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述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

公孙述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日路十七号 访问量:2303 更新时间:2024/1/14 17:58:04

当初,刘秀

来歙

盖延

进攻蜀地,公孙述任命

王元

为将军,命令他在河池御敌,结果被来歙打败。

来歙乘胜追击攻克了下辨(今甘肃成县)。公孙述十分恐慌,就派出刺客来行刺来歙,竟然得手了!

不知道刺客是怎么进入军营进行行刺的,要知道战争时期防范是很到位的。

只能说明这个刺客很厉害,轻功、武艺都高人一筹。

公孙述显然尝到了“斩首”敌将的好处,后来又派刺客刺杀了东汉的开国名将,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六位的岑彭

不过,这也无济于事,毕竟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了。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公孙述用刺客对付刘秀的将领,而同样用“作死”的方法来对待自己“蜀国”的文人。

这样就不地道了!

公孙述用人:不被我用,也不能让别人用!

公孙述征召李业来当博士,李业则不吊他,别以为你是“皇帝”就了不起,我还就是不卖你的账。

公孙述见李业这样,心中很不爽,觉得很没面子,就派大鸿胪

尹融

拿着诏书威胁李业:“如果你接受职位就封公侯,如果不接受职位就赐予毒酒。”

见李业不卖他的账,尹融解释说:“现在天下分崩离析,哪里还有什么黑白是非,你想用自己的身体去试探不可测的深渊

朝廷仰慕您的品德名望,为您留下官位,现在已经有七年了。四季进贡的山珍美味,不曾忘记送给您。您应该上奉知己,下为子孙,性命和名誉都可保全,这样做不是上策吗”

李业于是感叹说:“古人说,危险之邦不能进入,混乱之邦不能居住,我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君子遇到危险而肯献出生命,怎么可以用高官厚禄引诱呢?”

说白了,李业根本看不上公孙述这一套,根本瞧不起他的为人。

尹融说:“应该叫家人来商量。”

李业说:“大丈夫决心绝断仕途已经很久了,为什么要和妻子儿女商量”

说完,李业饮鸠自尽。

真是书生意气,大丈夫行为,生死竟然如此看淡,这才是真正的去留肝胆两昆仑。

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根本不是公孙述想要的,本来想吓唬吓唬就算了,没想到这家伙来真的。背上了杀死贤才的名声,这如何是好

于是,公孙述派使者去吊丧祭祀,还随了一百匹绢帛助丧。

哪里知道,李业的儿子

李翚

也随老子的脾气,拒不接受,竟然跑了。

这太让公孙述下不来台了。

公孙述又聘请巴郡人

谯玄,

谁承想这谯玄也像是李业一样的性格,不吊他。

气急败坏的公孙述如法炮制,让使者再次用毒药相逼。

太守也亲自到谯玄家拜访,劝他动身,谯玄说:“坚持我的志向,保全我的气节,死又有什么遗憾!”

随之接受毒药。

谯玄的儿子

谯瑛

痛哭,向太守磕头,情愿捐献家产一千万钱,为父亲的死赎罪。

太守为此请示公孙述,公孙述答应了。

这个自封为皇帝的人也是爱钱啊!

公孙述又征召儒生王皓、王嘉,怕他们不来,就先拘捕他们的妻子儿女。

使节对王嘉说:“赶快整理行装,跟我出发,能够保全你的妻子儿女。”

王嘉回答说:“狗、马还认识主人,何况人呢”

这之前,王皓已经自刎而死,使者用王皓的头颅上报,公孙述十分愤怒,于是杀掉了王皓的家属。

王嘉听说后,感叹道:“我走在后面了!”

于是面对使者拔剑自刎而死。

费贻不愿意做公孙述的官,身上涂上油漆长了癞疮,假装疯狂以逃避做官。

任永、冯信全都以患青光眼为借口而辞谢公孙述的征召。

当刘秀平定蜀地后,在李业家所居住的里门刻碑纪念,表彰他的节操。

又征召费贻、任永、冯信,恰好任永、冯信病逝,只有费贻官至合浦太守。

蜀地的老百姓上下欢喜,没有不归顺的。

由此可见可见民心的向背了。一个军阀不能顺应时代,自以为是,妄想分裂,虽然有一系列的“神操作”,那也无济于事,等待他的只能是死路一条!

史料来自于(司马光《资治通鉴》)

标签: 公孙述太守来歙刘秀平定

更多文章

  • 公孙述兵行险招,刺杀刘秀左右手,结果怎样?刺杀成功却全族被诛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秀,公孙述,来歙,光武帝,吴汉,岑彭

    成都素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里地处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人安居乐业。今天的成都更是异常地繁华美丽,旅游资源丰富,有杜甫草堂、大熊猫基地、武侯祠等。其中,最吸引游客的是这里的慢节奏生活方式,让人能够放松身心,排解生活带来的压力。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繁华的城市,曾经被血洗?在这里,

  • 东汉大司马吴汉为何要屠成都?又为何说公孙述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吴汉,公孙述,刘秀,太守,王莽,隗嚣

    公元35年春,汉光武帝刘秀为统一天下,挟平定隗嚣陇西割据势力余威,令征南大将军岑彭大举征伐蜀地同时,亲笔给自称白帝的公孙述写信劝降。公孙述却“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大言不惭道:“废或兴均由天命,岂有投降的天子!”他两次拒绝刘秀劝降,“终无降意”,负隅顽抗,并派手下先后暗杀东汉名将来歙与岑彭。汉大司

  • 公孙述本可争夺天下,但最有机会的那几年,被刘秀手下悍将所阻

    历史解密编辑:意默语晨标签:刘秀,公孙述,冯异,关中,王莽,邓禹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称帝之初,各地割据势力错综复杂,虽然刘秀势力强大,号称“跨州据土,带甲百万”,但是不代表这天下就是他刘秀的,我们现在说刘秀是位面之子,不过在当时,任何割据一方的势力集团,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其中割据益州的公孙述,可是要比刘秀还早就称帝了,建立了大成,并且很快占据了全部益州

  • 东汉风云:公孙述引谶称帝,王元据陇阻汉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王元,公孙述,汉军,冯异,来歙,马援

    东汉风云:公孙述引谶称帝,王元据陇阻汉军是时,公孙述方收集延岑、田戎两军,令延岑为大司马,封汝宁王;田戎亦邀封翼江王。特使部将任满与田戎同出江关,沿途收田戎旧部,窥取荆州诸郡。一面妄引谶纪,说是孔子作《春秋》,尊周尚赤,共得十二公;汉亦用赤帜,自汉高至平帝,中加吕后称制,也是十二代,历数已尽,一姓不

  • 田蚡和灌夫之间的矛盾,外戚们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程海讲体育标签:灌夫,丞相,太后,王太后,韩安国,刘启

    本文转载自 局外人的视界 公众号,原创作者:卡夫卡不忙了对于田蚡和灌夫之间的矛盾,窦婴当然很清楚。跟灌夫处了这么久的朋友,窦婴更加清楚这货几杯酒下肚之后的德行,但这回王太后亲自召集的,为娘家兄弟搞场面的婚礼明说了,列侯跟皇族必须参加,窦婴是列侯,那是必须去的,灌夫级别不够,交情也破裂了,其实不必去的

  • 穷兵汉武(五章)窦婴只是帮灌夫据理力争,为何刘彻将其斩首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窦婴,刘彻,遗诏,汉景帝刘启,灌夫

    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刘启时期的重臣,太皇太后窦氏的侄子,在西汉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然而在汉武帝刘彻亲政不久,他就在窦田之争的政治风波中被处死,甚至是遭到了斩首示众这样严酷的刑法。要知道窦婴作为窦氏集团的代表人物,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最顶级的。这样的权贵即便要处死,一般也不会选优斩首示众

  • 窦婴为救好友拿出汉景帝遗诏,但灌夫却被汉武帝斩了,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随芳菲动物谈标签:窦婴,刘启,刘彻,田蚡,遗诏,灌夫,汉朝,窦太后,汉景帝,汉武帝

    公元前131年,渭城大街上,魏其侯窦婴被汉武帝下令问斩。在跪下之时,窦婴面对皇宫含泪高呼:“陛下,臣冤枉啊。臣手中的遗诏真是先帝所留啊!您被田蚡这个小人蒙蔽了!”话音刚落只见刀光一闪,窦婴颓然倒地身首分离。窦婴是西汉窦太后的侄儿,他是能文能武,在西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担任重要大臣,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

  • 灌夫披甲执戟,带领数十骑出寨,驰往敌垒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吴王,灌夫,齐王,刘濞,栾布,晁错,赵王,汉朝,周亚夫

    灌夫披甲执戟,带领数十骑出寨,驰往敌垒又相持了好几日,探得吴楚兵卒已将绝粮,挫损锐气,于是派遣颍阴侯灌何等率兵数千,前去搦战。吴楚军队出营接仗,两下奋斗多时,恼动汉军校尉灌孟舞动长槊,奋勇陷阵。吴楚兵向前拦阻,被灌孟左挑右拨刺死多人,一马驰入。灌孟之子灌夫见老父轻身陷敌,忙率部曲千人,上前接应。偏乃

  • 窦婴为救灌夫却被入狱,一份保命的先帝遗诏,竟让他送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窦婴,遗诏,太后,王太后,灌夫,刘彻

    灌夫的意气用事引发了灌氏全族的祸端,自己也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而窦婴呢,发生这件事后便一直非常自责,他认为,如果不是自己非要拉着灌夫去参加田蚡的婚宴,那么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为了救出灌夫,窦婴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关系,甚至打算主动献出田蚡曾经看中的那块地,希望能换灌夫一条命。但现在已经来不及

  • 穷兵汉武(三章)灌夫本受到汉武帝重用,为何最后却被处死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彻,灌夫,窦婴,田蚡,窦太后,王太后,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汉武帝刘彻当皇帝时是汉朝国力的巅峰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从刘彻即位开始,西汉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就没有停歇过,一轮又一轮接连不断地上演。窦太后在世时刘彻以独尊儒术的名义发起了第一轮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也被迫转入韬光养晦。窦太后去世后,刘彻终于得以亲政,但朝廷中的内斗却更加厉害了。作为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