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国谋士讨论如何抗秦,秦王不安,范雎指着狗:扔块骨头就行了

六国谋士讨论如何抗秦,秦王不安,范雎指着狗:扔块骨头就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斤今天吃什么 访问量:4274 更新时间:2024/1/5 18:46:43

1、

公元前307年,一位秦国的使者,忽然找到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告诉他赶紧回家继承亿万家产吧:“您的兄长秦武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龙赤鼎时,不幸被鼎砸死了,现在我们特来请您回国继承王位。”

这位公子稷,便是后来威震六国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继位以来,励精图治,他利用远交近攻的手段,击败了韩、楚、魏、赵、齐,灭掉了义渠、东周,一举奠定了秦国的霸主地位,为后来秦国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荀子在考察秦国后,也不得不感叹秦昭襄王治下的秦国:“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

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荀子·强国篇》)

秦国的强大,引起了六国的警惕,于是乎“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而欲攻秦

”。

秦国很强,却并未强大到可以一挑六的程度,秦昭襄王自然不会膨胀到觉得自己快超神了,便无所畏惧,他心知不能让六国联合起来,不然自己又会步齐湣王的后。

武的不行,那么有没有文一点的破局之法呢?

秦王的军师范雎表示:

“我有一计,可定江山

。”

2、

范雎告诉秦王:“王不必为此担忧,六国的谋士他们本身和秦国并无矛盾,如今聚在一起,讨论如攻打秦国,只不过是为了出名,谋取功名富贵而已。”

秦王忙询问道:“那先生可有破敌良策呢?”

范雎指着在一旁嬉戏打闹的狗说:“大王请看您的狗,它们有的在睡觉,有的站立着,有的在行走,有的停在那儿不动,它们彼此之间都很安静,没有相互争斗。但如果此时,我往它们中间投进去一根骨头,它们立刻就会相互呲牙咧嘴,相互争斗,为什么?这是因为狗都起了争夺骨头的念头。”

《战国策》:“王见大王之狗,卧者卧,起者起,行者行,止者止,毋相与斗者;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

听了范雎的分析,秦王放心了,他大手一挥表示此事全权交由范雎负责即可,他放心!

范雎的话什么意思呢?

他认为六国的谋士,骨子里其实并不是真正为了谋秦,他们中有部分人只是单纯想出名谋取利益罢了,既然如此,那我来给你利益:

收了我的礼,就证明你用心不良,这讨秦联盟自然没法办下去了,堂皇阳谋

于是,范雎便让唐睢率领着美女、歌舞乐队,拿着五千黄金,去往谋士们所在的赵国。

唐睢在武安大摆宴席,每日放歌纵舞,怎么热闹怎么来,很快赵国人便把目光放到了这支秦国使臣身上。

眼见自己成为人群的焦点,秦国使团放出风声:“六国的名士,皆可来参加我的宴席,吃好玩好后,每人还可以得到一大笔黄金!”

财帛动人心,听到有利可图,这些士人都忘记了自己是“反秦”来的,转眼间,他们便聚到秦国使臣所在的府邸,融入了秦国使团的宴会之中。

范雎派人告诉唐睢:“

您此番出使对秦国功劳巨大,可以不必在乎都有哪些人来拿钱,只要你把钱花出去就好,也不用担心钱不够,我再派人给你五千金,大胆花

。”

等到范雎把钱带到赵国来的时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

“唐睢行,行至武安,散不能三千金,天下之士,大相与斗矣。”(《战国策》)

什么意思呢?

唐睢带去的钱花了还不到三千金的时候,那些聚集起来,为了商讨如何攻秦的谋士,便为了瓜分秦国使臣的黄金互相打斗起来了。

这一幕,何其讽刺。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史记·七十列传》

【2】《战国策·秦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标签: 应侯秦国秦王战国策秦昭六国

更多文章

  • 从黄歇到范雎,催生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为何是两个“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袭素衣标签:应侯,黄歇,秦国,齐国,秦王,魏国

    战国中后段、秦昭襄王执政后期,秦国改变了以往四面出击的打法,暂时搁置、拉拢距离较远的齐、燕以及拥有广阔纵深的楚国,重点打击、蚕食家门口的三晋(韩、赵、魏),这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直至嬴政时期,秦国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如愿吞并六国。众所周知,上述战略的制定者,是投奔秦国的魏国人范

  • 魏冉失势,范雎入秦,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呢?效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冉,应侯,秦国,白起,范睢,张仪,范雎,远交近攻,四大名将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留下一个问题:同一年里,同样是少主继位,为什么《资治通鉴》对赵孝成王称谥号,对齐王建却直呼名字呢?#远交近攻#答案是:赵国后来又传承了几代国君,但齐国这边,齐王建很长寿,在位长达40多年,生生把自己熬成了亡国之君。秦始皇一统天下,没给

  • 从卑微的奴仆到当朝宰相,范雎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起落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应侯,魏国,齐国,秦国,魏王,范睢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虽出身贫寒,但一直有很大的志向,而且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但在魏国一直没能受到重用。他曾周游列国希望那里的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而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便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齐国蒸蒸日上的国势使当初随燕破齐的魏

  • 提出“远交近攻”的范雎,用人失当、陷害白起,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应侯,白起,秦国,秦王,芈八子,远交近攻

    秦昭襄王赶走他的舅舅,让范雎替代魏冉,并非范雎能力比魏冉突出,而是范雎对他个人更有用。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范雎对秦国的贡献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起用范雎,是让他来夺权的秦昭襄王这辈子很幸运,按理来说他是没有机会当上秦国国君的。他老爸秦惠文王把君位传给了他哥哥,他哥哥嬴荡力大无比、才华出众、能力突出,

  • 白起生死仇敌范雎,最终结局如何?云梦秦简揭开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应侯,白起,秦王,秦军,秦国,仇敌,范雎,云梦秦,四大名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白起一生充满了传奇,然而或许由于性格缺陷,情商不高,白起遭到丞相范雎的暗算,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一代军神没有死于沙场,死于敌人之手,却如此憋屈的自杀而亡,让人不胜嘘唏。那么,作为白起生死仇敌的范雎,他的下场又如何呢?根据史书记载,范雎举荐失误、谗杀白起等问题,所以辞归封

  • 秦王若不深信范雎,秦朝统一六国将提前20年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应侯,秦国,秦王,白起,秦军,长平之战

    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开始,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实,回顾秦国历史,在大统一的20年前,他们便有一次横纵六国的机会,只是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260年,长平之战爆发,此时秦国由于连续作战,其军事物资都已到达了极限,而赵国又是派的

  • 秦昭王赐死白起,范雎不是主因,而是与长平之战有莫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应侯,白起,秦昭王,秦国,长平之战,秦王,秦军,范雎,秦昭襄王,春秋战国,先秦

    白起死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就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完这句话,他便挥剑自刎。有不少人将这句话与宿命论联系起来,其实不然。白起一句话点出了自己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出自赵国之手,范雎、秦昭王固然也有参与其中,但白起之死的幕后操纵者则出自赵国。长平之战之于赵国意

  • 范雎不仅对战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且快意恩仇

    历史解密编辑:且昕剧场标签:应侯,秦国,魏国,周赧王,齐国,张仪,苏秦,范雎

    战国时期,战火连绵、生灵涂炭,对各色人才而言却是难得的“盛世”:列强的博弈空前白热化,压迫到令君主们窒息的竞争环境,让他们不得不“不拘一格用人才”;那些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没背景、没关系,而且缺点明显、个性十足的人才,在别的太平盛世中大多没什么机会,但在那时却看到了希望(即使是一时的)。比如在魏国寂寂

  • 睚眦必报的范雎,逆袭人生大起大落,其中隐藏着怎样的人性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一颗牙疼标签:应侯,秦国,魏国,秦王,齐国,白起,苏代,范雎,四大名将

    #历史开讲#范雎,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代名相。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传奇。出身贫寒的他,为得到一展其才的机会,奋力抗争、历经艰难;并因此遭遇不白之冤,差点丢了性命。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协助秦昭襄王成就霸业,并由此跳出原有圈层,成为权势赫赫的大秦相国。李斯评价他:“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 范雎本是魏国人,成为秦国相国后,他为何要对魏国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应侯,魏国,秦国,齐国,宦官,魏王

    引导语: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不过,并非所有政治家都能得到重用。魏国曾出现了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他却因才能而蒙受了奇耻大辱。迫于无奈,他转而投靠秦国。在秦国,他不仅得到了重用,而且还报仇雪耻,此人究竟是谁呢?一、范雎遭受的凌辱范雎出生于魏国芮城,他的家境贫寒。虽然家庭的经济条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