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堪比荀彧的全能型谋士:几条高明的谋略,均被袁绍完美错过

堪比荀彧的全能型谋士:几条高明的谋略,均被袁绍完美错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1246 更新时间:2023/12/6 2:51:47

一度成为北方最大霸主的袁绍,他手下还是有不少顶级人才的。文丑沮授田丰,都是正直忠心且富有谋略的;武将如颜良张郃,也都是一代名将。但袁绍还是败了,他惨败给了小弟曹操。有一点原因很重要,袁绍无法把自己手下都放到合理的地方。而堪比荀彧的全能型人才沮授,便就此被袁绍埋没了。

沮授是冀州人氏,早年曾为冀州别驾,在韩馥手下效力。袁绍占据冀州以后,他成功笼络到了冀州当地的士族集团。沮授以为得遇明主,遂倾心侍袁,还为袁绍提出了极为高明的战略构想。正因如此,袁绍在前期对沮授还是非常信赖的。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成功助袁绍先后取得青、并、幽三州,进而统一了河北地区。但可惜的是,沮授有许多高明计策,全被袁绍给完美错过了。

待到袁绍占据了中原四州后,他又想出了一个昏招——令三子一甥各自镇守一州。众所周知,袁绍疼爱幼子,后者患病之时,袁绍茶饭不思,甚至忘记了远在徐州需要自己救援的刘备。也正因如此,曹操驱赶了刘备,扫除了内患,而袁绍也失去了官渡之战的先机。袁绍分封诸子,摆明了有让幼子继承自己家业的想法。对此,沮授曾经苦劝:“必为祸始。”沮授没有看错,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倒是先展开了内斗,最终反而便宜了曹操。

待到曹操势大后,袁绍进行了一场会议——到底该不该攻打曹操?对于这个问题,沮授和田丰都提出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在沮授看来,袁绍本就占据着大好局势,而曹操治下的兖州和豫州,则是饱经战乱之地。如此一来,袁绍只要坚守三年,曹操必然不攻自破。但袁绍不以为然,他始终没把小老弟曹操当回事。沮授因为这才与袁绍唱反调,导致他后来愈发不受袁绍待见。

郭图等人的谗言下,沮授不仅失去了袁绍的信任,还被限制了权柄,手中军权也被一分为三。需要指出的是,荀彧说袁绍是“外宽内忌”,是比较中肯的评价。因为袁绍从表面上看,他对名士谋士是非常礼遇的;但在心里,袁绍却见不得别人驳自己的面子。

早在颜良作为先锋进攻白马之时,沮授便劝说袁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颜良有勇无谋,果然死在了关羽手中。曹操虽然首战告捷,但不贪恋于一城之地,遂舍弃了白马,退守于官渡。袁绍来到延津之后,再次否决了沮授分兵进攻曹操的提议,转而令文丑追击曹操。文丑和颜良一样,作战虽然勇猛但不擅长谋略,所以他很快也落入到了曹操的埋伏中,就这样死在了乱军之中。

沮授几次预料到袁绍结局,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让袁绍感觉自己丢了很大的面子,于是便收回了沮授的兵权:“绍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属郭图。”事实上,沮授的眼光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袁绍的实力本就比曹操强大不少,所以缓进战术无疑是最适合袁绍的。但袁绍偏偏选择了速战速决,恰好正中曹操下怀。不难发现,曹操却粮缺钱,他最希望的便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

对此,沮授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点,出于对袁绍的忠心,他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曹操还没想到奇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而沮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曹操的致命之处。不出意外,袁绍再次拒绝了沮授的提议。颇为讽刺的是,曹操在这不久后,便进攻了乌巢,就此扭转了官渡之战的胜败。由此可见,沮授这几次献计,可谓是神预言了。

因为乌巢之战,袁绍错过了最后一次打败曹操的机会,导致他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战败以后,袁绍仓皇逃窜,而沮授却在渡河之时为曹军所擒获。沮授成为了俘虏,心里还不服气:“冀州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见禽耳。”不仅如此,沮授还一心求死,表示自己对袁绍的忠心。对此,曹操无不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就这样,沮授用自己的生命,最后一次表达了他对袁绍的忠心。

标签: 袁绍荀彧沮授曹操官渡之战刘备

更多文章

  • 尽有河北之地的袁绍缘何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袁绍,许都,袁军,刘备,张郃,汉朝,公孙瓒,河北省,曹操手下

    一建安五年十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抗拒袁绍大军。兵马两万和十万对峙一年有余,败亡可能随时降临。在上天就要收了那曹操小子之时,有个人偷偷跑进了曹军前线指挥部。那个人就是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其在袁绍处不展翅儿,建议屡遭驳斥,便临阵倒戈。曹操闻听许攸来投,倒屣相迎。许攸献计说:“今孟德孤军独守,既无援军

  • 难得硬气一回的袁绍,怎么突然就“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董卓,何进,宦官,吕布,丁原,汉朝

    勇敢地与董卓叫板,是袁绍早年的“高光时刻”之一。时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洛,专擅朝政,又欲效仿伊尹、霍光故事,谋废立之举。不曾想到,司隶校尉袁绍却当着诸官僚的面表示反对。由此,便引出一个经典名场面:按小说中的描写,董卓见袁绍与自己公然唱反调,遂拔剑怒曰:“汝视我之剑不利否?”可袁绍却很硬气,亦

  • 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关系?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袁术,袁绍,董卓,太守,汉朝,公孙瓒,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不过,嫡出的袁术从来就看不上庶出的袁绍。但是,就是这个庶出的袁绍,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成了袁氏家族的带头大哥,后来的家族地位比袁术还要“高”。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就得从袁家的“四世三公”说起。1、袁家的四世三公袁家的四世三公,很牛逼,当时被无数人艳羡。四世指的是袁绍之前的四世。三公

  • 袁绍死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开怀大笑,而是到其墓前哭丧吊唁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袁绍,曹操,董卓,平定,许攸,关羽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爆发的时候,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整体实力要比曹操强数倍,曹操深知自己没有袁绍强大,不过却还要执意挑起战争。曹操也不是一个二愣子,他之所以要和袁绍来一场正面决斗,那是因为倘若不干掉袁绍,那么他势必没办法一统整个北方。也许是上天眷顾曹操,使曹操手下有这一批极其厉害的能

  • 揭秘“官渡之战”:袁绍的必胜之局,是谁给了曹操翻盘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叫我大黑熊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许都,张郃,刘备

    三国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战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英雄的时代。三国时代有三场规模最大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今天讲的就是官渡之战。官渡战役之前,北方地区最大的两个势力是曹操和袁绍。曹操自迎接天子到许昌后,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军事上击败了袁术、吕布、张绣等诸侯

  • 袁绍夺取天下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董卓,袁术,何进,曹操,丁原,吕布,汉朝

    导读袁绍四世三公,在三国前期是主角光环。在官渡之战被击败后,袁绍仍然有强大实力,只可惜袁绍去世,袁家势力分家,那么袁绍有没有机会问鼎天下?有,不光是官渡之战,在群雄并起之前,袁绍就有机会一统天下!袁氏兄弟读三国演义有个非常大疑惑,董卓带三千人进入洛阳,一眨眼功夫就接管整个洛阳,兵力扩充到二十万!是什

  • 袁绍带两紫,谁说紫将不如橙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袁绍,太史慈,甘宁,张任,司马懿

    战略天蓬说: #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本期天蓬与大家聊一聊s3的群弓队伍。这个队伍可是相当有红度的啊!小伙伴袁绍2红、朱儁与张任两人满红。怎么高红的s1主流队伍s3还能吃的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伴的答卷!本期队伍由3103区红尘|戰的请你吃香蕉小伙伴提供战报支持。天蓬在这里感谢小伙伴的无

  • 袁绍和曹操谈志向时,说错了一句话,曹操窃喜:袁绍必败于我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许攸,汉朝,东汉,汉献帝,艺术家,曹操麾下

    “高手之间的对决,往往只在一招以内”,习武的人之间有武艺的高低,混迹社会的人之间也有层次的高低。有时判断一个人的层次是高是低,只需看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就知道了。不同层次的人聚在一起说话,三言两语之间,高低立判。袁曹谈志《三国志·武帝纪》:初,绍与公俱起兵,绍问公:“事若不辑,则方面何所据?”……董

  • 庶子逆袭,为什么只输了一次的袁绍,下场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小九聊史标签:袁绍,董卓,皇帝,刘备,袁术,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袁绍,一个三国时期绕不开的名字,但却不是以英雄形象出场,反倒是一个草包的负面形象,让所有熟悉的三国的然,见到他的名字,心里都会说上一句,他不行。所有人都知道袁绍败给了曹操,却没人关心官渡之战后,袁绍又活了多久,都说袁绍是个草包,但他却在满朝文武都战战兢兢的时候,敢于跟董卓拔剑。在中国人的心里,你只要

  • 鹰扬河朔——袁绍麾下十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许阳讲体育标签:袁绍,曹操,张郃,公孙瓒,徐晃,刘备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名门望族,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据四州之地,拥百万之众,鹰扬河朔,睥睨天下。然而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致使身死嗣灭,王霸雄图,化做南柯一梦。而麾下十员大将,皆一时之杰,托身失所,或殒身丧命,或弃暗投明,所谓同途殊归,令人感叹。十、朱灵朱灵早年为袁绍麾下大将,奉命征讨鄃城季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