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坐在一起谈理想,谁跟曹操有共同语言?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坐在一起谈理想,谁跟曹操有共同语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闲岁 访问量:867 更新时间:2024/2/12 16:35:21

周公是篡还是摄,史学界有争论,但王莽却是实实在在地以新代汉,史学家不承认其开国之君的历史地位,却把他当做了如假包换的篡汉乱贼。周公王莽尚且如此难以盖棺定论,三国三大枭雄以及诸葛亮司马懿就更难以评价了,我们或许只能从他们儿时的志向和毕生理想中去管中窥豹了。

今天,咱们就把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请到一起,让他们坐下来畅谈理想,让我们听其言观其行,看看哪位三国人物更值得我们尊敬。比较之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人中,跟曹操最有共同语言的很可能是诸葛亮,而说诸葛亮与曹操有几分相似,其实是对诸葛丞相的一种尊敬。

如果把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分类,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曹操跟司马懿有更多相似之处,跟曹操最相像的那个人恰恰是诸葛亮,至于孙权和刘备,那是从小就想当皇帝的——在有正统皇帝的时候,刘备这样的远亲和孙权这样的外姓想做皇帝,这意味着什么,读者诸君都心知肚明:这就是要做王莽呀!

刘备从小的志向就是乘坐皇帝专用的羽葆盖车,这似乎跟提反诗是一个概念,所以吓得刘备的叔叔刘子敬赶紧捂住他的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如果刘备的志向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出将入相”,那么刘子敬应该很高兴很自豪地给予鼓励才对。

刘备不想为臣而只想为君,所以他虽然四处“依附”他人,但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人马班子和嫡系将领。糜竺糜芳简雍孙乾关羽张飞赵云或许还有正史中的魏延,他们管刘备叫“主公”,而叫袁绍曹操陶谦刘表为“明公”。曹操刘备一生,从未管任何人叫主公——之所以不提孙权,因为孙权先后向曹操曹丕称臣了。如果孙权向曹操称臣实际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协,那么他向“接受禅让”的曹丕称臣,实际是已经认可了曹孙之间的君臣主从关系。

虽然孙权经常服软认怂,但骨子里却一直藏着一颗不臣之心,所以他跟鲁肃鲁子敬密谋的三分天下而东吴有其一,比诸葛亮向刘备献上隆中对策还早,他原先也没想过给刘备分一杯羹(根本就不认识)。孙权和鲁肃的打算是先跟曹操刘表三分天下,然后找机会吃掉刘表建号称帝:“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如果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知道后世有这么多人想用他的办法夺取大汉江山,一定会大发雷霆掀翻长陵。

孙权刘备一心想当皇帝,但是被我们当做逆贼之首、比曹操还坏的司马懿,倒是曾经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不大瞧得起曹操也不赞成曹操篡汉,甚至还给曹操戴过紧箍咒。据《晋书·卷一·帝纪第一·宣帝纪》记载:“帝(司马懿)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等到孙权劝曹操当皇帝并被曹操一眼识破之后,司马懿马上见缝插针:“汉运垂终,殿下(魏王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熟读三国正史的人都知道,三马食槽干掉了曹魏只是一种说法,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没有称帝就挂掉了,帝号是司马炎追封的。当然同时也知道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只能装孙子,在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也是很老实的忠臣,整天为了如何保命而提心吊胆——敌人很多很强大。

这样看来,从小就没想过当皇帝,大权独揽成为王朝实际操控者之后,曹操和诸葛亮还是选择做臣而不是称帝,这就有些让人费解了:曹操代汉,比曹丕更有资格;诸葛亮代汉,比曹丕更名正言顺。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说:“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笔者微笑:“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足矣!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英雄豪杰,都累死在事业成功之前了,不值!”

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当世枭雄,还是默默无闻的草根黔首,都是固定舞台上一个流动的过客而已,这片天地间只有一个适合你的角色,把他演好就行了。袁绍袁术公孙瓒,明明是个龙套,却偏偏想去抢男一,最后被老天爷换掉了。

所以在三国时期,最聪明也最相像的是曹操和诸葛亮这二位有王者之实,却不要王者虚名的“大汉丞相”。

诸葛亮的志向大家都知道,虽然自称“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却“每自比於管仲乐毅”。连同时代的陈寿也评价说:“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也就是出将入相建功立业,但前提是要遇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尽展平生所学实现毕生理想的明主,这个明主就是刘备刘玄德。

曹操的志向很简单,并且一步一步“官升脾气涨”:议郎曹操最初只想消消停停过自己的小日子“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天下虽大,却没有曹操安享耕读之乐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他只好去打仗,这才叫杀出一个黎明:“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曹操美滋滋地顶住压力和骂名先进魏公后封魏王,还享受着加九锡的待遇,未必在一人之下(不鸟刘协),却绝对在万万人之上,这时候他称帝与不称帝之间,除了多一个骂名之外,没有任何区别;诸葛亮一生壮志未酬,如果他成功兴复汉室,那么他自己也是肯接受王位封赠甚至加十锡的——这可不是诸葛亮有不臣之心,而是当年的管仲享受的就基本是这个待遇……

更多文章

  • 为何曹操不杀司马懿?司马懿为何怕一个沉迷酒色的曹叡?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曹叡,曹丕,三国,曹魏,司马懿,曹操手下

    为何曹操不杀司马懿?司马懿为何怕一个沉迷酒色的曹叡?曹丕也很强的,虽然文采一般,但是君王不要求文采,必须要有权术,还要有自控力,这些方面曹丕虽然不顶尖,但是也不差,很多朝代要是继承人都有曹丕的能力,也不至于300一轮回曹睿在世时,司马懿是真的害怕,害怕哪一天自己会被砍了。对于司马懿,曹操是用他,司马

  • 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她却熬死了司马懿,揭秘司马懿最怕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笔墨史书标签:司马懿,诸葛亮,张春华,曹操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特别能的人,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可以说得上他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影帝,特别能装疯卖傻,而且辅佐过四代魏国天子(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并且是西晋帝国的奠基人。司马懿一生忽悠过的人很多,其中就有曹操,曹操当年招仲达出仕的时候,他就是装中风硬是躲过一劫,后来曹爽权倾朝野派人调查司马懿,

  • 司马懿为什么能笑到最后?毛主席指出:司马懿有几手比曹操还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司马懿,毛主席,曹操,刘备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很多谋士,曹操生性多疑,下手又狠,好些聪明有才之士都被曹操找借口杀了。但曹操手下的司马懿,却安稳地活了下来,不仅帮曹家夺了权,建立了曹魏政权,还笑到了最后,又反夺了曹魏的政权。曹操老谋深算了一辈子,没想到在死后,他辛辛苦苦建立的王国,会给司马家做了嫁衣裳。毛主席在1958年去郑州

  • 三国谋士分为五档,司马懿位列第三档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刘备,袁绍,沮授,董卓,汉朝,司马懿,诸葛亮,三国谋士,曹操手下

    第五档:许攸、徐庶、李儒、逢纪、田丰许攸与袁绍、曹操都是发小。官渡之战时,许攸建议袁绍分出一部分兵力,直接偷袭许昌!许攸信手拈来的一个计策,几乎让曹操遭到灭顶之灾,其战术眼光之敏锐狠辣,可见一斑!徐庶之所以可以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就是因为他以前是诸葛亮的好朋友,而且还跟刘备混过一段日子,并在跳槽离开刘

  •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说司马懿一看就懂了?四位扫街老人露了马脚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曹操,曹魏,汉朝,司马懿,诸葛亮,空城计,三国演义,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这样的一个经典镜头,这个镜头就是空城计。之前的时候有很多历史学家对于空城计做了很多很多的过分解读,那些所谓的过分解读,更多的是一些个人臆测或者说没有根据的胡思乱想。但是针对于这一点,大家似乎也有个见谅,毕竟也在情理之中,千余年前的事情,谁又能够说得清呢?在这里我们需要讲一个小细节,这

  • 曹丕为何不听曹操警告,坚持重用司马懿?是他不了解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曹丕,汉朝,诗人,司马懿,诸葛亮,曹操手下

    司马懿作为整部三国历史中最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角色,最终为其子孙后代奠定了一统江山的伟大基础,这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司马懿活跃的主要时期是在228-234年,也就是诸葛亮北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也对曹魏的军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曹操去世前,再三叮嘱曹丕要提防司马懿,可魏文帝曹丕对司马懿

  • 司马懿:所有的捷径,都是绕远路

    历史解密编辑:洞见标签:曹操,曹爽,曹丕,董卓,杨修,曹植,汉朝,三国,司马懿

    作者:洞见·瑾山月世人神机却无路,聪明反被聪明误。东汉建安六年,曹操派专人前往河内温县,郑重向司马府二公子授官。但这位二公子,并非社会名流,而是刚满23岁的司马懿。司马懿涉世未深,之所以深得器重,与其父司马防对曹操的知遇之恩不无关系。既然有父亲这层关系,司马懿本应顺着这条仕途捷径,迅速往上爬。然而,

  • 某为的历史地位,可比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信息时代标签:孙权,曹爽,魏国,李靖,某为,汉朝,三国,司马懿,魏明帝

    早期的中国,虽然经常出现激烈的权力斗争,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很大程度上遵守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规则的。但是到了司马宣王,一切都变了。从他开始,皇帝很难相信自己的托孤大臣了,怎么看都是一个老好人的司马宣王,怎么就把曹家给灭了呢?还有谁看起来比司马宣王还忠心吗?而且最主要的,司马宣王基本上把所有

  • 诸葛亮死后,用雕像吓走司马懿大军,司马懿得知真相后崩溃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大军,刘备,汉朝,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云长孔明在何方?千古美谈传万家。关羽头断威尚在,所走曹操命不差。诸葛锦囊妙计多,纵死优能退司马。忠义贤德彪史册,古今将相谁不夸!”这首流传于世的诗篇中讲到了曹操看到关羽的头颅被吓得昏厥过去,另一个则是诸葛亮去世后,将领仿造他的模样做成的木雕也能吓退司马懿的军队。虽说《三国演义》“三分实七分虚”,但

  • 司马懿:明处忍,暗处狠,大事成

    历史解密编辑:洞见标签:曹爽,曹操,孙权,汉朝,三国,司马懿,诸葛亮,司马昭,司马师

    作者:洞见·瑾山月光而不耀,静水深流。司马懿有言: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不当头、不争名、韬光养晦,是司马懿的处世之道。作为三国乱世的终结者,他是“藏器”的高手。明处忍,暗处狠,于不动声色中攻城掠地,成就霸业。《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藏器于身方可待时