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雎:他对秦帝国有重大贡献,却因他害死白起,一直被视为小人

范雎:他对秦帝国有重大贡献,却因他害死白起,一直被视为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4/6/27 17:02:47

龙在水中起,凤从天外飞

在秦统一的过程,有几个重要的人物是起了关键作用的,如人们所熟知的商鞅白起李斯等,但有个人物却往往被人忽视,这就是范雎

对此人我一直是没个好印象,至今还不知道他这名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史记》中是雎,读jū”音;而有书为睢,读sui音。大秦帝国电视剧用的是后者,我只知道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丞相。但因他指使秦王忌杀白起,我是一直将他列入小人之列。

及至后来认真读史后才发现,以前的看法很是偏颇,这范雎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军事谋略家。他先是助秦王加强了王权,使反间计让赵国以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能大破赵军。他不仅把战国初期合纵连横策略改为远交近攻,并为泰国规定了正确的军事和外交方针,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无愧于是当时的一位大战略家,一如曹操赞美荀彧言:“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两相比较,白起在这方面就差得太远啦。

缘何这范雎在历史上一向的名声不怎么样呢?这还是要从他的性格上找问题。他虽然为秦的霸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也就是有恩必厚偿;有怨亦倍报。这在各类电视剧中反映得尤其突出,加上他其貌不扬,形象猥琐,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耍嘴皮子的小人。

他最为被人诟病的莫过于妒杀白起,白起在长平战后,欲乘胜追击,直下赵国都城邯郸,但范雎却嫉贤妒能,害怕白起的功劳超过自己,于是,花言巧语说服秦昭王收兵。白起获知范雎暗中作梗后,便与之结怨。后来,在范雎的挑拨下,秦昭王先将白起贬为士卒,随后又令其自杀。这一点使他的形象大为缩水。其它诸如提拔亲信,腐败等等,都是他被后世所不耻的原因所在。

想这范雎出身寒微,凭一已之力,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终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没一点才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谋划下,秦国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斯大林说过: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范雎怎么说都应该算是胜利者吧,但他不以自己的形象丰满为顾忌,一味地按自己的性格行事,且皆能如愿,十足地潇洒无憾,这不能不说他的能力太强,运气太好了。

用曹操的话来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用这来比喻范雎,实在的再合适不过了。

有趣的是,关于他的死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一是死于非命,即他的亲信郑安平投敌,河东失守后,他被牵连赐死,大秦帝国电视剧采用的便是这说法;而另一种则是来自司马迁《史记》,说他失宠后引退,安然寿终正寝。成了秦国少有的结局很好的名相。两种说法都有根据。不过,我还是相信前一种说法,因为按秦律,举人失察是要受连坐的。

标签: 应侯白起秦国秦王曹操史记

更多文章

  • 六国谋士讨论如何抗秦,秦王不安,范雎指着狗:扔块骨头就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斤今天吃什么标签:应侯,秦国,秦王,战国策,秦昭,六国

    1、公元前307年,一位秦国的使者,忽然找到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告诉他赶紧回家继承亿万家产吧:“您的兄长秦武王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时,不幸被鼎砸死了,现在我们特来请您回国继承王位。”这位公子稷,便是后来威震六国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继位以来,励精图治,他利用远交近攻的手

  • 从黄歇到范雎,催生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为何是两个“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袭素衣标签:应侯,黄歇,秦国,齐国,秦王,魏国

    战国中后段、秦昭襄王执政后期,秦国改变了以往四面出击的打法,暂时搁置、拉拢距离较远的齐、燕以及拥有广阔纵深的楚国,重点打击、蚕食家门口的三晋(韩、赵、魏),这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直至嬴政时期,秦国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如愿吞并六国。众所周知,上述战略的制定者,是投奔秦国的魏国人范

  • 魏冉失势,范雎入秦,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呢?效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冉,应侯,秦国,白起,范睢,张仪,范雎,远交近攻,四大名将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留下一个问题:同一年里,同样是少主继位,为什么《资治通鉴》对赵孝成王称谥号,对齐王建却直呼名字呢?#远交近攻#答案是:赵国后来又传承了几代国君,但齐国这边,齐王建很长寿,在位长达40多年,生生把自己熬成了亡国之君。秦始皇一统天下,没给

  • 从卑微的奴仆到当朝宰相,范雎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起落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应侯,魏国,齐国,秦国,魏王,范睢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虽出身贫寒,但一直有很大的志向,而且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但在魏国一直没能受到重用。他曾周游列国希望那里的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而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便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齐国蒸蒸日上的国势使当初随燕破齐的魏

  • 提出“远交近攻”的范雎,用人失当、陷害白起,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应侯,白起,秦国,秦王,芈八子,远交近攻

    秦昭襄王赶走他的舅舅,让范雎替代魏冉,并非范雎能力比魏冉突出,而是范雎对他个人更有用。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范雎对秦国的贡献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起用范雎,是让他来夺权的秦昭襄王这辈子很幸运,按理来说他是没有机会当上秦国国君的。他老爸秦惠文王把君位传给了他哥哥,他哥哥嬴荡力大无比、才华出众、能力突出,

  • 白起生死仇敌范雎,最终结局如何?云梦秦简揭开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应侯,白起,秦王,秦军,秦国,仇敌,范雎,云梦秦,四大名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白起一生充满了传奇,然而或许由于性格缺陷,情商不高,白起遭到丞相范雎的暗算,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一代军神没有死于沙场,死于敌人之手,却如此憋屈的自杀而亡,让人不胜嘘唏。那么,作为白起生死仇敌的范雎,他的下场又如何呢?根据史书记载,范雎举荐失误、谗杀白起等问题,所以辞归封

  • 秦王若不深信范雎,秦朝统一六国将提前20年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应侯,秦国,秦王,白起,秦军,长平之战

    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开始,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实,回顾秦国历史,在大统一的20年前,他们便有一次横纵六国的机会,只是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260年,长平之战爆发,此时秦国由于连续作战,其军事物资都已到达了极限,而赵国又是派的

  • 秦昭王赐死白起,范雎不是主因,而是与长平之战有莫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应侯,白起,秦昭王,秦国,长平之战,秦王,秦军,范雎,秦昭襄王,春秋战国,先秦

    白起死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就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完这句话,他便挥剑自刎。有不少人将这句话与宿命论联系起来,其实不然。白起一句话点出了自己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出自赵国之手,范雎、秦昭王固然也有参与其中,但白起之死的幕后操纵者则出自赵国。长平之战之于赵国意

  • 范雎不仅对战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且快意恩仇

    历史解密编辑:且昕剧场标签:应侯,秦国,魏国,周赧王,齐国,张仪,苏秦,范雎

    战国时期,战火连绵、生灵涂炭,对各色人才而言却是难得的“盛世”:列强的博弈空前白热化,压迫到令君主们窒息的竞争环境,让他们不得不“不拘一格用人才”;那些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没背景、没关系,而且缺点明显、个性十足的人才,在别的太平盛世中大多没什么机会,但在那时却看到了希望(即使是一时的)。比如在魏国寂寂

  • 睚眦必报的范雎,逆袭人生大起大落,其中隐藏着怎样的人性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一颗牙疼标签:应侯,秦国,魏国,秦王,齐国,白起,苏代,范雎,四大名将

    #历史开讲#范雎,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代名相。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传奇。出身贫寒的他,为得到一展其才的机会,奋力抗争、历经艰难;并因此遭遇不白之冤,差点丢了性命。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协助秦昭襄王成就霸业,并由此跳出原有圈层,成为权势赫赫的大秦相国。李斯评价他:“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