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短命盟主

袁绍:短命盟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4/4/24 12:15:03

公元202年6月28日,袁绍在邺县(今河北邯郸临漳县)病逝。

随着他的离世,袁氏军阀集团迅速土崩瓦解,其占领的河北地区逐渐被曹操蚕食。袁绍也因此成为三国时代的揭幕人。

不过,东汉末年群雄初起之时,袁绍是最早被看作有能力统一天下的种子选手。

《三国》中的袁绍

他诛杀宦官、讨伐董卓、统一河北,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军阀,名动天下。

不过风光无限的袁绍,却最怕被弟弟袁术揶揄。

历史上兄弟阋墙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被弟弟共叔段觊觎国君之位的郑庄公,最终在鄢地大败其弟。李世民更是逼父、弑兄,成功登上皇位。

袁绍虽然在兄弟之争中胜出,但庶子的身份却给他造成了性格上的缺陷。

这位有威望、有人脉也有势力的名门之子,在官渡被他最看不起的宦官之后曹操大败。

那么,袁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出身对他的观念与性格造成了哪些影响?

第一,他是囿于出身的假英雄。

袁绍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出身,败也出身。

首先,他是东汉名门汝南袁氏的后代,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天生俊美,还特别能干的袁绍,二十岁就做了濮阳县长。不过,越是世家大族,便越是在意血统。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庶出的袁绍为了赢得尊重,塑造美名,不可谓不苦心经营。他先是为非亲生的父母服丧六年。丧期满后,也不入世,而是辞官隐居洛阳,用私产帮助党锢之祸中的士人避难。

仗义相助的声名传出去后,士人们排着队去他家拜访,袁府一时门庭若市。十常侍之乱,袁绍冲进宫闱,把所见宦官杀得一干二净,连白面无须的普通人也没放过。

一面大义凛然,一面暴虐如斯,但总归是为寄居宦官淫威之下的士族们出了一口恶气。由此,袁绍在士人集团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塑造人设的努力没有白费。董卓乱政后,袁绍被推举为关东联军的盟主,与各路诸侯一同起兵。

可是皇帝仰军阀鼻息而活已成定局,哪有人真心匡扶汉室呢。起兵只是为占一片地,分一杯羹罢了,袁绍不过是众人推举的假英雄。

尤其是从小就被袁绍压一头的袁术,此时断然与兄长决裂,借口便是袁绍的出身。

他写信给袁绍政敌公孙瓒,说绍母只是卑贱的婢女而已,不配称为袁氏族人,扬言袁绍是其家奴。

袁家在文官集团中的威望是袁绍立足之根本。袁术的拆台直击他的软肋。

于是他联合了刘表和曹操等人,将袁术驱赶至淮南。谁知这期间,袁绍却成就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当时他根本看不上的旧部下——曹操。

袁绍对出身的执著一直到死也没放下。官渡战败后,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长子袁谭能力过人,可以单枪匹马杀奔一线,以区区平原之地北排田楷,东攻孔融,占领青州。但袁绍还是将幼子袁尚,确立为继承人。原因很简单,袁尚是嫡出。

然而长子势大,袁绍立嫡后,果然引发了集团内部的分裂,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第二,他是空有大志的拖延症患者。

曹操曾评价自己的老对手袁绍:“有大志,见事迟”,真是字字珠玑。

首先,他错失了攻击董卓的机会。董卓率军入宫挟持汉帝之时,有人劝袁绍趁董卓军心不稳,车马劳顿,立即出兵讨伐,否则将来会非常被动。

结果袁绍见董卓兵强马壮,为人张狂,竟心生畏惧。他堂堂中军校尉,掌几千禁军,不仅不敢出兵,还生怕别人以为他与董卓狼狈为奸,毕竟召兵入京的主意是他出的。

袁绍瞻前顾后,最后一拍屁股,跑到了冀州。

其次,贻误战机。袁曹决战之前,曹操率先出兵攻打刘备,此时许昌守备空虚。袁绍的谋士田丰劝他出兵,乘虚而入。但袁绍拖延症又犯了,推说小儿子生病,不宜出兵。田丰被气得直跺脚。

后来,袁绍看董卓耀武扬威,也想学他另立天子。但是他却选中政绩卓著,颇有名望的刘虞,结果被人家厉色拒绝,而袁绍竟也没有再坚持。

最后,一步迟,步步迟。董卓被诛杀,汉献帝出逃,有人提醒袁绍要抢先迎接天子。可是前脚还忙着拥立皇帝的袁绍,此时却认为迎接汉献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威。导致曹操抢占先机,实现了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三,他是刚愎自用的人才粉碎机。

袁绍手底下不少能人志士,与流亡海外的重耳一般。他们仅凭借家族名望便能收割大批人才。可惜,袁绍只会收割,却不识人,更不会用人。

首先,杀田丰。官渡之战前,刘备已经被曹操打败,袁绍才要进攻许县。田丰极力劝阻,说时机已经错过,眼下不宜出兵。当年袁绍平定河北全靠田丰出谋划策。可关键时刻,袁绍却嫌弃田丰态度不好,败坏军心,将他关入牢中。曹操听闻田丰入狱,不禁喜出望外。

如田丰所言,轻敌的袁绍果然大败。袁绍气急败坏回头便将田丰处死。

其次,用许攸。袁绍、曹操和许攸是旧时好友,袁绍割据一方后,许攸慕其威名,投奔麾下。

早在许攸鼓动豪杰废黜汉灵帝时,袁绍就得知他心思不纯,并非可靠之人。然而,袁绍却念及旧情,让他参与军政大事。一面重用,一面又苛待其家人。

许攸这颗定时炸弹,终于在官渡之战中引爆了袁绍的粮仓。他叛逃曹操,向其泄露乌巢藏粮的情报,导致袁军惨败。

官渡之战示意图

最后,不听沮授忠言。官渡之战时,袁绍派遣颜良攻打刘延,沮授便反对颜良独自带兵,但袁绍一意孤行。沮授又提出,袁军应该留守延津,分兵渡河。头阵赢下,再增兵也不迟,若是失败,也便于撤退。但袁绍还是不听。延津战败后,援军行进至官渡,沮授献计与兵力劣势的曹操打消耗战,袁绍继续发动“我不听我不听”大法。

官渡结局不用再提。可怜沮授还对袁绍死忠,被俘后宁死不降。

袁绍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令人唏嘘。

袁绍在起家之初,因名门出身号召了不少人才,让他在东汉政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因为他的刚愎自用,让麾下人才纷纷弃他而去,最后落得一败涂地。

回首历代王朝的兴衰莫不源于人才的聚散,只不过这一点在袁绍的身上体现得如此之快。

历代评价: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曹操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郭嘉

编辑说明

文字 / 拾贰酱

排版 / 乐多

封面 / 乐多

标签: 袁绍曹操董卓沮授许攸袁术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要放袁绍大军长驱直入至靠近许都的官渡,才与袁绍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袁绍,大军,许都,曹魏,诗人,公孙瓒,许昌市,曹操手下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权谋家曹操(38)谁能想到,东汉末年这场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的官渡大战,其实是曹操先挑起的。那是在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一月,曹操刚南下灭了吕布,平定徐州,半路上却得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原来,一个多月前,河内军阀张杨欲援助老友吕布,未行,即为其部下杨丑所杀,然后杨丑派人前来

  • 看完正史请回答:曹操袁绍刘备关羽,这四个人谁更够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袁绍,刘备,关羽,正史,曹魏,曹操手下

    看《三国志》,曹操是文武双全的枭雄;看《三国演义》,曹操是狡诈多疑的奸雄;看京剧,曹操是个大白脸奸贼。不管曹操是枭雄奸雄还是奸贼,也不管是看正史还是看小说戏曲,总觉得袁绍刘备和关羽三个人,都做了对不起曹操的事情。今天咱们就拿正史来说话,看看曹操对袁绍刘备关羽有多好,而这三个人又是怎么对不起曹操的。有

  • 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坐守孤城,也能硬抗曹操倾国大军半年

    历史解密编辑:小樊知识库标签:袁绍,曹操,郭嘉,袁尚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袁绍去世后,其二子兄弟阋墙,长子袁谭打不过幼子袁尚,竟然派人与曹操结为儿女亲家,结盟对付弟弟,袁尚大怒,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令其别驾审配、大将苏由留守邺城,而自率精兵再去攻打袁谭。他前脚一出门,曹操后脚便赶到了,将邺城围个水泄不通,正欲攻打,城内传来好消息,袁将苏由欲为内

  • 历史上真实的袁绍有多强?如果不是家族拖累,袁绍早就统一天下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董卓,曹操,何进,袁术,刘备

    在三国演义当中,袁绍这个角色,似乎总是让人感觉有些昏庸。明明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手握重兵,却仍是在官渡之战当中,败给了实力远逊色于他的曹操。而且,袁绍之所以会败亡,也是因为他不肯采纳下属的建议,无法利用好自己手里的优势。但实际上,演义小说当中的那个袁绍形象,只不过是为了证明曹操到底有多牛而已。历史上真

  • 官渡战役:袁绍大败后,有没有翻盘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总探长标签:袁绍,曹操,官渡,关羽,吕布

    官渡战役发生于公元199年6月,结束于公元200年10月,满打满算,其实也不过将近两年的时间。对于坐拥四州之地的袁绍而言,官渡战役一定程度上就是伤了他一点皮毛,远远没有伤及袁绍的根本。官渡战役的最终结果也并非就是曹操吞了袁绍的地盘。曹操整吞袁绍势力,后期又花费了近七年的时间,加上官渡战役的两年,足有

  • 袁绍手下谋士都有谁?他们水平如何?完全不次于郭嘉等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郭嘉,曹操,沮授,许攸,张郃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虽然称雄于世,但他的“老朋友”袁绍才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官渡之战前,袁绍由于“四世三公”的身份,再加上礼贤下士的德行,吸纳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如武将有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等也是当世名将,不可谓不强。那文臣方面袁绍手下又有多少能人呢?他们水平如何?看完

  • 袁绍在巅峰时期,他的版图有多辽阔?实力到底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董卓,公孙瓒,曹操,何进,吕布,颜良,汉朝

    董卓之后,曹操之前,实力最强的诸侯是袁绍。那么,袁绍巅峰时期,地盘有多大,实力有多强?袁绍出生于汉末时期的名门望族汝南袁氏,袁绍还是“四世三公”之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做过司徒,曾祖父袁敞做过司空、祖父袁汤做过太尉、父亲袁逢做过司空、叔父袁隗做过司徒。袁绍因为是世家子弟,所以在汉末时期,他被大将军何进

  • 郭图:袁绍手下头号坑货,与郭嘉同宗,曹操抓到后直接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郭图,袁绍,郭嘉,曹魏,三国,曹操手下

    曹操率虎豹骑斩杀袁谭,俘虏谋士郭图全家。兵士请求如何处理,曹操毅然下令:趁着郭嘉、辛毗等人未求情,全部诛杀!曹操对沮授、审配、王修等袁绍手下的河北名士都礼敬有加,即便有人宁死不降,也祸不及家人、予以厚葬。为何偏偏诛郭图满门呢?这是因为其他人要么智谋过人,要么忠义正直。唯独郭图此人,两个皆不沾边,对袁

  • 三国乱世里,刘备和袁绍皆是一代枭雄,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刘备,袁绍,蜀汉,许攸,诸葛亮,古装片,官渡之战,三国乱世,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刘备和袁绍,都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汉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后者雄踞青幽并冀,一度是北方男一号。当然了,袁绍巅峰时,刘备还在四海为家,刘备巅峰时,袁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果纵向比较一下两人的巅峰,谁更强呢?第一,人口。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三国时期并非如此,那时候,

  • 官渡之战的失败,并非袁绍势力的灭顶之灾,但他为何没能挺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袁绍,刘备,刘表,平定,吕布,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北方的两大诸侯,曹操和袁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这一战被认定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改变历史走向,以及以少胜多的最重要战役之一(另两次是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同时,在很多百科中,被认定为是,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属于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次战役之一,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