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灭燕之战:司马懿平定辽东,斩杀公孙渊!

魏灭燕之战:司马懿平定辽东,斩杀公孙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3574 更新时间:2024/1/19 3:43:47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侯争霸。在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吕布等诸侯逐鹿中原的时候,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而曹操在一统北方中原的地区后,公孙氏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吴国联系,从而谋划获得更大的利益。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

对此,从魏国的角度来看,虽然公孙渊建立的燕国难成气候,不过,频繁的骚扰,还是会影响魏国后方的安宁,从而不利于魏国和蜀汉、东吴之间的较量。于是,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这就是魏灭蜀之战。对于司马懿来说,魏灭蜀之战,可谓其巅峰之战。因为在这场战役中,老练的司马懿十分游刃有余,而公孙渊则处处被动,最终被司马懿所斩杀。除掉公孙渊之后,燕国的疆域,自然被纳入到曹魏的疆域内,这意味着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于被彻底解决了。

首先,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彼时,曹休、曹真、张郃等名将已经去世,司马懿成为魏明帝曹叡的最大仰仗。在出发之前,司马懿向魏明帝曹叡表示:“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 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洛阳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同时幽州刺史毌丘俭从征,鲜卑、高句丽等也出兵,还有从海路攻带方、乐浪二郡。

到了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六月,司马懿率领的魏国大军进至辽水,也即来到了燕国的势力范围。在得知司马懿大军到来的消息后,公孙渊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在此之前,司马懿不仅抵挡诸葛亮北伐中原,还和东吴大军相抗衡,成为曹魏资历最为深厚的名将。而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马懿来征讨辽东的公孙渊,已经表明其想要彻底解决辽东问题的态度了。

于是,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对于公孙渊来说,才刚刚正式成为一方诸侯,自然不希望被司马懿消灭。在公孙渊已经安排重兵防守的基础上,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声东击西之计,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早已被历代名将熟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比如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就采用了声东击西的计策,也即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势,以吸引魏军。等到魏军主力被调动之后,诸葛亮则亲率主力趁势向祁山发起进攻。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和诸葛亮较量多年之后,司马懿也对公孙渊施展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对此,公孙渊果然上当,完全被司马懿的兵马所调动,后者更是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在司马懿包围公孙渊后,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曹魏大军恐惧,甚至诸将思欲迁营。对此,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并且,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魏明帝曹叡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月余,雨停,水渐退去,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公孙渊又怕又急,部下更是逐渐离心离德。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司马懿在连降大雨的时候撤军,显然会给公孙渊以喘息之机。而等到下一次想要围困公孙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司马懿力排众议,坚持包围公孙渊,终于让战事逐渐明朗了。同年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而缚。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公孙渊。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结果同样遭到了司马懿的严厉斥责。

最后,在投降不成的背景下,公孙渊带着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从而成功斩杀了公孙渊父子。司马懿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得知司马懿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魏明帝曹叡非常高兴,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通过魏灭燕之战,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进一步来说,平定辽东令司马懿在魏朝的声望达至顶峰,曹芳就下诏称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懿平辽东也成为晋室夸耀先祖功业的事件之一,《晋书·乐志下》就收录了《征辽东》:“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群逆破胆,咸震怖。朔北响应,海表景附。武功赫赫,德云布。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就魏灭燕之战来说,可谓司马懿一生的巅峰之战了。经过数十年的南征北战,司马懿在用兵上越来越游刃有余了,特别是对上徒有虚名的公孙渊,更让司马懿非常得心应手,从而斩杀了公孙渊,平定了辽东。在魏灭燕之战后,魏明帝曹叡病重,选择将曹芳这位皇帝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后来,因为曹爽架空了司马懿,促使其无法继续执掌兵权,所以,在魏灭蜀之战后,司马懿没能继续令人赞叹的战绩。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的人生之赌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曹爽,曹魏,皇帝,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史说三国

    249年2月5日,司马懿在洛阳突然发动政变,推翻曹爽一党,史称高平陵之变。曹爽手握兵权,把持朝廷要害部门,还有皇帝在身边,面对被架空多年,并无实权的司马懿,曹爽竟然直接选择了投降。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司马懿作为三朝老臣,享受着高官厚禄,为什么要赌上全家性命,在人生的暮年发起政变呢?司马懿发动政变,最

  • 司马懿:真正成熟的人,都不着急

    历史解密编辑:七堇科技标签:周瑜,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小和尚,拿破仑

    不急于争辩争辩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但往往,你越急着辩解,越会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境地。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分歧,意见不合,多由彼此的认知不同、立场不同所致。如果你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所在,却拼命说个不停。只会加快矛盾升级,给人一种试图推卸责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的感觉。老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 曹操发善心救下一罪犯,司马懿篡权他挺身而出,与司马懿同归于尽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曹操,司马懿,王允,董卓,孙权

    《道德经》有云:“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每当国家到了最黑暗的时刻,总会有人挺身而出,匡扶道义。东汉末年,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他挟持天子,控制朝政,屠杀百姓,一手酿成了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而司徒王允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成功策反了吕布,最终将董卓杀死。然而王允却敌不过董卓

  • 司马懿最忌惮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此人,他在,司马懿只能深埋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刘备,曹洪,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司马懿最忌惮的人是谁?有朋友说是诸葛亮,诚然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堪称第一军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说别的,就他给赵云的三个锦囊,生生的将刘备从灭亡的边缘拉回,小兔子看后,也是叹为观止,可是他虽然厉害,却还不是司马懿最忌惮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所处的蜀国太弱了,夷陵大败已经让蜀国没有再与魏国争锋的可能

  • 司马懿为什么敢发动高平陵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魏明帝,曹操,司马师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及其诸兄弟陪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的时机发动政变,夺取都城洛阳,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爽集团,最终将曹爽及其亲信骨干全部诛灭并夷三族。这场政变从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开始,到丙午大赦天下,司马懿一共只用了十三天的时间。至此曹魏政权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司马氏集团逐步掌握了政

  • 曹操与司马懿聊天,司马懿无意间回头,让曹操大惊:日后必生异心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曹操,司马懿,曹丕,马超

    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孙权评价司马懿自古英雄出于乱世,在战火纷飞割据混战的时代,有满腔报复力崇高理想且腹有良谋胸怀大志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三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司马懿则是不得不提到的人物,他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却懂得隐忍以待厚积薄发,他经历被贬和重用,却宠辱

  • 司马懿为何能笑到最后?毛主席指出:司马懿有几手比曹操还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司马懿,毛主席,曹操,刘备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很多谋士,曹操生性多疑,下手又狠,好些聪明有才之士都被曹操找借口杀了。但曹操手下的司马懿,却安稳地活了下来,不仅帮曹家夺了权,建立了曹魏政权,还笑到了最后,又反夺了曹魏的政权。曹操老谋深算了一辈子,没想到在死后,他辛辛苦苦建立的王国,会给司马家做了嫁衣裳。毛主席在1958年去郑州

  •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直接交手,其实只有2次,诸葛亮1胜1平!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张郃,郭淮,曹魏,三国,汉朝,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三国演义》的渲染下,似乎诸葛亮北伐一直是在和司马懿斗法,“空城计”、“上方谷”、“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然而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只有两次直接交手。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第一次公元228年,曹魏方面是曹真、张郃迎战,张郃击败马谡,马谡失街亭,第一次北伐结束;第二次是公元228

  •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坐在一起谈理想,谁跟曹操有共同语言?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曹操手下

    周公是篡还是摄,史学界有争论,但王莽却是实实在在地以新代汉,史学家不承认其开国之君的历史地位,却把他当做了如假包换的篡汉乱贼。周公王莽尚且如此难以盖棺定论,三国三大枭雄以及诸葛亮司马懿就更难以评价了,我们或许只能从他们儿时的志向和毕生理想中去管中窥豹了。今天,咱们就把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请到一起

  • 为何曹操不杀司马懿?司马懿为何怕一个沉迷酒色的曹叡?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曹叡,曹丕,三国,曹魏,司马懿,曹操手下

    为何曹操不杀司马懿?司马懿为何怕一个沉迷酒色的曹叡?曹丕也很强的,虽然文采一般,但是君王不要求文采,必须要有权术,还要有自控力,这些方面曹丕虽然不顶尖,但是也不差,很多朝代要是继承人都有曹丕的能力,也不至于300一轮回曹睿在世时,司马懿是真的害怕,害怕哪一天自己会被砍了。对于司马懿,曹操是用他,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