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唐唐剪辑 访问量:464 更新时间:2024/1/22 4:54:32

老话说得好,人狂没好事,够狂挨砖头。人失意时不要气馁,得意时不要张狂。今天,我们来说说汉武帝时期红得发紫的主父偃

主父偃绝对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大咖级人物。但是为了能够建立功名,他费了九牛二虎啊之力,终于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常常会伤人又伤己。主父偃任性行事,搅得别人不安宁,最后也搭上了自己和家族的性命。

主父偃为什么会由权力顶峰跌落下来?又该怎样评价他的功过呢?

年轻时候,主父偃家境非常贫寒,中年的主父偃依然过得十分窘迫,他虽胸怀大志,但却四处碰壁不得志,这为他最后的结局埋下了很深的伏笔。

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先是投到卫青门下,希望卫青向汉武帝举荐自己,卫青也很给面子,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可并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视。主父偃后来又四处找关系,都没有收获成效,最后孤注一掷,直接给汉武帝上书,说了“九件事”,这才受到汉武帝赏识。从此主父偃平步青云,很快达到人生的巅峰,但这时的主父偃年纪已经年近六旬,距离去世只有八年时间了。

主父偃对西汉王朝最大的贡献就是“推恩令”,推恩令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汉朝初年封了很多诸侯王,这些诸侯王的权势日渐增大必然会影响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刘邦以铁血手段清除了异姓王,但留下来的同姓王的数量和权势依然很大。主父偃的“推恩令”就是让这些大诸侯国王施行“推恩”,把封国分成若干小王国,分给自己的子弟。这个举动一方面符合大多数刘姓贵族的利益,另一方面使得这些分出来的小王国完全失去对中央的威胁。

这个计策在当时看来无疑是漂亮至极,除此之外主父偃对地方豪强也没有手软,借茂陵初立之名,让地方豪强都迁到天子脚下来。这些豪强背井离乡肯定实力大减,到了天子脚下更是翻不起什么浪花了。主父偃解开汉武帝的心头大患,最后下场怎么会是灭族呢?

“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这是主父偃的一句名言,主父偃利用自己的权势,大肆受贿,而且毫不收敛。主父偃的逻辑是这样的,我年轻的时候奋斗过,受尽了屈辱,所以我现在有了权势就应该肆意而为,我年纪也大了时日无多,我就是要抓紧时间满足欲望,和道德常规对着干!主父偃的生辰虽不详,但按照他自己说的游学四十余年推算,他入仕已经60多岁了。

阴阳其脸让主父偃的形象大打折扣。为了打通和齐国的关系,他希望将女儿嫁入齐国后宫。齐王的母亲纪太后非常讲究世家,瞧不起主父偃,就没答应这门亲事。主父偃得知以后就直接开始了报复,主父偃的手段大概有这么几点,首先用齐国的富庶打动汉武帝的聚敛之心;然后挑拨离间齐王疏远朝廷的意思,激发汉武帝的离弃之意;最后点出齐国的不轨历史和现任齐王的淫乱,煽动汉武帝戒备和厌恶齐王。

汉武帝听了主父偃的话,随即拜主父偃为齐相,令他去纠察齐王府。就这样主父偃成功得到了一雪前耻的机会,主父偃到了齐国,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乃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令其辞证皆引王”。最终“王年少,惧大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绝无后。”

“推恩令”客观上得罪了很多国王,加上主父偃对齐王,燕王等等毫不留情,其他国王坐不住了。趁着主父偃去齐国当国相的机会,赵王就把主父偃给告了,罪状两条,我们前面刚好都提过,一是受贿,二是谋害齐王。

最后,这两件事再加上两个人送给了主父偃一场“灭族”之祸。先是赵王指使人告发主父偃贪赃受贿,而主父偃又逼得齐王自杀,最后触怒了汉武帝。主父偃被捕下狱后,其政敌公孙弘落井下石,和汉武帝说“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巧的是经办此案的又是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而著称的酷吏咸宁,最后主父偃被判“灭族”

主父偃的功绩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从汉朝统治者的角度,主父偃无疑是大功臣。说到底,主父偃的“日暮逆施”逻辑肯定是不可取的,他倒行暴施,自取其祸的结局也值得深思的。

标签: 主父偃刘彻齐国卫青公孙弘齐王

更多文章

  • 以主父偃的遭遇,分析汉武帝时代内朝和外朝的权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羞羞的谈标签:刘彻,丞相,齐王,齐国,赵王,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

    公孙弘谗言主父偃,表现了汉武帝时代,内朝和外朝已经势同水火一,汉武帝时的内朝和外朝的产生。汉武帝时代,为了对外作战而设立了一个参谋部,这就是有名的"中朝",外朝是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务办事处。中朝的权势,地位,俸禄不及外朝,但中朝人员参与决策,筹划等工作,与皇帝走得近,具有比外朝更有优势的发言权,左右着

  • 提出推恩令的寒门主父偃,在权力与富贵旋涡中沉沦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畅想游戏之美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公孙弘,贾谊,秦国

    一、春秋战国变法者非死则逃在古代社会中,变法者皆没有好下场:公元前498年,孔子为鲁丞相,提出了“隳(hui)三都”的措施,即将鲁国除了君主以外的境内三个诸侯王统治的国中国拆除,强化鲁国的中央政权,后三恒极力反对,齐国也趁着鲁国内乱而派兵,鲁国国君鲁定公为了抵抗外敌,于是废除了孔子所提之策。孔子为了

  • 汉武帝宠臣主父偃,为何落得被灭三族的下场?早年读错了书

    历史解密编辑:小杰聊综娱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张仪,王太后,董仲舒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汉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汉武帝召见。一番详谈后,汉武帝感慨相见太晚,立刻任命他为谒者,一年四迁

  • 主父偃贪财手段太特殊太阴损,官场人人自危,汉武帝不得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青家東山标签:刘彻,齐国,齐王,赵王,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历史故事

    主父偃六十岁了才当上官,给汉武帝献上削藩之计,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颁发了《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坐大的问题。主父偃因此而得到汉武帝格外重用,对他宠信有加。仗着汉武帝的信任,主父偃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告大臣,告诸侯王。而他告发的都是大臣诸侯王见不得光的隐秘私事,搞得整个官场人人自危,恨不得生啖其肉。主父

  • 主父偃帮汉武帝开创盛世,堪称首功之臣,为何最终会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王娡,公孙弘,刘彭祖

    主父偃确实有才华,但说他是首功之臣过于夸张了。事实上,主父偃对汉武帝的帮助,正是将自己推向灭亡的原因。主父偃被杀,起因源自于个人的贪欲。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想给自己的外孙女找一门好亲事,她相中了齐王刘次昌。王娡本人又拉不下脸去求亲,身边一名叫徐甲的太监看穿了她的心思,他一拍胸脯:我是齐国人,这件事包在

  • 穷兵汉武(十一)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立下奇功,为何被刘彻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彻,主父偃,公孙弘,丞相,王太后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被很多网友称为天下第一阳谋,认为这是西汉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隐患的终极法宝。而提出推恩令的官员主父偃也受到很多网友的推崇,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是顶级谋士的存在。然而让这些粉丝们失望的是,主父偃除了推恩令外,在汉武帝时期立下的功劳并不大。反而因为受贿诸侯王黄金的罪名受到追究,最终被刘彻

  • 最后的纵横家主父偃,父母不相认,尝尽人间寒凉,以极端方式自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齐王,张仪,苏秦,纵横家主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汉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汉武帝召见。一番详谈后,汉武帝感慨相见太晚,立刻任命他为谒者,一年四迁

  • 主父偃:汉武帝的重臣,到底得罪了什么人,才会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彻,齐王,晁错,卫青,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主父偃,汉武帝时期名臣,他提出的“推恩令”,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曾几何时,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成为横行一时的权臣,但是豪横不羁的做派,让主父偃最终走上了末路,当齐王自杀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主父偃的末日到了。他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嚣张,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诸侯们群情激奋,要求必须严惩主父偃这个

  • 主父偃被满门抄斩: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刘启,匈奴,齐王

    很多人想必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多数人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在人性以及现实的驱使下,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有的人在最开始会十分看不惯别人的一些行为,可是后来自己却变成了最开始自己讨厌的那一类人。汉武帝时期的首功之臣主父偃,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他明明帮助汉武帝开创盛世,做

  • 因个人性格短板而被灭族的西汉名臣主父偃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公孙弘,匈奴,齐王,卫青,赵王,西汉名臣,父偃

    汉武帝那个年代,不论文武,优秀人物实在是数不胜数,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并珍惜人才。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人才都有受到任用的机会和机缘,因此,不少人就想法设法为自己创造机会,主父偃就是一个典型。主父偃影视剧图片01主父偃仕途主父偃(?-前126年),齐国临菑人(今山东临淄),年少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