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出身,年少为郎。袁绍二十岁出任濮阳县的县令,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东汉末年,宦官干预朝廷事务。对此,袁绍和曹操一样,都对宦官比较痛恨。在此背景下,袁绍一度隐居起来,并暗中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这也为袁绍后来割据一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所载:(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
对于这里面的“奔走之友”,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因此,对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来说,自然可以称之为袁绍的五位好友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他们的结局。
一、张孟卓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大臣、名士,“八厨”之一。
举孝廉出身,授骑都尉,出任陈留郡的太守。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展开了一番的较量。结果,在他们两败俱伤之后,董卓趁机来到都城洛阳,并篡夺了朝廷大权。对于董卓来说,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这就是汉献帝。对此,袁绍、曹操、袁术等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而张邈作为袁绍的好友,自然也参加了这场战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张邈和曹操也拥有不错的关系。因此,在讨伐董卓之后,张邈归附于曹操。当然,这也是因为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阵亡后,曹操获得了兖州之地,而张邈作为陈留郡的太守,自然成为曹操的下属了。不过,兴平元年(194年),趁着曹操讨伐徐州牧陶谦,张邈联合陈宫发动叛乱,迎立吕布为兖州牧。受到曹操讨伐,兵败投奔徐州牧刘备。公元195年,张邈在向袁术借兵途中,被部下所杀。
二、何伯求
何颙(?—190年),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末年名士。因为受到宦官的诬陷,何颙逃到了汝南郡。众所周知,袁绍就出自汝南袁氏。在此基础上,袁绍仰慕他的为人,悄悄地与他往来,结为谕德宣誓的朋友。公元189年,何颙被朝廷重新启用,担任相国长史。到了公元190年,因为不满董卓篡夺朝廷大权,何颙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荀爽去世后,何颙因别的事被董卓收捕,忧愤死去。因此,非常明显的是,何颙自然是死于董卓之手了。
三、吴子卿
吴巨(?-211年),一作吴臣(《三国志集解》引《江表传》原作吴臣,现多被改成吴巨)。或字子卿(即与吴子卿为一人,按古人取字,臣与卿相对,符合取字法,比如召信臣字翁卿、叶清臣字道卿、俞献卿字谏臣,若如此则其名当为吴臣,吴巨为传抄错误)。
对于吴巨来说,不仅是袁绍的好友,也和刘备有交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前,鲁肃就问刘备有什么打算。对此,刘备表示自己和苍梧郡太守吴巨有交情,准备前去投奔他。
吴巨是长沙(治今湖南长沙)人,是荆州牧刘表的部下。彼时,刘表任命他为苍梧郡的太守,苍梧郡属于交州的范围,当时,刘表为了向交州扩张,还派遣赖恭担任交州刺史。不过,吴巨和赖恭之间爆发了矛盾,于是前者就直接赶走了赖恭。自此之后,吴巨可以说是割据一方的将领。到了公元210年,孙权派遣步骘担任交州刺史,吴巨外附内违。公元211年,吴巨最终被步骘斩杀。
四、许子远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在袁绍的五位好友中,其他四位都没能跟随他割据一方,而就许攸来说,则成为袁绍麾下的一位谋士。不过,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许攸因为自己的家人被收捕,再加上和其他谋士的矛盾,就背叛了袁绍,投靠了曹操。
来到曹操大营后,许攸受到了曹操的亲切接待。对此,许攸为曹操提出了偷袭乌巢的计策,因为乌巢是袁绍大军囤积粮草的地方,现在粮草被毁,袁绍大军的士气极为低落,从而被曹操击败。在官渡之战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对此,在笔者看来,许攸虽然跟随了袁绍,但是,在东汉末年,许攸就和曹操结交了。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他对袁绍或者曹操,都不太尊重,也即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可是,曹操成为一方诸侯,自然不能和许攸平起平坐了,这也成为许攸被杀的重要原因。
五、伍德瑜
伍孚(?-约191年),字德瑜。汝南吴房(今河南遂平)人。由此,从出生地上来看,伍孚勉强可以说是袁绍的同乡了。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因为董卓篡夺大权,杀害朝廷的忠良之士,伍孚非常不满,就准备刺杀。公元191年,董卓迁都长安后,伍孚身穿朝服内怀利刃去觐见董卓,伍孚把话说完,向董卓告辞。董卓起身送他到阁门口,亲切地用手抚摸着他的脊背。伍孚趁机抽出利刃向董卓刺去,却没有击中。
对此,董卓奋力反抗,随即呼唤左右等人捉拿,欲杀害伍孚,并大骂道:“你想造反呀!”伍孚痛骂了董卓,并被董卓的部下击杀。综上,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下,袁绍的五位好友,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其中两位更是被董卓除掉。在此背景下,袁绍自然对董卓恨之入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