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尽有河北之地的袁绍缘何一败涂地

尽有河北之地的袁绍缘何一败涂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3976 更新时间:2024/1/29 12:13:59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抗拒袁绍大军。兵马两万和十万对峙一年有余,败亡可能随时降临。在上天就要收了那曹操小子之时,有个人偷偷跑进了曹军前线指挥部。那个人就是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其在袁绍处不展翅儿,建议屡遭驳斥,便临阵倒戈。

曹操闻听许攸来投,倒屣相迎。许攸献计说:“今孟德孤军独守,既无援军,亦无粮食,此乃危急存亡。现在袁军有粮存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史固村),只要派轻兵急袭,烧其粮草,袁军必将自己败退!”

也是被逼无奈吧,曹操果敢地采纳了许攸的计谋。当即决定留将军曹洪、谋士荀攸守营,自己个只带5000骑兵,夜袭乌巢。

是夜,曹操突袭队人衔枚马缚口。打着袁军旗号,摸黑从小道疾驰。沿途诈称奉袁绍令,前去加强军粮守备,骗过袁军多道盘问。

一抵乌巢,立即包围袁军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战至拂晓,守将淳于琼见曹军来兵也没多少,赶紧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曹操目标明确,率军死攻。

而在此危急关头,袁绍坚持要趁曹营“空虚(袁绍自以为曹操率军攻击乌巢,其大本营必定空虚。)”,先攻下曹军官渡大本营,以断其后路。其部将张郃劝说:“应全力救援乌巢。若那里粮草被焚,我们就完蛋了。”袁绍却固执己见,遣张郃和高览等强力攻击曹军官渡大本营,而只派少数兵力赴援乌巢。

增援的袁军迫近乌巢,曹操拒绝部下“分兵阻击”的建议,严令士兵拼死冲杀。结果,淳于琼被斩杀,囤积的粮草和车辆全部被焚毁。

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绍大军急骤崩溃。久攻官渡曹营不下(狡诈的曹操既然敢率军攻击乌巢,其大本营必定是部署得妥妥当当的)的张郃,也和将军高览临阵反叛,降了曹操。最后,袁绍只带了八百骑兵,仓惶退奔河北。其七万余残兵,竟被曹军歼灭和坑杀。

至此,对峙一年多的“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余万。此战不仅起死回生,以弱胜强,而且一举奠定了曹操,一统中国北方的坚实基础。

话说,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建私人武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势力。比如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及其南阳的张绣等。各个割据势力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豫州、司隶(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的一部分。

袁绍战胜公孙瓒后,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两个最重要政治军事集团的决战,势所难免。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那时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数万。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及许都百姓,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一二万兵力予以抗击。

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而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因此,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有限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曹操作出部署是: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曹操自己,则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

十二月,当曹操正全力迎战袁绍时,刘备起兵反曹了,并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为保持许都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曹操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不仅迅速占领沛县、攻下邳,并且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了袁绍。

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从容回军官渡 。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东郡太守刘延,欲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曹操为争取主动,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他的谋士荀攸建议“声东击西”。即先引兵至延津,佯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白马的袁军。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

白马解围后,曹操迁徙白马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追击。曹操当时的骑兵不足六百,驻于南阪(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

曹操索性令士卒解鞍放马,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下令发起攻击。徐晃等人翻身上马 ,一举斩杀文丑击败袁军,并顺利退回官渡。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都。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不知怎地,双方又相持了三个月。

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他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于是曹操才又继续坚守,并积极捕捉战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恰在那年十月,袁绍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军粮;恰巧淳于琼夜宿在袁军大营以北,约40里的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许攸就投奔了曹操……

当初袁绍起兵伐曹时,他的一位谋士田丰,规劝说: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壮大自己。壮大自己的同时,我们可以派小股部队去骚扰曹操,让他疲于奔命,我们以逸待劳,这样用不了三年,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袁绍的另一位谋士沮授,也对他说:现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咱们的皇帝(汉献帝刘协)也刚刚安定下来。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有道理吗?没有。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消灭了北方的公孙瓒。我们应该把自己为安定国家、统一国家,做的事情向皇帝报告。如果曹操干涉,咱再以强抗弱,用计消灭他……

曹操东击刘备、后方空虚时,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在曹操夜袭乌巢的危急关头,其部将张郃建议:“应全力救援乌巢”……

我壮大什么?我现在尽有河北之地,可动员的兵力在十数万!我偷袭个啥?我要碾压式消灭他!救乌巢干什么?我就要先拿下曹军官渡大本营。

你倒是碾压啊。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从头年六月到次年十月,一年多的时间。结果呢?十几万人马,让曹操的一两万人马给生吞了。虽然人们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种一败涂地的失败,就算不得常事了。这是刚愎自用,是过分的骄狂自负!

拿破仑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中国有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历史上的战争多了去了,但“官渡之战”很好玩。好玩的倒不仅仅是曹操的狡诈、果敢,及其以少胜多的精彩战例。好玩的是袁绍那个熊将,那个带一群狮子的羊。而熊的要点、羊的关键,就是骄狂、过分的骄狂。

更多文章

  • 难得硬气一回的袁绍,怎么突然就“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董卓,何进,宦官,吕布,丁原,汉朝

    勇敢地与董卓叫板,是袁绍早年的“高光时刻”之一。时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洛,专擅朝政,又欲效仿伊尹、霍光故事,谋废立之举。不曾想到,司隶校尉袁绍却当着诸官僚的面表示反对。由此,便引出一个经典名场面:按小说中的描写,董卓见袁绍与自己公然唱反调,遂拔剑怒曰:“汝视我之剑不利否?”可袁绍却很硬气,亦

  • 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关系?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袁术,袁绍,董卓,太守,汉朝,公孙瓒,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不过,嫡出的袁术从来就看不上庶出的袁绍。但是,就是这个庶出的袁绍,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成了袁氏家族的带头大哥,后来的家族地位比袁术还要“高”。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就得从袁家的“四世三公”说起。1、袁家的四世三公袁家的四世三公,很牛逼,当时被无数人艳羡。四世指的是袁绍之前的四世。三公

  • 袁绍死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开怀大笑,而是到其墓前哭丧吊唁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袁绍,曹操,董卓,平定,许攸,关羽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爆发的时候,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整体实力要比曹操强数倍,曹操深知自己没有袁绍强大,不过却还要执意挑起战争。曹操也不是一个二愣子,他之所以要和袁绍来一场正面决斗,那是因为倘若不干掉袁绍,那么他势必没办法一统整个北方。也许是上天眷顾曹操,使曹操手下有这一批极其厉害的能

  • 揭秘“官渡之战”:袁绍的必胜之局,是谁给了曹操翻盘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叫我大黑熊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许都,张郃,刘备

    三国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战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英雄的时代。三国时代有三场规模最大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今天讲的就是官渡之战。官渡战役之前,北方地区最大的两个势力是曹操和袁绍。曹操自迎接天子到许昌后,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军事上击败了袁术、吕布、张绣等诸侯

  • 袁绍夺取天下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董卓,袁术,何进,曹操,丁原,吕布,汉朝

    导读袁绍四世三公,在三国前期是主角光环。在官渡之战被击败后,袁绍仍然有强大实力,只可惜袁绍去世,袁家势力分家,那么袁绍有没有机会问鼎天下?有,不光是官渡之战,在群雄并起之前,袁绍就有机会一统天下!袁氏兄弟读三国演义有个非常大疑惑,董卓带三千人进入洛阳,一眨眼功夫就接管整个洛阳,兵力扩充到二十万!是什

  • 袁绍带两紫,谁说紫将不如橙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袁绍,太史慈,甘宁,张任,司马懿

    战略天蓬说: #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本期天蓬与大家聊一聊s3的群弓队伍。这个队伍可是相当有红度的啊!小伙伴袁绍2红、朱儁与张任两人满红。怎么高红的s1主流队伍s3还能吃的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伴的答卷!本期队伍由3103区红尘|戰的请你吃香蕉小伙伴提供战报支持。天蓬在这里感谢小伙伴的无

  • 袁绍和曹操谈志向时,说错了一句话,曹操窃喜:袁绍必败于我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许攸,汉朝,东汉,汉献帝,艺术家,曹操麾下

    “高手之间的对决,往往只在一招以内”,习武的人之间有武艺的高低,混迹社会的人之间也有层次的高低。有时判断一个人的层次是高是低,只需看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就知道了。不同层次的人聚在一起说话,三言两语之间,高低立判。袁曹谈志《三国志·武帝纪》:初,绍与公俱起兵,绍问公:“事若不辑,则方面何所据?”……董

  • 庶子逆袭,为什么只输了一次的袁绍,下场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小九聊史标签:袁绍,董卓,皇帝,刘备,袁术,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袁绍,一个三国时期绕不开的名字,但却不是以英雄形象出场,反倒是一个草包的负面形象,让所有熟悉的三国的然,见到他的名字,心里都会说上一句,他不行。所有人都知道袁绍败给了曹操,却没人关心官渡之战后,袁绍又活了多久,都说袁绍是个草包,但他却在满朝文武都战战兢兢的时候,敢于跟董卓拔剑。在中国人的心里,你只要

  • 鹰扬河朔——袁绍麾下十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许阳讲体育标签:袁绍,曹操,张郃,公孙瓒,徐晃,刘备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名门望族,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据四州之地,拥百万之众,鹰扬河朔,睥睨天下。然而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致使身死嗣灭,王霸雄图,化做南柯一梦。而麾下十员大将,皆一时之杰,托身失所,或殒身丧命,或弃暗投明,所谓同途殊归,令人感叹。十、朱灵朱灵早年为袁绍麾下大将,奉命征讨鄃城季雍,

  • 从管理学视角审视袁绍的管理失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乙木标签:袁绍,曹操,沮授,刘备,许攸,荀彧,汉朝,管理学,官渡之战,管理失策

    摘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声名显赫,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阀集团,最有可能在军阀混战、逐鹿中原中获胜。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虽拥兵几十万,良将千员,谋士无数,但却在与曹操的角逐中一败涂地。纵观袁绍生平,其失败并非偶然,究其根本,则是不谙用人之道。关键词:袁绍 衰落 管理学引言东汉末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