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早期的刘备到处投靠,完全养不熟,为何收留他的诸侯却不愿杀他?

早期的刘备到处投靠,完全养不熟,为何收留他的诸侯却不愿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今古元小小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4/1/22 10:08:54

刘备在赤壁大战之前,到处跟人打下手,投过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众多诸侯,演义中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可细看刘备的经历,实际上比吕布还不如。刘备的前半生基本上就是到处流浪着在混,所有人都知道刘备心有大志,可所有的诸侯也都能容忍刘备,他能到处混饭吃,还能保证别人不杀掉他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实力弱

刘备从征讨黄巾军起家,一直到赤壁大战之前,所拥有的军事实力一直不强,最少只有几千人,最多时也不过万把人,即使是当徐州牧时,能直接指挥的军队也就一万多人。

这样的实力在众多有意争夺天下的诸侯当中是很不显眼的,也很容易让人小觑,觉得刘备胸无大志,在争霸者眼中,不努力扩充军队的诸侯不是个好诸侯。

而且,早期的刘备麾下无世家支持,这个是很重要的,没有世家的支持,根本就不可能在汉末乱局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人心。

曹操、袁绍、袁术孙策、刘表等人,每个诸侯都有着大量的世家在背后支持,也因此,他们才能在自己的地盘上站稳脚跟。

而刘备在遇见诸葛亮之前,从来就没有哪个世家愿意支持他,即使他在名正言顺的做徐州牧时,也只有糜竺这样的商贾投靠他。

陈登这样的徐州土著世家根本就不会认刘备为主公,他们是朝廷承认谁做徐州牧,他们就支持谁,即使不是跟着朝廷走,也要跟着曹操这样实力强劲的诸侯走,刘备是哪颗葱?。

刘备想不想得到世家的支持,做梦都想,可人家看不上他怎么办?也因此,军队的实力总是无法扩充,地盘无法扩张,身边的著名谋士根本没有,著名武将始终只有关、张、赵。

这样的刘备基本上不能算是一路诸侯,对于像曹操、袁绍、刘表这样的实力派来说,没有争天下威胁的刘备杀之无益,留着没准还能做炮灰,刘表让刘备守新野,不就是这么个意思?

第二:无根基

刘备和曹操、孙坚一样是打黄巾军出的名,但起步的基础就比他们低太多,刘备开局是一个平民,不像曹操、孙坚等人有着家族的支持,可以轻松做官。

征黄巾后,刘备拼死拼活才混到个县尉,孙坚直接就做一地太守,后来就有资格成为讨董卓的诸侯之一,刘备却只能在公孙瓒背后坐小板凳。曹操更牛,混成西园八校尉之一。

董卓进京前后官职的大小,对诸侯们在后来争霸天下时的地位是成正比的,前面讲,刘备早期没有世家投靠他,原因不就是因为他出身低,官职也低,投靠刘备没有盼头。

等到刘备终于混到州牧级别的官职时,各地的割据形势也大都已经很明显了,适合雌伏和争霸的地盘没有刘备的份,只能在徐州这样的四战之地落脚,还根本守不住。

他在各个地方镇守时,因为得不到当地世家的全力支持,无法将任何镇守地作为根基,无力对外扩张不说,还得时时刻刻的防着别人把他吞掉。

这样的一个毫无根基之地的刘备,任何诸侯都不觉得他是威胁,收留刘备,让他为自己冲锋陷阵,还能得到容纳人才的美名,杀掉却没有半点益处。

第三:有名望

刘备出身低,心气却高,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从一开始起兵时,就到处嚷嚷着自己是汉室宗亲,见人就首先表明身份。

汉室宗亲这样的一个身份在大家都还承认汉朝时,是相当管用的,再加上刘备讨黄巾、救陶谦、败擅自称帝的袁术的正面形象,使得刘备实力虽弱,可在天下间的名望却并不弱。

有这么个好名望护身,想杀他的人也得掂量掂量后果,比如曹操,刘备已经在他眼皮子底下了,他也知道刘备必不久居于人下,可也不敢随便动刀子。

袁绍就更不用说,刘备是反曹操的,天然就是袁绍的盟友,何况袁绍想争天下,有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为他效力,政治上的意义非同凡响,同样也舍不得杀刘备。

当然,最重要的是,刘备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也好,袁绍也好,是真的不觉得刘备对他们的霸业有什么危害,即使从自己麾下跑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至于刘表,好歹是个远房亲戚,又都面临着曹操的威胁,抱团取暖才是应该的。

综上所述,刘备在早期能带着兵到处混饭吃,还能保证各路诸侯不伤害自己,除刘备一直以来混到的名望外,归根结底是他的实力让人看不上,他的名望能帮助收留他的诸侯涨身望,他的实力却威胁不到收留他的诸侯,因此,大家乐得给他口饭吃,收留刘备,除掉政治上可以获得的好处外,其余的基本可以无视,就当养个闲人了。

更多文章

  • 品读—刘备困境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小范先生标签:刘备,曹操,刘表,袁绍,孙权,诸葛亮,赤壁之战,五虎上将

    赤壁之战是刘备一生的转折点。赤壁之前,刘备很少有得意的日子。赤壁之战期间,刘备以及关羽、刘琦(刘表长子,其手下军队万余人归于刘备)有两万人,周瑜所动员的军队也只有三万人,照理说,二人出兵相当,确实是孙刘联盟。可是,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没有把刘备真正作为一方而平等相待。孙权只是把刘备看作前来投奔自

  • 巅峰时期刘备为何选择成都作为治所?除成都,刘备还有哪些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刘备,曹操,孙权,关羽,益州

    刘备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在公元219年,在这一年内刘备与曹操于战略要地汉中进行了一场大战,即汉中之战,并打的曹操大败,之后拿下了汉中全境。然后刘备乘着曹操新败,派遣刘封、孟达占领上庸等地,之后刘备进位为汉中王。而与此同时,关羽乘着孙权攻打曹操合肥之地,襄樊之地空虚,立马率军北伐,之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

  • 曹操南下,刘备撤退,沿途十多万百姓和士人跟随,其意味不同寻常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刘备,刘表,孙权,蜀汉,曹魏,诗人,诸葛亮,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了北方后,亲率大军南征荆州,试图完成江山一统,其时,荆州之主刘表去世不到一年,暂时还没有一个能像刘表一样整合荆州力量抗曹的人。且荆州还面临内部分裂(刘琦和刘琮之争),故无法组织力量抵抗曹军,刘琮甚至在刘备不知情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因此,为荆州守御北部边界,却

  • 益州土著为何如此仇视刘备?不是蜀人的蜀汉,就灭亡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刘备,益州,蜀汉,刘璋,蒋琬,关羽,汉朝,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称帝公元219年,刘备赢下了汉中之战,并在当年进位汉中王,221年一鼓作气登基称帝。公元263年,以复兴汉室为口号的蜀国最先灭亡。蜀亡以降,人们多对其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黄皓专权,二是蜀汉无人,三是姜维多次出兵无果,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以上三条原因说法没错,但文史君认为,蜀国之所

  • 刘备只顾寻找诸葛亮,最终错失了3位将才,最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寒山远殆标签:刘备,孙权,刘表,陈群,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太史慈,曹操手下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被视为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其间的争斗和纷争引发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便是刘备,他是一个英雄豪杰,充满了仁义之心,一心想要重振汉室,平定天下。在那个时代,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而刘备的兴起也离不开他对人才的重视。他明白,只有拥有了出色的谋略家和勇猛

  • “子龙不可重用!”刘备究竟为何如此不喜赵子龙?

    历史解密编辑:家里的小懒猪标签:刘备,关羽,孙权,赵云,三国,蜀汉,汉朝,赵子龙,“子龙,五虎上将

    “子龙不可重用!”公元223年4月,刘备弥留之际,费尽全力也要给诸葛亮和刘禅留下这句遗言。刘备究竟为何如此不喜赵子龙?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与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亲如兄弟。但对和他一见如故,追随他南征北战近30年,直至建立蜀汉政权的赵云,却极为不公。刘备以“贤德仁义”著称于世,张飞因其“

  • 赵云这句话激怒了刘备,原来赵云真正忠心并不是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动物世界大乱斗标签:赵子龙,刘备,关羽,曹操

    文:历史茶馆儿【欢迎关注茶馆儿,喝上一壶茶,品读历史】说起三国那段历史,我们一定能说出几个名人的名字,毕竟,在中国众多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比较有名的,从古至今,有些人就非常热衷于给三国时期这些将军排名,说起这些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赵子龙。赵子龙是忠勇的典范,他的军事武力值很高,在很多情况下,当刘备非

  • 刘备窃取曹操五万精兵,为啥无人叛变?背后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刘备,吕布,袁术,关羽,陶谦,蜀汉,曹魏,汉朝,曹操手下

    在乱世中,刘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没有名气,也没有领地,甚至没有自己的军队。但他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一天,刘备听说曹操正打算攻打徐州。他知道如果徐州失陷,自己的机会就彻底没了。于是,他决定去向曹操求援。可曹操对刘备并不熟悉,他只知道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所以

  • 关羽死后,若刘备隐而不发,坚持北上伐魏,曹魏能被击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威言晓史标签:关羽,刘备,曹魏,魏国,东吴,吴国,汉朝,蜀汉,三国,曹操手下

    大汉王朝立国四百余年,历经二十九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不少人都对汉王朝没能延续而感到遗憾,那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刘备没有夷陵之败,或者他压根没有讨伐东吴,而是暂时隐忍选择北伐曹魏,历史是否会改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分析刘备这个人,然后再看看当时天下局势。白手起家,有帝王之资刘备

  • 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却错失一位绝世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丙润老师标签:刘备,袁绍,出山,徐庶,袁术,三国,蜀汉,诸葛亮,三顾茅庐,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与史料更接近的三国志,都会发现刘备的一生有三个得力助手,分别是自己的二弟三弟和诸葛亮。关于诸葛亮和刘备也有一段美谈,那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诸葛亮。可是谁也不知道的是刘备虽然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可祸兮福所倚也,正因如此错失了一位绝世高人。01刘备与崔州平的初次相遇崔州平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