杨仪都不够资质。姜维和魏延属于军事将领,领兵打仗没有问题。治理国家肯定不会的。至于杨仪虽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也通军事。只是气量太小,不够沉重

  • 刘备、关羽、姜维的后代当上唐朝大臣,其中1人后代沦为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刘备,关羽,姜维,蜀汉,唐德宗

    关羽是三国时期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但史籍中对他的妻室和子女情况,均语焉不详。《三国志》中提到,魏国灭掉蜀汉后,庞德之子庞会将关羽的子孙灭族。但事实上,关羽的后代并没有被灭绝。到唐朝时,关羽的后代关播,还曾当过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旧唐书·关播传》中说:“关播,字务元,卫州汲人也。天宝末,举进士。”刘备

  • 姜维二十余年间先后发动十一次北伐,盘点每次北伐的背景和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姜维,蜀汉,魏国,邓艾,司马懿,诸葛亮

    当“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后,姜维开始于蜀汉军界崛起,逐渐执掌蜀汉军事,并在延熙元年(238)至景耀五年(261年)间,先后发动了十一次北伐。那么,姜维为何会发动这么多次北伐,每次北伐的结果又是如何呢?第一阶段:受命朝廷,多为奉命出征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升任右监军、辅汉将军,晋封平襄侯

  • 姜维大战邓艾,姜维兵败退守剑阁,钟会处置诸葛绪结怨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邓艾,钟会,三国,诸葛绪

    魏国名将钟会在攻阳安关时,邓艾引军对阵姜维,牵制姜维援助阳安关。魏将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大战姜维,被姜维打败,邓艾亲自领军与姜维对战,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姜维听到甘松诸兵寨被金城太守杨欣烧毁,令副将虚立旗号,与邓艾对峙,自引军来救甘松兵寨,行军至山岩下,遭魏军在岩上推下木石,蜀军不能前进,回到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