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有勇有谋才智过人,被诸葛亮和司马懿联手除掉

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有勇有谋才智过人,被诸葛亮和司马懿联手除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间史名人录 访问量:3130 更新时间:2024/2/12 13:43:57

箭雨笼罩着整座山谷,瞬间,天空被绝望的血色吞噬。战马嘶鸣,仿佛它也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

“罢了,就让司马懿再借一回刀吧。”诸葛亮站在山上,缓缓挥动手中的羽扇,目光犀利,深邃如湖。他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张郃,便转身离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郃仰望天空,他看到了自己走过的战场,看到了曾经并肩的战友,一个个英勇的灵魂,守护着国家。

他的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温柔而坚定,因为他还看到了年少时候的自己……

效忠于曹魏

早在黄巾起义时期,年少矫健的张郃便参与了镇压起义的战斗,并且表现出色,威震一方。张郃可能是仅有的随袁绍、曹操这两位雄狮在平定河北的过程中都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

起初,他曾在袁绍手下击破公孙瓒,因功被升为宁国中郎将。官渡之战中,张郃虽在与曹洪的交锋中未能取胜,但也展示了其勇武与智谋。

战火不息,张郃在官渡之战后投降曹操,从此成为这位枭雄的得力战将。跟随曹操攻河北,他所向披靡,再次破邺城,击袁谭。在柳城之战中,他与张辽同为先锋,可谓锋芒毕露。

这些决定性的战役中,张郃都在场,他的出现令敌人闻风丧胆。而要论张郃一生中最出名的一场战役,莫过于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令孔明功亏一篑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任蜀汉全军统帅,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开了筹备多年的北伐征途。全军所向,乃是曹魏版图中较为偏远的陇西地区。

自刘备驾鹤西去以来,蜀魏之间再无硝烟弥漫,倒是曹魏与东吴战火连天,故而其兵力重心集中在南线与中央,相比之下,对蜀汉的防备则较为薄弱。

突闻蜀军杀来,这一状况令魏国措手不及,一时之间,魏国朝廷风声鹤唳。此时的魏国,“五子良将”中仅剩张郃一人。以彼时张郃的武力,称其为曹魏乃至三国后期第一猛将亦不为过,他背负着守卫魏国的荣光与期望。

为稳定战局,魏国第三位皇帝曹叡,先派大将军曹真防御赵云,后者乃是诸葛亮派遣的一支佯攻部队。而张郃,则受命迎击诸葛亮。

此时的诸葛亮,正率大军向陇西城发起猛烈进攻。陇西城坐落于险峻的山峦之间,高大的城墙仿佛天然屏障,守护着这座城市。城内的守军,个个精神抖擞,慷慨激昂,他们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不移的决心,他们相信援军终会到来。

诸葛亮明白,若想攻下陇西,最好的办法便是拦截前来支援的魏军,并且切断其粮道,迫使陇西城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极度困境,从而投降。

而对魏军张郃来说,通往陇西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陇山道,即宽阔大路;另一条是陈仓渭水道,乃狭窄小路,崎岖难行。

因此,为了快速支援陇西,张郃只能选择陇山道。而街亭,正是这条道路的关键所在,乃魏军增援的必经之地。

换言之,时间成了此战最为关键的因素——究竟是张郃的援军更快赶到陇西,还是孔明的蜀军更快拿下陇西?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派谁去守街亭则至关重要。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并未选择实战历练丰富的魏延或赵云,而是选择了一位经验尚浅的年轻人——马谡

究其原因,后世认为是因马谡与诸葛亮同属荆州派,孔明想要培养自己的嫡系将领,当然,马谡本身亦是熟读兵法,时常在诸葛亮面前滔滔不绝。

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定要守住咽喉要道街亭。他告诉后者,只需抵挡住张郃军的攻势,从而拖延时间,不必追求全胜。诸葛亮还特别强调,需依城而守。

然而,真正到了实战,马谡却置诸葛亮的安排于不顾,他命令部队驻扎于山上,企图利用高地优势一举击溃魏军。

与此同时,张郃带领着五万精骑从洛阳出发,历经20个昼夜的疾驰,终于抵达了街亭。

看到马谡部队驻兵于山上,张郃果断下令切断蜀军水源,然后纵火焚山。

蜀军饥渴交加,又受到火势的威胁,士气大跌。趁蜀军陷入混乱之际,张郃率领魏军发起猛攻,迅速攻破了蜀军防线。

街亭失守,意味着诸葛亮的北伐大业陷入困境。眼见张郃骑兵如破竹般势不可挡,魏国援军更是从其后方源源不断赶来,诸葛亮不得不下令撤军。

街亭之战的失利,让诸葛亮的北伐计划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也让他对马谡的信任荡然无存。最后,马谡因为战败,被诸葛亮泪流满面地斩首。

反观张郃的取胜,无疑是他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的最好证明。一场胜利,使诸葛亮筹备多年的北伐功亏一篑,无愧为三国后期第一猛将也!

真正的战场,是人心

在此之后,蜀汉又曾两度北伐,但皆无果。诸葛亮心有不甘,他百折不挠,寻求每一个机会来改变战局。接下来,便来到第四次北伐了。

然而,在战火硝烟之下,隐藏着的真正危机,却是来自难以捉摸的人心。世人皆知,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沙场争锋中,各展神威。可这两位智者所面临的挑战,却并非只是对方。

在蜀国内部,荆州派与益州派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荆州派,以诸葛亮为首。益州派,仗李严之势。当初刘备托孤于此二人,便是希望以此平衡两派势力。可眼下,二人无法相忍为安。

李严生性狡诈,自视甚高,骜不驯。刘备起初任他为中都护,地位尚在诸葛亮之上,而如今,诸葛亮不仅以“相父”自居,还四度作为最高统帅北伐曹魏。

现在,李严所掌管的蜀国东部军队,已与成都分散而治。这不禁令人疑虑,这老狐狸究竟在算计着什么?

在司马懿这一边,他却没有蜀国刘禅如此“心宽”的君主。曹叡,魏国皇帝,对司马懿早已心生戒备。随着司马懿的功绩愈高,手中的兵力愈多,其戒备之心亦愈发沉重。

在曹叡心中,真正值得信任的将领,乃是张郃。这位跨越三朝的勇将,在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家付出了无尽的忠诚。他专注于沙场,并无司马懿那般城府深重。而这,正是曹叡所看重的。

曹叡的帝王平衡之术,将张郃与司马懿这两位将领巧妙地安排在权力的天平上。张郃在曹魏的地位仅次于司马懿,他是曹叡心中的一把利剑,既能压制司马懿,又能挡住其他可能的威胁。

但倘若有一日张郃倒下,那么曹叡与司马懿之间的对抗将变得极为直接。深处的风云,早已暗涌。人心如此难测,让一切变得扑朔迷离。

缩头乌龟

公元231年四月,魏国司马懿与蜀国诸葛亮,终于在战场上正面相遇。

诸葛亮早闻司马懿大名,知晓他的智慧和谋略,因此丝毫不敢怠慢。他迅速列开阵势,准备与司马懿一决高下。

就在众人以为这两位绝代双骄即将展开一场决定历史的大决战时,司马懿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只守不攻。

日复一日,魏蜀两军在战场上僵持了近一个月。见司马懿的兵马越聚越多,诸葛亮果断下令先撤回卤城。

司马懿命令全军紧随蜀军,紧紧咬住诸葛亮,不过仍只追不击。哪怕蠢蠢欲动的魏军前锋与蜀军后军的距离已经非常之近,司马懿仍下令全军登上附近的山坡扎营,以避免与蜀军交战。

手握优势兵力,竟连续三次围而不攻、追而不击,面对如此诡异的战术,曹魏诸将纷纷表示不满。

张郃就曾直言质问司马懿:“我们总跟着别人跑,又不开战,这不是白白让将士们失望吗?如今祁山堡并未陷落,我们应分兵包抄,截断蜀军后路。”奈何,司马懿拒不采纳。张郃对部下讥讽司马懿畏蜀如虎,并将此事密奏洛阳的曹叡。

曹叡在皇宫中接到奏章,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信笺。司马懿的行为在他眼中,已经不仅仅是让魏国丢脸,而是让他开始担忧司马懿会借着手握重兵的机会,在长安自立为王。

看样子,司马懿是铁了心要做一只缩头乌龟了,任何人都无法逼他出战。除了一个东西——粮草。

粮草告急是曹魏无法回避的现实,因为上邽的麦田之前曾遭到蜀军的破坏。五月,万般无奈之下,司马懿终于挥师出战。

可若论正面交战,司马仲达又岂是孔明的对手!魏军大败,三千余人被斩杀,张郃也是久攻不下,只能退还。诸葛亮趁势反攻,司马懿狂奔逃回上邽。

眼看陇西两大重镇已然陷入蜀军的重围,且军粮又已耗尽,司马懿心中焦急万分。蜀军则士气大振,他们坚信这一次北伐,将扭转蜀汉的命运。

然而,到了六月,陇西地区突然连降暴雨,这让局势瞬间变得扑朔迷离。诸葛亮开始担心粮草转运的问题,便给李严写信询问。这一次北伐,李严全权负责后勤运输事宜。

李严收到信后,派部下紧急赶往前线,告知诸葛亮:雨势对粮草运送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建议撤军。诸葛亮无奈,只得下令退兵,引军南归。就这样,本已触手可及的胜利,却因后勤补给问题而拱手让出。

箭如雨下,借刀杀人

蜀军撤退的消息,竟让原本心情沉重的司马懿瞬间来了兴致。他一边抚摸着手中熠熠生辉的战刀,一边下令张郃追击蜀军。

张郃皱眉,缓声劝阻道:“大都督,军法有言,敌军撤退时,不应轻易追击,何况是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他必定设伏。”

然而,司马懿置若罔闻,他双眼凛然,以军令强迫张郃追击。司马懿身为三军主帅,手握假黄钺之权。任何胆敢违抗军令的将领,都将命丧于他的刀下,而且,按规定他都不必奏请曹叡。

司马懿的目光如同严冬中的寒风,刺透了张郃的心灵。

张郃无奈,他的心中犹如巨石压顶。他知道,这很可能是一场送命之战,但又无法抗拒司马懿的命令,唯有屈从权力与命运的安排。

他狠狠咬了咬牙,整理了一下衣甲,随后,领兵追击。果不其然,诸葛亮早在木门谷的高处布下天罗地网,刹那间,箭矢纷飞,如同死神的镰刀,在战场上收割着无数英勇的生命。

壮志凌云的张郃,终究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生命之光在这一刻彻底熄灭。他的身体缓缓倒下,与他所献身的热土永远相拥。直至闭上双眼,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家国的执着。

獠牙利爪

在当时的军中,除司马懿之外,张郃的地位无人可及。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司马懿非得让张郃独身冒险呢?

这恰恰暴露出其阴狠的一面,那是他平日深藏于内心的黑暗面,从未让人窥见。但此时,他不再满足于暗中行动。

他早已将张郃视作心腹之患,渴望削弱张郃在军中的地位,让自己在权力的较量中独占鳌头。

而这一次,他终于等到了机会,用军令将张郃推向了那场必败之战。

在这危险的棋局中,张郃成为了司马懿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可以牺牲的棋子。

更多文章

  • 魏灭燕之战:司马懿平定辽东,斩杀公孙渊!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司马懿,公孙渊,燕之战,魏国,曹魏,魏明帝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侯争霸。在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吕布等诸侯逐鹿中原的时候,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而曹操在一统北方中原的地区后,公孙氏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吴国联系,从而谋划获得更大的利益。景初元年(23

  • 司马懿的人生之赌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曹爽,曹魏,皇帝,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史说三国

    249年2月5日,司马懿在洛阳突然发动政变,推翻曹爽一党,史称高平陵之变。曹爽手握兵权,把持朝廷要害部门,还有皇帝在身边,面对被架空多年,并无实权的司马懿,曹爽竟然直接选择了投降。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司马懿作为三朝老臣,享受着高官厚禄,为什么要赌上全家性命,在人生的暮年发起政变呢?司马懿发动政变,最

  • 司马懿:真正成熟的人,都不着急

    历史解密编辑:七堇科技标签:周瑜,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小和尚,拿破仑

    不急于争辩争辩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但往往,你越急着辩解,越会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境地。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分歧,意见不合,多由彼此的认知不同、立场不同所致。如果你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所在,却拼命说个不停。只会加快矛盾升级,给人一种试图推卸责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的感觉。老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 曹操发善心救下一罪犯,司马懿篡权他挺身而出,与司马懿同归于尽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曹操,司马懿,王允,董卓,孙权

    《道德经》有云:“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每当国家到了最黑暗的时刻,总会有人挺身而出,匡扶道义。东汉末年,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他挟持天子,控制朝政,屠杀百姓,一手酿成了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而司徒王允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成功策反了吕布,最终将董卓杀死。然而王允却敌不过董卓

  • 司马懿最忌惮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此人,他在,司马懿只能深埋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刘备,曹洪,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司马懿最忌惮的人是谁?有朋友说是诸葛亮,诚然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堪称第一军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说别的,就他给赵云的三个锦囊,生生的将刘备从灭亡的边缘拉回,小兔子看后,也是叹为观止,可是他虽然厉害,却还不是司马懿最忌惮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所处的蜀国太弱了,夷陵大败已经让蜀国没有再与魏国争锋的可能

  • 司马懿为什么敢发动高平陵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魏明帝,曹操,司马师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及其诸兄弟陪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的时机发动政变,夺取都城洛阳,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爽集团,最终将曹爽及其亲信骨干全部诛灭并夷三族。这场政变从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开始,到丙午大赦天下,司马懿一共只用了十三天的时间。至此曹魏政权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司马氏集团逐步掌握了政

  • 曹操与司马懿聊天,司马懿无意间回头,让曹操大惊:日后必生异心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曹操,司马懿,曹丕,马超

    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孙权评价司马懿自古英雄出于乱世,在战火纷飞割据混战的时代,有满腔报复力崇高理想且腹有良谋胸怀大志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三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司马懿则是不得不提到的人物,他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却懂得隐忍以待厚积薄发,他经历被贬和重用,却宠辱

  • 司马懿为何能笑到最后?毛主席指出:司马懿有几手比曹操还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司马懿,毛主席,曹操,刘备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很多谋士,曹操生性多疑,下手又狠,好些聪明有才之士都被曹操找借口杀了。但曹操手下的司马懿,却安稳地活了下来,不仅帮曹家夺了权,建立了曹魏政权,还笑到了最后,又反夺了曹魏的政权。曹操老谋深算了一辈子,没想到在死后,他辛辛苦苦建立的王国,会给司马家做了嫁衣裳。毛主席在1958年去郑州

  •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直接交手,其实只有2次,诸葛亮1胜1平!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张郃,郭淮,曹魏,三国,汉朝,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三国演义》的渲染下,似乎诸葛亮北伐一直是在和司马懿斗法,“空城计”、“上方谷”、“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然而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只有两次直接交手。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第一次公元228年,曹魏方面是曹真、张郃迎战,张郃击败马谡,马谡失街亭,第一次北伐结束;第二次是公元228

  •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坐在一起谈理想,谁跟曹操有共同语言?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曹操手下

    周公是篡还是摄,史学界有争论,但王莽却是实实在在地以新代汉,史学家不承认其开国之君的历史地位,却把他当做了如假包换的篡汉乱贼。周公王莽尚且如此难以盖棺定论,三国三大枭雄以及诸葛亮司马懿就更难以评价了,我们或许只能从他们儿时的志向和毕生理想中去管中窥豹了。今天,咱们就把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请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