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乱世造就英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能人辈出。诸侯王的手下是否拥有着能人巧匠,往往成为能否在争霸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秦国能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秦国君王善用人才。
01商鞅变法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这四个在秦国历史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功臣,他们都不是秦国人。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
但是,百家争鸣的背景下,法家的思想,受到了许多学派的批判,因此,
于是,在
军队里的将领,再也不是凭借着出身,承袭祖辈留下来的爵位,而是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根据自己在战场上获得的战功,来获得升职和赏赐。这一举措,
商鞅的变法,不仅仅局限在对军队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他也颁布了许多的法令。
最终,通过商鞅的变法,秦国的国力不断强大,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了七雄之首。可以说,
02外交家张仪和范雎
秦惠文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张仪,出身自魏国。
因为在当时,其他六个诸侯国听取了苏秦“合纵”的提议,联合起来,对付强大的秦国。张仪认为,
张仪带着自己的计谋来到秦国,游说秦惠文王。
范雎提出,秦国应该与临近的齐国缔结成为盟友,
范雎除了在军事外交上有着杰出的能力之外,他还是一个
03一代名相李斯
有了商鞅、张仪和范雎等人的辅佐,秦国在军事、外交和政治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到了嬴政上位时,秦国已经达到了空前强大的水平了。除了强盛的国力之外,嬴政的手下,还有这一大批良臣猛将。李斯,正是这其中的一位。
李斯向嬴政建议,
秦国兼并六国,
04总结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是推动秦国强大的重要人物。但是,与他们辉煌时期所赢得的重用相比,他们的下场,都不怎么好。商鞅因为推行变法,在秦国贵族强烈的反扑之下,被诬陷,战死沙场之后,尸首还惨遭车裂之刑。
张仪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后,并没有得到新君王的宠信,最终逃往魏国。李斯在秦始皇去世之后,扶持秦二世胡亥上位。但是,
这四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