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来齐桓公不是饿死的,而是自杀身亡

原来齐桓公不是饿死的,而是自杀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175 更新时间:2024/2/9 6:05:56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9)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43年,当了四十三年齐国国君的齐桓公,终于走到了人生路的尽头。

他病了,病的不能起身,他知道,他的时日无多了。按照正常的故事情节,此时该有几十个妻妾子孙围着他痛哭流涕,然后他语重心长的交代后事才对。然而别说人了,他现在身旁连半个喘气的都欠奉。

原来,齐国贤臣管仲鲍叔牙等人相继去世后,齐桓公年老失智,心旌摇荡,竟然在后宫与奸臣的撺掇下,随意许诺废掉太子昭,要再改立太子,从而让国人无所适从,并将他老婆孩子朝臣全卷了进去,这些人各自结党,明争暗斗,结果,老迈而毫无原则的齐桓公便被众人联手踢出局了,等到齐桓公病重,宫斗更是陷入白热化,大家争分夺秒,抢班夺权,谁还有功夫去管他,一个快死的老家伙,根本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大家巴不得他早点见阎王。

伟大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竟然在死前变成了“狗不理”,连狗都不理。

当时正是寒冬十月,齐桓公又冷又饿又孤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睁着无神的双眼,呆望着空旷的宫室,感觉生命的力量从他苍老的躯体里一点一点儿的消失,如流水,如落花,去而不返。

妻妾成群又如何,子孙满堂又如何,九合诸侯又如何,一匡天下又如何?现在的齐桓公,跟世上所有的孤老头没啥两样,甚至比他们还要可怜。

十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来,齐桓公饿的有气无力,生命悬在半空,摇摇欲坠。

享尽人间富贵又如何?尝遍山珍海味又如何?临了临了,还是饿肚子!

人都死光了吗?……齐桓公失望的闭上双眼,虽然他并不抱天真的幻想,但他至少想有个人能告诉外面详细的情形。所以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无论如何也不肯咽下。

忽然,只听“扑通”的一声,一个身影从窗户跳了进来。齐桓公睁眼去看,还以为是幻觉,直到近前,才认出那的确是一个人,女人,活生生的女人。

来人叫晏娥,齐桓公曾宠幸过的一个没名分的小妾。

齐桓公生命中有无数女人,晏娥只是其中毫不起眼,甚至想都想不起来的一个;然而,在晏娥的生命中,齐桓公却是她唯一的男人,所以她来了,在最关键的时刻。

“吾饥而欲食,渴而欲饮,不可得,其故何也?”齐桓公颤抖着双唇问。

晏娥答道:“竖貂与雍巫作乱,守禁宫门,筑起三丈高墙,隔绝内外,不许人通,饮食从何处而来?”

原来,竖貂等人见齐桓公时日无多,就把他跟猪流感一样给隔离了,只等齐桓公一咽气,他们就起兵举事拥立公子无亏为君。

齐桓公气得全身直发抖,这帮白眼狼,寡人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却如此对待寡人?小人,真是小人……

接着,齐桓公又问晏娥:“汝如何得至于此?”

晏娥举衽而哭道:“妾曾受主公一幸之恩,是以不顾性命,逾墙而至,欲以视君之瞑也。”

齐桓公苦笑,没想到我被全世界抛弃、背叛,最后却是这样一个女子想起我,对我忠贞不贰。人心,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多变最看不懂的东西。

过了一会儿,齐桓公又问:“太子昭安在?”

晏娥答道:“被二人阻挡在外,不得入宫。”

完了完了,齐国要完了,齐桓公后悔莫及,终于老泪纵横:“嗟兹乎,圣人之言长乎哉!寡人不明,宜有今日,实乃自作孽,不可活矣!仲父……”

喊完,齐桓公吐血数口,在雪白的幔帐上喷洒出点点梅花,惊心怵目。

终于,齐桓公的眼神开始涣散,身体也越来越轻,恍惚中只觉管仲鲍叔宁戚隰朋等人的脸庞就像幻灯片般,一幕一幕,从他眼前划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齐桓公忽然想起了数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是在齐桓公春风得意葵丘受胙后的一个黄昏,他与齐国三大贤臣管仲、鲍叔牙、宁戚一起对饮,喝得兴起,齐桓公笑着说:“何不为寡人寿。”要大家给自己敬酒。鲍叔牙举起杯子来说:“使公勿忘在莒,管仲勿忘其束缚在鲁,宁戚勿忘饭牛车下也。”(注1)当时齐桓公很受感动,立刻避席再拜(注2),说:“寡人与二大夫能勿忘夫子之言,则国之社稷必不危矣。”

想着想着,齐桓公的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了出来,泪水与血水混成一块,将他那苍老干瘪的脸颊染得甚是可怖。

“死者无知则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鲍叔于地下……”齐桓公扬天长号,接着,便用尽最后的力气,将那染血的幔帐裹住自己那可怖的脸庞,气绝身亡。

这就是《管子》中记载的齐桓公死亡真相,“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绝”(幭,覆物之巾也),也就是用幔帐将自己活活闷死,这才是绝世华丽的一代霸主的最终结局,不是病死,不是饿死(注3),而是在无尽的悔恨中痛苦自杀。于是英雄的一生凄惨落幕,齐国的霸业灰飞烟灭,如同昨夜长风,飘然而去。

历史就是这么的无常,昨日还是和风旭日阳光灿烂,今夜就是阴风冷雨人间地狱。

人生就是这么的无常,越是生前风光无限,越显后事晚景凄凉,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然也。

据野史《列女传》说,齐桓公死后,小妾晏娥也跟着以头触柱,殉主而亡。

与此同时,齐国宫外已经是一团乱了,竖貂与雍巫拥立公子无亏,杀害大批不服官员,在临淄卷起一阵腥风血雨,公子昭逃亡宋国,其他公子则各领朋党,在朝内朝外一通火拼,早将他们的死老爸忘到了九霄云外。可怜的齐桓公,死前狗不理,死后也只有苍蝇蛆虫前来光顾了。

从十月初七齐桓公死,一直到十二月初八,整整两个月六十多天,齐桓公的尸体都烂在宫里面,无人问津。

真的很不愿写这段文字,想想都觉得反胃。

最后,还是蛆虫们吃的酒足饭饱,跑到宫外来散步消食,大家看到如此奇景,才猛然想起这世上好像还有一个先君齐桓公没有处理。

于是大家暂停争斗,捂着鼻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宫门,只见那个伟大的生命,已经化作了一具被脓水浸泡的腐尸,墨绿色的尸水流了满地,让人无从下脚,上面还爬满了白米一般的蛆虫,并散发出扑鼻的恶臭,仿佛在每个人嘴里塞了一块恶心的腐肉。这个毕生聚天下诸侯盟会无数的一代霸主,死后却只有无数的苍蝇蛆虫老鼠蚂蚁趴在上面盟会了。

眼见此景,有的人开始狂吐,有的人开始痛哭,有的人一口气没提上来昏了过去,场面一阵混乱。

最后还是竖貂雍巫等几个小人们比较冷静无情,他们连哄带吓止住众人,从容安排后事,总算是在十二月十四日的夜里将齐桓公大殓入棺了。

大事忙完,齐桓公的儿子们又开始接着内讧,你咬我,我咬他,满地鸡毛,谁也没闲工夫来管齐桓公的丧事,老爹死了不心疼,国君的位子丢了才心疼。就这样一直折腾到十个月后,太子昭从宋国回来拨乱反正,即位为齐孝公,这才孝顺的将齐桓公给大肆厚葬了,随同陪葬的还有大量金银财宝,以及大小卫姬等混账夫人。

这下子,齐桓公总算是入土为安了吧,然而很可惜,孝顺的齐孝公好心办了坏事儿,由于齐桓公的陪葬品太过丰富,竟然引起了盗墓贼的觊觎,据《晋书》记载,齐桓公及其重臣管仲之墓,到晋愍帝建兴年间,被一个名为曹嶷之人破除水银保护牵犬进入墓中盗掘,据说里面的“缯帛可服”,而珍宝尚有“巨万”,另见无数殉人骸骨,狼藉满穴。

可怜齐桓公,死的天下第一惨也就算了,死后依然不得安宁。你说这生前死后奢侈无度荣宠无尽风光无限又怎样呢?无非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便宜蛇虫鼠蚁微生物以及盗墓贼罢了。

至此,春秋霸主系列中的齐桓公篇就结束了,人说齐国的霸业就像一个娇艳欲滴的红苹果,外表的果皮齐桓公光鲜亮丽,其实中看不中吃,一切还是全靠里面的果肉管仲。而管仲一死,又没安排好接班人代替他,导致果肉烂光,果皮再漂亮都没用了。依我看也不尽然,如果没有果皮的保护,这个苹果不还是一样要烂掉?关键还是齐桓公提供了一个很好很宽松的平台与环境,这样才有了管仲等人发挥的空间。

有句话说得好:“宽容拥有全世界,胸怀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齐桓公能够重用仇雠、屡次以德报怨,这在一个君主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关键还在于齐桓公这张果皮够大,才能包容的下如此大的一个霸业。亦所以齐桓公虽只属中人之资,却能成为一条东方巨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将中国历史引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辉煌。

是故齐桓公貌似平庸,表面荒淫之主,其实乃大政治家也。

当然,齐桓公的霸业只维持了一代仅三十余年,方成气候就中道崩殂了,究其原因,恐怕不仅在于其晚年用人不当,还在于齐国只是靠外交手段与经济手段来称霸,而完全没有后世晋文楚庄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管齐下来的保险稳妥,所以齐国的实力永远只堪成为东方大国,而无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霸权,历春秋战国一世都是如此,之后恐怕也只有偶出的军事奇才孙膑,才帮助齐国获得了仅仅十数年的军事领先而已。

归根结底,齐国虽为天下兵学发源之地,但民风竞奢,从来也不是个好战的国家,这注定它无法成为乱世的主宰或终结者,它更像一个顽皮却懒惰的冲浪小孩,偶尔喜欢冲到潮头显威风,可一旦风猛浪急,就急着回家抱一大堆零食舒舒服服的看电视了。

所以基本上讲,齐国选择在潮头巅峰处急流勇退,不失为一种明智地选择,否则待到秦楚晋等国追尾赶上,齐国不仅霸权不保,恐怕还会有船覆溺水的危险,只是历史最终让它以内乱这种方式悲剧退场,终究令人痛惜不已。

最后,总结本篇大体说来,齐桓公的能力注定他不能成为一个孤胆英雄,但他准确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尊王室而攘夷狄,继绝世而举废国,从而维护了华夏文明,重建了天下秩序,提升了民族凝聚力,顺应历史潮流成就了一番不朽的功业,称他一句时势英雄,并不为过。正如《管子》所言:“是故天下之于桓公,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是故杀无道,定周室,天下莫之能圉,武事立也。定三革,偃五兵,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也。是故大国之君惭愧,小国诸侯附比。是故大国之君事如臣仆,小国诸侯欢如父母。”《左传纪事本末》也说他:“用三万人以方行天下,孔子许其一匡之功,《孟子》载其五命之盛。”确实,如果没有齐桓公与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而齐桓公悲惨的死亡,也值得为万世所鉴,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所有事业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引以为戒,慎之,慎之!

注1:蒋介石常说的成语“勿忘在莒”源出于此。不过他老把台湾比作莒国,欲图“光复大陆”,实乃大言不惭。

注2:君拜臣,这种事儿大概只可能发生在先秦时代吧!

注3:《史记》和《左传》中都只说齐桓公“卒”,并未说他死亡原因。先秦典籍之中只有《管子》一书说他“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绝”。

更多文章

  • 春秋霸主齐桓公为何饿死宫中?世人:人若反常必有刀,不得不防!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宰相,鲍叔牙,卫国,易牙,春秋霸主,春秋(书),中国古文献,周朝,先秦

    万丈深渊终有底,三寸人心不可量。正因为人心深不可测,所以就有了一句警世名言——“人若反常必有刀”。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身居高位之人,都要谨记“人若反常必有刀”的名言,防患于未然,不然被小人蒙蔽,为其所害,那就得不偿失,连后悔都来不及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晚年病重卧床,被活活饿死宫中无人知晓

  • 齐桓公霸业:夫人蔡姬“改嫁”,亲率大军攻打蔡国、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蔡国,楚国,蔡姬,齐国,管仲

    前657年,“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嬉戏玩水,享受二人世界的美好时光,满满的幸福模样。突然,生性爱玩的蔡姬决定玩刺激的,她故意晃动船只,掀起河水喷洒到齐桓公身上,还哈哈大笑。此时,齐桓公年近六旬,经不住船只晃荡,担心受怕,害怕溺水;蔡姬才二十出头,正是贪玩的年纪,她不听齐桓公劝告,继续摇晃

  • 齐桓公2——春秋首霸的强大与没落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国,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先祖,桓公

    齐桓公因为鲍叔牙辅助当上总经理,又因为管仲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打理好了公司,除了本公司的鱼业和盐产业还相继开展了服务业,外贸业,和金融业。齐国不但做大,还做强了。齐桓公五年,因为齐国做大做强了,就要去收购隔壁鲁国的地皮。鲁国资金本来就不够,就没抢过,鲁国便把遂邑的那块地送给齐桓公,以求其他市场的业务齐

  • 春秋首霸齐桓公如何把自己作到死后无人收尸的境地?(上)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鲁国,齐襄公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曹操《短歌行》说起“姜小白”,你可能不是特别熟悉,这个名字听起来一点都不霸气,甚至还有点“萌”。但说起“齐桓公”,肯定不陌生。没错,姜小白就是姜

  • 齐桓公误用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后人类时代标签:管仲,齐桓公,桓公,奸佞,常情,缘故

    管仲生了重病,齐桓公去看他,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命在旦夕,有句话要和大王说。我死后,大王一定要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和卫公子启方。 ” 齐桓公大惑不解道:“为什么要这样?" 管仲说:“这几个人都是奸佞,我担心我死后,他们会对大王不利。 ” 齐桓公说:“不会吧?易牙为了我

  • 齐桓公曾经“援助”京城,却把地盘让给燕国,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齐桓公,燕国,齐国,管仲,诸侯,戎人

    周朝为什么东迁呢?是因为当时周朝都城的镐京被西戎给搞得没法住了。可是西戎一直跟在后边不停地骚扰,一路跟着东进。其中有一支部落居然跑到了现今河北省东部,在那里的山区扎了根,称为山戎部落。在齐桓公称霸之时,山戎部落也是人丁兴旺,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发展得快了自然也会带来别的问题,比如粮食就不够吃了,这可

  • 两人最后都成为霸主,一个是齐桓公,另一个成为霸主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齐桓公,齐国,诸侯国,郑国,管仲,宋国

    前面说过,自从周天子成为吉祥物以后,各路诸侯则开始争霸大业,那些小的诸侯国陆续被强大的诸侯国兼并,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五个强大的诸侯国,即齐、宋、晋、秦、楚,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个介绍这些春秋时期的大佬。第1个:齐国的齐桓公:齐国的地理位置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以及河北省南部,这块地是当年周武王赏给功臣姜太

  • 齐桓公率八国联军伐楚,大军压境,楚使却为何讲起了黄色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大军,齐国,管仲,楚国,周朝,先秦,齐桓公,周王室,八国联军,历史故事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0)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南伐荆蛮,这是华夏民族第一次全体动员对抗外虏,总计出动了八国联军,可谓规模空前,史无前例,再加上进军神速,攻其不备,无论从哪方面看,楚国这次恐怕都凶多吉少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再次让天下大跌眼镜,楚国人似乎有预言神力般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晚年被小人夺权,凄凉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Summer的圈子标签:管仲,齐桓公,齐国,易牙,鲍叔牙,宋襄公

    管仲死后不久,齐桓公就忘记了他的临终嘱托,齐桓公时时想起被撤职的易牙、开方、竖刁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平时围绕着齐桓公屈意奉承,投其所好,已经成为了齐桓公的左右心腹,他们被驱逐之后,齐桓公一直闷闷不乐,吃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宫里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便对齐桓公说,“易牙他们被撤职之后,您的容颜和精神

  • 一口气看懂齐国称霸!春秋时代诸侯乱战,为何齐桓公能首先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秦国,周王室,宋国

    齐国称霸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四个字,尊王攘夷。简单来说,就是当时齐桓公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名正言顺地扛起周天子的大旗,合法扩张。因为有了合法扩张权,再加上齐国在扩张的时候,自己又不吃独食,注意团结群众,分蛋糕的时候也没忘了自己的小弟。所以,小弟们得到了好处之后,自然就更愿意追随齐国一起搞事情。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