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述本可争夺天下,但最有机会的那几年,被刘秀手下悍将所阻

公孙述本可争夺天下,但最有机会的那几年,被刘秀手下悍将所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意默语晨 访问量:1684 更新时间:2024/1/14 22:04:29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称帝之初,各地割据势力错综复杂,虽然刘秀势力强大,号称“跨州据土,带甲百万”,但是不代表这天下就是他刘秀的,我们现在说刘秀是位面之子,不过在当时,任何割据一方的势力集团,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其中割据益州的公孙述,可是要比刘秀还早就称帝了,建立了大成,并且很快占据了全部益州之地,物产丰富的益州可以说为公孙述打天下创造了条件。就刘秀称帝后的天下局势,公孙述也是有机会的,可是最为关键的几年时间,他没有打下夺取天下所必须的关中之地,可以说被刘秀手下一员悍将所阻,吞并天下之志也是无处施展了。

首先要说的是,公孙述在益州是拥有人心的,他虽然是王莽时期被任命的蜀郡太守,但是在天下纷争之际,是公孙述快速结束益州动乱,恢复安定的。《后汉书.公孙述传》成等至成都,虏掠暴横。述意恶之,召县中豪……豪桀皆叩头曰:“愿效死。简单来说就是王莽死后天下进入了更加混乱的阶段,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诛杀了王莽任用的官吏起事,公孙述看宗成势大,就把他迎入了成都,结果这家伙不办大事啊,纵容部下在成都烧杀抢掠。

因此公孙述召集了各县的豪杰,快速拉起了一支支持自己的队伍,并且击败了宗成,并且公孙述赢得了益州的人心,在击败宗成后,更是击退了更始帝入侵汉中的部队。因此公孙述凭借在益州的人望加上军事上的连连胜利,使得他了益州各方的共主,直到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四月,公孙述称帝了,刘秀也是在他称帝之后才称帝的。此后的局面就是一帆风顺了,“蜀地肥饶,兵力精强,远方士庶多往归之,邛、笮君长皆来贡献”,显然益州之地已经可以成为公孙述争夺天下的根基了,待天下有变公孙述可以沿着江东下,攻略荆襄,也可以北上攻略关中。

毕竟天下大乱,益州就是一个脱离乱世的地方,是相对容易可以蓄积实力的。《后汉书.公孙述传》自更始败后,光武方事山东,未遑西伐。《后汉书.隗嚣传》六年,关东悉平。而且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定都洛阳的刘秀,虽然实力强大,但是在整体战略上也要有所侧重,不能四处出击,落入被动的局面。

因此刘秀集团果断决策,初期把主要精力用于征讨关东各地的割据势力,而不是西征,同时当时的关中是处于极度混乱当中的。原本刘秀是派遣邓禹经营关中的,可是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所以刘秀换人,派了冯异代邓禹经营关中,当时刘秀就告诫冯异,他的目的不是希望冯异打多么大的胜仗,打下多少城池,而是在于稳住关中,只要关中没有一个强大的,可以威胁东汉的势力集团出现就可以。

因此可以看到刘秀集团用了大概6年时间才彻底平定关东各地,刘秀大规模派遣军队征讨公孙述,那还是在建武八年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很长的时间内,刘秀的主要精力都不在关中,只有冯异在关中维持局面,这绝对是公孙述的机会。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公孙述面对的情况是,自己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益州,并且自己已经称帝,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关中是各方势力庞杂,混战不断,乱成了一锅粥,而刘秀主力无暇西顾,剩下的就是陇西的隗嚣。

隗嚣这个人,原本是归顺更始帝刘玄的,后来又投靠于刘秀,并且联合过冯异击败过公孙述攻略关中的军队,更甚的是,在他强势之时,不屑于称臣于公孙述,还曾斩杀过公孙述派过来的使者,后来也让自己的儿子去洛阳当质子。不过即便隗嚣这么做,最终在意识到刘秀集团已经危及自己之时,他还是果断投靠于公孙述。《后汉书.隗嚣传》嚣知帝审其诈,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因此对于隗嚣这个人,只要不去攻打他的陇西之地,给予他割地自立的外部条件,他是和容易被拉拢成为盟友的,也就是说公孙述只要打下关中,可以暂时给予封赏于隗嚣,他是不会和公孙述直接为敌的。

而对于割据益州的公孙述来说,割据益州仅能自保,如果想要争夺天下,必须要争夺一块前进的基地,那么关中是最合适的选择,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及楚汉争霸时的刘邦,主要地盘就是靠着益州和关中之地,打下天下的。只要打下关中,凭借益州的物力,经营关中,关中又是四塞之地,只要经营数年,公孙述势必可以有和刘秀一较高下的实力,况且,如果公孙述趁刘秀无暇西顾之时,拿下关中,那么必然会影响刘秀的战略决策,那时刘秀想要安稳地平定关东各地就未必能够如愿了。

总之,打下关中,对公孙述是很有利的,他也有时间,可问题就是没那个实力啊。《后汉书.公孙述传》关中豪杰吕鲔等往往拥众以万数,莫知所属,多往归述,皆拜为将军。遂大作营垒,陈车骑,肄习战射,会聚兵甲数十万人,积粮汉中,筑宫南郑……使将军李育、程乌将数万众出陈仓,与吕鲔徇三辅。三年,征西将军冯异击鲔、育于陈仓,大败之,鲔、育奔汉中。当时混战的关中,还是有很多豪强愿意投靠公孙述的,这是公孙述的机会,并且他也派遣军队去攻略关中了,可是结果却被冯异所击败。这应该是公孙述最有把握的一战,我相信他不会有所保留,毕竟关中有投靠于自己的势力,这时不强行攻打关中,尽量扩大自己的地盘,还要等什么时候啊,可人家刘秀留在关中的冯异就是能打啊。

本来在汉中有地盘的吕鲔都被击败,逃入汉中了,面对机会,公孙述最多只得到了吕鲔的残兵而已,而且此后公孙述就没有大规模出兵,攻略关中的机会了。没能趁机打下关中,仅仅是依靠益州之地的话,短时间内可以,但是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三国时期的局面,慢慢的,刘秀的实力就远远超过公孙述了,所以在东汉两路大军攻打公孙述之时,哪怕公孙述一方连续刺杀了汉军两名统帅,都无法阻挡被灭亡的局面。也可以说,从公孙述没能拿下关中开始,他的败亡就注定了,他也想不到吧,人家刘秀手下狠人多啊,一个冯异就能够主导关中乱局了。参考资料《后汉书.公孙述传》《后汉书.隗嚣传》

标签: 刘秀公孙述冯异关中王莽邓禹

更多文章

  • 东汉风云:公孙述引谶称帝,王元据陇阻汉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王元,公孙述,汉军,冯异,来歙,马援

    东汉风云:公孙述引谶称帝,王元据陇阻汉军是时,公孙述方收集延岑、田戎两军,令延岑为大司马,封汝宁王;田戎亦邀封翼江王。特使部将任满与田戎同出江关,沿途收田戎旧部,窥取荆州诸郡。一面妄引谶纪,说是孔子作《春秋》,尊周尚赤,共得十二公;汉亦用赤帜,自汉高至平帝,中加吕后称制,也是十二代,历数已尽,一姓不

  • 田蚡和灌夫之间的矛盾,外戚们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程海讲体育标签:灌夫,丞相,太后,王太后,韩安国,刘启

    本文转载自 局外人的视界 公众号,原创作者:卡夫卡不忙了对于田蚡和灌夫之间的矛盾,窦婴当然很清楚。跟灌夫处了这么久的朋友,窦婴更加清楚这货几杯酒下肚之后的德行,但这回王太后亲自召集的,为娘家兄弟搞场面的婚礼明说了,列侯跟皇族必须参加,窦婴是列侯,那是必须去的,灌夫级别不够,交情也破裂了,其实不必去的

  • 穷兵汉武(五章)窦婴只是帮灌夫据理力争,为何刘彻将其斩首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窦婴,刘彻,遗诏,汉景帝刘启,灌夫

    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刘启时期的重臣,太皇太后窦氏的侄子,在西汉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然而在汉武帝刘彻亲政不久,他就在窦田之争的政治风波中被处死,甚至是遭到了斩首示众这样严酷的刑法。要知道窦婴作为窦氏集团的代表人物,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最顶级的。这样的权贵即便要处死,一般也不会选优斩首示众

  • 窦婴为救好友拿出汉景帝遗诏,但灌夫却被汉武帝斩了,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随芳菲动物谈标签:窦婴,刘启,刘彻,田蚡,遗诏,灌夫,汉朝,窦太后,汉景帝,汉武帝

    公元前131年,渭城大街上,魏其侯窦婴被汉武帝下令问斩。在跪下之时,窦婴面对皇宫含泪高呼:“陛下,臣冤枉啊。臣手中的遗诏真是先帝所留啊!您被田蚡这个小人蒙蔽了!”话音刚落只见刀光一闪,窦婴颓然倒地身首分离。窦婴是西汉窦太后的侄儿,他是能文能武,在西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担任重要大臣,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

  • 灌夫披甲执戟,带领数十骑出寨,驰往敌垒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吴王,灌夫,齐王,刘濞,栾布,晁错,赵王,汉朝,周亚夫

    灌夫披甲执戟,带领数十骑出寨,驰往敌垒又相持了好几日,探得吴楚兵卒已将绝粮,挫损锐气,于是派遣颍阴侯灌何等率兵数千,前去搦战。吴楚军队出营接仗,两下奋斗多时,恼动汉军校尉灌孟舞动长槊,奋勇陷阵。吴楚兵向前拦阻,被灌孟左挑右拨刺死多人,一马驰入。灌孟之子灌夫见老父轻身陷敌,忙率部曲千人,上前接应。偏乃

  • 窦婴为救灌夫却被入狱,一份保命的先帝遗诏,竟让他送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窦婴,遗诏,太后,王太后,灌夫,刘彻

    灌夫的意气用事引发了灌氏全族的祸端,自己也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而窦婴呢,发生这件事后便一直非常自责,他认为,如果不是自己非要拉着灌夫去参加田蚡的婚宴,那么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为了救出灌夫,窦婴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关系,甚至打算主动献出田蚡曾经看中的那块地,希望能换灌夫一条命。但现在已经来不及

  • 穷兵汉武(三章)灌夫本受到汉武帝重用,为何最后却被处死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彻,灌夫,窦婴,田蚡,窦太后,王太后,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汉武帝刘彻当皇帝时是汉朝国力的巅峰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从刘彻即位开始,西汉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就没有停歇过,一轮又一轮接连不断地上演。窦太后在世时刘彻以独尊儒术的名义发起了第一轮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也被迫转入韬光养晦。窦太后去世后,刘彻终于得以亲政,但朝廷中的内斗却更加厉害了。作为窦

  • 丞相田蚡的婚宴上,灌夫使酒骂座,终于被田蚡抓住了把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灌夫,丞相,刘彻,王太后,周亚夫,刘启

    公元前131年夏天,丞相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田蚡的姐姐王太后给足了田蚡面子,让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去田蚡家为他祝贺,窦婴和灌夫也都前去赴宴。窦婴是前任丞相,此时已经闲居在家,没权没势;他的好友灌夫也因为触犯律法丢了官,和窦婴一样闲居在家。人一旦失势,周围的人很快就会转变态度,这一点窦婴的体会肯定十分深刻

  • 窦婴明明在救灌夫,为何最后自己却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窦婴,田蚡,灌夫,丞相,景帝,遗诏,刘启,汉朝,窦太后

    窦婴出身清河大族,为汉文帝窦皇后的堂侄,这也是妥妥的外戚了。他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文帝时在吴国为相,因病被免,在景帝时被重新启用。汉景帝曾说过要立自己的弟弟为接班人,可没有想到窦婴却反对,这让窦太后非常不满,自己家里人都不一心,所以窦太后逐渐冷落他了。景帝三年,汉景帝因为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

  • 走近汉朝(二)01一石三鸟,武帝公议,灌夫窦婴和田蚡身死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窦婴,武帝,刘彻,田蚡,灌夫,景帝,汉朝,窦太后

    题记:接上回,汉景帝如愿以偿地把刘彻送上了皇帝宝座,刘彻的答卷如何呢?是优等生还是糊涂生?山人选取其中一段公议辩论的精彩片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据《史记》记述和电视剧《汉武大帝》36-37集描述:元光三年,窦婴的好基友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醉酒骂座,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