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窦婴为救好友拿出汉景帝遗诏,但灌夫却被汉武帝斩了,这是为何?

窦婴为救好友拿出汉景帝遗诏,但灌夫却被汉武帝斩了,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随芳菲动物谈 访问量:4353 更新时间:2024/1/14 22:49:59

公元前131年,渭城大街上,魏其侯窦婴被汉武帝下令问斩。在跪下之时,窦婴面对皇宫含泪高呼:“陛下,臣冤枉啊。臣手中的遗诏真是先帝所留啊!您被田蚡这个小人蒙蔽了!”话音刚落只见刀光一闪,窦婴颓然倒地身首分离。窦婴是西汉窦太后的侄儿,他是能文能武,在西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担任重要大臣,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也是立下汗马功劳,从而受封魏其侯。窦婴此人性格刚毅,不畏惧权贵,敢于有话直说,所以在朝中也是负有盛名。

西汉有着外戚为官的习惯,在汉景帝刚刚即位之时,窦婴就被任命为詹事。不久后梁王刘武入京觐见,梁王是窦太后最为喜爱的小儿子,汉景帝为了讨母后欢心,就随口在酒宴上说出了等到百年以后把皇位传给刘武的话。俗话说得好,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窦太后和刘武听闻此话后都欣喜若狂,尤其是窦太后原本就比较宠爱小儿子,听说刘武也有希望当皇帝那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候窦婴假装起身敬酒对汉景帝说到:“陛下,帝皇之位自古以来就是父子相传,从来没听说过有兄弟相传的。陛下难道要改变高祖制定下来的规矩吗?”听到窦婴这么一说,汉景帝是马上醒悟过来发觉自己说错了话,这不是明摆着的吗,皇位怎么会传兄弟不传儿子呢?于是汉景帝便不再说话,而窦太后听到这话后怒上眉头,从此窦太后就不再准许窦婴入宫觐见自己,过了没多久窦婴也因为这件事而被迫离职归乡。

窦婴离职后刚归家不久,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就爆发了。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将,与此同时他还缺乏一位宗室或者外戚担任大将军居中调度。在国乱思良将之时汉景帝忽然想起了窦婴,于是汉景帝便立刻命人诏窦婴入宫。一开始窦婴是假意推脱不愿入宫,但是在七国大军压境的危机情况下,窦太后也只好出面,委婉地向窦婴表达了自己昔日的错误。太后承认了自己的不是,窦婴也不好再推辞,于是便顺势接受了大将军的职位。他领军镇守天下之中的荥阳,牢牢地遏制住叛军东进的步伐,为车骑将军周亚夫提供了逐个击破叛军的条件。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窦婴不辱使命是立下汗马功劳,回到朝中就被皇帝册封为魏其侯,一时间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显贵,门前那是车水马龙宾客络绎不绝。

但是吧,有时候是祸福相依,人生高峰往往伴随着低谷。过了没多久窦婴就发觉到这一点,虽是如此,但是他此时并没有进行调整,所以导致了最后的悲剧还是发生了。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武帝。而皇太后王娡的弟弟田蚡也开始入朝为官,新一代的外戚便开始成长起来。说到田蚡这个人,他为人阴沉心机很深,在发迹之前田蚡经常到窦婴家中做客陪他喝酒聊天,而且态度向来毕恭毕敬一直以窦婴的侄子自居。

公元前135年,太皇太后双双去世,太后王娡称制。任命田蚡为相,于是田蚡就变成了朝廷上的大红人,一些达官贵人、士人宾客纷纷转头对田蚡趋炎附势,所以窦婴门前却变得门可罗雀。而田蚡这个人对窦婴态度大变,变得不那么毕恭毕敬,也不再到窦婴家中做客喝酒聊天。面对此番情景,窦婴也是感到非常失落,一旦习惯了一呼百应的生活后再让他回到过去安静的时光那肯定是非常的不适。窦婴好友灌夫知道了窦婴心结所在,主动前去安慰他,并且承诺自己会去请田蚡到府里相聚。窦婴一听感到非常的高兴,他也非常想和田蚡搞好关系以恢复自己往日的地位。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窦、田两人实际上代表了两代新旧外戚之争,关系又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和好如初呢?

结果灌夫是越帮越乱,因为田蚡到窦家赴宴迟到和田蚡向窦婴索要田地两件事,灌夫破口大骂田蚡小人得志,也正因为这件事,田蚡对两人是恨之入骨。公元前131年,田蚡与燕王女儿结为夫妻,太后王娡大为高兴,便下令在京城的达官贵人必须出席婚宴,窦婴和灌夫两个人无奈也只好一同前往参加婚宴。灌夫此时仍然对田蚡很有意见,而且心中有气。他起身向在座的达官贵人挨个敬酒时,发现很多人都是敷衍了事,灌夫于是勃然大怒,他假借骂自己的侄儿卫尉灌贤,实则暗讽在座的宾客。田蚡察觉到情况感觉不对,于是便出来打圆场,虽说这两个人不太对付,但是今天是自己的大喜之日,又怎能容忍有人在场破口大骂呢?田蚡他肯定是要应付过去。但是灌夫的牛脾气是上来了,还是不停的叫骂,于是田蚡就怒了,命人将灌夫给扣押了。第二天审讯灌夫,说他在宴席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同时也是将灌夫家族的不法之事一并报上。

窦婴见到了灌夫被囚禁,于是想要营救好友。他的夫人就劝说道:“灌夫借酒骂人得罪了丞相田蚡,这不就是等于和太后作对!你怎么可能救得了?别一不小心把自己也给搭了进去,还是先自保周全”窦婴完全没有理会夫人的劝告,于是就上书汉武帝刘彻为灌夫求情。但是窦婴忘了,现在的太后是王娡。双拳难敌四手,自己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和太后一系相抗衡呢?汉武帝也只能迫于压力下令彻查灌夫的罪行,同时也把窦婴给暂时囚禁了。若是窦婴此时能够退让一步,说不定能够保全自身。可是他救友心切拿出汉景帝临终前给自己的遗诏,诏书上面说窦婴如果自身遇到什么事情,有什么不方便的话可以拿出遗诏。可是此诏拿出后,却没有在宫中找到存档,田蚡这时知道现在和窦婴已经是不死不休,所以他就弹劾窦婴伪造先帝的诏书,应当问斩。

汉武帝虽然最后斩杀了灌夫,没有治窦婴的罪。但是经不住田蚡派人不停的游说他人,于是在公元前131年十二月,窦婴也因此被斩。窦婴的死虽然和田蚡的陷害脱不了关系,但是实际上也和他自身爱慕虚荣,放不下昔日荣华富贵有关。窦婴的死也是应了一句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更多文章

  • 灌夫披甲执戟,带领数十骑出寨,驰往敌垒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吴王,灌夫,齐王,刘濞,栾布,晁错,赵王,汉朝,周亚夫

    灌夫披甲执戟,带领数十骑出寨,驰往敌垒又相持了好几日,探得吴楚兵卒已将绝粮,挫损锐气,于是派遣颍阴侯灌何等率兵数千,前去搦战。吴楚军队出营接仗,两下奋斗多时,恼动汉军校尉灌孟舞动长槊,奋勇陷阵。吴楚兵向前拦阻,被灌孟左挑右拨刺死多人,一马驰入。灌孟之子灌夫见老父轻身陷敌,忙率部曲千人,上前接应。偏乃

  • 窦婴为救灌夫却被入狱,一份保命的先帝遗诏,竟让他送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窦婴,遗诏,太后,王太后,灌夫,刘彻

    灌夫的意气用事引发了灌氏全族的祸端,自己也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而窦婴呢,发生这件事后便一直非常自责,他认为,如果不是自己非要拉着灌夫去参加田蚡的婚宴,那么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为了救出灌夫,窦婴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关系,甚至打算主动献出田蚡曾经看中的那块地,希望能换灌夫一条命。但现在已经来不及

  • 穷兵汉武(三章)灌夫本受到汉武帝重用,为何最后却被处死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彻,灌夫,窦婴,田蚡,窦太后,王太后,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汉武帝刘彻当皇帝时是汉朝国力的巅峰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从刘彻即位开始,西汉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就没有停歇过,一轮又一轮接连不断地上演。窦太后在世时刘彻以独尊儒术的名义发起了第一轮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也被迫转入韬光养晦。窦太后去世后,刘彻终于得以亲政,但朝廷中的内斗却更加厉害了。作为窦

  • 丞相田蚡的婚宴上,灌夫使酒骂座,终于被田蚡抓住了把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灌夫,丞相,刘彻,王太后,周亚夫,刘启

    公元前131年夏天,丞相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田蚡的姐姐王太后给足了田蚡面子,让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去田蚡家为他祝贺,窦婴和灌夫也都前去赴宴。窦婴是前任丞相,此时已经闲居在家,没权没势;他的好友灌夫也因为触犯律法丢了官,和窦婴一样闲居在家。人一旦失势,周围的人很快就会转变态度,这一点窦婴的体会肯定十分深刻

  • 窦婴明明在救灌夫,为何最后自己却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窦婴,田蚡,灌夫,丞相,景帝,遗诏,刘启,汉朝,窦太后

    窦婴出身清河大族,为汉文帝窦皇后的堂侄,这也是妥妥的外戚了。他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文帝时在吴国为相,因病被免,在景帝时被重新启用。汉景帝曾说过要立自己的弟弟为接班人,可没有想到窦婴却反对,这让窦太后非常不满,自己家里人都不一心,所以窦太后逐渐冷落他了。景帝三年,汉景帝因为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

  • 走近汉朝(二)01一石三鸟,武帝公议,灌夫窦婴和田蚡身死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窦婴,武帝,刘彻,田蚡,灌夫,景帝,汉朝,窦太后

    题记:接上回,汉景帝如愿以偿地把刘彻送上了皇帝宝座,刘彻的答卷如何呢?是优等生还是糊涂生?山人选取其中一段公议辩论的精彩片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据《史记》记述和电视剧《汉武大帝》36-37集描述:元光三年,窦婴的好基友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醉酒骂座,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

  • 为替赵王出气,贯高因刺杀汉高祖刘邦入狱,被赦免后却羞愧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赵王,刘邦,贯高,皇帝,皇上,汉高祖,汉朝

    作为秦末汉初时期赵国的相国,贯高曾因汉高祖刘邦侮辱赵王,便图谋刺杀刘邦,后来事情败露被刘邦收监用刑。然而,在所有酷刑面前,贯高依然坚持维护赵王的清白。因此,刘邦被他的忠义所打动,想对他加以重用,可贯高却因为自己谋害皇帝,深感羞愧继而断颈自尽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返回

  • 鲁智深、林冲跟着童贯高俅征讨梁山,哪些梁山好汉是他们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鲁智深,童贯,高俅,梁山好汉,卢俊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但打没了郑屠的性命,也打丢了自己的前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鲁大侠还留在渭州,并晋升为兵马都监,是完全有可能带着本州人马去征讨梁山的。大家已经习惯了称鲁达为鲁智深,为了读起来方便,咱们还是把不出家的鲁提辖或鲁都监也成为鲁智深——不出家的人叫智深也没啥奇怪的,我们完全可以认

  • 在《荡寇志》中,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宋江,李逵,蔡京,童贯,唐朝,高衙内,梁山好汉,荡寇志(1975年电影)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士诚谋士施耐庵或罗贯中,《荡寇志》的作者是清朝秀才出身的黄牛道人俞万春。所处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有人说《荡寇志》就是清廷鹰犬对梁山好汉的抹黑。但是我们细看《荡寇志》,却发现这本书并非一无是处,而且也不完全是为了抹黑梁山好汉而写。俞万春还是有一些正义感的:宋

  • 汉初贯高刺杀刘邦事件,“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典型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刘邦,赵王,贯高,匈奴,韩信,汉初,汉朝,韩王信,白登之围,历史故事

    汉八年(前200年)冬,刘邦于东垣剿灭韩王信叛军残部后,南下经赵国回京,赵相贯高却埋伏刺客于柏人县馆舍壁中,意图趁机刺杀刘邦,然而最终失败,且导致赵王张敖被废。而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白登之围”说起。“白登之围”后刘邦撤军,途经赵国对张敖无礼汉七年(前201年)秋,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打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