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迎奉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呢?

曹操迎奉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直证大史官 访问量:1017 更新时间:2024/1/14 18:29:07

曹操在迎奉汉献帝之前,就是一个地方上的诸侯,实力算不上是最强的。可是在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东汉朝廷的名义征讨各地诸侯,并招揽天下的人才,从而迅速壮大了力量。不过在曹操之前,袁绍是有机会迎接汉献帝的。

公元195年,汉献帝遭到李傕郭汜等人追击,最终来到了洛阳。得知这一消息后,沮授立即向袁绍建议,“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沮授提议将汉献帝迎接到邺城,挟持天子,号令天下,征讨那些不服从的诸侯。

当时,袁绍的实力要超过曹操,且距离洛阳很近,完全可以在曹操之前实现这个计划。不过,因为以下几个原因,袁绍没有付诸行动。

一、袁绍不想受到掣肘

袁绍开始的时候,打算采纳沮授的建议,不过却遭到了两个人的反对,他们是郭图淳于琼。这两人说:“汉朝王室衰败,为时很久了。现在想振兴王室,不也太难了吗?再说,英雄同时兴起,各自占领州郡,联合聚集徒众,动辄有上万人,这正像秦朝失去帝位,先得到的人成为天子。现在接来天子,动不动就要上书奏闻皇上,不服从则违抗皇命,这不是一种好办法。”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迎接汉献帝固然能够获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天子的限制。在郭图、淳于琼等人的劝说下,袁绍认为自己完全不需要汉献帝大义的名分。因为自己的势力是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依靠自己的实力,已经完全可以统一天下。如果奉迎了汉献帝,反而会让自己将来夺取汉室江山的计划出现波折。

同时,在袁绍麾下,还有不少心怀汉室之人,像郭图、淳于琼这样认为汉室不可复兴的人还是占极少数。以沮授为首的一大批人员,还抱着正统的思想观念。直到官渡之战前,袁绍的手下耿包向他写密信请求他自立,还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从这一角度来看,只要袁绍选择迎奉汉献帝,就将面临部下离心离德的风险。

进一步来说,曹操迎奉汉献帝后,麾下的荀彧等人忠于汉室,反对曹操称魏公,甚至汉献帝还发起了衣带诏等反击行动。所以,袁绍如果迎接汉献帝,也少不了这些风险。反之,任由汉献帝自生自灭,则不会有后续的掣肘了。

二、袁绍觊觎皇位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又将帝号归于袁绍,写信给袁绍说:“天命离开汉室已经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现在您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人,论势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论地位谁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虽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够将断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将已经灭亡的朝廷重新振兴呢?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您,希望您使它振兴。”

对此,袁绍同意接纳袁术,这无疑暴露了袁绍的称帝野心。当然,因为曹操派出刘备前去拦截,袁术、袁绍兄弟没能会合。

袁绍不奉迎汉献帝的根本原因,是他过于自大,早已有了不臣之心。他自以为自己的实力强大,不屑于像曹操那样去借助朝廷大义的名分。而且,袁绍也希望汉室朝廷早日灭亡,以为自己代汉为帝创造条件。基于此,他没有理睬沮授等人提出的建议。

三、袁绍曾打算改立刘虞为皇帝

早在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在篡夺大权后,董卓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这就是汉献帝。对此,袁绍是十分不满的,甚至不承认汉献帝的正统地位。于是,初平二年(191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以及山东诸将商议,由于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想立汉室宗亲的刘虞为新皇帝,刘虞坚决不肯;于是韩馥等人又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

虽然刘虞没有同意袁绍等人的方案,不过,对于袁绍来说,如果现在去迎接汉献帝,着实比较尴尬。况且,因为反对董卓改立汉献帝,袁绍在朝廷的叔父袁隗,遭到了董卓的杀戮。所以,袁绍如果迎奉汉献帝,就无法交代此前的讨伐行动,也无法面对被杀的袁家人。

标签: 曹操袁绍董卓沮授袁术东汉曹魏汉献帝

更多文章

  • 袁绍错失了4个顶级谋臣,4个顶级名将,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曹操,荀彧,公孙瓒,郭嘉,吕布,张郃,汉朝

    董卓、刘表、刘璋和袁绍,是汉末群雄逐鹿中的四个失败者,但这四人有个共同点,就是手下人才济济。董卓手下有李儒、贾诩、吕布、李榷、郭汜、张济、董越、徐荣、段煨、华雄、胡轸、樊稠、杨定、王方、张辽等人才,可他偏偏作死,废汉少帝,杀何太后,抢女人(王允养女),最终被吕布所杀。刘表手下有黄忠、魏延、霍峻、文聘

  • 袁绍有五位好友,没有一人善终,两位被董卓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袁绍,董卓,许攸,刘备,太守,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

  • 袁绍麾下第一猛将鞠义,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袁绍,鞠义,吕布,曹操,臧霸,汉朝,公孙瓒

    鞠义是袁绍麾下第一猛将,却落得惨淡收场,令人扼腕叹息。鞠义到底有多猛?鞠义确实很猛,通过两场关键的战役,打击和摧垮了雄踞北方的诸侯公孙瓒,为袁绍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第一场:界桥之战。此战发生于公元191年冬季,公孙瓒借口弟弟公孙越被杀,发动了对袁绍军的猛烈进攻。在公孙瓒凌厉的攻势下,冀州许多郡县纷纷投

  • 三国志11《大浪淘沙》 贤臣良相排名 荀彧独占鳌头袁绍紧随其后

    历史解密编辑:游影电报标签:袁绍,荀彧,刘备,蜀汉,汉朝,诸葛亮,大浪淘沙,曹操手下,三国志11

    尽管《三国志11》和其众多的 MOD,在游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战场上征服所有对手完成制霸,但是想要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一方面是要有足够勇猛的将领和擅长愚弄对手的军师,另外一方面则是需要能够肩负起本方拥有充足钱粮、士兵和兵装的内政贤臣,如此才能够保证一线部队的拥有充足的战斗力,在战场上进行厮杀。今天

  • 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了,为什么还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韩馥,冀州,董卓,公孙瓒,沮授

    191年,陈留太守张邈府上来了一名袁绍的使者。在座的韩馥看到张邈与使者窃窃私语,感觉不妙,于是在厕所里自杀了。他在临死前,长叹一声:“高幹(袁绍的外甥)、荀谌(荀彧的弟弟)这两个狗贼害我不浅啊!”韩馥,字文节,颍川(今河南省禹州)人。他曾经做过袁家的门客,后来担任了汉灵帝的御史中丞。因为恪尽职守、安

  • 浅析官渡之战,看似强大的袁绍,最终败于曹操的多重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袁绍,许攸,项羽,刘邦,三国,东汉,诗人,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在三国时期,除了赤壁大战之外,最著名的战役应该就是官渡之战了。作为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而这场大战的两位主角,便是当时北方最强的两位诸侯:袁绍和曹操。就连刘备在当时,也只能作为配角出现,在袁绍手底下跑龙套,也正是官渡之战的结果,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格

  • 三国志6:袁绍不断有援军的官渡之战,这关其实还有点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袁绍,沮授,曹洪,逢纪,三国志,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上一回曹操第二战在白马砍颜良、诛文丑,以4.8万步兵大胜了7万步骑兵,守住了白马渡口。不过这只不过是局部的胜利。因为自从黄巾之乱,中原地区连年征战,人口流失、土地荒芜,经济和兵力是远比不上袁绍的。在整体钱粮和兵力上,曹操仍然处于劣势。首战失利,袁绍内部没有反思过错,哦,不对,在逢纪的煽风点火之下,袁

  • 袁绍:短命盟主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袁绍,曹操,董卓,沮授,许攸,袁术

    公元202年6月28日,袁绍在邺县(今河北邯郸临漳县)病逝。随着他的离世,袁氏军阀集团迅速土崩瓦解,其占领的河北地区逐渐被曹操蚕食。袁绍也因此成为三国时代的揭幕人。不过,东汉末年群雄初起之时,袁绍是最早被看作有能力统一天下的种子选手。《三国》中的袁绍他诛杀宦官、讨伐董卓、统一河北,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

  • 曹操为何要放袁绍大军长驱直入至靠近许都的官渡,才与袁绍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袁绍,大军,许都,曹魏,诗人,公孙瓒,许昌市,曹操手下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权谋家曹操(38)谁能想到,东汉末年这场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的官渡大战,其实是曹操先挑起的。那是在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一月,曹操刚南下灭了吕布,平定徐州,半路上却得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原来,一个多月前,河内军阀张杨欲援助老友吕布,未行,即为其部下杨丑所杀,然后杨丑派人前来

  • 看完正史请回答:曹操袁绍刘备关羽,这四个人谁更够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袁绍,刘备,关羽,正史,曹魏,曹操手下

    看《三国志》,曹操是文武双全的枭雄;看《三国演义》,曹操是狡诈多疑的奸雄;看京剧,曹操是个大白脸奸贼。不管曹操是枭雄奸雄还是奸贼,也不管是看正史还是看小说戏曲,总觉得袁绍刘备和关羽三个人,都做了对不起曹操的事情。今天咱们就拿正史来说话,看看曹操对袁绍刘备关羽有多好,而这三个人又是怎么对不起曹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