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用生命谱写的复仇曲

姜维用生命谱写的复仇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怎么敷衍怎么演 访问量:4779 更新时间:2023/12/26 14:20:36

姜维,自伯约,蜀汉后期的军事统帅,在蜀汉最后的时间里,姜维先后九次与曹魏作战,虽然其军事才能非凡,但是也无力改变蜀国灭亡的局面。

对于他九次与曹魏作战,比起他的师父诸葛亮六出祁山来说,数量上是超过了诸葛亮,有观点也认为当时的蜀国只能以进攻对抗魏国,如果姜维不主动出击进攻魏国,那么魏国也会进攻蜀国,与其被魏国进攻还不如主动进攻魏国,或许可以为蜀国换来一线生机。

打游戏的人就知道,当自身地盘不如对方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暴一波兵去抢占对方的地盘,然后扩大自己的势力,增加己方的资源,姜维就是这样策略。

但是现实毕竟不是游戏,还有情感因素,每次战争都必然会劳民伤财,妻离子散,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没有功成也一样会万骨枯。

那么我们就看一下姜维用生命谱写的蜀国复仇曲把。

一、蜀汉的最后一年

蜀汉是在公元263年灭亡,在蜀汉灭亡的前一年,是姜维和魏国的第八次作战,对手是他的宿敌邓艾,姜维也再次落败。此时蜀汉的首都关于他的流言就传播了开来,说他没本事,靠着诸葛亮的关系才当上了大将军等等,而当时刘禅身边的大宦官黄皓就非常有影响力,他主张用右将军阎宇代替姜维的职务,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赞同这个看法,姜维也感受到了人言可畏,他生怕自己回到成都就不能活着出来,索性上表给刘禅,表示要套沓中屯田种麦子,基本上就是接近一种半退休的状态。虽然姜维表面上在种田,但是他的内心无时无刻不挂心着国事,他自己自然也有一个情报网,随时跟他汇报魏国的军队部署情况。有一天姜维打开秘密信函就发现魏国的钟会奉命在关中一带练兵,他一看就心知不妙,连忙上表给后主刘禅,请刘禅务必要派将领镇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这几个重要关卡。可惜后主刘禅听信黄皓谗言,迷信占卜,认为魏国军队打不过来,因此错过了最重要的迎击时机。

一转眼,钟会已经来到了骆谷,而邓艾逼近沓中,时间也终于来到了263年,蜀汉王朝的生命正在倒计时。

魏攻蜀之战

这次魏国攻伐蜀国的军队主要有三路,分别是钟会攻击汉中,邓艾从陇西出兵进攻沓中,诸葛绪则进兵阴平桥头,负责截断姜维的退路。

说句残酷的话,此次魏国出动大军进攻蜀国,代表的也是大势已定,他们很有把握能够取得胜利,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从结果论来看,蜀国此时能够仰赖的王牌也只剩下姜维一人而已,时间到了最后一年,其实他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

从地图来看,西北边的姜维正好碰上了克星邓艾,因为打输了,所以不得已边打边往阴平撤退,看还有没有机会可以跟成都出来的友军会合,守住汉中门户。

此时在成都的后主刘禅发现魏国大军前来是要打真的,连忙翻出一年前姜维呈上的奏折,按照姜维的建议派出张翼董厥去救援汉中,派出廖化防守阴平桥头,廖化前往阴平桥头的时候碰上了魏国第三路军队诸葛绪,因为失去先机的关系,廖化发现敌人已经抢占了桥头的防守要地,只要安营扎寨,等待从沓中撤回来的姜维会合。

此时两国开展已经一个月,从《三国志姜维传》只记载了短短几个字“从沓中还往阴平”。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从沓中到阴平两地相隔千里,且基本都是山地,姜维大半辈子同魏军作战对地形了如指掌,当他来到阴平的时候发现桥头已经被敌军诸葛绪占领,而友军廖化部则隔着敌人同他招手,姜维的背后还有邓艾的追兵,形成了一个夹心饼干的态势。这个时候姜维做出了一个非常高明的操作,由于姜维对阴平城附近的地势十分熟悉,他知道阴平城北方有个叫孔函谷的地方,地势平坦,可以翻山。

他就假装带兵从孔函谷要去包抄诸葛绪的后路,同时还可以假装要增援汉中,而诸葛绪也真的上当了,居然放弃阴平桥头的重要据点往北边撤退,就在这个时刻姜维以言而不及迅雷的速度迅速倒退回到了阴平城,然后一路向东直奔阴平桥头,顺利地和廖化会合,这个操作让人看到了姜维在带兵作战上的天赋,但也惋惜即将到来的结果。

虽然姜维千里奔袭,尝试着力挽狂澜,但是当时的蜀国全国上下已经陷入了恐慌,如把守阳安关的守将蒋舒选择了投降,而汉中对抗魏国主帅钟会大军的防线也宣告全面崩溃,眼看蜀国的防守据点一个接一个陷落,姜维和廖化等人只好选择撤退,死守他们的最后一道关卡,剑阁。

而刚刚被姜维摆了一道的诸葛绪,和邓艾一起包夹姜维的战术失败后,邓艾决定选择一个冒险的行动,从阴平边的景谷道小道进入成都。当时是十月份的冬季,景谷道是平常没有人走的荒山野岭,邓艾和士兵边走边开路,爬上山,下深谷,遇到没办法行走的陡坡就用毛毯裹住自己的身体滚下去。就在邓艾行军到天昏地暗,粮尽兵绝之时,他带着残破的军队来到成都外围的江由城,城守马邈选择投降,接下来的剧情大家也熟悉了,接下来邓艾在绵竹关斩杀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主刘禅也宣布投降。还在剑阁防守的姜维等人听到老板投降的消息,气的拿出剑来怒砍地上的石头,可惜已经无济于事。

二、姜维的最后一年

蜀汉的国运虽然最后结束了,但是姜维的命运还没有结束。在魏国歼灭蜀汉战争的过程中,蜀汉的两大看板人物刘备和诸葛亮的子孙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而仅存的蜀汉之魂不在阿斗身上,反而在姜维内心燃烧着。这个时候我也是多么想摇晃着姜维的肩膀说“伯约,不要打了,我们回家吧”。但是姜维的人生没有放弃两个字,此时是公元264年,他已经高龄62岁了,还偷偷提笔写了一封机密信函给刘禅,信上的大意是“陛下,请你忍耐一下,我们还有最后一张王牌,只要打出来,我们大汉王朝就能重获新生。”而那张王牌不是别人,正是率领魏军灭蜀的主帅钟会。

姜维的计划是这样的,他打算先挑拨钟会杀了邓艾,接下来怂恿钟会背叛曹魏,自立门户,最后乘着钟会和魏国军队杀的不可开交之际,姜维左手渔翁之利,蜀汉就有复国的希望了。这听起来像是三流小说的剧本,钟会又为什么要听姜维的呢?但是现实的人生往往就比较的扯,姜维年纪虽老,但他看人的眼光却越来越精准,他一眼就看出钟会野心勃勃,不只是跟邓艾不合,和掌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昭也存有嫌隙,于是姜维的第一步计划很快就成功了,钟会篡改了邓艾上报朝廷的奏章,把当中的文句改的自大无礼,接着上书弹劾邓艾企图造反,就在邓艾被压上囚车被送往洛阳的途中,钟会也计划着要让姜维率兵攻打长安,自己在后面率领大军跟上,如此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个时候他收到了一封司马昭的来信,大意就是“这次你做的很好,但是我担心你搞不定邓艾,我决定带兵到成都帮你一起处理。”钟会看到这封信知道大事不妙,因为他早已经控制住了邓艾,根本不需要劳烦司马昭的大驾,可见司马昭不是为了邓艾而来,而是怀疑自己想要造反了,事到如今已经准备了一半,虽然准备不是很周全,钟会也只能逼着下属跟他一起造反。

这样的仓促造反是不能够成功的,原本钟会认为造反成功了就能得到整个天下,就算失败也能坐守蜀中,跟魏国抗衡,然而剧本并没有照着姜维和钟会的剧本走,在成都城中的魏国中层军官以及士兵都担心因主帅这个仓促的决定而害得自己被牵连,没有人愿意遵守钟会的命令,甚至调转枪头攻打钟会和姜维。

尽管姜维斩杀了五六名士兵,但是姜维寡不敌众,很快就倒下了,在他倒下的那一刻,眼前看见的是带兵讨伐蜀国的主帅钟会正在被士兵们围攻。这个时候他会怎么想呢?也许他会想“诸葛丞相对不起,我没能复兴汉室,但是我让那些攻击我们的敌人通通付出了代价。”

公元264年正月,钟会、姜维双双战死,而被押往洛阳的邓艾也被刺客暗杀,姜维的复仇曲划下了休止符。

更多文章

  •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恢复蜀汉失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姜维,蜀汉,钟会,诸葛亮,刘禅,邓艾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本是魏国人,自从投降蜀汉之后,受到诸葛亮赏识,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一生九伐中原,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面对钟会十万大军,姜维将其紧紧地绊在剑阁,没想到,邓艾偷渡阴平小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

  • 多次败北的诸葛亮被歌功颂德,而战无不胜的姜维嗤之以鼻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诸葛亮,姜维,魏国,刘备,费祎,邓艾

    看过三国的朋友,应该能注意到诸葛亮在北伐中其实打败的次数是很多的,而姜维在北伐中战胜的次数就比较多了。但是为什么后人更加赞赏崇拜诸葛亮而对姜维嗤之以鼻呢?历史上的诸葛亮共进行了五次北伐,而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从结果来看诸葛亮输的多赢的少;而姜维赢的多输的少。然而与结果不同的是,人们对诸葛亮的北伐

  • 《三国演义》中魏延死后,蜀汉以姜维为首的九员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魏延,姜维,蜀汉,廖化,邓艾,夏侯霸,古装剧,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在《三国演义》前期,群雄逐鹿天下,猛将辈出。随着关羽、张飞、黄忠等人退出舞台,将星光辉已经黯淡,赵云的死则终结了五虎的传奇,而魏延授首标志着老一代猛将彻底远去。魏延死后,三国已是彻底进入了后三国时代。在后三国时代并非没有猛将,但已经远远比不上前期猛将的质量和数量了,就算是强大的曹魏也是一样,无非就是

  • 为什么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没有进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姜维,邓艾,蜀汉,钟会,诸葛亮,东吴,魏延,三国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朝时期,唐朝皇帝追尊姜太公为武成王,并设立武成王庙,历代简称为武庙,以张良为的配祀。宋朝时期,追谥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并增设古今七十二名将为从祀,这就是著名的“武庙72将”。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将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国时期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质、郭淮,为何会被姜维在铁笼山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郭淮,姜维,徐质,夏侯霸,司马昭,廖化

    姜维杀死郭淮是绝地反击,而不是轻易杀死的。杀死徐质倒是一击得手了,没有费大的功夫。姜维杀死郭淮是败中求胜。当时是姜维中计,被郭淮打得大败。姜维仓惶逃跑,郭淮穷追不舍,姜维反杀郭淮的。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大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出阳平关伐魏。姜维采用夏侯

  • 姜维死后80年,他给刘禅的密信才被人发现,后人:孔明可以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禅,诸葛亮,姜维,蜀汉,钟会

    公元234年10月8日,整个蜀汉都被一股阴郁而悲伤的气氛所笼罩,而在悲伤下隐藏更深的便是前途渺茫的惶恐与慌张。这一日,蜀汉的顶梁柱、丞相、武侯诸葛亮,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位将先帝的嘱托贯彻到底,为了蜀汉,为了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可是看着平庸无能的皇帝,人才凋零过半的

  •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姜维早计划失败(6)

    历史解密编辑:金昔说故事标签:姜维早,哈森,大鹏,金哥,加代,酒楼

    哈森的场子里热火朝天,哈森都亲自上桌了。老金和娈伟在场子里巡回检查,崔虎守在门口。车往门口一停,战兴问:“就这个呀?”“就这个。哥。”“快点,动作麻利点。一会儿进去要狠,凡是看上去像服务员、看场子的全部砍了!”五十来人拿着四把五连子,拎着大砍往一楼大厅一进,战兴看了崔虎一眼,问:“你是干什么的?”“

  • 诸葛亮苦心培养姜维,后期却平平无奇,难道真的是孔明眼光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姜维,蜀汉,魏国,刘禅

    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之中集智慧与谋略的化身,就连后世的鲁迅先生也称赞诸葛亮是三国一个近乎妖怪的人。这样高的评价让诸葛亮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完美的形象,但美中不足的是诸葛亮自己的事业却是后继无人。虽然说选择了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也因为培养的时间过短和很多种原因,导致姜维后期发力严重不足,诸葛亮死后的蜀国

  • 姜维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为何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姜维,蜀汉,郭淮,司马昭,邓艾,陈泰,北伐,三国

    《三国演义》中一共记述了姜维九次北伐,并称之为“九伐中原”,其实历史上姜维北伐的次数远远不止九次。虽然他频繁发动北伐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徒耗民力造成国内矛盾重重,还让自己陷入了危局当中。不过对曹魏来说,姜维发动的战争也并非一直不痛不痒,他曾大破魏军,蜀汉也差一点就可以占据陇西乃至整个凉州之

  • 只有不到一万兵力的姜维,是如何用北伐给曹魏制造麻烦的?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姜维,曹魏,郭淮,费祎,廖化,北伐,三国,夏侯霸,诸葛亮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7)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他北伐的旗帜,只不过由于双方国力差距的拉大,姜维将诸葛亮的运动战改为了更为彻底的游击战,史称“偏师西入”,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在蜀延熙九年、十年(公元246、247年)的狄道之战;一次是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的牛头山之战。蜀延熙九年时,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