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的失败,并非袁绍势力的灭顶之灾,但他为何没能挺过来?

官渡之战的失败,并非袁绍势力的灭顶之灾,但他为何没能挺过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伯爵灬焦点 访问量:4201 更新时间:2023/12/6 2:50:31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北方的两大诸侯,曹操和袁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

这一战被认定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改变历史走向,以及以少胜多的最重要战役之一(另两次是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

同时,在很多百科中,被认定为是,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属于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次战役之一,这个我没有疑问,但说他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我觉得还差些火候。

“官渡之战”的失败,也并非是袁绍势力集团的灭顶之灾。

在我看来,曹操虽然打赢了这一战,也几乎是完胜,但当时的他还没有能力去扫平北方,即使袁绍损失了七、八万大军。

对于曹操来说,“官渡之战”最大的好处是稳定了崛起的基本盘,也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权威性。

这一战前,曹操以一个地方诸侯的身份奉迎汉献帝不到五年,不服他的人太多了,“衣带诏”事件,就是在这段时间内爆发出来的。

曹操虽然也在这段时间里,击败了袁术、吕布、刘备、张绣等诸侯,可压在他头上最大的一座大山,即虎踞河北四州之地的袁绍,依旧需要他仰视。

建安二年时(公元197年),曹操还仅仅只是因为袁绍打了个喷嚏,就吓得让出自己兼任的官爵,《后汉书·袁绍传》中记载:

于是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

这足以证明,当时的袁绍给曹操的压力。

没有正面击败过袁绍的曹操,即使有天子的名义在手,也无法服众。

史书记载,“官渡之战”前,有许多曹操一方的官员给袁绍写效忠信,就是曹操的威慑力没能大过袁绍的体现。

而在“官渡之战”中,当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后,哪怕只是险胜,这一切隐患就都全不存在了,但也仅此而已。

曹操保住了继续拥有天子在手的权力,保住了地盘不失,得到了原地盘内,那些本来三心二意的世家大族的认可,保住了基本盘。

之所以我不认可这一战是“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曹操依旧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拿下袁绍拥有的四州之地。

“官渡之战”时,袁绍就算战败,他的基本盘还是强于曹操。

曹操在这一战中,缴获了大量物资,收降了部分袁绍的军队,但没有反攻进袁绍的领地中。

所以,他拥有的地盘还是多于曹操,钱粮、军队、物资、人才的数量都还在曹操之上。

如果袁绍能沉下心来,总结战败的经验教训,就如沮授在“官渡之战”前提出的,凭借己方的优势,跟曹操打持久战,用小战消耗曹操的实力,袁绍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曹操当初在攻打陶谦占据的徐州时,老巢都被吕布偷袭攻占了,不也能翻身?何况基本盘远胜曹操的袁绍?

从家世和声望上来讲,北方的世家大族潜意识里,也跟袁绍更亲近,而不是亲近宦官后代曹操。

只要袁绍能忍得住战败之耻,修生养息个几年,底子厚,恢复能力也强的他,绝对有大把的机会战胜曹操。

从历史记载中看,曹操开始进攻河北地区,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距离“官渡之战”足有四年,

真正平定河北地区,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离“官渡之战”足有七年。

这么长的时间间隔,足够袁绍恢复实力了。

可惜的是,袁绍没有那个耐心,或者说,“官渡之战”的失败,让他这个北方雄主拉不下面子,一心只想着报复。

从袁绍回去后,马上就杀掉此前劝说他不要主动跟曹操掀起大战的田丰,就能看出来他的不甘心。

心思错了,自然步步就错。

“官渡之战”结束后不到一年,即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袁绍就忍不住又主动向曹操发起进攻。

结果,袁绍在“仓亭之战”中,再次被曹操击败,《三国志·武帝本纪》中记载:

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九月,公还许。

连续的败给曹操,不但袁绍本人,河北的世家大族们的心态,估计都会有不利于袁绍的变化,说好的北方霸主?怎么总是打不赢曹操?

再次大败,消耗掉不少军马钱粮不说,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河北都开始有叛乱了,这表明,袁绍的基本盘开始不稳当了,这才是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的关键。

至此,袁绍再无主动发起进攻的能力。

但即便如此,曹操依旧没有主动向袁绍进攻,反而撤退了。

这是因为,此时的曹操还是没有把握击败袁绍,或者说,有把握击败袁绍,并获得河北的地盘,可需要的时间太长。

曹操是不愿意打持久战的,他处在中原地区,四处漏风。

别的诸侯不说,坚定的视曹操为汉贼的刘备,这个时候,就一直在曹操背后捣乱,《三国志·武帝本纪》中记载:

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这还没完,刘备投了刘表后,都还在不断骚扰曹操,建安七年时,还主动北上,跟曹操麾下的夏侯惇在博望坡搞了一次会战。

这些事情,始终延缓着曹操进攻河北的步伐。

因此,直到“仓亭之战”的再次失败后,袁绍还是有那么一丝机会翻身,他还是有机会恢复实力。

不过,袁绍到底是没能得到报复曹操的机会,他在建安七年中就病死了。

袁绍的死跟此前的两次大战失败有没有关系?我看是有的。

他杀田丰,在战败后不服气,短时间内又进攻曹操。都证明,他的心态有问题,不是那么宽广,因此而被气得生病,然后死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袁绍死了,袁氏势力集团的最大危机才真正到来。

因为继承人选择不当,袁绍刚一死,几个儿子就火并,彻底给了曹操平定河北的机会。

建安八年,袁绍长子袁谭向曹操乞降,建安九年,曹操正式进军河北,建安十年,复叛的袁谭被杀,建安十一年,袁绍的外甥高干被杀,建安十二年,袁熙袁尚被杀。

建安十三年,平定了河北的曹操基本无人可制,此时的曹操废掉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曹魏的格局奠定。

在袁绍死后,曹操还用了四年时间,才搞定河北,可见,平定河北之艰难。

综上所述,袁绍如不死,曹操未必敢孤注一掷向河北进攻,但经过“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连续两次大胜后,曹操也有了跟袁绍长时间消耗下去的底气。

至于什么时候能耗赢,还真不好说。

至少,袁绍活着,在荆州的刘备估计会不停鼓动刘表对曹操发起骚扰,西凉势力、东吴势力没准也会时不时凑凑热闹。

袁绍一死,袁氏又内乱,看得明白的诸侯都知道,河北大局已定,就没谁敢在曹操无身后之忧的情况下激怒曹操。

曹操也大可以放心去平定河北。

所以,我认为,建安五年时“官渡之战”的失败,并非袁绍势力一蹶不振的关键,袁绍还有很大的可能性翻身。

建安七年时的袁绍之死,加上袁氏内乱,才是真正“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备注:本文所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堪比荀彧的全能型谋士:几条高明的谋略,均被袁绍完美错过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袁绍,荀彧,沮授,曹操,官渡之战,刘备

    一度成为北方最大霸主的袁绍,他手下还是有不少顶级人才的。文丑如沮授、田丰,都是正直忠心且富有谋略的;武将如颜良、张郃,也都是一代名将。但袁绍还是败了,他惨败给了小弟曹操。有一点原因很重要,袁绍无法把自己手下都放到合理的地方。而堪比荀彧的全能型人才沮授,便就此被袁绍埋没了。沮授是冀州人氏,早年曾为冀州

  • 尽有河北之地的袁绍缘何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袁绍,许都,袁军,刘备,张郃,汉朝,公孙瓒,河北省,曹操手下

    一建安五年十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抗拒袁绍大军。兵马两万和十万对峙一年有余,败亡可能随时降临。在上天就要收了那曹操小子之时,有个人偷偷跑进了曹军前线指挥部。那个人就是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其在袁绍处不展翅儿,建议屡遭驳斥,便临阵倒戈。曹操闻听许攸来投,倒屣相迎。许攸献计说:“今孟德孤军独守,既无援军

  • 难得硬气一回的袁绍,怎么突然就“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董卓,何进,宦官,吕布,丁原,汉朝

    勇敢地与董卓叫板,是袁绍早年的“高光时刻”之一。时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洛,专擅朝政,又欲效仿伊尹、霍光故事,谋废立之举。不曾想到,司隶校尉袁绍却当着诸官僚的面表示反对。由此,便引出一个经典名场面:按小说中的描写,董卓见袁绍与自己公然唱反调,遂拔剑怒曰:“汝视我之剑不利否?”可袁绍却很硬气,亦

  • 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关系?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袁术,袁绍,董卓,太守,汉朝,公孙瓒,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不过,嫡出的袁术从来就看不上庶出的袁绍。但是,就是这个庶出的袁绍,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成了袁氏家族的带头大哥,后来的家族地位比袁术还要“高”。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就得从袁家的“四世三公”说起。1、袁家的四世三公袁家的四世三公,很牛逼,当时被无数人艳羡。四世指的是袁绍之前的四世。三公

  • 袁绍死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开怀大笑,而是到其墓前哭丧吊唁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袁绍,曹操,董卓,平定,许攸,关羽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爆发的时候,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整体实力要比曹操强数倍,曹操深知自己没有袁绍强大,不过却还要执意挑起战争。曹操也不是一个二愣子,他之所以要和袁绍来一场正面决斗,那是因为倘若不干掉袁绍,那么他势必没办法一统整个北方。也许是上天眷顾曹操,使曹操手下有这一批极其厉害的能

  • 揭秘“官渡之战”:袁绍的必胜之局,是谁给了曹操翻盘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叫我大黑熊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许都,张郃,刘备

    三国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战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英雄的时代。三国时代有三场规模最大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今天讲的就是官渡之战。官渡战役之前,北方地区最大的两个势力是曹操和袁绍。曹操自迎接天子到许昌后,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军事上击败了袁术、吕布、张绣等诸侯

  • 袁绍夺取天下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董卓,袁术,何进,曹操,丁原,吕布,汉朝

    导读袁绍四世三公,在三国前期是主角光环。在官渡之战被击败后,袁绍仍然有强大实力,只可惜袁绍去世,袁家势力分家,那么袁绍有没有机会问鼎天下?有,不光是官渡之战,在群雄并起之前,袁绍就有机会一统天下!袁氏兄弟读三国演义有个非常大疑惑,董卓带三千人进入洛阳,一眨眼功夫就接管整个洛阳,兵力扩充到二十万!是什

  • 袁绍带两紫,谁说紫将不如橙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袁绍,太史慈,甘宁,张任,司马懿

    战略天蓬说: #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本期天蓬与大家聊一聊s3的群弓队伍。这个队伍可是相当有红度的啊!小伙伴袁绍2红、朱儁与张任两人满红。怎么高红的s1主流队伍s3还能吃的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伴的答卷!本期队伍由3103区红尘|戰的请你吃香蕉小伙伴提供战报支持。天蓬在这里感谢小伙伴的无

  • 袁绍和曹操谈志向时,说错了一句话,曹操窃喜:袁绍必败于我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许攸,汉朝,东汉,汉献帝,艺术家,曹操麾下

    “高手之间的对决,往往只在一招以内”,习武的人之间有武艺的高低,混迹社会的人之间也有层次的高低。有时判断一个人的层次是高是低,只需看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就知道了。不同层次的人聚在一起说话,三言两语之间,高低立判。袁曹谈志《三国志·武帝纪》:初,绍与公俱起兵,绍问公:“事若不辑,则方面何所据?”……董

  • 庶子逆袭,为什么只输了一次的袁绍,下场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小九聊史标签:袁绍,董卓,皇帝,刘备,袁术,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袁绍,一个三国时期绕不开的名字,但却不是以英雄形象出场,反倒是一个草包的负面形象,让所有熟悉的三国的然,见到他的名字,心里都会说上一句,他不行。所有人都知道袁绍败给了曹操,却没人关心官渡之战后,袁绍又活了多久,都说袁绍是个草包,但他却在满朝文武都战战兢兢的时候,敢于跟董卓拔剑。在中国人的心里,你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