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深渊终有底,三寸人心不可量。正因为人心深不可测,所以就有了一句警世名言——“人若反常必有刀”。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身居高位之人,都要谨记“人若反常必有刀”的名言,防患于未然,不然被小人蒙蔽,为其所害,那就得不偿失,连后悔都来不及了。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晚年病重卧床,被活活饿死宫中无人知晓。一代雄主,为何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只因为他不听千古名相管仲的临终劝告,宠信易牙、开方和竖刁这三个善于伪装的奸臣!
这三个奸臣为了讨好齐桓公,获得他的信任,违反人之常情,一个烹子献糜,一个离国弃亲,一个挥刀自宫。他们将小人的心机之深、手段之狠、人心之恶发挥得淋漓尽致,足以警示世人!
易牙本来是开小饭店的厨子,由于手艺好,进宫成为齐桓公的厨师,他也因此被后世尊为厨子的祖师爷。按理说,易牙取得了厨师的最高成就,应该很知足了。
但易牙在齐桓公身边待久了,看多了一个人掌握别人生杀大权时所表现出的优越感,他也想尝试一下,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极力讨好齐桓公。
于是他每天想方设法给齐桓公做好吃的,可时间长了,齐桓公也吃腻了。有一次齐桓公对他说:“什么好吃的都吃过了,听说童子肉很好吃,不知道你会不会做?”
易牙听了后心中灵机一动,觉得机会来了,回家后一狠心就把自己四岁的儿子杀了。
几天之后,齐桓公桌前多了一盆新式肉糜,他尝了一口,觉得很好吃,就问易牙:“今天的肉糜鲜嫩爽口,这是什么好东西?我从来没吃过。”
易牙流着眼泪,哽咽着回答:“大王,这是微臣的儿子啊。您曾说过想尝一下童子肉的味道,微臣时刻不敢忘怀,于是便杀了我的儿子,来为您了却这桩心愿。”
齐桓公听说之后,觉得易牙为了他连自己儿子都可以杀掉,认为易牙对自己十分忠心。
开方本来是卫国的公子,出身可比易牙高贵多了,可在在对齐桓公忠心这事情上,这家伙也是毫不逊色。他看到齐国比卫国强盛富裕,就不远千里从卫国来到齐国,尽心侍奉齐桓公长达十五年,就连父母去世也不回家奔丧。齐桓公看到开方的表现后十分感动,认为开方也十分忠于自己。
至于竖刁,这家伙就是挥刀自宫的祖师爷。齐桓公当上了春秋霸主后,沉溺于美色,宫中美女众多。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么多美女在宫中争风吃醋,闹得齐桓公心烦。竖刁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自己为齐桓公表忠心的时候到了。于是他一狠心,自己阉割了自己,主动进宫当了太监,帮齐桓公管理后宫事务。齐桓公觉得竖刁为自己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也认为他对自己十分忠心。
由于易牙他们三人不惜一切代价讨好齐桓公,于是齐桓公开始信任这三人。他们三人更是尽心尽力让齐桓公吃好玩好,齐桓公将他们视为心腹,还打算在宰相管仲死后将他们予以重用,甚至让他们当宰相。而管仲在临死前对他们三人伪装的“忠心”,做了深刻地批判和揭露,劝说齐桓公千万不要重用这三个人。
管仲说:“这三个人都是为了讨好您,违反人之常情的小人,不值得信任。您想一想,任何做父母的人,最疼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了,但易牙为了您,居然杀了至亲骨肉,难道您觉得自己比他的亲生儿子还亲吗?再说开方,生他养他的是父母,但他为了侍奉您,十五年来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不闻不问,您觉得您给他的恩德能超过他父母吗?至于刁竖,人生在世,哪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可他竟然为了您,连自己都可以伤害,难道您认为他会爱惜您超过自己吗?”
面对管仲发自肺腑的忠言,齐桓公不得不赶走了易牙等三人。但这三人才离开几天,齐桓公便觉得日子很不好过,又把这三人召回身边。之后又赶走贤臣鲍叔牙,国家大事全部由他们三人做主,自己专在后宫享乐。从此以后,易牙等三人便在朝中作威作福,为所欲为。
后来齐桓公病重卧床,不能自理,于是易牙、竖刁这些伪装成绵羊的狼,露出了吃人的獠牙:他们把齐桓公囚于宫中,假传王命,不准齐桓公的儿子和大臣入宫看望,还断了他的饮食,让他活活饿死。
齐桓公被饿死以后,易牙、竖刁又封锁消息,公然废除齐桓公所立的太子,拥立另一位公子登上王位,导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齐国陷入大乱,强盛富裕的齐国顿时沦为人间地狱。
可怜的齐桓公死后无人知晓,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长满蛆虫,蛆虫都从窗子里爬出来才被人发现,最终是成功登上王位的那个儿子,将他的尸体收殓安葬。
第二年,宋襄公联合其他诸侯讨伐齐国,诛杀易牙、竖刁等乱臣贼子,齐国在经历这场动乱之后,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如果齐桓公能够听取管仲等贤臣的劝告,远离易牙等奸臣,也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齐国也不会这么快就衰败。
齐桓公早年因为发奋图强,励精图治,重用管仲,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而晚年因为意志消沉,贪图享乐,重用奸臣,一代雄主,身死国衰,如此下场,值得世人警醒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