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金谷文集】范蠡与龙门石窟

【上金谷文集】范蠡与龙门石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上金谷景区 访问量:1200 更新时间:2024/1/23 2:39:59

寻找石头筑坝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越勾践没有接受范蠡的劝告,派兵攻打吴国,结果兵败亡国。为了避免生灵涂炭,越王勾践接受谋臣范蠡的建议,弃械求和。越王勾践遂成吴王夫差的奴隶,被呼来喝去,受尽欺辱。

这年秋天,钱塘江八月十八的潮水出奇地厉害,海水倒灌,冲毁了两岸八百里海塘,吓得吴王夫差日夜睡不着觉。

潮水平息后,吴王夫差把勾践叫来,命令他带领越国的老百姓去修筑海塘,限期十年完成,并扔下狠话,如果到时完不成,他将跟越国老百姓一起,被列入另册,永世不得翻身。

为了尽快修复水毁海塘,救越民于水火,勾践走遍钱塘江畔的大小山头,寻找可以筑坝的石头。可是,两岸山石都是铁硬铁硬的,一般锥凿根本凿不动。偶有大石头,可人力抬不动;若捡小石块筑坝,一个浪头过来便会瞬间坍塌。

勾践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好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他带领老百姓,没日没夜到附近山里找寻石头,工程进度缓慢,勾践心急如焚。

这日,范蠡坐上木船,出门去做买卖。木船沿着钱塘江,一路逆流而上,经富春江、兰江,来到了姑蔑国所在的衢江。

木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范蠡背着手站立船头,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馒头样的小岛,表面光秃秃的,寸草不长,一派荒凉景象。此情此景,让范蠡不由想起沦陷的故土家园,忍不住泪流满面。

突然,前面小岛上传来了“叮叮当当”金属碰撞的声音,范蠡心头一震——这么荒凉的小岛上,竟然有人在打仗?

船到岛前,范蠡看到小岛的岸边,停泊着几条木船。小岛上,十几个光着膀子的壮汉,正挥舞着手里的锤子,在山坡上凿岩取石。他们先用凿子在岩石上开凿出一排孔洞,再在每个孔洞里,插进一把短凿,然后抡起大锤,挨个捶打空洞中的短凿,不一会,一条长长的石条,顺顺当当地分裂下来。那石条棱角分明,状如门槛。

范蠡看着石匠凿洞、锤击、取石,一气呵成,速度奇快,忍不住撸起袖子就想试试。

一位年长的石匠和气地把手中的锤子和凿递给范蠡。范蠡学着他们的样子,敲敲打打,没一会就轻松地取下一块石头。

那石匠看范蠡气度不凡,不像是普通老百姓,就问:“先生从哪里来?”

范蠡见问,也不隐瞒,就把越国战败,越人全都成了吴国的奴隶,吴王夫差命令越王勾践举越国之力,十年修成八百里海塘,他受越王勾践指派,出来做点买卖,以解决一国之人吃饭问题的事,从头到尾对石匠说了一遍。

那石匠听后,当即“啪”地跪地便拜。

范蠡连忙上前扶起石匠,说:“老师傅请起,不必拘礼!不必拘礼!敢问师傅高姓大名?采石派啥用场?”

石匠回答:“在下张三,原是越国人氏,十多年前来到姑蔑地拜师傅学采石,学成之后,就做起卖石头生意。你看看,这些船就是过来运石头的,修筑城墙用。”

范蠡听后,想到越王正在为找寻石头修海塘伤透脑筋,当即眼睛一亮:“这种石头能不能用来修筑防洪堤坝?”

张三回答:“当然可以。”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找到可以砌堤的石头,越人就有救了!

尚存复国之志

经得石匠师傅同意,范蠡挑选了几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搬上木船,调转船头,告别张三,顺流而下。

勾践看到范蠡带回来的石块石条,平如刀切,连忙让范蠡带上石头,随他一起面见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看到那紫红色的石头,非常高兴。

勾践趁热打铁,遂吴王夫差提出了招募石匠、建造运输木船、制作凿石工具的请求。

吴王心里高兴,当场一一应允。

勾践和范蠡带着吴王夫差的“圣旨”,回乡招募了一批石匠,乘坐大木船,来到姑蔑城外的凤凰山上,安营扎寨,凿岩取石。一时间,荒岛上人来人往,锤凿声响成一片,凿取或长或短的条石,装上木船,顺流东下,源源不断地运往钱塘江畔修筑海塘。由于条石棱角分明,叠高容易,结实牢固,工程进度很快。

这日,越王勾践、范蠡一起跟着张三一起来到凤凰山顶,听见江心岛上,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响成一片,这让勾践又想起当年吴越之战那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场面,忍不住又泪流满面,勾践仰天感叹:“假如有三千精兵强将,我一定要灭吴复国!”

范蠡听后,知道勾践复国之心尚存,就对勾践说:“大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是‘鸷鸟之击,必匿其形’,如果想要复兴越国,就得有一个隐秘的练兵场所才成。”

勾践面对静静东去的衢江,点点头说:“是啊,如今的越地、姑蔑都已经是吴王的天下,到处都有他的眼线耳目,哪里找得到这样的隐秘之地?”

张三听后,扭头对勾践说:“大王,在下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只是……”

“有什么好主意?快说来听听!”勾践听说可以找到隐蔽的练兵场地,眼睛一亮,他紧紧地拉住张三的手,就想马上得到答案。

张三却摇摇头:“大王莫急,不如你们两个晚上一起来我家,我们坐着慢慢聊。”

开凿石洞练兵

天刚黑,勾践和范蠡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张三的住处。

张三的家就住在江边的一个小岛上。所谓家,就是他卖了石头后留下的石屋,洞口在山顶上,是他进出的大门。

勾践、范蠡随张三一道拾级而下,走进洞里。

这时候,正值炎热的夏天,洞外头热如蒸笼,洞里头却十分凉爽。他俩刚才紧走慢赶,出了一身热汗,进洞后,身上的汗一下子就不见了。

张三让勾践和范蠡在石桌两边坐下,在酒杯里添满自己酿制的米酒,然后把酒杯递到两人手上。

勾践端起酒杯,三人碰了碰,一饮而尽,然后问:“兄弟,有什么妙招,快说来听听!”

张三喝了杯中酒,顿了顿,问:“你们觉得我的石屋如?”

勾践和范蠡脱口而出:“很好,凉快,住在里面很舒服!”

“那你们觉得把练兵场建在石洞里如何?”

“这哪行?一个小小的石洞藏得下几个人啊?要想打败吴国,至少得有三千的精兵强将呀!”勾践听后,连连摇头。

张三微笑着站起身,掀开洞壁上的草帘,接着说:“你们过来看一下!”

越王勾践和范蠡连忙起身跟进,才知道里面还有一个更大的洞窟,里面放着张三的床铺还有家具。

张三看到越王勾践和范蠡一脸惊讶,就接着说:“你们不知道,凤凰山上的石头,跟其他地方的石头有些不一样,这里的石头外面硬些,里头稍软,最适宜开凿石屋,只要需要,想凿多大,就可以凿多大。你们都看到的,外面有那么多的石头山,山山相连,要是地底下凿了石洞,可以洞洞相连,那样不就可以连成一个练兵场了?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现在,我们在岛上采石,吃着吴王夫差的粮食,用着吴王提供的凿石工具,造我们自家的石屋,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往后,你们的军士还可以在里面一边凿石开洞,一边练武学剑,两全其美!”

听了张三的一番话,勾践和范蠡茅塞顿开,觉得值得一试。

越王勾践当即派范蠡带着吴王夫差的“圣旨”回到越国,假借招募石匠的名义,召回了一大批以前解甲归田的武士,聚集凤凰山,一边取石凿洞,一边习武练剑。范蠡主意多,还把用坏了得凿锤熔化,偷偷地铸成刀枪剑戟,收藏在石屋里。

为了把石洞藏得更加隐秘,范蠡又想出一个主意,让石匠把洞中清除出来的碎石废料,全部堆到本来光秃秃的山顶,然后种上各种各样的树木。这样,没几年时间,凿成石屋的小岛,个个绿树成荫,船从江心经过,谁也看不出岛上有洞,洞中有人。

实现复国梦想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岛上的石洞越凿越多,钱塘江边的海塘也越修越远。

吴王夫差看到勾践一心一意筑坝修堤,就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勾践的军士越招越多,他们常年搬运条石,个个臂力惊人,加上勾践的言传身教,人人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这年梅雨季节,姑蔑连日暴雨如注,衢江水位暴涨,洪水泛滥,一夜之间竟然淹没了凤凰山上的所有洞窟。

好在范蠡能掐会算,及早撤出了洞里所有的军士和工匠。可是,石屋灌进了江水,由于所有的洞口都开在上部,洞中积水根本没办法排干。

失掉了石屋掩护,三千多手握刀枪剑戟的军士,就失去了藏身的地方,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旦走漏消息,后果不堪设想。

见此情景,范蠡向越王勾践提议提前行动,勾践当机立断,竖起了越国大旗,带领三千多训练有素的军士,乘坐运送石料的大木船,投身复国的战斗。

越军士兵个个臂力过人,武艺超群,以一当十,他们出其不意,顺流而下,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直取吴国的都城。吴王夫差毫无防备,逃到山上,被勾践重兵围困,终于自杀身亡。

至此,吴国灭亡。

越王勾践在范蠡的帮助下,利用龙游石窟做掩护,卧薪尝胆十年,终于实现复国的梦想,成就了一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古代传奇。

来源 | 山海经杂志

标签: 范蠡勾践夫差吴国

更多文章

  • 范蠡和西施出走的惊险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乔生桂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出走,吴国

    越国灭了吴国后,范蠡知道如果他继续留在越国的话,时间一长,势必凶多吉少。于是,他萌发了带西施出走的念头。一天中午,范蠡和文种参加了由勾践举办的宴会。当天晚上,范蠡就带着西施出了自己的官邸。要是别的大官出走,肯定要带护卫,但是范蠡带着西施出走,没有带护卫。他们出走后不久,有人向勾践密报,范蠡带着西施出

  • 范蠡次子被囚,范蠡知道大儿子去救不了次子,为什么还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范蠡,勾践,伍子胥,夫差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贫寒,虽博学多才却不得重用,因不满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而投奔越国,吴越两国连年战乱不休,后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差点灭国,在勾践穷途末路时范蠡和文种对勾践却是不离不弃,尽心辅佐勾践,为勾践出谋划策,陪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劝勾践卧薪尝胆,行“美人计”迷惑夫差,吴王夫差不

  • 【上金谷文集】刺杀范蠡的最后一位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刺客,勾践,西施,伍子胥

    第一名刺客入夜,姑苏城外,夜色朦胧,四周寂静无声。此时,两个黑影一前一后来到江边,其中一黑影拍了拍手,一艘小舟疾速而来,跳下一个头戴蓑笠的渔翁。两个黑影上了小舟,竹篙一点,小舟疾速离岸而去。这两人,一个是范蠡,一个是他的贴身侍从陈音。范蠡随越王勾践隐忍了二十年后,蓄势一举歼灭吴国,在姑苏台喝了庆功酒

  • 【上金谷文集】少年范蠡的生意经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熊狂,老农,竹简,蚁鼻钱,小说家,上金谷文集

    范蠡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因父母去世得早,从小便跟随哥嫂生活。他不事耕种,只知读书游学,总是摆出一副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所以,总被乡邻们称为“小疯子”。拍卖赎耕牛这天,范蠡求学回来,路过集市时,看到一个老农蹲在街边抹眼泪,走上去一问,才知道老农妻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就来集市变卖耕牛。就在他等待买主的

  • 春秋末期政治家范蠡,如何辅佐勾践兴越国,灭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热爱这个世界标签:范蠡,吴国,夫差,吴王,越国,杨吴,伍子胥,小说家,越王勾践,春秋(书)

    作者:若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 范蠡为何知道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五哥a标签:范蠡,夫差,阖闾,周朝,先秦,伍子胥,小说家,越王勾践

    当勾践愿意卧薪尝胆的时候,范蠡就知道他是一个底线很低的人。注意,不是没有底线,而是底线很低。西周建立后,周公旦以“礼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尊卑秩序,礼法的最根本目的虽然是为了巩固小邦周的统治地位,但也一样是需要以“道德”作为手段来实现统治,所以在周代时,一个君主的“道德底线”很重要,比如“君王死社稷”、

  • 【上金谷文集】让范蠡念念不忘的半串珍珠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西施,勾践,珍珠,吴越

    初逢战马嘶鸣声、将士呐喊声,此起彼伏,车来马往扬起的尘烟弥漫了大半个天空,渐渐地,声音开始减弱,一场大战接近尾声。陡然,一骑白马如龙般冲出烟尘,顺着大道飞驰而去,隐约看见马背上一个白袍将士趴着一动不动,显然是白马护主,带着受伤的主人夺围而去。一会儿,又有几骑顺着白马的路线冲出烟阵,马上的将士弓着腰、

  • 河南历史名人六十八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范蠡,吴国,勾践,夫差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楚灵王五年(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范蠡师从于计然。

  • “商圣”范蠡的创业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大豫众创标签:范蠡,商圣,勾践,吴国,夫差,齐国

    说到春秋时期的范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及最后和西施泛舟西湖归隐。事实上,除了是杰出的政治家,范蠡也是一个优秀的商人,被称为“商圣”。本文摘编自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的《冯仑商业课》,讲了范蠡的两次从0到1的创业成功的故事,从中能看出范蠡卓越的商业眼光和政治智慧。分享给大家。作

  • 范蠡逃跑前,为何才对文种说“兔死狗烹”?原来这是一条毒计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范蠡,吴国,勾践,文种,秦国,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楚昭王时期,吴国多次击败楚国,才华横溢的楚人范蠡与文种,为何不保家卫国,又为何不投奔其他国家,而偏偏投奔了偏僻、落后的越国,他们投奔越国的目的何在?范蠡文种投奔越国之后,前13年史无记载默默无闻,夫椒之战后才有记载。为何两人能够忍受10多年的寂寞?范蠡临走之前,留书给文种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