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的野心有多大?诸葛亮:把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读看

刘备的野心有多大?诸葛亮:把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读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忆丹说文史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4/1/28 17:02:38

刘备是一位创业者,他在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长而辛苦的旅途。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地创造出了自己的事业。然而,他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内心的满足,因为他始终没有自己的孩子。

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决定收养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他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和挑选,最终选中了一个年幼的男孩,给他取名为刘封

刘封是一个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很有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当他被刘备收养时,他的家人并没有反对,反而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的想法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觉得,一个亲生的孩子才能真正地继承自己的事业和血脉,而刘封只是一个收养的孩子,没有这个资格。

在刘封被刘备收养的第七年,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降临到了刘家。刘备和他的妻子甘夫人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儿子,他被赐名刘禅,后来被众人亲切地称为刘阿斗。

这个小家伙很快成为了整个家族的宠儿。他的父亲刘备非常喜爱他,对他寄予了满满的期望。作为著名的刘备之子,刘阿斗承载着家族的荣耀和未来的希望。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总是如人所愿。当蜀汉面临亡国之危时,前线的将士们依然奋勇战斗,浴血奋战,而刘阿斗却身处安逸的后方,并没有参与到抵抗中,而是选择了投降。这一决定使得他名声扫地,备受争议。有人称他为胆小怯懦之辈,有人则认为他保全性命才是明智之举。

然而,在刘阿斗的内心深处,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个决定背后的真正考量。或许,他看到了无法逆转的局势,不愿浪费更多的生命,而选择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这一决策背后隐藏着他对亲人的深爱和保护欲望。

刘备的家庭中有一个养子和三个亲生儿子,他们的名字组合起来别具一格,生动地展现了刘备对自己事业的雄心壮志。

诸葛亮早已察觉到刘备的真实心愿,因为他敏锐地发现了刘备四个儿子名字的组合之妙。他们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将最后一个字串联起来,便成了“封禅永理”。封禅是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象征着天下太平和统治者的卓越才能。刘备如此安排儿子们的名字,无疑是寄托了他对自己事业的殷切期望。

而后两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构成了“永理”,这个组合引发了更深的想象。它似乎暗示着永恒的治理,表达了刘备对自己建立的江山能够永久存在的期盼。刘备希望他的事业能够长盛不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国家。

刘备心存深深的遗憾,他一生辛勤努力,历尽艰难,终于建立了蜀汉,然而他对自己心怀希望的江流上却谢了二世。这样的结局,无论如何也是他难以想象的。他曾高呼着"兴复汉室"的口号,但在给自己养子刘封取名时,他不禁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疑问。

当初,刘备仍依附于刘表时,给刘封取名。就在两年前,他刚刚承接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当时,其他接受衣带诏的人都已被曹操处死,唯有刘备侥幸存活,并且拥有了一些自己的家底。按理说,作为刘家的血脉,刘备应该奉行衣带诏,继续与曹操抗衡,那为何他却选择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封呢?或许,那时的刘备已经暗藏着不为人知的心思。

刘备沉浸在衣带诏的庄严氛围中,心头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情感。在这一刻,他触摸到了汉室皇族最为亲近的一次时刻。衣带诏不仅向他展示了汉室的衰微,也让他深刻领悟到曹操的强大势力。刘备心中强烈地意识到,单凭汉室的旧有财富已经无法重振国势。

要承继汉室的使命,唯有从自己开始。这个初衷也成为他为子孙谋福的动力。于是,在那一刻,他毅然决定开拓属于自己的江山版图,为子孙后代构建一个繁荣太平的盛世,以回报这天地间的大恩。

刘备抱着满怀期望培养了刘封,视他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军。刘封在蜀汉建国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功绩斐然。如果没有刘禅作为继承者,刘封完全有能力胜任蜀国的重任。

然而,刘备最终却不得不下令赐死刘禅。这并非是因为责怪他未能援救关羽,而是因为刘备在培养刘禅这个问题上,付出了全部心力。他不仅为刘禅请来最杰出的老师教导他文化知识,还亲自指导他学习武艺。如今,成都附近依然有一座名为"射山"的地方,据传就是刘禅学习射箭的场所。然而,这个地方成了后人嘲笑刘禅的对象,他们讥讽他只会学习射箭,却在敌人来到家门口时毫无作为,直接投降。

刘备心中隐藏着一个宏大而深沉的野心,然而,他一直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外宣称他的目标是复兴汉室。然而,人们却始终不知道,这个汉室指的是汉献帝的王朝,还是刘备自己的王朝,因为他从未明确表态过。由于别人没有提及此事,大家自然而然地以为他是在追随当今皇帝。很少有人意识到,刘备也有皇室的血脉,他同样可以承续汉室的衣钵。

刘备对自己真实野心的隐藏极为谨慎,例如,他坚决等到曹丕称帝后才自己称帝,实际上是为了让汉献帝退位,因为只有当他头上没有一个皇帝的时候,他才能登基,否则就会被指责为谋反。而当汉献帝真的退位后,天下成为无主之地,他再次承续汉室皇朝,似乎理所当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揭秘:刘备为何配不上仁义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阿星说史标签:刘备,蜀汉,仁义,关羽,张飞,三国,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是仁义之君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是桃园三结义的大哥,他是诸葛亮的主公,他是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的领袖。他在历史上和小说中都被称为仁义之君,被誉为忠贞不二、爱民如子、礼贤下士、广纳良才的明主。但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事实:刘备其实配不上仁义二

  • 刘备曾在村姑家避难,临走前村姑怀孕,刘备:到益州来找我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备,玉佩,皇帝,蜀汉,三国,汉朝

    三国时期的政治舞台,是典型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历史人物,在政治舞台上纷纷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他们的那些光辉事迹,怕是连史书也写不完。不过他们的故事并不只在政治领域,在民间,这些人的故事就更有生活性和情感性。有时候看到这些野史记载的故事,我们会猛然发现,原来这些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其实也是一个有七情六

  • 初期:曹操为什么比刘备成功?做人的差距,刘备输得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追悼红轩标签:刘备,袁绍,董卓,刘表,曹魏,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不得不开始他的流亡生涯。曹操一路从洛阳逃回老家谯县。为了自保,也为了抗拒董卓,曹操走上了招兵买马,竖起旗帜的道路。在这一点上,刘备和曹操的做法是一致的。然而,两人对待资助者的态度上却完全不同。招兵买马除了需要源源不断的兵员之外,更需要钱。为了第一桶金,曹操找到了谯县同为孝廉出身的

  • 早期的刘备到处投靠,完全养不熟,为何收留他的诸侯却不愿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今古元小小标签:刘备,袁绍,刘表,袁术,陶谦,蜀汉,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刘备在赤壁大战之前,到处跟人打下手,投过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众多诸侯,演义中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可细看刘备的经历,实际上比吕布还不如。刘备的前半生基本上就是到处流浪着在混,所有人都知道刘备心有大志,可所有的诸侯也都能容忍刘备,他能到处混饭吃,还能保证别人不杀掉他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 品读—刘备困境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小范先生标签:刘备,曹操,刘表,袁绍,孙权,诸葛亮,赤壁之战,五虎上将

    赤壁之战是刘备一生的转折点。赤壁之前,刘备很少有得意的日子。赤壁之战期间,刘备以及关羽、刘琦(刘表长子,其手下军队万余人归于刘备)有两万人,周瑜所动员的军队也只有三万人,照理说,二人出兵相当,确实是孙刘联盟。可是,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没有把刘备真正作为一方而平等相待。孙权只是把刘备看作前来投奔自

  • 巅峰时期刘备为何选择成都作为治所?除成都,刘备还有哪些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刘备,曹操,孙权,关羽,益州

    刘备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在公元219年,在这一年内刘备与曹操于战略要地汉中进行了一场大战,即汉中之战,并打的曹操大败,之后拿下了汉中全境。然后刘备乘着曹操新败,派遣刘封、孟达占领上庸等地,之后刘备进位为汉中王。而与此同时,关羽乘着孙权攻打曹操合肥之地,襄樊之地空虚,立马率军北伐,之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

  • 曹操南下,刘备撤退,沿途十多万百姓和士人跟随,其意味不同寻常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刘备,刘表,孙权,蜀汉,曹魏,诗人,诸葛亮,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了北方后,亲率大军南征荆州,试图完成江山一统,其时,荆州之主刘表去世不到一年,暂时还没有一个能像刘表一样整合荆州力量抗曹的人。且荆州还面临内部分裂(刘琦和刘琮之争),故无法组织力量抵抗曹军,刘琮甚至在刘备不知情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因此,为荆州守御北部边界,却

  • 益州土著为何如此仇视刘备?不是蜀人的蜀汉,就灭亡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刘备,益州,蜀汉,刘璋,蒋琬,关羽,汉朝,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称帝公元219年,刘备赢下了汉中之战,并在当年进位汉中王,221年一鼓作气登基称帝。公元263年,以复兴汉室为口号的蜀国最先灭亡。蜀亡以降,人们多对其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黄皓专权,二是蜀汉无人,三是姜维多次出兵无果,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以上三条原因说法没错,但文史君认为,蜀国之所

  • 刘备只顾寻找诸葛亮,最终错失了3位将才,最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寒山远殆标签:刘备,孙权,刘表,陈群,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太史慈,曹操手下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被视为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其间的争斗和纷争引发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便是刘备,他是一个英雄豪杰,充满了仁义之心,一心想要重振汉室,平定天下。在那个时代,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而刘备的兴起也离不开他对人才的重视。他明白,只有拥有了出色的谋略家和勇猛

  • “子龙不可重用!”刘备究竟为何如此不喜赵子龙?

    历史解密编辑:家里的小懒猪标签:刘备,关羽,孙权,赵云,三国,蜀汉,汉朝,赵子龙,“子龙,五虎上将

    “子龙不可重用!”公元223年4月,刘备弥留之际,费尽全力也要给诸葛亮和刘禅留下这句遗言。刘备究竟为何如此不喜赵子龙?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与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亲如兄弟。但对和他一见如故,追随他南征北战近30年,直至建立蜀汉政权的赵云,却极为不公。刘备以“贤德仁义”著称于世,张飞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