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中兴,确是不知,毕竟汉献帝非果断之君,也非能君,他即使放在汉朝鼎盛时期为君,最多也就是守成之君,他当不了开疆扩土的雄主,而在那个乱世,若不是雄主,恐很难做到“中兴”。
当然,能不能“中兴”不敢保证。但若是王允能够招降李傕、郭汜、贾诩、张济等西凉众将,及西凉军队,则可确保长安不失,洛阳不失则大汉不灭。要知道,西凉军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再依靠着吕布的勇猛,贾诩的谋略,潼关、武关、函谷关等雄关的坚不可摧,任何一方诸侯都没有染指东汉皇权的机会,就更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事情了。
当然,王允能招降他们绝对不是假设,实际上在当时王允的确有招降他们的机会。当年,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人之所以会攻打长安,就是因为他们害怕朝廷不愿意宽恕他们,而对他们起杀心,所以他们才反。
如果此时王允在董卓被杀后,就立刻以献帝的名义向天下发布诏书,对董卓手下将领所犯一事既往不咎,同时对他们进行加官进爵,则西凉军诸将必定臣服于大汉。毕竟这个时候,献帝依然是天下共主,这天下依然是大汉天下,所以以献帝的名义发布的诏书绝对能让他们信服。
而后,随着西凉军的归顺,再加吕布的辅佐,东汉几乎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只是其他地方势力都反,献帝也依然能固守东汉半壁江山,然后对刘表、刘焉、曹操、孙坚等地方势力徐徐图之。要知道,此时天下人认可的依然是东汉,献帝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汉皇帝,即使地方势力有什么不满之心,他们也都不敢第一个冒出头来去对付献帝。
一旦谁第一个冒出头来去攻打献帝,献帝都可以不用动手,直接发布勤王令,总有诸侯会对这个势力群起而攻之。所以说实在的,当时的献帝只要能够守住长安,手下只要有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强大武装力量,东汉依然会存在。
当然,东汉虽灭不了,但是以当时的那个局势,东汉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固守一地,或是割据半壁江山。说实在的,其他诸侯不敢率先进攻献帝,献帝也绝不敢率先进攻诸侯。一旦东汉率先对诸侯发动进攻,那些诸侯就会升起一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绪,他们都会害怕接下来会轮到他们,所以他们毕竟会狗急跳墙,抛弃一切偏见,同心协力先灭掉献帝。
而献帝之后虽强,但也绝对抵挡不住全部诸侯的群起而攻之。所以其实,就算献帝收服了西凉军队,东汉与地方诸侯顶多就是保持着一股平衡,谁也灭不掉谁,谁也不敢对对方先下手。如此,在微妙的平衡下,东汉的最好结局无疑就是割据半壁江山,至于中兴,说实在的光光依靠西凉诸将,那是很难实行的。
当然,以上的结局,其基础就是献帝不要犯二,如果献帝犯二,在诸侯争霸的初期,就算曹操大军归顺献帝,东汉也只会迎来灭亡的结局。因为,早董卓死后,东汉半壁江山已尽归地方诸侯所控,朝廷已失去对于中原地区这等富庶地区的绝对掌控,而没有了钱,没有了粮食,献帝又拿什么跟人家斗呢?
所以献帝绝对不能犯二,他需要做的就是维持现状,然后暗地发展,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来达到利己,发展壮大汉朝的目标。之后在拥有绝对的实力之后,以拉拢一部分诸侯,打击一部分诸侯的做法,来达到完全消灭地方势力的目的。只有这样东汉才能迎来中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