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布杀死董卓后,如果王允招降李傕、郭汜及西凉军,大汉能中兴吗

吕布杀死董卓后,如果王允招降李傕、郭汜及西凉军,大汉能中兴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原始人侃历史 访问量:4732 更新时间:2024/1/24 11:37:32

能否中兴,确是不知,毕竟汉献帝非果断之君,也非能君,他即使放在汉朝鼎盛时期为君,最多也就是守成之君,他当不了开疆扩土的雄主,而在那个乱世,若不是雄主,恐很难做到“中兴”。

当然,能不能“中兴”不敢保证。但若是王允能够招降李傕郭汜贾诩、张济等西凉众将,及西凉军队,则可确保长安不失,洛阳不失则大汉不灭。要知道,西凉军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再依靠着吕布的勇猛,贾诩的谋略,潼关、武关、函谷关等雄关的坚不可摧,任何一方诸侯都没有染指东汉皇权的机会,就更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事情了。

当然,王允能招降他们绝对不是假设,实际上在当时王允的确有招降他们的机会。当年,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人之所以会攻打长安,就是因为他们害怕朝廷不愿意宽恕他们,而对他们起杀心,所以他们才反。

如果此时王允在董卓被杀后,就立刻以献帝的名义向天下发布诏书,对董卓手下将领所犯一事既往不咎,同时对他们进行加官进爵,则西凉军诸将必定臣服于大汉。毕竟这个时候,献帝依然是天下共主,这天下依然是大汉天下,所以以献帝的名义发布的诏书绝对能让他们信服。

而后,随着西凉军的归顺,再加吕布的辅佐,东汉几乎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只是其他地方势力都反,献帝也依然能固守东汉半壁江山,然后对刘表刘焉曹操孙坚等地方势力徐徐图之。要知道,此时天下人认可的依然是东汉,献帝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汉皇帝,即使地方势力有什么不满之心,他们也都不敢第一个冒出头来去对付献帝。

一旦谁第一个冒出头来去攻打献帝,献帝都可以不用动手,直接发布勤王令,总有诸侯会对这个势力群起而攻之。所以说实在的,当时的献帝只要能够守住长安,手下只要有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强大武装力量,东汉依然会存在。

当然,东汉虽灭不了,但是以当时的那个局势,东汉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固守一地,或是割据半壁江山。说实在的,其他诸侯不敢率先进攻献帝,献帝也绝不敢率先进攻诸侯。一旦东汉率先对诸侯发动进攻,那些诸侯就会升起一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绪,他们都会害怕接下来会轮到他们,所以他们毕竟会狗急跳墙,抛弃一切偏见,同心协力先灭掉献帝。

而献帝之后虽强,但也绝对抵挡不住全部诸侯的群起而攻之。所以其实,就算献帝收服了西凉军队,东汉与地方诸侯顶多就是保持着一股平衡,谁也灭不掉谁,谁也不敢对对方先下手。如此,在微妙的平衡下,东汉的最好结局无疑就是割据半壁江山,至于中兴,说实在的光光依靠西凉诸将,那是很难实行的。

当然,以上的结局,其基础就是献帝不要犯二,如果献帝犯二,在诸侯争霸的初期,就算曹操大军归顺献帝,东汉也只会迎来灭亡的结局。因为,早董卓死后,东汉半壁江山已尽归地方诸侯所控,朝廷已失去对于中原地区这等富庶地区的绝对掌控,而没有了钱,没有了粮食,献帝又拿什么跟人家斗呢?

所以献帝绝对不能犯二,他需要做的就是维持现状,然后暗地发展,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来达到利己,发展壮大汉朝的目标。之后在拥有绝对的实力之后,以拉拢一部分诸侯,打击一部分诸侯的做法,来达到完全消灭地方势力的目的。只有这样东汉才能迎来中兴的机会。

标签: 吕布董卓王允李傕郭汜西凉

更多文章

  • 读三国7:又见离间计,太尉杨彪妙计安天下,令李傕、郭汜自相攻杀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杨彪,李傕,郭汜,董卓,吕布,汉朝,读三国

    作者:田先生读史每天只读1页《三国演义》,轻松养成读书好习惯!这回说到李傕、郭汜在洛阳挟汉献帝以令诸侯,横行无忌,太尉杨彪便欲设计除去。读到这里就要问了,什么计策能除去掌握虎狼之师的李傕、郭汜呢?如果只是一个人还棘手一点,但是两个人就好办了,正如董卓、吕布,后来的马超、韩遂。对,正是祖传的反间计,杨

  • 读三国8: 李傕、郭汜堪称低配版项羽,不重视人才气走贾诩致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李傕,郭汜,项羽,贾诩,三国,秦朝,春秋战国

    作者:田先生读史每天只读1页《三国演义》,轻松养成读书好习惯!人才何其重要,身为领导者一定要善用人才,虚心纳谏,方能趋吉避凶、诸事顺利。然则历史上多少反面教材,前有魏惠王弃商鞅不用,致其奔走秦国而强秦,又有霸王项羽气走范增,落得个乌江自刎.......如今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也是如此。这回说到李傕、郭

  • 李傕、郭汜的内讧,居然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嫉妒心?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郭汜,李傕,董卓,王允,贾诩,吕布

    公元192年,王允、吕布成功诛杀董卓,终于除掉了这个大魔头。结果王允得意忘形之下,没有很好处理董卓麾下西凉兵。在贾诩劝说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纠集部队反攻长安,王允被杀,吕布逃走,自此东汉朝廷落入李、郭二人之手。一开始李傕、郭汜他们还是比较和谐的,各自都给自己封了高官,并且打退了马腾、韩遂的

  • 正史中三国武将单挑记录:吕布vs郭汜、孙策vs太史慈、马超vs阎行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吕布,郭汜,孙策,马超,单挑,阎行,汉朝,太史慈,历史片,古装片,三国武将,三国(电视剧)

    我们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或者看电视剧,最喜欢的自然是武将阵前单挑,什么“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许褚裸衣斗马超”。然而真实的历史中,两军主将单挑的机会其实很少,因为这本来就不是常规操作。但正史中也有几次记录:吕布vs郭汜据《英雄记》记载:“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

  • 没有底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河西饿狼——郭汜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郭汜,李傕,吕布,董卓,马腾,五虎上将,献帝起居注,河西省(中华民国)

    很多人对郭汜的印象,是他和李傕组成一对CP,后来闹翻内讧。实际上郭汜比李傕作战更勇猛,性格更是要彪悍凉薄得多,有着与李傕同样的狡黠和霸道,并且不像李傕还受到一些礼教的约束,郭汜做事是彻底的放飞自我无底线,像饿狼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河西盗马贼李傕的堂弟李应在他发迹前就是三公府中的官员(《三国志·董卓传

  • 昭君入宫那年陈汤已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但为何还要出塞和亲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陈汤,王昭君,匈奴,郅支单于,匈奴人,出塞

    汉朝在立国之初就和匈奴打的难解难分,有汉一朝,匈奴就如恶魔般的存在,常常令汉朝蒙羞。如汉高祖刘邦半生征战,率数十万大军出征仍有白登之围。因汉初内患未平,百废待兴,所以不得不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遴选宗室女,携带厚礼出塞,以期与匈奴人和睦相处,争取发展缓冲时间。但是匈奴人也实在豺狼本性,即使汉朝如此低声

  •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之对民众的教化,地方官学和民间私学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教化,儒生,董仲舒,地方官,民间私学,儒家思想

    古代社会是行政权力支配下的社会,政府是教化实践的主角,官学的兴起、教化主导思想的规划、施教人员的选拔、教化典型的塑造等,主要都是由政府经办或认可的,甚至皇帝本人也要亲身行教,以促教化之顺利开展。但对普通民众的教化绝非政府之专利,民间私学、乡里舆论礼俗等也都是教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施行对社会民众的教化,

  • 董仲舒推行孝廉制度, 倡导敬老爱亲

    历史解密编辑:章娱姐姐标签:孝道,操守,董仲舒,价值观,孝廉制度,敬老爱亲

    在古代中国,孝廉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这种制度最早由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所提出,并在他的倡导下成为了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董仲舒认为,孝是人类道德的核心,而将孝廉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能够确保官员们既有才能,又有道德操守,能够公正、高效地为国家服务。孝廉制度的实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需要形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李知微,天宝彍骑,建康人,董仲舒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董仲舒,李知微,五经,建康

    李知微李知微,性格旷达,自视清高,通览史书,家境贫寒。一次月夜,过文成宫下,看到几十个小人儿站在古槐下,都几寸高,带着车马仆从,好像是有地位的人。李知微悄声屏气,想看看他们要干嘛。不一会,从东面破墙下的洞穴里,走出一个紫衣人。戴着高大的帽子,神态威严,所带的随从稍微高一点。古槐下的小人上前参拜,讨要

  • 衡水市博物馆“大汉儒宗”董仲舒儒学文化专题展开展

    历史解密编辑:圈衡水标签:董仲舒,衡水市,博物馆

    9月20日,由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衡水市博物馆承办的“大汉儒宗”董仲舒儒学文化专题展在衡水市博物馆临展厅开展。展览分为“汉承秦制·儒学式微”“汉武更化·独尊儒术”“阐道醇儒·高山景行”“遗迹犹存·遗风泽世”“董子故里·大儒之乡”五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书籍、文物等形式,集中展示了一代儒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