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坐守孤城,也能硬抗曹操倾国大军半年

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坐守孤城,也能硬抗曹操倾国大军半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樊知识库 访问量:4723 更新时间:2023/12/8 6:30:52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袁绍去世后,其二子兄弟阋墙,长子袁谭打不过幼子袁尚,竟然派人与曹操结为儿女亲家,结盟对付弟弟,袁尚大怒,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令其别驾审配、大将苏由留守邺城,而自率精兵再去攻打袁谭。

他前脚一出门,曹操后脚便赶到了,将邺城围个水泄不通,正欲攻打,城内传来好消息,袁将苏由欲为内应,砍了审配,将城池献给曹操做见面礼。曹操大喜,忙遣人偷入城中联络,不料关键时刻苏由手下出了内奸,阴谋被审配洞悉,结果二人大战城中,苏由战败,只得强行打出城、逃奔曹操。

图:苏由

曹操说没关系,大哥我替你报仇,于是兵进邺城之下,发动工程兵,上起土山,下挖地道,空中、地面与地下全方位狂攻邺城。

不料审配早有准备,竟然学起当年曹操官渡之战的妙计——在城内横向挖壕沟抵挡。曹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苏由以飞箭传书,秘密策反了审配部将冯礼,冯礼便趁夜偷偷打开突门(正式城门以外的秘密出口,为栅栏扎成,可于敌初来,营列未定,精骑从突门跃出,击其无备,袭其不意。)放曹军进来,没想到审配被苏由搞怕了,甚是警觉,半夜三更来城头巡视,刚好发现险情,这时曹军才进来三百人,好对付!一不做二不休,派人从城楼推下大石,击闭栅门,令曹军不得再入。已入城的三百曹军以及冯礼手下当然十死无生,被审配一锅炖了,没一个逃得性命。

图:冯礼

原先官渡之战,审配的两个儿子都成了曹军的俘虏,曹操手握人质在手,竟然不能威胁审配半分。审配真乃狠人也,就连曹操都不得不佩服。

看来,短期内拿下邺城是不可能了,曹操决定围城打持久战,而持久战拼得就是后勤,所以最终还是重施官渡故技吧,断你粮!

四月,曹操留曹洪继续围攻邺城,而亲率精锐向西攻陷毛城(今河北涉县东南),断了从上党经太行山支援邺城的粮道,阻绝了冀州与并州之间的联系,然后马不停蹄北取邯郸,将邺城北面粮道截断,又阻绝了冀州与幽州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易阳县与涉县也宣告举城投降。随着邺城周边城镇一口一口被曹军蚕食,慢慢变成一座孤岛,它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为此,徐晃又专门向曹操献计:“孙子曰‘拔人之城而非攻。’今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宜旌赏易阳、涉县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曹操于是封二县县令为关内侯,其他冀州诸县果然纷纷望风而降,少数不降的也采取了观望中立态度,且看曹袁战事发展再定归属。

至此,曹军对邺城形成了战略性孤立与合围,曹操可以大大方方开开心心的执行最后之破城计划了。

五月,高级工程师曹操转变方法,毁去土山、地道等俗气无比的常规工事,而在城池周围挖了一圈周长四十里的壕沟。只是这工程做的也忒敷衍,又浅又窄,一迈步就能跨过去。审配在城楼上望见,大笑曹操实乃愚蠢土拨鼠,挖个这么小坑,有啥屁用!

笑谁都可以,但笑曹操的,曹操通常会让他付出代价。

果然,是夜,曹操忽然发动人海战术,所有曹兵通宵大干,赶挖壕沟,一夜之间,竟将壕沟扩宽并加深为两丈,以汉代长度计量也就是接近五米,足足两层楼的高度。这一下审配笑不出来了,他大为吃惊,也不知曹操搞出这种超级工程来做什么用?反正是大大的不妙!

曹操很快就给了审配答案,他竟然挖开邺城附近漳河的堤坝,将漳河水引入壕沟,再接着设计好的地势,从高向低,一路前奔,灌向城内,邺城顿时变成泽国,城内军民被困其中,又粮草断绝,这下完蛋了!审配不仅笑不出来,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然而,从五月到八月,邺城断粮白日,城中吏民饿死过半,审配竟誓死不降,因为他坚信,袁尚的大军迟早有天会回来。

且说袁尚去攻打袁谭,打了半年,还没啥成效,大本营邺城却已被曹操炖成了一锅粥,没办法,只好在七月底亲率一万多兵马回救,并准备先派了个人去邺城中探一下情况,见一下审配。

要从曹操数万大军的包围圈中冒死送信进去,商量里应外合之计划,再毫发无损出来,这非得有超人之胆略智慧才行。袁尚问了一圈,燕赵壮士不少,却没人敢去,最后还是个弱质文生勇敢站了出来,正是冀州主簿、巨鹿人李孚。

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李孚果然不同凡响,竟只带三个随从,一路大摇大摆,极尽嚣张高调,直奔邺城。当然,他们穿的是曹军高级将官的盔甲,另外还在荒野砍了三十多根问事杖(古代军中执法官所持之杖)捆好了放在马上,也不知是作何用途。

就这样李孚他们晃到了曹营跟前,一路左看右瞧,看谁的警惕性不高,谁的军姿不好,谁的军容不整,就冲上去就是一通臭骂:“我乃主公新遣之巡营都督也,尔等守围将士肩负重责,为何形态困怠、军容散漫、行伍不齐、铠甲不整,给我打!”然后把他们吊起来一通问事杖伺候,跟个虐待狂般,曹军们被他唬的一愣一愣,赶紧都毕恭毕敬,迎接他的检查。

就这样,李孚一路招摇撞骗,竟然给他横穿曹营,慢悠悠晃到城门之下,招招手,城楼上便放下一根绳子来,李孚他们就在一干曹军的目瞪口呆之中,抓住绳子一端,被城上的人拉进了城去!李孚到了别驾府,与审配通报情况,并言可举火为号里应外合一举破曹也,审配不由悲喜交集,老泪纵横,高呼万岁。

半年多啦,审配总算撑到桃花朵朵开了。另外一边呢,曹操非但不气沮,反而对李孚充满了兴趣,大笑道:“此非只得入也,方且复出。”且看李孚还有啥花样!

李孚果然没让曹操失望,他知道经过自己这么一闹曹营肯定会增强戒备,重施故技是不可能成功了。怎么办呢?李孚就请审配晚上放几千无用的老弱饥民出城逃命,还可以节省粮食。审配同意,于是找了数千饥民,让他们喊着求饶口号,手举白旗与火把,从三个城门出城。一时间,城门三面大开,火把如星星点灯,照亮孤独的夜空,曹军守围将士被满天的亮光吸引,都跑来围观,李孚等人就混在这帮饥民之中,趁夜出城去矣。

第二天一早,曹操听说李孚果然脱走,非但不生气,反而拍手叫好:“果如吾言。想那袁尚之援军已近。甚好,甚好!”诸将不解,纷纷表示:“不好,不好。今袁尚军老小均在城中,掣兵回来,必死战矣。孙子曰:‘归师勿掩,穷寇勿追。’此归师也,不如避之。”曹操心说叫你们读兵书也不是死读书啊,只得再给诸将上课:“袁尚若从大路上来,可见其奋不顾身,吾当避之;若从西山小路而来,则见其心虚胆怯,尚有依险自全之心,吾可擒之。”诸将受教。

但事实上,这些军事课都是曹操在瞎扯,振奋军心用的。其实他心里跟个明镜似的,这半年来,曹操抢了袁尚多少地盘,又打的邺城多惨,袁尚若真有胆子早就来救援了,拖到现在才来,只能说明他对曹操恐惧到了极点,只有到了不回来说不过去的程度,才硬着头皮偷偷溜回来碰碰运气。如此衰人,怕他作甚!

数日后,探马来报,袁尚援军果从西山(即太行山)小路而来,目下已至邯郸。曹操正在大帐开会,听罢大笑:“孤已得冀州矣,诸君知之乎?”诸将皆道:“不知。请主公明示”曹操依然卖关子:“诸君不久可见也。散会!”

这下连郭嘉都弄不明白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私下便去问曹操,曹操告诉他:“袁尚此次掣兵回来,与审配暗约举火为号,令城中接应。吾分兵击之,一战可擒也。”郭嘉更加不懂了:“曹公如何尽知敌军计划?”曹操笑而不语。郭嘉恍然大悟:“李孚轻松进出邺城,是否明公安排?”曹操这才大笑,亲热的搂住郭嘉的肩膀:“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也!”

袁尚援军很快来到邺城以东八公里处的阳平亭,临滏水(在邺城北)下寨,事不宜迟,趁夜堆起柴火,点着了释放信号,邺城内审配一见大喜,也忙点火相应,然后双方同时出动,内外夹击,想来个重演当年刘秀昆阳之战。

可惜没戏,因为曹操早就破解剧本了,看到火起处便分以重兵压之,一路往壕沟阻击,一路往滏水强攻。审配手下的兵本来就营养不良,一打更是露馅,没几下就撑不住退回城中,不久袁尚手下疲兵也抵挡不住了,又见审配冲不出来,夹攻战术失败,只得一路退败,结果被围在了漳河边,袁尚见大势已去,只得派陈琳去向曹操乞降,曹操全胜在望当然不许,只命部队加紧围攻。袁尚只得趁夜突围,四散逃入太行山中。曹操当然不给袁尚进山打游击的机会,于是不依不饶,痛打落水狗,命部队分路进山围剿,袁军大溃,袁尚只得率少数兵马又向北远遁至中山国。

此役,曹军缴获了大量辎重,包括头盔一万九千六百二十顶,还有矛、盾、弓、戟等武器不计其数,另外还缴获了袁尚的大将军袍服、印绶和节钺。曹操于是又来一妙计,派辛毗与袁军降兵在城下好像摆摊一样,将袁尚这些“遗物”展览给邺城守军看,守军一看这大将军的吃饭家伙事儿都丢了,心知袁尚已或败或亡,反正是指望不上了,其斗志顿时崩溃!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审配依然不降,并继续睁眼说瞎话以鼓舞士气:“坚守死战!操军疲矣,二公子袁熙已从幽州领兵方至,我军何忧无主!”然后下达两项命令:

第一:将辛氏等降将家属全部下狱,以消心头只恨。

第二:在城头布置超强巨弩,有再靠近城墙“摆摊”者,杀无赦。这巨弩还真厉害,几天时间射死了十来个摆摊者,比城管厉害多了,曹操大怒,亲自到城下摆摊,他妈的就不信邪了。审配闻讯顿时像打了鸡血般兴奋无比,命所有强弩疯了般不停齐发,曹操刚开始还比较淡定,一边摆摊一边笑,慢慢的就笑不出来了,那箭越射越猛越射越急,终于有一箭射到近前,从曹操头顶堪堪掠过。曹操被吓出一身冷汗,诸将也赶紧上前收摊拉回曹操,曹操还不服气,坚持不退并朝城头大叫:“城管老贼,哦不是,审配老贼,孤破城后必百倍奉还!”审配不管,命弩手继续不停射,直到把巨弩箭射光光,曹军这才恢复了摆摊,审配硬骨头之名于是名闻天下。

好在,再硬的骨头也有裂缝,就在这个时候,骨缝爆开了。审配的侄子审荣,为邺城东门校尉,他认为袁氏大势已去,再行效忠已毫无意义,终于在八月初二宣布起义,并趁夜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审配率兵拼死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擒。

于此同时,辛毗在破城那一刻已快马冲进城内,直奔邺城监狱,想救出被牵连的辛氏族人,然而晚了,他们已在城破前被审配杀死泄愤了。

辛毗悲痛欲绝,疯了一般冲回曹营,正碰上审配被押解入帐,辛毗迎面上去就是一马鞭:“奴,汝今日真死矣!”审配被鞭的眼冒金星,仍瞪着辛毗大骂:“汝引曹操破我冀州,我恨不杀汝!汝狗辈也,焉能杀我?”辛毗气个半死,心想今天非想法杀了这家伙不可,否则怎么对的起我这个姓。过了会儿曹操也来了,进门便问审配:“汝知献门接我者乎?”

审配摇头:“不知。”

曹操得意大笑:“此汝侄审荣所献也。”

审配几乎给气晕过去:“小儿不足用,乃至于此!”

曹操又说:“前日孤至城下摆摊,你城中城管射出弩箭,何以如此之多耶?”

审配昂着头道:“吾却恨其少耳!若给我三千城管,配齐充足弩箭,我可收复许昌,解救天子于汝魔掌之中也!”

曹操听了,觉得这愣家伙还挺有意思的,便想大度收为己用:“卿忠于袁氏,也不得不如此。孤原谅你啦!”

审配仍昂着头:“曹贼,谁要你原谅!今誓死不降!”

曹操皱眉,正要再劝,旁边辛毗突然大声号哭起来:“吾辛氏一族八十余口,尽遭此贼杀害。愿明公戮之,以雪此恨!”

话说到这份儿上,曹操明白自己必须在辛毗审配之间做出选择了——审配虽然有才,但太过死心眼,年纪又老;辛毗则年轻潜力大,忠亮计略,可造之材也——无奈只得一叹,命刀斧手把审配推出去砍了。然而在刑场上,审配突然大叫一声慢着,然后挣扎着站起来,调整了一下转到北方,道:“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这才跪倒,引颈就刃。

审配之所以是忠臣,因为袁氏实在对他挺好的,史载邺城破后,曹操籍没审配家财物赀以万数,并发现他家中藏匿了不少犯案无数恶行累累的门客,简直就是当地黑老大。之前审配还曾以贪污罪将许攸家人下狱,原来他自己屁股上也不干净。可笑!

不管怎么说,历时半年,曹操总算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将这座河北第一城收入囊中,全定冀州。九月,汉帝下诏,拜曹操为冀州牧。

曹操当了冀州牧后,便开始着力经营邺城作为自己的霸府,以便就近稳固北方。邺城户口数万,稍加建设,当可为都。至于许都,以后还是尽量少去,免得又被汉帝算计,真闹翻了,两边都没好处。

邺都为曹操亲自做的城市规划,它首创中轴线设计,对中国建筑史影响深远

九年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受封魏公,便正式将都城定在这经营已久的邺城,从此,至公元580年杨坚听信谣言将其毁灭,邺都成为了中国这三百年乱世的舞台中心。

标签: 袁绍曹操郭嘉袁尚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袁绍有多强?如果不是家族拖累,袁绍早就统一天下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董卓,曹操,何进,袁术,刘备

    在三国演义当中,袁绍这个角色,似乎总是让人感觉有些昏庸。明明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手握重兵,却仍是在官渡之战当中,败给了实力远逊色于他的曹操。而且,袁绍之所以会败亡,也是因为他不肯采纳下属的建议,无法利用好自己手里的优势。但实际上,演义小说当中的那个袁绍形象,只不过是为了证明曹操到底有多牛而已。历史上真

  • 官渡战役:袁绍大败后,有没有翻盘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总探长标签:袁绍,曹操,官渡,关羽,吕布

    官渡战役发生于公元199年6月,结束于公元200年10月,满打满算,其实也不过将近两年的时间。对于坐拥四州之地的袁绍而言,官渡战役一定程度上就是伤了他一点皮毛,远远没有伤及袁绍的根本。官渡战役的最终结果也并非就是曹操吞了袁绍的地盘。曹操整吞袁绍势力,后期又花费了近七年的时间,加上官渡战役的两年,足有

  • 袁绍手下谋士都有谁?他们水平如何?完全不次于郭嘉等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郭嘉,曹操,沮授,许攸,张郃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虽然称雄于世,但他的“老朋友”袁绍才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官渡之战前,袁绍由于“四世三公”的身份,再加上礼贤下士的德行,吸纳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如武将有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等也是当世名将,不可谓不强。那文臣方面袁绍手下又有多少能人呢?他们水平如何?看完

  • 袁绍在巅峰时期,他的版图有多辽阔?实力到底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董卓,公孙瓒,曹操,何进,吕布,颜良,汉朝

    董卓之后,曹操之前,实力最强的诸侯是袁绍。那么,袁绍巅峰时期,地盘有多大,实力有多强?袁绍出生于汉末时期的名门望族汝南袁氏,袁绍还是“四世三公”之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做过司徒,曾祖父袁敞做过司空、祖父袁汤做过太尉、父亲袁逢做过司空、叔父袁隗做过司徒。袁绍因为是世家子弟,所以在汉末时期,他被大将军何进

  • 郭图:袁绍手下头号坑货,与郭嘉同宗,曹操抓到后直接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郭图,袁绍,郭嘉,曹魏,三国,曹操手下

    曹操率虎豹骑斩杀袁谭,俘虏谋士郭图全家。兵士请求如何处理,曹操毅然下令:趁着郭嘉、辛毗等人未求情,全部诛杀!曹操对沮授、审配、王修等袁绍手下的河北名士都礼敬有加,即便有人宁死不降,也祸不及家人、予以厚葬。为何偏偏诛郭图满门呢?这是因为其他人要么智谋过人,要么忠义正直。唯独郭图此人,两个皆不沾边,对袁

  • 三国乱世里,刘备和袁绍皆是一代枭雄,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刘备,袁绍,蜀汉,许攸,诸葛亮,古装片,官渡之战,三国乱世,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刘备和袁绍,都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汉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后者雄踞青幽并冀,一度是北方男一号。当然了,袁绍巅峰时,刘备还在四海为家,刘备巅峰时,袁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果纵向比较一下两人的巅峰,谁更强呢?第一,人口。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三国时期并非如此,那时候,

  • 官渡之战的失败,并非袁绍势力的灭顶之灾,但他为何没能挺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袁绍,刘备,刘表,平定,吕布,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北方的两大诸侯,曹操和袁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这一战被认定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改变历史走向,以及以少胜多的最重要战役之一(另两次是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同时,在很多百科中,被认定为是,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属于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次战役之一,这个

  • 堪比荀彧的全能型谋士:几条高明的谋略,均被袁绍完美错过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袁绍,荀彧,沮授,曹操,官渡之战,刘备

    一度成为北方最大霸主的袁绍,他手下还是有不少顶级人才的。文丑如沮授、田丰,都是正直忠心且富有谋略的;武将如颜良、张郃,也都是一代名将。但袁绍还是败了,他惨败给了小弟曹操。有一点原因很重要,袁绍无法把自己手下都放到合理的地方。而堪比荀彧的全能型人才沮授,便就此被袁绍埋没了。沮授是冀州人氏,早年曾为冀州

  • 尽有河北之地的袁绍缘何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袁绍,许都,袁军,刘备,张郃,汉朝,公孙瓒,河北省,曹操手下

    一建安五年十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抗拒袁绍大军。兵马两万和十万对峙一年有余,败亡可能随时降临。在上天就要收了那曹操小子之时,有个人偷偷跑进了曹军前线指挥部。那个人就是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其在袁绍处不展翅儿,建议屡遭驳斥,便临阵倒戈。曹操闻听许攸来投,倒屣相迎。许攸献计说:“今孟德孤军独守,既无援军

  • 难得硬气一回的袁绍,怎么突然就“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董卓,何进,宦官,吕布,丁原,汉朝

    勇敢地与董卓叫板,是袁绍早年的“高光时刻”之一。时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洛,专擅朝政,又欲效仿伊尹、霍光故事,谋废立之举。不曾想到,司隶校尉袁绍却当着诸官僚的面表示反对。由此,便引出一个经典名场面:按小说中的描写,董卓见袁绍与自己公然唱反调,遂拔剑怒曰:“汝视我之剑不利否?”可袁绍却很硬气,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