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能够被记载在史册中的人大多有着胜过常人的能力。在古代,男人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家庭方面。所谓不负家也不负国,真正将家国一体装在心里的人都是大丈夫也。
国强则家兴,在波澜壮阔的朝代更迭与民族兴衰中,也曾涌现过各种各样的英雄豪杰。他们或是一夫当关,或是才略过人,而在家国面前,能够既将家族事业巩固又在军政界提升地位的屈指可数。
其中陆逊便是这么一号人物,毕竟当年火烧连营八百里可不是吹嘘而已。在公元219年,眼看盟友刘备政权地位日益稳定,同样作为其盟友的陆逊一方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变局
天无二日,假如刘备政权胜券在握,那制衡一说便不复存在,天平出现倾斜,孙吴又怎么能安居一隅呢。
时逢关羽锋芒正盛,一路过关斩将佳绩连开。当年水淹七军的锋芒就连曹操都避之不及,一度想要北迁。
然而刘备如今的壮大不是偶然,倘若再不想法子破开这局面,往后孙吴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在震惊与忌惮之余,主君孙权打起了偷袭荆州的主意。
闻得此信的陆口接到命令后立刻动身前往建业。途径芜湖时,陆逊与其商谈一番,道出利弊缺失。就这样,陆逊得到了前往陆口驻守的机会。
这次机会对陆逊来说无疑是成名的踏阶石,在此收敛锋芒,还能够降低关羽的警惕性。
陆逊成为新一任守将之后,加倍招兵买马,训练也提上了日程。在与敌对势力的几番周旋之后,陆逊与吕蒙率军会合,直扑荆州腹地。
此时荆州后方尽是老弱,再加上关羽治兵的严苛,内部将领早已心生怨怼,在这样的敌我环境中,关羽的个人地位岌岌可危。
果然,大军一到,对方将领即刻投降,陆逊一方兵不血刃赢得了这次战役的首胜。大局已定,等到关羽得知这边的消息已经晚了,然而英雄末路,等待他的却是败走麦城后的人头落地。
兴衰几代人
此战一了,陆逊声名大噪,成功地达到了兴家旺国的雄愿,不仅如此,他还被封为华亭侯,得以光宗耀祖。
多年之后,陆逊位极人臣,不仅在家族危机之时提供解决方案并做出表率作用,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然而,盛极必衰,月满则亏。陆逊想必也想不到,多年之后,自己的孙子竟在自己成名之地堕名罢。
在吴郡四大姓氏中,赫赫有名的当属齐宣王之后的陆氏家族。在江东,陆家宗族人口众多,家族旁支繁杂,犹如参天大树,藤脉缠绕而立。
据说祖上陆绩曾经也是名动江东的儒学大师,再说祖父陆逊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
除此以外,因为有祖先的基业以及父亲的谆谆教导,陆机的父亲也是当时的名将,西陵一战,解东吴于亡国危难之中,这样的功绩与盛况却在太康二年戛然而止。
灭吴之战发动后,陆机的两个兄长相继战死,而他本人则被释放回乡。灵堂前,陆机神态凄哀,看着国破家亡,祖先的基业不复存在。愁肠寸断,此后近十年间,身在华亭,参悟人生。
孙吴亡国,端倪尽显,国君昏庸,国复何求?面对这样闭目塞听的国君,士人发挥不了才能。也正是在这样昏庸的君王统治下,自己的父亲才会忠臣孤愤,国家才会亡败。
重启
陆机写过很多佳篇,收到朝廷的任命并不意外。想通这一切之后,陆机决定前往洛阳。
然而陆机的身份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洛阳的士人反感和嘲讽。一个东吴亡国之余,何足哉道。尽管陆家在江东地位甚高,但现如今陆机在朝廷中受尽排挤,他与潘岳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传的人尽皆知。
时局所困,二人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仕途艰辛,各自苦闷,尽管晋武帝对江东士人礼遇有加,但却不予以他们高官重任。
因此,陆机依旧不得重用,这让他苦闷万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也是一个人汲汲于功名,求而不得罢了。
为了能够出头,陆机开始亲近皇后的侄儿,借用自己的才华来宴饮唱和。
虽然声名远扬,但才高八斗这样称赞的词汇似乎也并不是陆机想要的。
想来陆家祖祖辈辈,辛勤积攒的家业如何能够振兴才是他最为渴求的东西。
为此,就不仅仅需要文采出众,在其他方面,陆机也想要展露身手,这样才能将家族兴旺持续下去。
一个人太过执着于一件事未必是好事,在陆机身上仿佛出现了好几具无形的枷锁。身世,荣耀,祖辈的教导,谏言立功的思想,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一道又一道,将陆机绑上了满是鲜血铺盖的路。
然而机关算尽,时代的洪流奔涌不息,八王之乱将计划的,没计划的都打乱了,而这其中当然有陆机。
司马颖的救助使得陆机十分感激,而陆机的身世与才华也很为司马颖所看重,本是伯乐与千里马的一拍即合,却难逃战争的残酷。
战败不仅仅是陆机的问题,“南金”在北人军队面前无法立威,军队中人心混乱,战场上又如何制敌千里。究于此,也就明白为何陆机只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而最终却落得个惨败下场。
结语
战败后的陆机遭到了奸人的污蔑和陷害,朝堂如战场,一时间杀机涌现。先前跟陆机结下梁子的朝臣借机说其有异心,真真是墙倒众人推,古人诚不欺我也。
面对这一切,陆机从容对待,但想到陆家没能在他手里走向辉煌,他的心里一阵悲戚。
遇害前,陆机道:“今日受诛,岂非命也。”
至此,怀疑让情感在怀疑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信任不在,唯有这一碗蜜水能解胸中苦涩,天外云卷云舒,世上再无陆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