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主父偃是汉武帝最宠信的大臣之一,为什么会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主父偃是汉武帝最宠信的大臣之一,为什么会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1644 更新时间:2024/1/17 1:04:57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最受宠信的大臣之一,他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主张,并且建议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了汉朝持续多年的诸侯王权利过大的问题。因为汉武帝对主父偃言听计从,主父偃也越来越骄傲自大,大臣们都十分讨厌主父偃。后来主父偃多次检举皇亲贵族的丑闻,触动了汉朝皇族的底线,最终落得族灭的悲惨下场。

主父偃的发迹

主父偃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但是他的性格自大狂妄,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不管主父偃到哪里去游学,都会受到人们的嫌弃。主父偃去过很多诸侯国,都没有受到士大夫的重视,后来主父偃干脆到了京城,见到了大将军卫青

卫青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主父偃也向汉武帝写了一封奏章,陈述了朝政的利弊之处。汉武帝看到后感觉主父偃是一个人才,就任用主父偃做了郎中。

主父偃受到任用后十分努力,他经常给汉武帝提出好的建议,其中就包括历史上著名的“推恩令”。汉武帝对主父偃十分的满意,一年之内四次提拔主父偃的官职,主父偃一时间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功成名就后的主父偃没有学会低调,他依仗着汉武帝的宠幸瞧不起大臣,对自己的亲属和老朋友也十分的刻薄。

在整个汉朝朝廷里面,除了汉武帝本人之外,其余的大臣都不喜欢主父偃。主父偃却一直不以为然,仍然依仗着汉武帝的信任我行我素。

告发燕王和齐王

汉武帝时期燕王刘定国为人淫乱,主父偃向汉武帝告发了刘定国的罪行,刘定国害怕获罪自杀而死。因为主父偃经常告发大臣和诸侯王,大臣们和诸侯王们为了自保,纷纷给主父偃送钱财来寻求自保。主父偃收了千金的贿赂,却仍然经常告发大臣和诸侯王。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想要将外孙女嫁给齐王,主父偃也想要把女儿嫁给齐王,齐王太后同时拒绝了这两门亲事。

因为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汉武帝和王太后都没有找齐王的麻烦,主父偃却怀恨报复,举报齐王和姐姐淫乱,逼得齐王自杀谢罪。

主父偃之死

主父偃逼死了齐王和燕王之后,诸侯王们都心怀恐惧,赵王带头告发主父偃贪污和迫害齐王,其余诸侯王也都气势汹汹为赵王打气。汉武帝知道众怒难犯,只能将主父偃抓到了监狱里面。

汉武帝想要从轻发落主父偃,但是汉朝的大臣们都讨厌主父偃,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主父偃求情,最终主父偃被汉武帝族灭。

主父偃发迹后过于狂妄,触怒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他才会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总结

人们常常说胜不骄败不馁,做人不要在得势的时候过于狂妄,否则早晚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假如主父偃能够夹起尾巴做人,好好地跟大臣们搞好关系,他肯定不失为一代名臣,更不会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标签: 刘彻主父偃齐王燕王赵王卫青汉武帝

更多文章

  • 才子主父偃:深入骨髓的刻薄,让他最终墙倒众人推,葬身群攻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主父偃,刘彻,卫青,齐国,公孙弘,诸侯国

    从布衣迅速升迁至中大夫,成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主父偃本可以安享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却最终自己作死,把自己的老命葬送。主父偃的一生,经历了几次戏剧性的转折。他在这些风波中飘摇、崛起,最终也葬身于此。按照主父偃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前半生是:一直在游学,可依旧做什么都不成功。父母认为他不是好儿子,兄弟不认他这

  • 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卫青,公孙弘,齐王

    老话说得好,人狂没好事,够狂挨砖头。人失意时不要气馁,得意时不要张狂。今天,我们来说说汉武帝时期红得发紫的主父偃。主父偃绝对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大咖级人物。但是为了能够建立功名,他费了九牛二虎啊之力,终于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常常会伤人又伤己。主父偃任性行事,搅得别人不安宁,最后也搭上

  • 以主父偃的遭遇,分析汉武帝时代内朝和外朝的权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羞羞的谈标签:刘彻,丞相,齐王,齐国,赵王,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

    公孙弘谗言主父偃,表现了汉武帝时代,内朝和外朝已经势同水火一,汉武帝时的内朝和外朝的产生。汉武帝时代,为了对外作战而设立了一个参谋部,这就是有名的"中朝",外朝是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务办事处。中朝的权势,地位,俸禄不及外朝,但中朝人员参与决策,筹划等工作,与皇帝走得近,具有比外朝更有优势的发言权,左右着

  • 提出推恩令的寒门主父偃,在权力与富贵旋涡中沉沦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畅想游戏之美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公孙弘,贾谊,秦国

    一、春秋战国变法者非死则逃在古代社会中,变法者皆没有好下场:公元前498年,孔子为鲁丞相,提出了“隳(hui)三都”的措施,即将鲁国除了君主以外的境内三个诸侯王统治的国中国拆除,强化鲁国的中央政权,后三恒极力反对,齐国也趁着鲁国内乱而派兵,鲁国国君鲁定公为了抵抗外敌,于是废除了孔子所提之策。孔子为了

  • 汉武帝宠臣主父偃,为何落得被灭三族的下场?早年读错了书

    历史解密编辑:小杰聊综娱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张仪,王太后,董仲舒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汉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汉武帝召见。一番详谈后,汉武帝感慨相见太晚,立刻任命他为谒者,一年四迁

  • 主父偃贪财手段太特殊太阴损,官场人人自危,汉武帝不得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青家東山标签:刘彻,齐国,齐王,赵王,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历史故事

    主父偃六十岁了才当上官,给汉武帝献上削藩之计,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颁发了《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坐大的问题。主父偃因此而得到汉武帝格外重用,对他宠信有加。仗着汉武帝的信任,主父偃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告大臣,告诸侯王。而他告发的都是大臣诸侯王见不得光的隐秘私事,搞得整个官场人人自危,恨不得生啖其肉。主父

  • 主父偃帮汉武帝开创盛世,堪称首功之臣,为何最终会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王娡,公孙弘,刘彭祖

    主父偃确实有才华,但说他是首功之臣过于夸张了。事实上,主父偃对汉武帝的帮助,正是将自己推向灭亡的原因。主父偃被杀,起因源自于个人的贪欲。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想给自己的外孙女找一门好亲事,她相中了齐王刘次昌。王娡本人又拉不下脸去求亲,身边一名叫徐甲的太监看穿了她的心思,他一拍胸脯:我是齐国人,这件事包在

  • 穷兵汉武(十一)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立下奇功,为何被刘彻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彻,主父偃,公孙弘,丞相,王太后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被很多网友称为天下第一阳谋,认为这是西汉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隐患的终极法宝。而提出推恩令的官员主父偃也受到很多网友的推崇,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是顶级谋士的存在。然而让这些粉丝们失望的是,主父偃除了推恩令外,在汉武帝时期立下的功劳并不大。反而因为受贿诸侯王黄金的罪名受到追究,最终被刘彻

  • 最后的纵横家主父偃,父母不相认,尝尽人间寒凉,以极端方式自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齐王,张仪,苏秦,纵横家主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汉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汉武帝召见。一番详谈后,汉武帝感慨相见太晚,立刻任命他为谒者,一年四迁

  • 主父偃:汉武帝的重臣,到底得罪了什么人,才会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彻,齐王,晁错,卫青,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主父偃,汉武帝时期名臣,他提出的“推恩令”,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曾几何时,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成为横行一时的权臣,但是豪横不羁的做派,让主父偃最终走上了末路,当齐王自杀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主父偃的末日到了。他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嚣张,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诸侯们群情激奋,要求必须严惩主父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