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穷兵汉武(五章)窦婴只是帮灌夫据理力争,为何刘彻将其斩首示众

穷兵汉武(五章)窦婴只是帮灌夫据理力争,为何刘彻将其斩首示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2562 更新时间:2024/1/14 22:53:05

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刘时期的重臣,太皇太后窦氏的侄子,在西汉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然而在汉武帝刘彻亲政不久,他就在窦田之争的政治风波中被处死,甚至是遭到了斩首示众这样严酷的刑法。要知道窦婴作为窦氏集团的代表人物,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最顶级的。这样的权贵即便要处死,一般也不会选优斩首示众这种极端做法。更何况窦婴并没有明显的过错,只是替灌夫出头说情而已。即便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也到不了死刑的程度。可刘彻还是执意将窦婴斩首,这就让很多人感到诧异了。

关于窦婴被处以斩首的罪名,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是伪造汉景帝刘启的诏书。据说当时刘彻派人查灌夫的罪状,发现灌夫控告田蚡的罪名有很多地方不实,于是决定把灌夫处死。因为灌夫说的话中有很多是窦婴证实的,所以窦婴也受到牵连下狱。窦婴为了自保,向刘彻提供了汉景帝刘启临死前留下的诏书。当窦婴的侄子把诏书呈献给刘彻后,刘彻的属下官员却发现宫中没有留存有该诏书的副本档案。窦婴说这个诏书是刘启的遗诏,完成后由家臣盖印并保管在他家中。于是有人便以窦婴伪造先帝遗诏的罪名进行弹劾,要求将其斩首示众。

灌夫被全家族灭后,窦婴得到消息,因为愤慨而中风。当时刘彻并没有处死窦婴,而是让他在家治病。后来社会上又出了很多流言蜚语,然后汉武帝便在当年的最后一天下令将窦婴斩首示众。窦婴死后窦氏集团便彻底瓦解,暂时退出了西汉朝廷的中心。

从上述过程看,汉武帝刘彻以伪造先帝遗诏的罪名处死窦婴,其实也是存在很大疑点的。史书上只说了宫中没有找到遗诏的副本,但并没有直接指出遗诏是假的,这就让窦婴的罪名不成立了。而窦婴被处死,但伪造遗诏的其他细节人物却没有被追究,这也让事情充满了更多的遐想。

从行为上看,窦婴是完全没有可以被处死的罪名。他帮灌夫说情,就算有不实之处,以他的地位在当时也不应该被处死。如果是以伪造先帝遗诏的罪名,可这个案子根本就没有被查过。刘彻的唯一动作就是让下面的人查了宫廷档案,确定档案中没有遗诏的副本。但这不能说明遗诏就是伪造,也有可能副本弄丢了,或许在刘启去世时来不及制作副本。如果伪造遗诏的事情真的存在,刘彻应该派人严查。遗诏的副本肯定不是普通的东西,也不是窦婴一个人能做出来的。不管是材质、字迹,还是封裱方式,都需要特殊的人才能动手。

然后刘彻并没有追究具有伪造技能的人,却抓住窦婴不放,并处以了斩首示众的极刑,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至少从伪造遗诏的案子来看,刘彻是并不太在意案子的前因后果和发展历程的,他至始至终表现出来的唯一态度就是处死窦婴。伪造遗诏这种惊天大案都能放下,刘彻把所有敌意对准了窦婴,这显然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个伪造遗诏的案子很可能是个假案,是刘彻为了处死窦婴而编出来的借口。因为宫廷档案是否存在遗诏副本只有他说了算,别人无法查证,也就容易把脏水泼到窦婴身上。

窦婴和卫绾都是汉景帝刘启临死前托孤的重臣,尤其是窦婴还有窦太后保驾护航。在窦太后掌权的背景下,刘启留下这种遗诏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为儿子留下治国理政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安窦氏的心,让刘彻的皇位能够稳固。如果窦婴要伪造遗诏,他是非常容易的,也不会留下宫中缺少档案副本的疏漏。因为在刘彻即位初期,宫廷大权都在窦太后手里。窦太后想要为窦氏谋取什么权势,制造一些完备的诏书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从这个角度看,窦婴根本没必要伪造遗诏,而遗诏为真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因此汉武帝刘彻对于追究遗诏的造假过程根本没意义,因为他根本就拿不出遗诏是伪造的证据。如果强行追究,反而容易被窦氏集团缠住脱不开身,甚至越描越黑,这就对他处死窦婴的图谋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而且这么大的案子他也没有公开讨论,可见这里面是存在着很多的阴谋心思的。可以说从始至终遗诏的真假就不重要,刘彻只是希望有个罪名处死窦婴,堵天下悠悠众口。于是有个新的疑问产生了,当时窦婴已经不是丞相,在朝中也不掌权,为什么刘彻还急于将其出去,甚至不惜搞出这样的假案呢?

如果把这个案子从灌夫骂座和伪造遗诏的情节中跳出来,将其放到窦田之争的政治斗争中去,这其中的原因就迎刃而解了。灌夫骂座的起因其实是窦田之争,灌夫只是帮窦婴出头而已。灌夫本身也是罪不至死的,甚至在东宫廷辩中还让田蚡和刘彻下不来台。可是在王太后的强势介入下,灌夫不但自己被杀,而且遭到了灭族的残酷后果。而伪造遗诏更是连最基础的证据都没有,却硬生生地扣在窦婴头上,这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操作。这两个案子的最终结果就是窦氏集团承受巨大的打击,而刘彻则在窦田之争中得到渔翁之利。

从政治利益的归属上看,刘彻才是最大的受益者。窦婴被处死,都是集团瓦解,田蚡与窦婴拼得两败俱伤。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刘彻的帝王权术的操弄狭隘进行的,整个窦田之争也是由刘彻挑拨,并操控进行的。刘彻玩这些阴谋诡计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夺回皇权控制朝政,让西汉朝廷从外戚集团专政的政治格局中摆脱出来。他既不能让窦氏集团继续专权,也不能让王氏集团养虎为患,所以干脆搞了个挑拨离间的策略。而窦氏集团在朝中掌权十多年,根深蒂固,窦婴又是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重臣,岂能让刘彻放心?

窦婴在朝廷中当过大将军、丞相,又是窦氏集团的首脑,与开国元勋和诸侯王都关系极佳。这样的人物即便一时罢官退出朝廷核心圈层,对于刘彻这样的皇帝也是不能放心的。如果窦婴又一天卷土重来,这将对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更让刘彻忌惮的是,窦婴手里有刘启的遗诏,这就相当于免死金牌了。如果他承认了这个遗诏是真的,这就像头上戴了个紧箍咒,时刻都会受到窦氏集团的牵制。以刘彻的霸道和强势,他决不允许有人能够牵制自己,他不是讲道理的明君,而是以强权著称的皇帝,自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实际上窦婴把遗诏拿出来也是昏招,他这个为了自保的操作,却成了自己的催命符。如果窦婴不拿出遗诏,刘彻虽然会用各种办法打压窦氏,剥夺窦氏的权力和资源,但不至于强行将窦婴处死。可遗诏一出现,刘彻为了自己的权力就没了退路了,即便处死窦婴有再大的风险,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下手。而遗诏这个东西又是个不明不白的,窦婴自己根本没法证实来源。能证实来源的窦太后和刘启都已经去世了,这就让遗诏反而成了授人以柄的事情。刘彻翻脸不认人,毫无底线地否定遗诏的真实情况,窦婴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从这个事情也可以看出,窦婴虽然为政多年,但在政治斗争上的确没有刘彻心狠手辣。窦婴很多地方都有着儒家的痕迹,即便是政治斗争也为人留下一线生机,不会赶尽杀绝。而刘彻完全是心狠手辣的帝王,做事万物底线和道德准则的。他的一切操作都是围绕个人权势和利益展开,并没有考虑过任何道德层面的东西。这种手段让他在政治斗争中无往而不利,成为西汉权力最大的帝王。但是这也给西汉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刘彻执政后期的政治乱局也都来源于此。这样的手段对国家朝廷不是好事,也会对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

标签: 窦婴刘彻遗诏汉景帝刘启灌夫

更多文章

  • 窦婴为救好友拿出汉景帝遗诏,但灌夫却被汉武帝斩了,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随芳菲动物谈标签:窦婴,刘启,刘彻,田蚡,遗诏,灌夫,汉朝,窦太后,汉景帝,汉武帝

    公元前131年,渭城大街上,魏其侯窦婴被汉武帝下令问斩。在跪下之时,窦婴面对皇宫含泪高呼:“陛下,臣冤枉啊。臣手中的遗诏真是先帝所留啊!您被田蚡这个小人蒙蔽了!”话音刚落只见刀光一闪,窦婴颓然倒地身首分离。窦婴是西汉窦太后的侄儿,他是能文能武,在西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担任重要大臣,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

  • 灌夫披甲执戟,带领数十骑出寨,驰往敌垒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吴王,灌夫,齐王,刘濞,栾布,晁错,赵王,汉朝,周亚夫

    灌夫披甲执戟,带领数十骑出寨,驰往敌垒又相持了好几日,探得吴楚兵卒已将绝粮,挫损锐气,于是派遣颍阴侯灌何等率兵数千,前去搦战。吴楚军队出营接仗,两下奋斗多时,恼动汉军校尉灌孟舞动长槊,奋勇陷阵。吴楚兵向前拦阻,被灌孟左挑右拨刺死多人,一马驰入。灌孟之子灌夫见老父轻身陷敌,忙率部曲千人,上前接应。偏乃

  • 窦婴为救灌夫却被入狱,一份保命的先帝遗诏,竟让他送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窦婴,遗诏,太后,王太后,灌夫,刘彻

    灌夫的意气用事引发了灌氏全族的祸端,自己也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而窦婴呢,发生这件事后便一直非常自责,他认为,如果不是自己非要拉着灌夫去参加田蚡的婚宴,那么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为了救出灌夫,窦婴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关系,甚至打算主动献出田蚡曾经看中的那块地,希望能换灌夫一条命。但现在已经来不及

  • 穷兵汉武(三章)灌夫本受到汉武帝重用,为何最后却被处死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彻,灌夫,窦婴,田蚡,窦太后,王太后,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汉武帝刘彻当皇帝时是汉朝国力的巅峰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从刘彻即位开始,西汉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就没有停歇过,一轮又一轮接连不断地上演。窦太后在世时刘彻以独尊儒术的名义发起了第一轮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也被迫转入韬光养晦。窦太后去世后,刘彻终于得以亲政,但朝廷中的内斗却更加厉害了。作为窦

  • 丞相田蚡的婚宴上,灌夫使酒骂座,终于被田蚡抓住了把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灌夫,丞相,刘彻,王太后,周亚夫,刘启

    公元前131年夏天,丞相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田蚡的姐姐王太后给足了田蚡面子,让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去田蚡家为他祝贺,窦婴和灌夫也都前去赴宴。窦婴是前任丞相,此时已经闲居在家,没权没势;他的好友灌夫也因为触犯律法丢了官,和窦婴一样闲居在家。人一旦失势,周围的人很快就会转变态度,这一点窦婴的体会肯定十分深刻

  • 窦婴明明在救灌夫,为何最后自己却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窦婴,田蚡,灌夫,丞相,景帝,遗诏,刘启,汉朝,窦太后

    窦婴出身清河大族,为汉文帝窦皇后的堂侄,这也是妥妥的外戚了。他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文帝时在吴国为相,因病被免,在景帝时被重新启用。汉景帝曾说过要立自己的弟弟为接班人,可没有想到窦婴却反对,这让窦太后非常不满,自己家里人都不一心,所以窦太后逐渐冷落他了。景帝三年,汉景帝因为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

  • 走近汉朝(二)01一石三鸟,武帝公议,灌夫窦婴和田蚡身死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窦婴,武帝,刘彻,田蚡,灌夫,景帝,汉朝,窦太后

    题记:接上回,汉景帝如愿以偿地把刘彻送上了皇帝宝座,刘彻的答卷如何呢?是优等生还是糊涂生?山人选取其中一段公议辩论的精彩片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据《史记》记述和电视剧《汉武大帝》36-37集描述:元光三年,窦婴的好基友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醉酒骂座,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

  • 为替赵王出气,贯高因刺杀汉高祖刘邦入狱,被赦免后却羞愧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赵王,刘邦,贯高,皇帝,皇上,汉高祖,汉朝

    作为秦末汉初时期赵国的相国,贯高曾因汉高祖刘邦侮辱赵王,便图谋刺杀刘邦,后来事情败露被刘邦收监用刑。然而,在所有酷刑面前,贯高依然坚持维护赵王的清白。因此,刘邦被他的忠义所打动,想对他加以重用,可贯高却因为自己谋害皇帝,深感羞愧继而断颈自尽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返回

  • 鲁智深、林冲跟着童贯高俅征讨梁山,哪些梁山好汉是他们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鲁智深,童贯,高俅,梁山好汉,卢俊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但打没了郑屠的性命,也打丢了自己的前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鲁大侠还留在渭州,并晋升为兵马都监,是完全有可能带着本州人马去征讨梁山的。大家已经习惯了称鲁达为鲁智深,为了读起来方便,咱们还是把不出家的鲁提辖或鲁都监也成为鲁智深——不出家的人叫智深也没啥奇怪的,我们完全可以认

  • 在《荡寇志》中,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宋江,李逵,蔡京,童贯,唐朝,高衙内,梁山好汉,荡寇志(1975年电影)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士诚谋士施耐庵或罗贯中,《荡寇志》的作者是清朝秀才出身的黄牛道人俞万春。所处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有人说《荡寇志》就是清廷鹰犬对梁山好汉的抹黑。但是我们细看《荡寇志》,却发现这本书并非一无是处,而且也不完全是为了抹黑梁山好汉而写。俞万春还是有一些正义感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